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体育水平四排球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八年级体育水平四排球大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初中八年级体育水平四排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大单元教学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采用“结构化知识”和“比赛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比赛情境,将基本技术、战术意识、体能发展和规则认知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学、练、赛”一体化过程中掌握排球运动技能,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坚韧不拔的体育品格。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排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的集体球类项目,对基本功、空间感、团队配合要求较高。初中阶段重点在于掌握垫球、传球、发球等基本技术,并初步建立“中一二”进攻战术概念。
2.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精力充沛,模仿能力强,渴望表现自己,但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基础,但大部分为零基础。教学中需注重趣味性、多样性和成就感体验,同时关注个体差异。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垫球、传球的手型与发力顺序;各项技术在实际比赛中的运用。
难点:人与球的位置关系(移动取位);全身协调发力;团队间的默契配合。
三、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能够:
1.运动能力:
说出排球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的名称及动作要领。
掌握自垫球、对垫球、上手传球、下手发球、正面上手发球等基本技术,并能在简化比赛中运用。
初步了解并尝试运用“中一二”进攻战术。
发展反应、移动、弹跳和全身协调能力。
2.健康行为:
积极参与学习和比赛,在运动中体验成功与乐趣。
懂得排球运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学会自我保护。
形成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的行为习惯。
3.体育品德:
在练习和比赛中表现出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的良好品质。
培养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大单元教学计划(共18课时)
本单元分为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兴趣导入与基础奠基→技术巩固与简单串联→战术引入与综合应用→比赛展示与综合评价。
阶段 课次 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第一阶段:兴趣导入与基础奠基 1-2 排球运动简介、安全教育;准备姿势与移动步伐(滑步、交叉步);熟悉球性练习。 建立球感;激发兴趣;学会基本移动。
3-5 垫球技术:手型、击球点、发力;自垫球、对墙垫球、一抛一垫;游戏:垫球接力赛。 掌握正确的垫球手型和全身协调发力。
第二阶段:技术巩固与简单串联 6-8 传球技术:手型、额前击球、弹击;自传球、对墙传球、一抛一传;垫球与传球的简单结合练习。 建立正确的传球手型,体会手指弹击力。
9-10 发球技术:下手发球、正面上手发球;隔网发球练习;综合练习:发球+垫球+传球。 掌握一种稳定的发球方式,初步串联技术。
第三阶段:战术引入与综合应用 11-13 介绍“中一二”进攻战术阵型;分工:二传、功手;练习:接发球垫球至3号位,二传传球组织。 理解战术概念,明确场上位置分工。
14-15 介绍简单的防守站位;简化规则的教学比赛(应用“中一二”战术);裁判法入门学习。 在对抗中综合运用技术战术,了解规则。
第四阶段:比赛展示与综合评价 16-18 单元考核:技能测评(对垫球与发球);小组对抗赛;总结、评价与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正式比赛、全面评价。
五、教学评价设计: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过程性评价(占60%):
学习态度(20%):出勤、课堂参与度、练习积极性。
合作精神(20%):在小组练习和比赛中能否与同伴友好合作、互相鼓励。
技能进步(20%):通过课堂观察、技能小测验记录学生的进步情况。
2.终结性评价(占40%):
技能考核(25%):
对垫球:两人一组,连续对垫球,计有效次数。
发球:规定区域内发球(如下手发球),计成功个数。
比赛表现(15%):
在期末小组对抗赛中,评价其技术运用合理性、战术意识(如知道传给二传)、比赛作风和规则遵守情况。
六、安全措施与场地器材:
1.安全措施:
课前检查场地、器材,确保无安全隐患。
充分热身,特别是手腕、手指、脚踝和膝关节。
强调课堂纪律,严禁用球打闹,注意练习间距。
教育学生如何安全倒地(如侧滚翻)以保护自己。
2.场地器材:
排球场因地制宜,排球每人一个或两人一个,球网、标志物若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