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让教学更有效www.21cnjy.com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5.2应对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让教学更有效Contents目录01教学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练习05课堂小结06板书设计01教学目标道德素养:培养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的道德品质,树立防灾避险、自我保护的意识。健全人格:形成安全意识强、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人格特质,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避险能力。责任意识:增强防御自然灾害、保护自身与他人生命安全的责任意识,主动学习防灾知识,践行避险行为。法治观念:初步树立依法防御自然灾害的观念,了解相关法律对防灾减灾的保障作用。视频中哪些行为能有效防御灾害?哪些行为会加重危险?02新知导入有效防御灾害的行为有:地震躲桌下或承重墙旁,泥石流向垂直于流向的山坡跑,火灾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逃生,台风天贴 “米” 字胶布固窗并远离临时建筑。加重危险的行为有:地震乘电梯或跳楼,灾害时私返危险区域取财物,泥石流沿沟谷跑,车辆涉水熄火后滞留车内。智能体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03新知讲解环节一:避险行为知对错讨论 “哪些做法正确?哪些错误?错误行为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时撤离,暂时躲在有承重墙且空间较小的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让我们来画一幅校园逃生图。● 先找来校园平面图,作为参考。● 然后,和小组同学一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图例,在图上做出标注。● 最后,将合理的逃生路线标注在图上。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2007年,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生活中接触的监测预警系统有气象 APP 的暴雨、台风预警,社区地震预警广播,手机地震预警弹窗,还有地质灾害红色预警短信。接收到预警后,家人会及时关闭门窗、储备饮用水和食物,避免外出;若遇地震预警,会迅速躲到桌下等安全区域;接到地质灾害预警时,会按提前规划的路线转移到安全地带。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我国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坝。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去调查一下,将你了解到的技术或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汽车里装有弹簧减震器,这样我们坐在汽车里就会感觉舒适一些。现在,人们已把弹簧减震器用在了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里,减缓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这是仿生与技术迁移的典型应用,核心是利用弹簧的弹性缓冲特性抵消震动能量。建筑中的弹簧减震器,能像汽车减震那样,吸收地震产生的水平或竖向震动波。当地震发生时,减震器通过伸缩形变缓冲冲击力,减少建筑主体的晃动与应力集中,从而降低坍塌风险、保护内部结构和人员安全,是地震多发区抗震防灾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04课堂练习选择题雷雨交加时,正确的做法是( )A. 在大树下避雨 B. 躲在室内远离窗户 C. 继续户外玩耍我国自然灾害预警信号中,最严重的级别是( )A. 蓝色 B. 橙色 C. 红色下列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A. 防洪堤坝 B. 普通公园 C. 商业大楼BCA04课堂练习地震发生时,不能及时撤离就躲在墙角护住头部。(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破坏防洪工程。( )绘制校园逃生图对防御灾害没有实际意义。( )√××总结要点06课堂小结同学们,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我们具备避险意识、自救能力,还要了解科技监测预警、防灾工程和相关法律。让我们把这些知识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做自己和他人的 “安全卫士”,共同守护生命安全。08板书设计5 防御自然灾害一、避险行为知对错正确做法:地震躲墙角、泥石流跑山坡等错误做法:雷雨树下避雨、山谷露营等二、校园逃生我设计要素:安全出口、逃生路线、避险区域三、科技与法律护安全科技:气象卫星、监测预警系统法律:《防洪法》等让教学更有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下节课,再见!www.21cnjy.com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围绕 “防御自然灾害” 展开,通过避险行为辨析、校园逃生图绘制、防灾减灾技术与法律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防灾避险意识、自救自护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防灾工程,认识法律在防御灾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防灾责任意识和生命安全观念。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基本的防灾常识有一定了解,但对系统的避险知识、专业的防灾技术及法律规范认知不足,且实际避险能力需强化。学生具备小组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需通过案例辨析、模拟活动深化认知,提升防灾自救的责任意识。核心素养分析道德素养:培养珍爱生命、敬畏自然的道德品质,树立防灾避险、自我保护的意识。 健全人格:形成安全意识强、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人格特质,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避险能力。 责任意识:增强防御自然灾害、保护自身与他人生命安全的责任意识,主动学习防灾知识,践行避险行为。 法治观念:初步树立依法防御自然灾害的观念,了解相关法律对防灾减灾的保障作用。教学重点掌握防灾避险的正确方法,了解我国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防灾工程及相关法律知识。教学难点将防灾避险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力,深入理解科技与法律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作用。教具准备希沃课件、避险行为辨析卡片、校园平面图、自然灾害预警信号卡片、防灾技术资料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5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防灾避险案例集锦》(时长 3 分钟),呈现正确与错误的防灾避险行为,提问:“视频中哪些行为能有效防御灾害?哪些行为会加重危险?”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后自由发言,分享对防灾避险行为的初步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引出 “防御自然灾害” 的话题,激发探究兴趣,同时暴露学生对避险知识的初始认知。二、讲授新课 (30 分钟) 环节一:避险行为知对错(10 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中 “雷雨树下避雨”“山谷露营”“地震躲墙角”“泥石流跑山坡” 等避险行为图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哪些做法正确?哪些错误?错误行为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辨析避险行为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梳理正确的避险方法。随后发起希沃游戏 “避险行为大闯关”,将不同避险场景卡片展示在希沃白板上,学生分组判断行为正误并说明正确做法,用时最短且判断准确的小组获胜。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游戏,深化对防灾避险正确方法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辨析和游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险行为,建立初步的避险认知体系。 视频素材:《防灾避险行为指南》动画短片 环节二:校园逃生我设计(10 分钟) 教师活动:分发校园平面图,提问:“当地震等灾害发生时,我们的校园逃生路线应该如何设计?请结合校园实际布局,小组合作绘制‘校园逃生图’。” 提供图例参考,引导学生标注安全出口、逃生路线、避险区域。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绘制校园逃生图,展示并讲解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作品,强调逃生路线的科学性和清晰性。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将防灾知识转化为实际逃生能力,提升应对灾害的实操水平。 环节三:科技与法律护安全(10 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 “风云四号” 气象卫星、防洪堤坝等图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条文,提问:“我国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有哪些科技手段和法律保障?它们如何帮助我们减轻灾害损失?” 组织学生小组完成 “科技与法律防灾作用分析表”,并在希沃白板上展示分享。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分析表,分享对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防灾工程及相关法律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了解科技和法律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拓宽防灾认知维度,树立科技防灾和依法防灾的观念。 视频素材:《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与法律保障》科普短片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雷雨交加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在大树下避雨 B. 躲在室内远离窗户 C. 继续户外玩耍 答案:B 我国自然灾害预警信号中,最严重的级别是( ) A. 蓝色 B. 橙色 C. 红色 答案:C 下列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 ) A. 防洪堤坝 B. 普通公园 C. 商业大楼 答案:A 判断题 地震发生时,不能及时撤离就躲在墙角护住头部。(√)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破坏防洪工程。(×) 绘制校园逃生图对防御灾害没有实际意义。(×) 实施方式:利用希沃游戏功能,将选择题和判断题设计成 “防灾知识大闯关” 游戏,学生分组竞赛,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四、课堂小结 (3 分钟) 同学们,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我们具备避险意识、自救能力,还要了解科技监测预警、防灾工程和相关法律。让我们把这些知识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做自己和他人的 “安全卫士”,共同守护生命安全。板书设计防御自然灾害 一、避险行为知对错 正确做法:地震躲墙角、泥石流跑山坡等 错误做法:雷雨树下避雨、山谷露营等 二、校园逃生我设计 要素:安全出口、逃生路线、避险区域 三、科技与法律护安全 科技:气象卫星、监测预警系统 法律:《防洪法》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辨析、实践绘图、资料分析等形式,有效落实了素养目标,学生对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为扎实。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与法律的防灾作用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后续可增加更多生活化的科技防灾案例,帮助学生具象化认知。同时,校园逃生图的绘制可提前让学生熟悉校园布局,提升活动效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应对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教学课件.pptx 5.2《应对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教案设计.docx 视频素材:地震雷暴雨.mp4 视频素材:筠连县“2.8”山体滑坡.mp4 视频素材:自然灾害.mp4 视频素材:自然灾害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