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2024·汕尾期末)入秋以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儿童中尤为常见,感染严重者可致肺炎。下列有关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支原体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支原体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与细菌相同C.支原体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支原体和动植物的遗传物质种类相同2.下列关于蓝细菌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细菌没有核仁B.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壁,且细胞壁成分相同C.蓝细菌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则不能D.蓝细菌没有染色体(质),酵母菌细胞中含有染色体(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3.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B.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4.(2025·广州期末)贝氏布拉藻是首个被发现能从空气中固氮的真核生物。科学家判断它是真核生物的依据是()A.细胞内可以合成蛋白质B.它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酸C.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转动转换器可更换目镜的放大倍数B.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均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C.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暗,可以调节反光镜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侧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移动装片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细菌细胞中的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B.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C.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均属于蓝细菌D.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自养生物7.(2024·梅州期末)下列关于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蓝细菌 b.水绵 c.酵母菌 d.噬菌体A.a属于原核生物,b、c属于真核生物,d属于病毒B.a和b是自养生物,d是营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C.a、b、c、d遗传物质都是DNA,均没有染色体D.a与b、c最大的区别在于a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8.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常用的仪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细胞时,高倍物镜较低倍物镜观察到的视野大且暗B.低倍镜下调焦距需用粗准焦螺旋,不需要用细准焦螺旋C.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浅的材料时,需用较小的光圈D.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动物细胞的中心体9.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发现很多现象。该同学对有关现象的想法,正确的是()选项 有关现象 同学想法A 有一细胞位于视野左下方 往右上方移动装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B 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视野中污物均不动 污物很可能在物镜上C 换高倍物镜后物像变得模糊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D 将10倍物镜换为40倍物镜 视野范围变大,物像会变暗10.(2025·湛江期末)在湖泊中蓝细菌漂浮在水面生长,黑藻常在浅水区的水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两者细胞壁成分不同,导致其功能也不同B.细胞学说揭示了蓝细菌和黑藻的统一性C.蓝细菌细胞中的DNA都是环状的,黑藻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一般为丝状D.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蓝细菌和黑藻既是细胞,也是个体11.原核生物通常具有细胞壁,细胞膜上一般不含胆固醇等固醇类物质,但是支原体是一个例外。研究发现,胆固醇可增强膜的稳定性。下图是一种被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可引起人患肺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肺炎支原体结构模式图A.肺炎支原体不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肺炎支原体和细菌在结构上没有区别C.肺炎支原体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D.固醇类物质的存在可弥补肺炎支原体结构上的不足12.(2025·广东大湾区期末)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它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抗菌药不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支原体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5种B.支原体含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C.培养基上的一个支原体菌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群落层次D.青霉素类抗菌药作用的原理可能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13.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1)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刚好能看到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完整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在视野中看到的一行细胞直径与原来相比被放大__ __倍,看到的细胞数目与原来相比减少了__ __个,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 __。(2)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__ __。换成高倍镜后,若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应调节__ __至物像清晰。(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体或细胞的图像(D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A B C D①科学家依据__ 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 __(填字母)。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 __(填字母)。③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 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 __(填字母)。④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草履虫构成__ __,湖泊中所有生物构成__ __,整个湖泊构成__ __。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D A C A C C C B C B D1.B 解析:支原体无细胞壁,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为肽聚糖。2.D 解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壁,但细胞壁成分不同,B错误;蓝细菌无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以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则不能,C错误。3.A 解析: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大,视野亮度变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A正确;甲是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不一定能在乙中观察到,B错误;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立的像,玻片右移,甲、乙的物像均向左移动,C错误;若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改换高倍镜乙后,仍无法看到清晰的物像,应先调节准焦螺旋,D错误。4.C 解析: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为,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5.A 解析:转动转换器可更换物镜的放大倍数,A错误;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移动装片异物也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则异物最可能在目镜上,B正确;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调节光圈或反光镜,C正确;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所以将位于视野右侧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向右移动装片,D正确。6.C7.C 解析:a表示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表示水绵,属于真核生物;c表示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d表示噬菌体,为病毒,A正确。a蓝细菌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等,b水绵含有带状叶绿体,两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a和b是自养生物,d(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B正确。b、c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染色体,C错误。a属于原核生物,b、c属于真核生物,a与b、c最大的区别在于a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正确。8.C 解析:高倍物镜放大倍数更大,观察到的视野小且暗,换用高倍镜后应增大光圈或改用凹面镜,A错误;低倍镜下先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体,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B错误;颜色较浅的材料本身就更明亮更易看清,因此需用较小的光圈,C正确;中心体太小,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D错误。9.B 解析:有一细胞位于视野左下方,应该往左下方移动装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A错误;换高倍物镜后物像变得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C错误;将10倍物镜换为40倍物镜,视野范围变小,物像会变暗,D错误。10.C 解析: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两者细胞壁成分不同,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黑藻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但其功能大体相同,都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A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适用于细胞学说,B错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中的DNA都是环状的,黑藻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一般为丝状,C正确;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蓝细菌既是细胞,也是个体,黑藻是多细胞植物,黑藻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11.B 解析: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而细菌具有细胞壁,B错误;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正确;根据题意,原核生物通常具有细胞壁,细胞膜上一般不含胆固醇等固醇类物质,但是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而胆固醇可增强膜的稳定性,因此固醇类物质的存在可弥补肺炎支原体结构上的不足,D正确。12.D 解析:支原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彻底水解得到脱氧核糖、磷酸、A、T、C、G四种碱基,RNA彻底水解得到核糖、磷酸、A、U、C、G四种碱基,所以支原体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核糖、脱氧核糖、磷酸、5种碱基,共8种产物,A错误;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B错误;培养基上的一个支原体菌落是由许多支原体组成的,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C错误;由于支原体对β 内酰胺类(青霉素类)抗菌药不敏感,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推测青霉素类抗菌药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D正确。13.(1)5 8 暗 (2)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3)①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A、B ②B ③细胞 A、B ④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解析: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细胞与转换前相比被放大5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数目为10÷5=2个,看到的细胞比原来少8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了,所看到的视野亮度比原来暗。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目标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1.细胞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有共同的结构:__ __、__ __和__ __(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2.细胞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例如,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起到__ __作用。一、高倍镜的结构和使用步骤1.显微镜的结构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低倍镜观察: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2)高倍镜观察:①“找”:先在__ __下确定清晰目标。②“移”:移动__ __,使目标位于视野__ __。③“转”:转动__ __,换上高倍镜。④“调”:转动__ __(如果视野暗,可在调焦前调__光圈或反光镜 )。二、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与和物镜的关系1.显微镜目镜与物镜的比较螺纹 镜长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 无 负相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 有 __ __相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离__ __越近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成像比较物镜 物像大小 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低倍镜 小 __ __ 亮 大高倍镜 大 少 __ __ 小3.显微镜放大倍数与成像规律(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该放大倍数是指__ __的放大,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①细胞在视野中呈单行或单列排布 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放大前视野中的细胞数×②细胞在视野中呈充满排布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放大前视野中的细胞数× 方法规律 (1)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所以,已知物体形态,推导所成图像时,方法是将物像旋转180°。观察时,视野中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即同向移动。(2)视野中污物的判断图甲中①②和③④分别表示目镜和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图丙是图乙装片左移后观察到的图像B.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C.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组合②③⑤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目标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__ __,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阅读教材P11“图1-6”和P48~49“图3-6”,完成下列填空:(1)图1-6属于__ __,图3-6属于__ 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2)这两种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__ __;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 __。(3)这两种细胞分别构成__ __和真核生物。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1)常见的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__ __。图1图2①图2生物名称:__ __。图1、图2中[ ]为拟核(具环状DNA)。②生活方式:因图2生物的细胞内含有__ __和__ __等,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为__ __型生物;图1生物多为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__ __型生物。③两种原核细胞都具有[①]细胞壁、[②]__ __、[③]__ __、[④]拟核和[⑤]核糖体,说明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说明:蓝细菌肉眼不可见,但群体存在时则宏观可见,如__ __;__ __,如__ __。 发菜 水华 赤潮(2)原核生物还有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无细胞壁)、立克次氏体等。(3)常见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归类①绿藻 ②大肠杆菌 ③发菜 ④酵母菌 ⑤大草履虫 ⑥念珠蓝细菌 ⑦毛霉 ⑧乳酸菌 ⑨地衣 ⑩颤蓝细菌 蘑菇 金黄色葡萄球菌 方法规律 (1)凡是“菌”前面有“杆”“球”“螺旋”“弧”等字的一般是细菌。乳酸菌、醋酸(杆)菌、根瘤菌也是细菌。(2)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真菌是真核生物,常见类群有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蘑菇、木耳等)。(3)“藻类”:常见的“藻类”植物有绿藻(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红藻(紫菜、石花菜)、褐藻(海带、裙带菜),属于真核生物。二、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教材P11)1.细胞的多样性2.细胞的统一性 小结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模式图解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为1~10 μm) 较大(一般为20~30 μm)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 主要成分 细菌: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真菌:几丁质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质) 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有蛋白质和DNA等组成的染色体(质)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生物类群 细菌(含蓝细菌)、支原体等 真菌、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等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_ __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属于__ __生物。(2)图中④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__ __型生物,而图中的__ __是自养型生物。(3)图①~⑤中的各种生物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__ __等。(4)各种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__ __。(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结构如图①所示,实际鞭毛位置应该在__ __(填“上侧”或“下侧”)。一、知识构建评价二、概念诊断评价1.换用高倍物镜后,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2.与动植物相比,乳酸菌细胞内没有核糖体。()3.大肠杆菌有细胞核,蓝细菌有叶绿体。()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染色质。()5.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细菌都具有DNA、染色体和核膜。()三、学情随堂评价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换高倍镜后,操作不当的是()A.调节反光镜 B.调节遮光器C.调节粗准焦螺旋 D.移动临时装片2.下面①~⑤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标本 ⑥向左下方移动标本A.①→②→③→④ B.⑤→④→③→②C.⑥→④→②→③ D.④→③→②→⑥3.(2025·深圳宝安区期末)支原体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其依据是()A.细胞体积小 B.无细胞壁C.无核膜 D.无DNA4.颤蓝细菌和水绵都是绿色丝状水生生物,将它们放在同一块载玻片上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区分两者可依据是否有()A.叶绿体 B.细胞膜C.细胞壁 D.核糖体5.(2025·广东大湾区期末)痢疾杆菌和痢疾变形虫是两种能引发肠道疾病的致病性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痢疾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中B.痢疾变形虫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痢疾杆菌和痢疾变形虫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D.痢疾杆菌和痢疾变形虫都含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新知导学目标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1.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2.保护一、1.①目镜 ②转换器 ③物镜 ④压片夹 ⑤反光镜 ⑥粗准焦螺旋 ⑦细准焦螺旋2.(2)①低倍镜 ②装片 中央 ③转换器 ④细准焦螺旋调焦 光圈或反光镜二、1.正 装片2.多 暗3.(1)长度或宽度例1 C目标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1.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2.(1)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2)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核糖体 (3)原核生物3.(1)细菌 ①蓝细菌 ④ ②藻蓝素 叶绿素 自养 异养 ③细胞膜 细胞质 (3)①④⑤⑦⑨ ②③⑥⑧⑩ 例2 (1)①②③ 真核 (2)异养 ①和⑤ (3)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4)多样性 (5)下侧随堂内化一、①找→移→转→调 ②原核 ③真核二、1.? 提示:高倍物镜下不能再调粗准焦螺旋。2.? 提示: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只有核糖体。3.? 提示: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只是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等条件。4.? 提示: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5.?三、 1.C 解析:转换到高倍镜后,看到物像不够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2.C3.C 解析:支原体之所以是原核细胞,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A 解析: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可通过观察是否含有叶绿体来区分两者;水绵和颤蓝细菌都有细胞膜、细胞壁和核糖体,而且核糖体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5.C 解析: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中,A正确;痢疾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痢疾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主要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痢疾变形虫作为真核生物,可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痢疾杆菌(原核生物)和痢疾变形虫(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D正确。(共67张PPT)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走近细胞知识目标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难点);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重点);3.通过比较、归纳、抽象和概括,阐明细胞有统一的结构;4.通过学习水华的形成及发菜稀缺的原因及导致的后果,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素养目标生命观念:①知道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②认同生命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思维:根据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分析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表现;科学探究: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比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认识细胞的统一性;社会责任:①通过分析水华的成因,以及采挖发菜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理念;②认同不同细胞有各自的作用,类比认识到每个人有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培养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新知导学结合教材P9“问题探讨”及下列图示细胞,回答问题: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目标一 1.细胞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有共同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2.细胞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例如,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起到________作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保护一、高倍镜的结构和使用步骤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转换器物镜压片夹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低倍镜观察: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调焦→观察。(2)高倍镜观察:①“找”:先在__________下确定清晰目标。②“移”:移动________,使目标位于视野________。③“转”:转动__________,换上高倍镜。④“调”:转动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视野暗,可在调焦前调__________ ______)。低倍镜装片中央转换器细准焦螺旋调焦光圈或反光镜二、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与和物镜的关系1.显微镜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螺纹 镜长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 无 负相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 有 ______相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离________越近正装片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成像比较物镜 物像大小 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低倍镜 小 ______ 亮 大高倍镜 大 少 ______ 小多暗3.显微镜放大倍数与成像规律(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该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 _______的放大,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①细胞在视野中呈单行或单列排布长度或宽度②细胞在视野中呈充满排布 方法规律 (1)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所以,已知物体形态,推导所成图像时,方法是将物像旋转180°。观察时,视野中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即同向移动。(2)视野中污物的判断移动玻片污物移动——在玻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目镜上污物不动—→可能在物镜上 图甲中①②和③④分别表示目镜和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1A.图丙是图乙装片左移后观察到的图像B.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C.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组合②③⑤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C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讨论] 下列两种细胞有哪些共同的结构?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目标二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阅读教材P11“图1-6”和P48~49“图3-6”,完成下列填空:(1)图1-6属于____________,图3-6属于_______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2)这两种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3)这两种细胞分别构成____________和真核生物。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核糖体原核生物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1)常见的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________。细菌图1图2①图2生物名称:__________。图1、图2中[ ]为拟核(具环状DNA)。蓝细菌④②生活方式:因图2生物的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为________型生物;图1生物多为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________型生物。③两种原核细胞都具有[①]细胞壁、[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拟核和[⑤]核糖体,说明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藻蓝素叶绿素自养异养细胞膜细胞质图1图2说明:蓝细菌肉眼不可见,但群体存在时则宏观可见,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如发丝、呈黑蓝色的发菜大量繁殖导致的富营养化水华(淡水中)、赤潮(海水中)发菜 水华 赤潮(2)原核生物还有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无细胞壁)、立克次氏体等。(3)常见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归类①绿藻 ②大肠杆菌 ③发菜 ④酵母菌 ⑤大草履虫 ⑥念珠蓝细菌 ⑦毛霉 ⑧乳酸菌 ⑨地衣 ⑩颤蓝细菌 蘑菇 金黄色葡萄球菌①④⑤⑦⑨ ②③⑥⑧⑩ 方法规律 (1)凡是“菌”前面有“杆”“球”“螺旋”“弧”等字的一般是细菌。乳酸菌、醋酸(杆)菌、根瘤菌也是细菌。(2)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真菌是真核生物,常见类群有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蘑菇、木耳等)。(3)“藻类”:常见的“藻类”植物有绿藻(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红藻(紫菜、石花菜)、褐藻(海带、裙带菜),属于真核生物。二、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教材P11)1.细胞的多样性(1)表现: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不同细胞大小不一,在__________________;在结构上,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同一个体的不同类型细胞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的统一性(1)表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原因:所有细胞都来自一类共同的祖先。形态、大小、种类、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形态上多种多样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变异、生物进化以及细胞结构和功能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小结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模式图解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为1~10 μm) 较大(一般为20~30 μm)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细胞壁 主要成分 细菌: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质) 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有蛋白质和DNA等组成的染色体(质)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生物类群 细菌(含蓝细菌)、支原体等 真菌、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等 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_________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属于________生物。(2)图中④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_______型生物,而图中的_______是自养型生物。2①②③真核异养①和⑤(3)图①~⑤中的各种生物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4)各种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结构如图①所示,实际鞭毛位置应该在________ (填“上侧”或“下侧”)。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多样性下侧随堂内化一、知识构建评价找→移→转→调原核真核二、概念诊断评价1.换用高倍物镜后,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 )提示:高倍物镜下不能再调粗准焦螺旋。2.与动植物相比,乳酸菌细胞内没有核糖体。 ( )提示: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只有核糖体。××3.大肠杆菌有细胞核,蓝细菌有叶绿体。 ( )提示: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只是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色素等条件。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染色质。 ( )提示: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5.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细菌都具有DNA、染色体和核膜。 ( )×××三、学情随堂评价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换高倍镜后,操作不当的是 ( )A.调节反光镜 B.调节遮光器C.调节粗准焦螺旋 D.移动临时装片C解析:转换到高倍镜后,看到物像不够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2.下面①~⑤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标本 ⑥向左下方移动标本A.①→②→③→④ B.⑤→④→③→②C.⑥→④→②→③ D.④→③→②→⑥C3.(2025·深圳宝安区期末)支原体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其依据是( )A.细胞体积小 B.无细胞壁C.无核膜 D.无DNAC解析:支原体之所以是原核细胞,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4.颤蓝细菌和水绵都是绿色丝状水生生物,将它们放在同一块载玻片上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区分两者可依据是否有 ( )A.叶绿体 B.细胞膜C.细胞壁 D.核糖体A解析: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水绵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可通过观察是否含有叶绿体来区分两者;水绵和颤蓝细菌都有细胞膜、细胞壁和核糖体,而且核糖体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5.(2025·广东大湾区期末)痢疾杆菌和痢疾变形虫是两种能引发肠道疾病的致病性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痢疾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中B.痢疾变形虫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痢疾杆菌和痢疾变形虫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D.痢疾杆菌和痢疾变形虫都含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C解析: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中,A正确;痢疾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正确;痢疾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主要通过二分裂进行增殖,痢疾变形虫作为真核生物,可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痢疾杆菌(原核生物)和痢疾变形虫(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D正确。教材参考答案及详解问题探讨(P9)1.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 5 种细胞,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洋葱根尖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2.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探究·实践(P10)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2.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3.从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菌毛等。旁栏思考题(P11)“原核细胞”中的“原”字指“原始”的含义;“真核细胞”中的“真”字指“真正” 的含义;从进化的视角看,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练习与应用(P12)一、概念检测1.(1)× 解析:真菌是真核生物。(2)√ 解析: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等是自养生物,其他大多数细菌是异养生物。(3)√ 解析: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大多数是多细胞生物,少数是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2.D 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染色体;草履虫、衣藻、变形虫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和染色体。衣藻、细菌有细胞壁,草履虫、变形虫没有细胞壁。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细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以及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原核生物主要是拟核,真核生物主要是细胞核)。3.根瘤菌细胞是原核细胞,植物细胞是真核细胞,根据有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可以区分根瘤菌细胞与植物细胞。二、拓展应用1.细胞之所以会有统一性,是因为细胞来源于细胞,即新细胞是老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一类共同的祖先,所以具有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是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等原因,细胞出现结构分化、分别承担不同功能而产生的。2.(1)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支原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游离的DNA和核糖体这种细胞器。(2)支原体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3)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第1章复习与提高(P1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 解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D 解析:原核生物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3.D 解析: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4.C 解析:原核细胞虽然结构简单,但是依然具有多样性,A错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具有统一性,B错误;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二、非选择题1.不具有 具有 具有2.(1)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2)眼虫、衣藻 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衣藻还含有细胞壁 变形虫、草履虫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不具有细胞壁(3)眼虫有叶绿体,与植物细胞类似;眼虫有眼点,能感受光的刺激,有鞭毛,能运动,这些特征与动物类似。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眼虫与植物和动物都有相同之处,说明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动物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3.(1)提示:因为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科学家一般将人工合成生命定义为人工组装细胞,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还不能称为人工合成生命。病毒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并且能自我复制,具备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在生物学上一般认为它是不同于动物、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的一类特殊的生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以视为人工合成生命。(本题可以有不同答案,目的不是让学生在知识层面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活跃思维,认识生物界的复杂性。)(2)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作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课时作业1.(2024·汕尾期末)入秋以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儿童中尤为常见,感染严重者可致肺炎。下列有关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支原体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支原体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与细菌相同C.支原体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支原体和动植物的遗传物质种类相同B解析:支原体无细胞壁,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为肽聚糖。2.下列关于蓝细菌与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细菌没有核仁B.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壁,且细胞壁成分相同C.蓝细菌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则不能D.蓝细菌没有染色体(质),酵母菌细胞中含有染色体(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解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细胞壁,但细胞壁成分不同,B错误;蓝细菌无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以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则不能,C错误。3.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B.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A甲乙解析: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大,视野亮度变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A正确;甲是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不一定能在乙中观察到,B错误;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立的像,玻片右移,甲、乙的物像均向左移动,C错误;若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改换高倍镜乙后,仍无法看到清晰的物像,应先调节准焦螺旋,D错误。4.(2025·广州期末)贝氏布拉藻是首个被发现能从空气中固氮的真核生物。科学家判断它是真核生物的依据是 ( )A.细胞内可以合成蛋白质 B.它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酸C.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C解析: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为,原核生物的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动转换器可更换目镜的放大倍数B.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均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C.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暗,可以调节反光镜D.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侧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移动装片A解析:转动转换器可更换物镜的放大倍数,A错误;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移动装片异物也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则异物最可能在目镜上,B正确;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调节光圈或反光镜,C正确;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所以将位于视野右侧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向右移动装片,D正确。6.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细胞中的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B.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C.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均属于蓝细菌D.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自养生物C7.(2024·梅州期末)下列关于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属于原核生物,b、c属于真核生物,d属于病毒B.a和b是自养生物,d是营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C.a、b、c、d遗传物质都是DNA,均没有染色体D.a与b、c最大的区别在于a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解析:a表示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表示水绵,属于真核生物;c表示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d表示噬菌体,为病毒,A正确。a蓝细菌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等,b水绵含有带状叶绿体,两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a和b是自养生物,d(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B正确。b、c属于真核生物,含有染色体,C错误。a属于原核生物,b、c属于真核生物,a与b、c最大的区别在于a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正确。8.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常用的仪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细胞时,高倍物镜较低倍物镜观察到的视野大且暗B.低倍镜下调焦距需用粗准焦螺旋,不需要用细准焦螺旋C.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浅的材料时,需用较小的光圈D.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动物细胞的中心体C解析:高倍物镜放大倍数更大,观察到的视野小且暗,换用高倍镜后应增大光圈或改用凹面镜,A错误;低倍镜下先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体,再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B错误;颜色较浅的材料本身就更明亮更易看清,因此需用较小的光圈,C正确;中心体太小,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D错误。9.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发现很多现象。该同学对有关现象的想法,正确的是 ( )选项 有关现象 同学想法A 有一细胞位于视野左下方 往右上方移动装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B 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视野中污物均不动 污物很可能在物镜上C 换高倍物镜后物像变得模糊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D 将10倍物镜换为40倍物镜 视野范围变大,物像会变暗B解析:有一细胞位于视野左下方,应该往左下方移动装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A错误;换高倍物镜后物像变得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C错误;将10倍物镜换为40倍物镜,视野范围变小,物像会变暗,D错误。10.(2025·湛江期末)在湖泊中蓝细菌漂浮在水面生长,黑藻常在浅水区的水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两者细胞壁成分不同,导致其功能也不同B.细胞学说揭示了蓝细菌和黑藻的统一性C.蓝细菌细胞中的DNA都是环状的,黑藻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一般为丝状D.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蓝细菌和黑藻既是细胞,也是个体C解析:蓝细菌和黑藻都有细胞壁,两者细胞壁成分不同,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黑藻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但其功能大体相同,都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A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适用于细胞学说,B错误;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中的DNA都是环状的,黑藻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一般为丝状,C正确;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蓝细菌既是细胞,也是个体,黑藻是多细胞植物,黑藻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11.原核生物通常具有细胞壁,细胞膜上一般不含胆固醇等固醇类物质,但是支原体是一个例外。研究发现,胆固醇可增强膜的稳定性。下图是一种被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可引起人患肺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支原体不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肺炎支原体和细菌在结构上没有区别C.肺炎支原体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肺炎支原体结构模式图D.固醇类物质的存在可弥补肺炎支原体结构上的不足B解析: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而细菌具有细胞壁,B错误;肺炎支原体是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正确;根据题意,原核生物通常具有细胞壁,细胞膜上一般不含胆固醇等固醇类物质,但是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而胆固醇可增强膜的稳定性,因此固醇类物质的存在可弥补肺炎支原体结构上的不足,D正确。12.(2025·广东大湾区期末)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它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抗菌药不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支原体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5种B.支原体含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C.培养基上的一个支原体菌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群落层次D.青霉素类抗菌药作用的原理可能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D解析:支原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彻底水解得到脱氧核糖、磷酸、A、T、C、G四种碱基,RNA彻底水解得到核糖、磷酸、A、U、C、G四种碱基,所以支原体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核糖、脱氧核糖、磷酸、5种碱基,共8种产物,A错误;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B错误;培养基上的一个支原体菌落是由许多支原体组成的,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C错误;由于支原体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抗菌药不敏感,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推测青霉素类抗菌药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D正确。13.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1)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刚好能看到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完整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在视野中看到的一行细胞直径与原来相比被放大_____倍,看到的细胞数目与原来相比减少了_____个,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2)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__________。换成高倍镜后,若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应调节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58暗转换器细准焦螺旋(3)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体或细胞的图像(D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①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字母)。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填字母)。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BB③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字母)。④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草履虫构成________,湖泊中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_,整个湖泊构成____________。细胞A、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解析: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细胞与转换前相比被放大5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数目为10÷5=2个,看到的细胞比原来少8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了,所看到的视野亮度比原来暗。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docx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pptx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