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题组一 真题挑战考点1 三国鼎立1.(2024·西宁)孙刘联军屯南岸,两军夹江而阵。战时“火烈风猛,往船如箭”,曹军“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该事件(B)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使西汉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考点2 江南地区的开发2.(2025·青海)南朝宋代编入户籍的人口总数记录为5 174 074,其中自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数约900 000,占当时南方刘宋政权全境人口数的六分之一。这一现象直接推动了(C)A.西晋的短暂统一 B.八王之乱的爆发C.江南地区的开发 D.东晋王朝的建立3.(2021·西宁)从《史记》记载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到《宋书》记载的“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与北方有关的是(D)A.安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气候条件C.有效的经济措施 D.大量南迁的劳动力考点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4.(2024·西宁节选)结合所学,材料中的“代表作”是指哪部书法作品。材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作品:《兰亭集序》。题组二 模拟训练1.(2025·云南官渡一模)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也有不少政权力图统一天下,因此是一个孕育新的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五胡内迁,中原部分汉人避乱南下,初步开发了江南地区,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该时期是(B)A.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2.(2024·四川广安)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B)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3.(2025·安徽大观二模)孙吴政权,无论是屯田还是水利建设,大多是开拓性而非恢复性的,这些工作奠定了江南农业和水利发展的基础,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不容低估。这反映当时(A)A.开发了南方的经济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推动了政权的统一4.(2025·青海海东一模)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B)A.社会稳定 B.政权更迭频繁C.经济发达 D.阶级矛盾尖锐5.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评论“短命王朝”西晋时说:“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材料中“封同姓而骨肉残”是指(D)A.牧野之战 B.国人暴动 C.北击匈奴 D.八王之乱6.(2025·江苏姜堰二模)《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A.张骞通西域 B.北方人口南迁C.大运河开通 D.行省制度创立7.[情境化]一位同学进行主题学习,搜集了东晋后期北民南迁的数据、南朝青瓷莲花尊图片、南朝时水稻种植开始育秧移栽的文献材料等。他研究的主题应为(C)A.海外交流的兴盛 B.西晋的短暂统一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南朝政权的更迭8.(2025·新疆)东晋南朝时期,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出现了分布地区广泛、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其烧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润泽,洁莹如玉,在当地能大量生产。这反映出(D)A.东晋南朝政局稳定 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C.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手工业显著发展9.[情境化]北魏早期,公主的婚配对象主要是北魏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的贵族首领或鲜卑军功家族,孝文帝亲政之后,公主择偶的选择主要以汉人为主。此类史料应放在下图电脑中的(B)A.原因文件夹 B.内容文件夹 C.影响文件夹 D.启示文件夹10.(2023·四川宜宾)《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C)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11.(2025·福建)乘坐牛车本是汉族的习惯。北魏时,原本习惯纵马疾驰的鲜卑官员,开始把牛车作为出行工具,后来形成了专门的制度。这体现的是(B)A.农业繁荣 B.民族交融C.军事装备改良 D.经济重心南移12.(2025·广西)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仅继承了华夏文明王朝修史的传统,也通过国史书写,将自身政权与华夏文明政制相接续。由此可见,这些政权(C)A.鼓励农业生产 B.注重地方管理C.认同中华文化 D.推崇科举考试13.(2025·青海格尔木二模)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有著作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一著作最有可能是(B)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兰亭集序》 D.《九章算术》14.(2025·河北丰南二模)π的计算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个重要课题,蕴藏着数字世界的无穷之美,也应和着人类探索科学奥秘的永无止境。在此领域作出重大创新的古代科学家是(D)A.李冰 B.张仲景 C.王羲之 D.祖冲之15.(2025·智慧原创)某校七年级同学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改进。例如,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江南地区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表现: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粮食产量迅速提高;手工业的快速进步。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南方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材料二: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措施。措施: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材料三:图1 少数民族用犁耙地图(甘肃出土) 图2 汉人胡食图(甘肃出土)(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影响。表现: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耕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接受少数民族的饮食等生活方式。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四:《齐民要术》书影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科技巨著的地位及其产生的影响。地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影响: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专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题组一 真题挑战考点1 三国鼎立1.(2024·西宁)孙刘联军屯南岸,两军夹江而阵。战时“火烈风猛,往船如箭”,曹军“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该事件( )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使西汉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考点2 江南地区的开发2.(2025·青海)南朝宋代编入户籍的人口总数记录为5 174 074,其中自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数约900 000,占当时南方刘宋政权全境人口数的六分之一。这一现象直接推动了( )A.西晋的短暂统一 B.八王之乱的爆发C.江南地区的开发 D.东晋王朝的建立3.(2021·西宁)从《史记》记载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到《宋书》记载的“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与北方有关的是( )A.安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气候条件C.有效的经济措施 D.大量南迁的劳动力考点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4.(2024·西宁节选)结合所学,材料中的“代表作”是指哪部书法作品。材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王羲之,他的代表作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选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题组二 模拟训练1.(2025·云南官渡一模)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也有不少政权力图统一天下,因此是一个孕育新的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五胡内迁,中原部分汉人避乱南下,初步开发了江南地区,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该时期是( )A.商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2.(2024·四川广安)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3.(2025·安徽大观二模)孙吴政权,无论是屯田还是水利建设,大多是开拓性而非恢复性的,这些工作奠定了江南农业和水利发展的基础,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作用不容低估。这反映当时( )A.开发了南方的经济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推动了政权的统一4.(2025·青海海东一模)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社会稳定 B.政权更迭频繁C.经济发达 D.阶级矛盾尖锐5.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评论“短命王朝”西晋时说:“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材料中“封同姓而骨肉残”是指( )A.牧野之战 B.国人暴动 C.北击匈奴 D.八王之乱6.(2025·江苏姜堰二模)《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张骞通西域 B.北方人口南迁C.大运河开通 D.行省制度创立7.[情境化]一位同学进行主题学习,搜集了东晋后期北民南迁的数据、南朝青瓷莲花尊图片、南朝时水稻种植开始育秧移栽的文献材料等。他研究的主题应为( )A.海外交流的兴盛 B.西晋的短暂统一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南朝政权的更迭8.(2025·新疆)东晋南朝时期,浙江上虞、余姚、绍兴等地出现了分布地区广泛、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其烧制的青瓷釉色灰青,透明而润泽,洁莹如玉,在当地能大量生产。这反映出( )A.东晋南朝政局稳定 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C.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手工业显著发展9.[情境化]北魏早期,公主的婚配对象主要是北魏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的贵族首领或鲜卑军功家族,孝文帝亲政之后,公主择偶的选择主要以汉人为主。此类史料应放在下图电脑中的( )A.原因文件夹 B.内容文件夹 C.影响文件夹 D.启示文件夹10.(2023·四川宜宾)《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11.(2025·福建)乘坐牛车本是汉族的习惯。北魏时,原本习惯纵马疾驰的鲜卑官员,开始把牛车作为出行工具,后来形成了专门的制度。这体现的是( )A.农业繁荣 B.民族交融C.军事装备改良 D.经济重心南移12.(2025·广西)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仅继承了华夏文明王朝修史的传统,也通过国史书写,将自身政权与华夏文明政制相接续。由此可见,这些政权( )A.鼓励农业生产 B.注重地方管理C.认同中华文化 D.推崇科举考试13.(2025·青海格尔木二模)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有著作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一著作最有可能是( )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兰亭集序》 D.《九章算术》14.(2025·河北丰南二模)π的计算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个重要课题,蕴藏着数字世界的无穷之美,也应和着人类探索科学奥秘的永无止境。在此领域作出重大创新的古代科学家是( )A.李冰 B.张仲景 C.王羲之 D.祖冲之15.(2025·智慧原创)某校七年级同学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改进。例如,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江南地区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材料二: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措施。材料三:图1 少数民族用犁耙地图(甘肃出土) 图2 汉人胡食图(甘肃出土)(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影响。材料四:《齐民要术》书影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科技巨著的地位及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学生版.docx 专题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