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部分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部分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24分,每小题2分)
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0多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 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 ,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 ,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鼓舞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B.鼓动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C.鼓动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D.鼓舞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
B.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C.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D.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B.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1 页 (共12 页)
C.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
D.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百舸(gě) 嚣鸣(xiāo) 着恼(zháo)橘子州
B. (xià) 荫蔽(yìn) 颤栗(chàn) 怅寥廓
C. 纤细(xiān) 吐哺(fǔ) 青衿(jīn) 浮燥风气
D. 窸(sū) 山麓(lù) 籼稻(xiān) 霞蔚云蒸
5.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 为君翻作《琵琶行》:重新
B.却坐促弦弦转急:更加,越发 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
C.弦弦掩抑声声思:深长的情思 使快弹数曲:快速
D.秋月春风等闲度:平常 往往取酒还独倾:独自倾诉
6.下列对《百合花》和《哦,香雪》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事件的亲历者。通过“我”的视角观察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B.小通讯员借被子时“慌慌张张”撕破了衣服,以及新媳妇后来“低着头”为他缝破洞的细节,为后文她庄严地献出被子并为他擦拭身子埋下了伏笔。
C.《哦,香雪》中,香雪渴望得到一个铅笔盒,这个物品对她而言,象征着现代文明和知识,她换取铅笔盒的过程,展现了对个人尊严和进步的追求。
D.两篇小说都以战争为背景,《百合花》表现了战争中的崇高人性美,而《哦,香雪》则通过战争后方一个小角落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的珍惜。
7.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对权势的蔑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式。
B.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其诗作《红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首诗表达了对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礼赞。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2 页 (共12 页)
C.“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哲学观念,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与月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正是这种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D.雪莱是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出自其代表作《西风颂》,深刻体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8.下列对“差序格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出去,形成亲疏有别的圈层。
B.差序格局中,个体以团体为中心,优先维护团体利益。
C.差序格局下,人与人之间地位平等,无亲疏远近之分。
D.差序格局主要靠统一的公共规则维系,与私人关系无关。
二、(共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修掌书记。修笑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 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诲之学 诲:教导
B.读书辄成诵 辄:总是
C.及冠,嶷然有声 冠:举行冠礼,指成年
D.咸有意作而张之 张:扩张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3 页 (共12 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读而心慕焉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 因为长句
C.修贻书责之 失向来之烟霞
D.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B.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C.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D.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幼年家境贫寒,却敏悟好学,他刻苦攻读,才华过人,这为其日后成为文坛领袖奠定了坚实基础。
B.欧阳修对当时衰弱的文风深感不满,在发现韩愈文稿后,他苦心钻研、深为仰慕,立志向韩愈学习,体现了其革新文风的强烈意愿。
C.欧阳修中进士后,通过与尹洙、梅尧臣等名士的交游唱和,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以文章名震天下,随后被召入朝廷任职,展现了其文学影响力。
D.欧阳修为人重情守义,在范仲淹被贬时仗义执言而遭贬谪;当范仲淹被重新起用并征召他时,他接受了邀请,共同为国效力。
第Ⅱ卷(共96分)
三、(21分)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4分)
(2)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3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7分)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为生。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4 页 (共12 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入题,写蜀道之难,语调平缓自然,“见说”,显得很委婉。以平静叙说暗含关切,看似平实的语言背后,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世路艰险的深刻体悟。
B.颈联对仗精工严整。前句“笼”字是“诗眼”,写山上蜀道林木茂盛的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蜀城而奔流的美景。远景和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
C.尾联用君平的典故,劝慰友人,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诗句凝聚着深挚的情谊,又不乏自己的身世感慨,写得含蓄蕴藉。
D.本诗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与细腻并存、现实与浪漫交织的风格,将浪漫的想象与现实的描绘巧妙融合,赋予了蜀道迷离神奇的色彩,内容上只展现了蜀道的优美瑰丽。
(2)请从诗歌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的精妙之处。(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明本诗主旨和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心志的两句是:“ , ”
(2)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管子》的典故,用“ , 。’两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心情。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 ”。两句, 写苏轼以酒祭江月,看似旷达超脱,实则内含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奈与惆怅。
四、(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热 炕
梁衡
①神池是晋西北最高最冷的县。三月里的一天,我来这里是为了访问一个乡村女教师。她的事迹很简单:在一盘土炕上教书已二十五年。一个年轻女子,隐居深山,盘腿坐炕,一豆青灯,几个顽童,二十五年。这是何等清贫坚忍的炼丹修道式的生活啊,我一定要去看看。
②车子进了山,翻上山头,早没有了路。风像刀子一样专找着领口、袖口往里钻。山上除了残雪,就是在风中抖动的、如钢丝一样的枯草茎。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5 页 (共12 页)
③步行转过一个山坳,村口的第一个院子就是学校,传出了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我们刚踏进院子,一个中年妇女在窗玻璃上一闪,急忙迎了出来。她就是炕头小学的女教师贾淑珍。炕头上分三排盘腿坐着十三个孩子。一个个瞪着天真的眼睛,看着我们这些山外来客。炕下放着一溜小棉鞋。炕对面的椅子上靠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汉语拼音。贾老师迎进我们说:“天这么冷,好辛苦,快炕上坐。”一边让孩子们往炕里挤一挤。山里的冷天,家里最暖和的地方就是炕头,如同宾馆会客室里的正席沙发,是专让贵客的。我们不愿打扰小窑洞里的教学秩序,不肯上炕,她就让我们到她的窑洞里。
④我盘腿坐在炕头上。挨着炕沿是一口农村常见的二尺大锅,好像我们不是来采访,而是来走亲戚。贾淑珍揭开锅盖,急慌慌地舀水、抱柴,要做客饭。久违了,这淳朴的乡情。久违了,这盘热烘烘的土炕。她终于被劝着放下柴火,坐到炕沿上,开始叙说她这段平凡的往事。
⑤“那是一九六一年,十七岁,我初中毕业,和张亮结了婚,来到这个村。全村不到二十户,没有学校。八九个娃娃,不是在村里爬树,就是在地里割庄稼。我跟支书说,我念书不多,总还能看住个娃娃吧,比他们在村里撒野强,当时队里没有窑洞,我刚结婚,就把学校搬到了我的洞房里。”
⑥“我把家里的杀猪案板洗了洗,刷上炕洞烟当黑板,又把山上的白土碾成面,和上山药蛋粉搓成条,就是粉笔。没有书,就回到娘家村里借。”
⑦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野惯了的孩子,撕了窗户,扯了炕席。地下,雨雪天两脚泥;冬天烧炕还要出去打柴、接草。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和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茬学生。全村三十五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
⑧土炕,这盘热烘烘的土炕,就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北方民族的摇篮。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晚间又常挤到炕头上说古拉家常。这九尺炕头便是他们的生活舞台,世代他们就这样繁衍、生存、进步,而贾淑珍又在舞台上加进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
⑨二十五年了,在这盘土炕上,他们连同自己的,共带大了四十二个孩子。我问:“张亮现在干什么 ”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6 页 (共12 页)
⑩“他在十五里外的一个村里教书。”
“你为什么不和他调到一起 ”
“我们这个村小,他回来吧,用不着两个;我去他那村吧,一走,学校也就停了。现在虽说有了窑,可谁想来呢 直到去年才通了电。”
别人不愿来,她却舍不得走。事情总得有人干,是苦是亏总得有人吃。自觉奉献,自觉牺牲,这就是她的人生哲学,平静而自然。
我们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拉着话,隔着光线,我端详一下她的脸,已爬上不少皱纹。我计算她今年该是四十四岁,可她至少像五十多岁。多年为人师表的严肃和山里生活的清苦,塑造了她这种谦虚、诚实、任劳任怨和略显憔悴的身影、风度。我心里只是莫名地为她惋惜和不平,但说出口的却是这么一句:“山里生活这么多年,身子骨还好吧。”
“好甚哩,六年前检查说是肝炎。进城打了个方,回来连吃了四十服,就再没去看。离不得,一进城少说也得七天,谁代课呢 山里人,身子能扛呢。”
贾老师的话让我大吃一惊,近年来不少中年人都死于肝病,大都是累死的。我想到可怕的后果,没有敢说出口。她还是那句话,没人代课。我抬头看看墙上的奖状和镜框里的大照片。她近七八年来,年年被评为地、省以上的劳模,到北京省城开过会,领过奖,可怎么就没有顺便看看病呢 大凡这种人已经形成一个模式,只知工作,明知有病,不去想它。
我看看表,已近中午,便要起身告辞。她还是坚持要我们吃了午饭,我们赶紧逃了出来。
告别时,我还是提醒她要看病,她却一直念着,来了一趟,饭没吃一口,你们衣裳单,别着凉。村民们的话又响在我耳旁:“贾老师,好人哩。”这样的好人真不多啊,像一棵灵芝草,静静地藏在深山里。这个二十户的小村托了她的福啊!几十年来,有了一个她,全村就没有一个文盲,还出了两个大学生。都说教师是蜡烛,她就是这样默默地燃着自己,在这无人知晓的山里,在那盘农家最普通的土炕上。
(选自梁衡《把栏杆拍遍》,有删改)
1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最高最冷”“风像刀子”“残雪”等文字都在说明此地环境恶劣,强调贾老师在此坚持二十五年不简单的同时也在呼应文题,为后文写“在土炕上教书”做铺垫。
B.“舀水、抱柴,要做客饭”,贾老师的热情以及热烘烘的土炕,引发作者的内心感叹,作者从未体验过这样淳朴的乡风,同时也为和孩子们挤在一铺热炕上感到惭愧。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7 页 (共12 页)
C.贾老师自己身体有病,但还在上课,没去看病,说“没人代课”,而作者不赞同他们这类人的做法,因为“明知有病,不去想它”,看似热爱工作,实则讳疾忌医。
D.文末作者运用一个“逃”字再次写出了贾老师的热情,而尾段的最后一句“在那盘农家最普通的土炕上”既回扣了标题,又升华了主旨。
17.有评论者认为本文标题“看似简单但实不简单,且含义颇丰”,请结合全文概述标题的内涵。(4分)
18.在文章尾段,作者引述村民的话“贾老师,好人哩”来定义贾老师的形象,你是如何看待贾老师的“好人”形象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简要阐述与评价。(6分)
五、(11分)
(9.“家乡味”不止于食物,它可能是一种声音(街头的叫卖声)、一种气味(雨后泥土的气息)、一种感觉(冬日里的暖阳)。
请以“我心中的家乡味”为主题,选择一种“非食物”的载体,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家乡的独特情感。字数100字左右。(5分)
20.农村常有老人更愿当面找邻居聊天,而非发消息沟通。请结合《乡土中国》1-5章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现象,100字左右。(6分)
六、(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其中有两个画面深入人心:一是抗战老兵胸前挂着勋章,缓缓抬手敬礼,眼里满是对历史的珍视;二是青年士兵迈着整齐步伐走过天安门,眼神坚定,透着守护当下的力量。
请结合以上两个画面,联系自己学习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青春与历史责任”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8 页 (共12 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答题纸
说明: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题号 选择题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第Ⅰ卷(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
答案
第Ⅱ卷(96分)
得 分
13.(7分)
(1)(4分)
(2)(3分)
14.(7分)
(1)(3分)
(2)(4分)
15.(7分)
(1) , 。
(2)
(3) , 。
(4) , 。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9 页 (共12 页)
得 分
16. (4分)( )( )
17.(4分)
18.(6分)
得 分
19.(5分)
20.(6分)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10 页 (共12 页)
21. 作文(50分)
200字
400字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11 页 (共12 页)
SID:
300字
部分区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第 12 页 (共1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