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题组一 真题挑战考点1 史料实证1.(2024·青海)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 )A.口述史料 B.实物史料 C.文献史料 D.二手史料2.(2022·青海)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的墓葬1 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考点2 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3.(2024·西宁)诺木洪文化遗址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该遗址出土的文物有各种石、骨制的生产工具,陶制的生活用具和磨制精细的骨笛、骨哨等乐器。这说明( )A.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还开展娱乐活动B.当地先民们掌握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手段C.该地区是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的发源地 D.诺木洪遗址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4.(2022·西宁)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距今约4 000年的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卜骨、权杖头等多种遗物。卜骨的发现,将青海与中原二里头文化联系了起来。遗物中的权杖头,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眼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特质”,他认为“权杖在西亚出现以后,开始向外传播辐射”。由此可见,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青海( )A.已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源头 B.已经出现文化的区域性交流C.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 D.已成为中西交往的必经之地5.(2021·西宁)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认识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提高中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下图片中,距今约7 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工具是( ) A.铁农具 B.耧车 C.骨耜 D.曲辕犁考点3 中华文明的特点6.(2025·西宁)走进海东市河湟文化博物馆,“河湟文明,源同九州”八个大字引人注目,不禁会想到《汉书》中“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记载。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 )A.和平性 B.多元性 C.统一性 D.创新性7.(2023·西宁)青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这里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汉唐古堡、“喇家遗址”“唐蕃古道”、玉皇阁、丹噶尔古城、乐都瞿昙寺等记载着青海的历史和文化。旧石器时代的打孔石器、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反映出青海与中原文化、欧亚草原文化、南亚文化等多种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反映了青海文化具有( )A.盲目性、排外性 B.封闭性、保守性C.单一性、狭隘性 D.多样性、开放性题组二 模拟训练1.[史料实证](2025·智慧原创)考古学者在青海尼阿底遗址发现了早期人类头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社会制度2.[史料实证](2025·智慧原创)青海小柴旦遗址出土砍砸器、刮削器等打制石器,经测定距今约3万年。这一时期属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3.[史料实证](2024·云南)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4.[史料实证]山顶洞人遗址发现141件装饰品,包括钻孔的小砾石、兽牙、海蚶壳、石球、有刻痕的骨管(骨坠)等。这反映了山顶洞人( )A.懂得人工取火 B.有了审美观念C.学会种植水稻 D.过着群居生活5.[史料实证](2025·智慧原创)考古学家在喇家遗址发现了多处史前灾难现场、窑洞式建筑遗迹及大量陶石玉器文物。经测定,喇家遗址属于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掘 C.推理想象 D.甲骨卜辞6.(2025·青海西宁一模)彩陶艺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乐都柳湾被称为“彩陶的故乡”。下列古遗址中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7.[史料实证](2025·重庆)下图为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这可用于研究我国( )A.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 B.史前时期的制陶技术C.青铜食器的冶铸水平 D.瓷器用具的烧制工艺8.[史料实证](2025·智慧原创)青海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发现房址、灰坑及大麦等农作物遗存,其中一处灰坑内堆积炭化谷物达1立方米。经测定,该遗址属青铜时代诺木洪文化。据此可知,夏尔雅玛可布先民( )A.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B.依靠采集渔猎为生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D.掌握人工取火技术9.[史料实证](2024·广东广州改编)青海柳湾遗址发掘墓葬1 500余座,其中大型墓随葬彩陶、玉器逾百件,中型墓有陶器、猪下颌骨,小型墓多无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10.[史料实证](2025·青海西宁二模)2019年,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了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王冠前的冕旒受中原内地文化影响,配套的鋬指金杯融合了中亚艺术风格,王冠上的绿松石、青金石、玻璃、石榴石和珍珠等来自于中亚和欧洲地区。材料能够反映出( )A.物品输出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B.青海地区发展水平远超其他的地区C.中原凭借强大实力同化了周边文化 D.以乌兰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1.“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材料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题组一 真题挑战考点1 史料实证1.(2024·青海)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该遗址发现有石(城)墙、房屋建筑基址、(铜)冶铸遗存等重要遗迹,是研究青海历史的(B)A.口述史料 B.实物史料 C.文献史料 D.二手史料2.(2022·青海)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的墓葬1 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A)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考点2 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3.(2024·西宁)诺木洪文化遗址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该遗址出土的文物有各种石、骨制的生产工具,陶制的生活用具和磨制精细的骨笛、骨哨等乐器。这说明(A)A.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还开展娱乐活动B.当地先民们掌握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手段C.该地区是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的发源地 D.诺木洪遗址代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4.(2022·西宁)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距今约4 000年的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卜骨、权杖头等多种遗物。卜骨的发现,将青海与中原二里头文化联系了起来。遗物中的权杖头,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眼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特质”,他认为“权杖在西亚出现以后,开始向外传播辐射”。由此可见,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青海(B)A.已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源头 B.已经出现文化的区域性交流C.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 D.已成为中西交往的必经之地5.(2021·西宁)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认识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提高中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下图片中,距今约7 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工具是(C) A.铁农具 B.耧车 C.骨耜 D.曲辕犁考点3 中华文明的特点6.(2025·西宁)走进海东市河湟文化博物馆,“河湟文明,源同九州”八个大字引人注目,不禁会想到《汉书》中“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记载。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C)A.和平性 B.多元性 C.统一性 D.创新性7.(2023·西宁)青海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中原王朝、鲜卑、吐蕃等均在这里留下了历史印记。境内“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汉唐古堡、“喇家遗址”“唐蕃古道”、玉皇阁、丹噶尔古城、乐都瞿昙寺等记载着青海的历史和文化。旧石器时代的打孔石器、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等诸多文化,反映出青海与中原文化、欧亚草原文化、南亚文化等多种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反映了青海文化具有(D)A.盲目性、排外性 B.封闭性、保守性C.单一性、狭隘性 D.多样性、开放性题组二 模拟训练1.[史料实证](2025·智慧原创)考古学者在青海尼阿底遗址发现了早期人类头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A)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社会制度2.[史料实证](2025·智慧原创)青海小柴旦遗址出土砍砸器、刮削器等打制石器,经测定距今约3万年。这一时期属于(A)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3.[史料实证](2024·云南)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D)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4.[史料实证]山顶洞人遗址发现141件装饰品,包括钻孔的小砾石、兽牙、海蚶壳、石球、有刻痕的骨管(骨坠)等。这反映了山顶洞人(B)A.懂得人工取火 B.有了审美观念C.学会种植水稻 D.过着群居生活5.[史料实证](2025·智慧原创)考古学家在喇家遗址发现了多处史前灾难现场、窑洞式建筑遗迹及大量陶石玉器文物。经测定,喇家遗址属于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B)A.神话传说 B.考古发掘 C.推理想象 D.甲骨卜辞6.(2025·青海西宁一模)彩陶艺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乐都柳湾被称为“彩陶的故乡”。下列古遗址中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的是(C)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7.[史料实证](2025·重庆)下图为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这可用于研究我国(B)A.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 B.史前时期的制陶技术C.青铜食器的冶铸水平 D.瓷器用具的烧制工艺8.[史料实证](2025·智慧原创)青海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发现房址、灰坑及大麦等农作物遗存,其中一处灰坑内堆积炭化谷物达1立方米。经测定,该遗址属青铜时代诺木洪文化。据此可知,夏尔雅玛可布先民(C)A.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B.依靠采集渔猎为生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D.掌握人工取火技术9.[史料实证](2024·广东广州改编)青海柳湾遗址发掘墓葬1 500余座,其中大型墓随葬彩陶、玉器逾百件,中型墓有陶器、猪下颌骨,小型墓多无随葬品。这表明当时(A)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10.[史料实证](2025·青海西宁二模)2019年,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了珍珠冕旒龙凤狮纹嵌宝石王冠。王冠前的冕旒受中原内地文化影响,配套的鋬指金杯融合了中亚艺术风格,王冠上的绿松石、青金石、玻璃、石榴石和珍珠等来自于中亚和欧洲地区。材料能够反映出(D)A.物品输出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B.青海地区发展水平远超其他的地区C.中原凭借强大实力同化了周边文化 D.以乌兰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1.“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材料描写的历史事件是(B)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学生版.docx 专题一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