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追求美好人生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
单元概要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围绕“我所追求的美好人生”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对前三个单元的拓展和深化。第三单元引导学生叩问自己的生命本身,第四单元则引导学生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以及“单元思考与行动”组成。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成为有正确人生目标、积极人生态度、努力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青少年。第四单元是本册教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本册教学目标的升华。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②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①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②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立志做未来的好建设者。
3.健全人格:①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②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③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4.责任意识:①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②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课程内容要求
1.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①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②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①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②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国情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 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重点: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难点:人生目标的确定;如何对待逆境;劳动的作用;如何学会奉献。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
第1课时 探问人生目标
教材 分析 《探问人生目标》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国情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有确立人生目标的原因;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
素养 目标 健全人格:了解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确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学习目标。 责任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为什么要确立人生目标。 难点: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见课件) 展示生命清单的故事。人生如同航船,只有确立人生目标、把准方向,才能确定航行的线路、驶向幸福的彼岸。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问人生目标。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什么是人生目标 2.我们为什么要确立人生目标 3.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是怎样的关系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84页的生活观察。(见课件)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人类建造房屋和蜜蜂筑巢的区别说明了什么。 点拨: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不同。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人的活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生活。 2.展示教材第85页的阅读感悟。 思考:李大钊的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点拨: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3.展示鲁迅的人生目标发生转变的故事。(见课件) 思考:鲁迅的故事告诉我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什么作用 点拨: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少走弯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导 与 学 过 程 4.展示观点辨析。(见课件) 观点一:人应该立大志,立远志,不用制订近期目标。 观点二:我们在立远志的同时,也应该制订近期目标,然后一点点地实现长远目标。 思考:你同意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点拨:同意观点二。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 5.展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安排。(见课件) 思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如何体现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的 点拨: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 知识总结: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是怎样的关系 (1)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2)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 (3)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 (4)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探问人生目标
课堂 练习 见同步课件中对应的课堂达标练习
教学 反思 本课时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本课采用了案例教学、小组辩论等方式,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同学们集思广益,加深理解。
第2课时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材 分析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国情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能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健全人格:知道树立人生目标的方法,能结合自身实际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责任意识:认同个人目标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相结合。
重点 难点 重点: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难点: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情境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见课件) 播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关于个人目标与国家发展的讲话视频,思考王浩院士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树立人生目标时,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2.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86页的生活观察。(见课件) 思考: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你的人生目标。以上对话表明我们在树立人生目标时应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点拨:(1)具体目标:略。 (2)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②我们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2.展示教材第87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上述同学在树立人生目标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点拨:小西同学考虑了家庭环境因素;小雅同学考虑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知识能力等因素;小旭同学考虑了兴趣爱好因素。 启示:(1)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2)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境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3)我们要综合评估,全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知识归纳:树立人生目标时,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1)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2)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能力、家庭环境等,都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影响因素。 (3)我们要综合评估,全面考虑,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
导 与 学 过 程 目标。 3.展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服从国家需要转变研究领域的材料。(见课件) 思考:杜祥琬院士的故事对你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 点拨: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4.展示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故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屠呦呦的评价。(见课件) 思考:屠呦呦的故事对你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 点拨: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5.展示教材第88页的阅读感悟。(见课件) 知识总结: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1)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 (2)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 (3)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 (4)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课堂 练习 见同步课件中对应的课堂达标练习
教学 反思 本课时教学运用了王浩、屠呦呦、杜祥琬等榜样人物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并多用一些正向评价性语言。
第十二课 端正人生态度
第1课时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材 分析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人生态度的含义和影响以及如何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素养 目标 健全人格:知道人生态度的重要性,了解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表现,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要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勤奋进取。
重点 难点 重点:如何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难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故事导入(见课件) 思考:如何劝说故事中的老奶奶开心起来 点拨:通过让同学们劝说老奶奶开心起来,引导同学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由此导入新课。 方式二:俗语导入(见课件) 教师展示俗语“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什么是人生态度 2.积极和消极的人生态度分别有什么影响 3.如何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探究平台 1.展示两个人对同一事物不同态度的漫画。(见课件) 思考:根据漫画,谈谈什么是人生态度。漫画反映了两个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点拨:(1)人生态度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看待生活、对待人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2)消极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展示教材第90页的生活观察。(见课件) 思考:你赞同哪种态度 他们不同的态度会对各自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点拨:赞同第二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消极的人生态度,往往使人看到事物坏的一
导 与 学 过 程 面,从而心灰意懒、消极懈怠。 知识总结:积极和消极的人生态度分别有什么影响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是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态度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发展方向。 (1)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令人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 (2)消极的人生态度,往往使人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从而心灰意懒、消极懈怠。 3.展示教材第91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诗词,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启示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样做 点拨:(1)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 (2)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 4.展示“最后一个房子”的故事。(见课件) 思考:这个故事对我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启示 点拨: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认真务实。认真务实的人,往往有着严谨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作风,做任何事情都会精益求精,不走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捷径”。 5.展示教材第92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点拨: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勤奋进取。 知识总结:如何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1)乐观向上。 (2)认真务实。 (3)勤奋进取。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堂 练习 见同步课件中对应的课堂达标练习
教学 反思 本课时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发挥了学科育人价值。教学方式灵活,注重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本课时也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空间,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第2课时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教材 分析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学会情绪调控,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有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素养 目标 健全人格:能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各种境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养成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难点: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视频导入(见课件) 播放《“逆境”中的男孩考入清华大学》的视频。(见课件) 思考:结合视频和材料,谈谈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同学们端正人生态度,积极面对逆境。由此导入新课。 方式二:图片导入(见课件) 展示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有关图片,让同学们感悟“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运动员不畏逆境、勇敢拼搏的精神,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什么是顺境和逆境 这两种境遇分别有什么影响 2.顺境和逆境是怎样的关系 3.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92页的生活观察。(见课件) 思考: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 为什么 点拨: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 2.展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故事。(见课件) 思考:李政道的家庭及后来李政道得遇名师指点为他的成才提供了什么样的境遇 李政道在这种境遇下又是如何做的 点拨:提供了顺境。李政道做到了顺境不骄,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3.展示教材第93页(上半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1)你如何看待李自成因骄傲懈怠而功败垂成 (2)你还知道哪些因为骄傲而失败的故事 与同学分享。 点拨:(1)顺境不骄。顺境中的有利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导 与 学 过 程 身处顺境时,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同时,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2)事例: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惨败;关公败走麦城。 4.播放视频《辜海燕:从逆境中拼搏奋起》。(见课件) 思考:辜海燕是如何对待逆境的 点拨:逆境不馁,拼搏奋起。 5.展示教材第93页(下半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这段话中所提到的人物是如何对待逆境的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点拨:逆境不馁。我们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 6.展示中国某著名企业由衰败至兴盛的有关材料。(见课件) 思考:该企业领导人带领企业“杀出”重围走向兴盛说明了什么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点拨:(1)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逆境;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 (2)启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7.展示教材第94页的阅读感悟。 知识总结: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1)顺境不骄。身处顺境时,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同时,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2)逆境不馁。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 (3)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课堂 练习 见同步课件中对应的课堂达标练习
教学 反思 本课时主要通过李政道、李自成、辜海燕等人的故事案例讲述了逆境和顺境的关系,以及应该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这样的设计聚焦了学科核心素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经验。
第十三课 实现人生价值
第1课时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教材 分析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国情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有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以及劳动的重要性。
素养 目标 健全人格: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立志做未来的建设者。
重点 难点 重点: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难点: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一:视频导入(见课件) 播放《学校开设劳动课》的视频(见课件),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由此引出劳动创造人生价值,导入新课。 情境二:视频导入(见课件) 播放“五一特别节目颁奖仪式”视频片段,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弘扬劳动精神,由此引出劳动创造人生价值,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什么是人生价值 如何创造人生价值 2.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是什么 3.为什么要尊重不同行业的劳动者 4.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三、探究平台 1.展示不同行业劳动者风采的图片。(见课件) 思考:根据图片谈谈什么是人生价值,图片中的人物是通过什么创造了人生价值 点拨:(1)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2.展示教材第95页的生活观察。(见课件) 思考:图中人物的劳动为社会带来了什么 点拨: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展示2025年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材料。(见课件)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地表彰劳动者 点拨: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4.展示教材第96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在李培生、胡晓春的事迹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这对我们实现
导 与 学 过 程 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 点拨:李培生、胡晓春的敬业奉献精神值得敬佩。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 知识总结:人生价值靠什么来衡量 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5.展示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见课件) 思考:这些人的劳动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点拨:相同点:都为他人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不同点:职业不同、岗位有别。 6.展示《献给所有劳动者》的视频。(见课件) 思考:视频中的劳动者的岗位相同吗 我们为什么要致敬每一个劳动者 点拨:不同。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7.展示勤劳的中国人的有关材料以及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图片。(见课件) 思考:以上材料和图片说明了什么 点拨:说明了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劳动来实现。 知识总结:为什么要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1)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 (3)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4)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课堂 练习 见同步课件中对应的课堂达标练习
教学 反思 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采取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多种活动方式,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2课时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教材 分析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以,成就幸福人生。”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素养 目标 健全人格: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奉献。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责任意识:能够再生活中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重点 难点 重点:怎样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难点: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人生价值。
教法 学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视频导入(见课件) 播放视频:《最温暖的陌生人》。(见课件) 思考:看似平凡却又无比耀眼,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生命的价值不只在于让自己生活得好,还在于让他人、整个社会乃至人类都更好。那么,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呢 由此导入新课。 方式二:名言导入(见课件) 展示著名剧作家萧伯纳的名言:我为生命的本身而欢喜。对我而言,生命并非短暂的蜡烛。它是一种光辉的火炬,此刻为我所拥有;在交给将来的世代之前,我要使它尽量烧得光亮。(见课件) 思考: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这告诉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活出生命的精彩,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燃烧得光亮 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怎样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2.为什么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三、探究平台 1.展示教材第97页的生活观察。(见课件) 思考:为什么人们认为其美多吉是“最美奋斗者” 点拨:因为其美多吉爱岗敬业、意志坚强、勇于担责,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2.展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风采的图片。(见课件) 思考:结合其美多吉的故事以及上面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风采,谈谈你的感想。 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也会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导 与 学 过 程 3.展示一位妈妈指着一位正在扫大街的满头大汗的环卫工人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去扫大街,又苦又累,低人一等。”(见课件) 思考:这位妈妈说得对吗 为什么 点拨:不对。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环卫工作是平凡而又有意义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奉献社会中创造自身价值。 4.展示社会上的多种职业图片。(见课件) 思考:请你选择一种职业,设想一下这个职业消失了会怎么样。 点拨:没有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城市的干净整洁;没有建筑工人的风吹日晒,就没有我们的安身之所…… 知识总结:为什么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奉献社会中创造自身价值。 5.展示教材第98页的阅读感悟。(见课件) 6.展示大国工匠高凤林的故事。(见课件) 思考:高凤林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的 这对我们以后从事工作有什么启示 点拨:高凤林对待工作非常认真、精益求精。 启示: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的光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付出辛劳和汗水。只有沉下心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在实践中做出一番事业,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7.展示教材第99页的探究与分享。(见课件) 思考:结合潘东升的事迹,谈谈你对奉献的理解。 点拨:在奉献中走向伟大,成就精彩人生。当我们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时,人生就会闪耀出伟大的光辉。 8.展示《平凡又伟大的劳动者》的视频。(见课件) 思考: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说“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点拨:因为他们在奉献中走向伟大。当我们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时,人生就会闪耀出伟大的光辉。 知识总结:怎样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1)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2)立足岗位作奉献。(3)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的光彩。(4)在奉献中走向伟大。 教师随笔
要点 梳理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课堂 练习 见同步课件中对应的课堂达标练习
教学 反思 本课时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促使学生勇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努力,并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全书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