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欧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欧洲对人类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二、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推动欧洲文化发展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欧洲文化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欧洲从古典文化到中古文化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明确欧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从古典到中古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家国情怀。
三、重难点
1、重点:欧洲从古典文化到中古文化的发展历程。
2、难点:从古典到中古欧洲文化的多样性义,欧洲文化发展演变的决定性因素。
四、导入:单元主旨引入。
五、新课
(一)古希腊文化
1、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生产力进步,工商业经济繁荣,奴隶制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②城邦制度繁荣,公民阶层活跃(雅典民主制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③城邦执政者高度重视文化教育;
④人文主义发展,希腊学者更加关注人和社会的研究;
⑤地理位置优越,吸纳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⑥许多名流学者定居雅典,传播学术和思想。
2、古希腊文化的成就
(1)神话
公元前7世纪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
右图为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众神之神——宙斯”的形象。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说明古希腊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2)哲学
A.产生背景: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B.发展历程:①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有人开始怀疑宗教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②公元前5世纪中叶:智者学派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闪烁着人文光芒。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普罗塔戈拉
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而不是神。
智者学派(又称诡辩学派)的评价
积极:重视人的作用,否定了神,树立了人的尊严。
消极: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易出现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只重视人的作用,忽视了人的道德。
③古希腊“三大哲人”(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
a.人生哲理:认识你自己(重视人的理性)
b.社会伦理:美德即知识(重视道德与教育),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人作恶是因为无知。
c.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古希腊“三大哲人”(希腊三贤)
柏拉图: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关注人的思想,强调人本身的发展,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把人的智慧品德和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后天发展超过先天血缘。
成就:
a.创建“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b.几何学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主要思想:
批判雅典民主政治,主张精英治国(《理想国》,贤人治国);
鼓励独立理性思考;
——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请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当哲学家成为护卫者,这个城邦就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创立逻辑学;真理高于一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古希腊哲学的特点:
①主题: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
②思维:用理性的思维认识和解释世界;(理性精神)(用头脑思考而非依赖传统宗教解释)
③彰显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④哲学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材料一: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古代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
古代希腊:产生于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古代中国:研究人类社会,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用伦理道德
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3)文学:
①史诗:《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与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特点:“神人同形同性”
②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亚里士多德戏剧定义:
①戏剧表演的基本形式是通过表演者对“行动”和“动作”的摹仿、“语言”、“悦耳之音”,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主题。
②悲剧: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表达严肃、崇高的主题。以达到抑恶扬善、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
③喜剧:来源于日常生活,以诙谐、开玩笑讽刺、抨击社会的阴暗面,通过另一种方式发挥教育功能。
三大悲剧: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三大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被称为“喜剧之父”,代表作是《鸟》,
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
特点:培养公民意识,抑恶扬善、陶冶道德情操,体现人文主义。
《荷马史诗》展示的是一曲英雄的赞歌,希腊悲剧则表达了人与命运抗争的主题,它的基调是悲壮的、崇高的。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学思之窗: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诗学》
思考: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中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
表演形式:
①使用动作模仿和语言交流、“悦耳之音”,来表达一定的内容和主题。
②用怜悯与恐惧的表情来吸引观众。
教育功能:
悲剧多取材于神话或英雄史诗,主题严肃崇高,塑造悲剧性人物引发观众的怜悯、恐惧情感,达到抑恶扬善、陶冶情操,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
喜剧取材于日常生活,以诙谐的形象反映社会现象,讽刺社会阴暗面。
(4)艺术
①雕塑: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赞颂人的力量。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②建筑艺术: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5)史学:古希腊史学:是欧洲史学的源头。(地位)
①希罗多德(“西方历史之父”)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②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材料: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你认为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含义: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
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
学习拓展:比较希罗多德《历史》和司马迁《史记》的撰写宗旨,思考东西方史学传统之异同。
希罗多德研究历史、撰写史著,目的在于训世教诲,即用历史事实来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希罗多德撰写《历史》,不仅是为了记述战争本身的过程,而且也是为了寻找战争中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又是为了对人们进行教育。
司马迁通过史实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社会的发展演变,进而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道理。通过史实记述,有所取舍褒贬,寄寓理想,形成自己独特的自成一 家的学说。
二人历史观基本一致,认为研究历史要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为后世提供经验教训。
(二)古罗马文化
1、古罗马历史发展概况
城邦兴起:公元前8世纪中叶;罗马王政时期:前753~前509年(君主制);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贵族共和制);罗马帝国:前27~476年;空前繁荣:1-2世纪,地跨亚欧非,地中海为内海;陷入危机:3世纪以后,官僚体系、职业军队加重负担,边境压力;分裂灭亡:395年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西罗马帝国时期:395年一476年);1453年东罗马灭亡(东罗马帝国时期:395年一1453年)。
政治:建立了疆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的君主专制大帝国。经济:工商业经济及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繁荣。
文化:将基督教作为国教,便于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法律:注重以法律的方式加强对帝国的管理与统治。
2、古罗马文化成就
(1)法律:《十二铜表法》
地位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内容 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
特点 内容广泛,条纹清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维护私有财产;
评价 ①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 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③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和维护贵族特权。 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
罗马法
三个阶段 发展原因 作 用
起源阶段 习惯法—成文法 (BC5世纪) 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
发展阶段 公民法—万民法 (BC3—AD3世纪)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应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 巩固帝国统治, 促进帝国繁荣。
罗马法成熟 自然法 西塞罗: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 (人人生而平等,公正至上) 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完备阶段 《民法大全》 (AD6世纪) 法学繁杂,多有冲突,使用不便。 查士丁尼主持,法学家编纂。 罗马法系统化体系化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特点
①渗透着自然法精神(平等、正义、理性、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的原则)②注重形式,高度重视法律程序。
③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法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⑤有鲜明的阶级性。
2、古罗马文化成就
(1)法律:《十二铜表法》
(2)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杰出的文学家。
(3)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4)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罗马建筑风格的代表。
(5)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3、古罗马文化的特点
古罗马文化更加强调务实性、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古希腊与古罗马对西方文明影响
(1)古希腊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奠定了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基础;也为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2)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古罗马维护私有财产的法律体系是欧洲法制演进的起点;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理论源头。
(3)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对欧洲的人文精神传统和文化载体风格产生较大影响;现今欧洲文学、建筑、史学、历法等各个方面均能从古希腊罗马中找到源头。
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中古西欧文化
中世纪: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中。术语“黑暗时代”一般指中世纪早期。
回顾中古西欧社会特征:
①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②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③文化:基督教神学统治。
1、中古西欧文化形成的背景
(1)476年,西罗马灭亡,日耳曼人建立起法兰克王国等诸多封建国家;
(2)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3)756年,加洛林王朝丕平献土,“教皇国”建立,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丕平献土”的原因何在 对西欧社会和中古西欧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原因:丕平酬谢教会相助其掌权。
影响:“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教皇成为西方的精神领袖,中古西欧文化被深深打下了基督教文明的烙印。
思考:结合史纲下的内容,思考为何把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政治:基督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经济:基督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文化: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
2、中古西欧社会的特征:
(1)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2)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3)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4)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3、中古西欧文化成就
(1)基督教文化
①载体:阐述教义的《圣经》
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②代表人物及作品: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③目的: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
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④影响:基督教会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神学家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托马斯·阿奎纳
思考:此时期文化中的人文气息是否完全被压抑?
(2)文学艺术
①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②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骑士文学
(1)所谓骑士就是封建领主的武装侍从,在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封建领主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土地就养了很多的武士,他们为主人打仗,得到一些奖赏从而成为小封建主,成为骑士阶级。
(2)开始的时候骑士的地位比较低,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骑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形成了“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
(3)骑士文学当中反映了大量的骑士与自己所保护的贵夫人之间的爱情和对幸福的追求,这对于中世纪的禁欲风气和教会的限制来说是个情感上的重大突破。
(4)骑士文学的体裁分为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也就是骑士传奇两种。
市民文学
(1)城市文学也就是市民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市民阶级的形成应运而生的文学。
(2)市民文学大多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
(3)中世纪的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都不同的是,市民文学强调 “机智”和“乐观”。
(4)传统的道德范畴标准如崇高与渺小、忠诚与背叛、诚实和阴险在世俗文化中被颠覆,融讽刺、风趣、现实性于一体。
(5)其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4、中古西欧文化的影响:
(1)积极: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消极: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中古东欧的文化--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五)拜占庭文化
1、背景
①拜占庭帝国建立: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俗称“拜占庭帝国”。
②基督教会分裂: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③拜占庭特殊地理位置,便于融合其他文化,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
2、主要成就:
(1)法律:《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贡献,对欧洲法学思想和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罗马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合称。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拜占庭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它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2)文献典籍: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3)建筑艺术:圣索菲亚大教堂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
(4)文字:拉丁字母(从希腊字母演变过来),
这两种文字成为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3、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①包容性,开放性;②与宗教密切联系;③融汇东西方文化;④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⑤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
4、拜占庭文化特点的原因: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 ②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③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5、拜占庭文明的影响
①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②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
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④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⑤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六)俄罗斯文化
回顾 俄罗斯发展简史
9世纪基辅罗斯: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0世纪中叶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13世纪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16世纪初逐步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莫斯科公国,并向周围扩张。
1547沙皇俄国,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并继续扩张。
17世纪末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1、背景
①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②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2、主要成就:
(1)文学: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2)宗教:东正教
①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在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
②1453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并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建筑:
3、特点
(1)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由于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拜占庭帝国,基辅罗斯在与拜占庭帝国交往中接受了东正教信仰,并以希腊字母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2)受蒙古亚洲文化的影响;
由于在13—16世纪受蒙古统治,俄罗斯在文化上急剧地向亚洲靠拢,强迫接受了蒙古亚洲文化,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蒙古人统治的典型特征。这一模式在以后的俄罗斯国家政治体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3)具有典型的欧亚结合部文明的特征。
在俄罗斯文化的构成中,有来自本民族的欧洲东部文化和来自蒙古的亚洲文化因素,受到东方和西方的交互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因此,俄罗斯文化具有典型的欧亚结合部文明的特征。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想一想: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1)从传承和发展角度看联系:
①古希腊哲学是欧洲科学知识系统形成的基础。②古罗马法律体系是欧洲法律制度演进的起点。
③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对欧洲人文精神传统和文化载体影响较大。
(2)从时间、空间和类型特征看区别:
①民族迁徙和欧洲地缘政治变化。②基督教会地位上升,王权教权并立。③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城市的复兴。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