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学案(含答案)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青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学案(含答案) 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青海)

资源简介

六、世界现代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
题组一 真题挑战
考点1 十月革命
1.(2021·西宁)“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1917年)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材料中提到的“第二次革命”是指( )
A.光荣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2024·西宁节选)结合所学,材料中的“它”指哪一历史事件?总结世界各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取得的共同经验。
材料: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考点2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3.(2022·西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重新洗牌,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是在哪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 )
A.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慕尼黑会议
C.大陆会议 雅尔塔会议 D.制宪会议 波茨坦会议
4.(2024·西宁)《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他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这说明( )
A.美国和英国仍未实现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B.日本完全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公约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考点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5.(2023·西宁)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 D.颁布苏联新宪法
题组二 模拟训练
1.美国的学者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指出“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他所说的“火柴”是( )
A.法西斯盛行 B.三国同盟形成
C.罗斯福新政 D.萨拉热窝事件
2.(2025·海南琼山二模)1916年,一名德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这场战役就像一台巨大的绞肉机,每天吞噬数千人的生命。我们和法军反复争夺几米阵地,炮弹将土地翻了一遍又一遍。”这场战役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2025·江苏扬州)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战争之际,有外交官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加快三国同盟形成 B.重建亚洲地区秩序
C.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D.推动世界持久和平
4.(2025·安徽)1917年这场自发的群众运动,事先没有一个政党策划领导,它的胜利是由于沙皇制度极端腐朽和衰败造成了一种摧毁这个制度的极大力量。这场运动( )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D.联合了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5.(2025·江苏宝应二模)1917年11月的某天,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高唱《国际歌》,高举红旗涌向街头,欢呼“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他们庆祝的是( )
A.临时政府成立 B.沙皇正式退位
C.十月革命胜利 D.俄国退出一战
6.(2025·山东泰安)1922年的莫斯科街头一改往日冷清景象,做生意的小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兜售着粮食、布匹等各种生活用品。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 D.苏联模式的推行
7.[大单元](2025·江苏连云港)下列年代尺所示史事共同体现了( )
A.国际新秩序建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C.世界多极化形成 D.现代社会得到不断发展
8.(2024·山东烟台)由英法美操纵的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列强为了实现各自目的尔虞我诈、矛盾重重。几经讨价还价,终于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随后协约国同其他战败国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解决了欧洲、非洲和西亚战后秩序问题。由此可见,该会议( )
A.确立的国际秩序由大国主导 B.保障了战后永久和平
C.消除了参战各国之间的矛盾 D.体现了平等协商原则
9.(2025·四川德阳)1913年到1928年,从俄国到苏联的国民收入仅增长19%。而从1928年到1940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了四倍,达到413%。同期,工业总产值几乎增长到了七倍,达到671%。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斯大林模式 D.美苏关系缓和
10.(2025·福建厦门二模)1936年,苏联某工厂的工人大会悬挂标语“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农民则在私下抱怨:“农庄里的粮仓堆满,我们的口袋却空空。”这说明苏联模式( )
A.优先发展农业生产 B.忽视工人群体利益
C.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D.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11.(2025·青海西宁二模)1920年,他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他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他领导的运动( )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打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
C.标志着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D.促使了两极格局的结束
12.[大单元](2025·甘肃兰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地区出现新变化: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这些变化反映了亚非拉地区( )
A.殖民统治得到强化 B.开创国家干预模式
C.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13.(2025·智慧原创)某校九年级同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争导致了欧洲……四个王朝及其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灭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九个新的国家建立起来:南斯拉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了欧洲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的丧失。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名称,并分析这次大战的影响。
材料二:
图1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图2 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解读图片反映了苏俄(联)怎样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英国殖民者实行了“食盐专卖”制度,不允许印度人私自采盐、贩卖食盐。愤怒的印度民众,开始走向了反抗的历程。但是,印度人民的反抗方式十分特殊。他们没有拿起武器,也没有发动暴乱,只是集合在一起,走向海边,开始制造食盐。面对前来阻止的警察,他们也没有反抗……用无言的沉默,表达印度人民不屈的意志。
——摘编自汤宜庄《论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人民为反抗英国殖民者实行“食盐专卖”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并简述其影响。六、世界现代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
题组一 真题挑战
考点1 十月革命
1.(2021·西宁)“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1917年)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材料中提到的“第二次革命”是指(D)
A.光荣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2024·西宁节选)结合所学,材料中的“它”指哪一历史事件?总结世界各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取得的共同经验。
材料: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事件:十月革命。经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先进思想的指导;先进政党的领导;全民族的团结一致;民族意识的觉醒;杰出人物的领导;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引领;人民的英勇斗争等。
考点2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3.(2022·西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重新洗牌,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是在哪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A)
A.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慕尼黑会议
C.大陆会议 雅尔塔会议 D.制宪会议 波茨坦会议
4.(2024·西宁)《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他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这说明(C)
A.美国和英国仍未实现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B.日本完全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公约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考点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5.(2023·西宁)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 D.颁布苏联新宪法
题组二 模拟训练
1.美国的学者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指出“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他所说的“火柴”是(D)
A.法西斯盛行 B.三国同盟形成
C.罗斯福新政 D.萨拉热窝事件
2.(2025·海南琼山二模)1916年,一名德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这场战役就像一台巨大的绞肉机,每天吞噬数千人的生命。我们和法军反复争夺几米阵地,炮弹将土地翻了一遍又一遍。”这场战役是(B)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2025·江苏扬州)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战争之际,有外交官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C)
A.加快三国同盟形成 B.重建亚洲地区秩序
C.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D.推动世界持久和平
4.(2025·安徽)1917年这场自发的群众运动,事先没有一个政党策划领导,它的胜利是由于沙皇制度极端腐朽和衰败造成了一种摧毁这个制度的极大力量。这场运动(B)
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D.联合了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5.(2025·江苏宝应二模)1917年11月的某天,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高唱《国际歌》,高举红旗涌向街头,欢呼“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他们庆祝的是(C)
A.临时政府成立 B.沙皇正式退位
C.十月革命胜利 D.俄国退出一战
6.(2025·山东泰安)1922年的莫斯科街头一改往日冷清景象,做生意的小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兜售着粮食、布匹等各种生活用品。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B)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行 D.苏联模式的推行
7.[大单元](2025·江苏连云港)下列年代尺所示史事共同体现了(B)
A.国际新秩序建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C.世界多极化形成 D.现代社会得到不断发展
8.(2024·山东烟台)由英法美操纵的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列强为了实现各自目的尔虞我诈、矛盾重重。几经讨价还价,终于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随后协约国同其他战败国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解决了欧洲、非洲和西亚战后秩序问题。由此可见,该会议(A)
A.确立的国际秩序由大国主导 B.保障了战后永久和平
C.消除了参战各国之间的矛盾 D.体现了平等协商原则
9.(2025·四川德阳)1913年到1928年,从俄国到苏联的国民收入仅增长19%。而从1928年到1940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了四倍,达到413%。同期,工业总产值几乎增长到了七倍,达到671%。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C)
A.新经济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斯大林模式 D.美苏关系缓和
10.(2025·福建厦门二模)1936年,苏联某工厂的工人大会悬挂标语“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农民则在私下抱怨:“农庄里的粮仓堆满,我们的口袋却空空。”这说明苏联模式(C)
A.优先发展农业生产 B.忽视工人群体利益
C.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D.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11.(2025·青海西宁二模)1920年,他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他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他领导的运动(A)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打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
C.标志着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D.促使了两极格局的结束
12.[大单元](2025·甘肃兰州)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地区出现新变化: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这些变化反映了亚非拉地区(C)
A.殖民统治得到强化 B.开创国家干预模式
C.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13.(2025·智慧原创)某校九年级同学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争导致了欧洲……四个王朝及其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灭亡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九个新的国家建立起来:南斯拉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了欧洲在全球的优势地位的丧失。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名称,并分析这次大战的影响。
名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材料二:
图1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图2 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解读图片反映了苏俄(联)怎样的发展历程。
图1:1917年11月,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突破防线,冲进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图2: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材料三:英国殖民者实行了“食盐专卖”制度,不允许印度人私自采盐、贩卖食盐。愤怒的印度民众,开始走向了反抗的历程。但是,印度人民的反抗方式十分特殊。他们没有拿起武器,也没有发动暴乱,只是集合在一起,走向海边,开始制造食盐。面对前来阻止的警察,他们也没有反抗……用无言的沉默,表达印度人民不屈的意志。
——摘编自汤宜庄《论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人民为反抗英国殖民者实行“食盐专卖”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并简述其影响。
方式:非暴力不合作。影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彰显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坚强意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