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当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之后,兔子体内的部分营养物质就进入狼体内,那么兔子和狼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A.种类和含量均差异不大B.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C.种类和含量均差异较大D.种类不同,含量差异不大2.下列对于细胞元素组成及含量的认识,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大小C.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元素的相对含量相差不大D.细胞中含量很少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3.经过检测,人体细胞内的元素有80多种,其中70种左右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过高会引起中毒。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细胞能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元素B.从生物体中可提取到外界环境中不存在的元素C.Fe、Mn、Zn等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越低越好D.为保持稳定,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游离态形式存在4.(2024·中山期末)白沙茶叶历史源远流长。调查组调研发现,黎族人民自古便会采摘五指山脉的野生大叶茶治病,如果从此算起,海南茶事已有近千年历史。下列关于茶的说法,错误的是()A.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B.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C.Mg、Fe、Zn等都属于组成茶叶细胞的微量元素D.燃烧茶籽得到的灰白色灰烬是无机盐5.图甲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图乙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A.若甲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H、CB.若乙表示细胞干重中的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是蛋白质C.若乙表示细胞鲜重中的化合物含量,则A、B化合物依次是蛋白质和水D.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6.分析某种水果的营养价值时,通常会测定水果的有机营养和无机元素的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鲜水果中含水量较多B.水果中糖类的含量可能明显高于蛋白质、脂质的含量C.果肉细胞中Fe占干重百分比可能大于ND.若检测到某果肉中的镉、铅元素含量过高,则该水果不宜多吃7.(2024·四川期末)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的检测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可用清水洗去浮色B.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时,A、B液需先后加入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水浴加热,可看到试管中液体由无色变为砖红色D.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8.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制备了某苹果的两种提取液:①浅红色浑浊的匀浆;②浅黄色澄清的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液②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B.与提取液②相比,①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C.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麦芽糖和蔗糖等还原糖D.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9.番茄又叫西红柿,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因此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中西医对其营养价值认可度都颇高。下列关于番茄的说法,错误的是()A.采摘的新鲜番茄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B.新鲜番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番茄的一个细胞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一般不用新鲜的番茄来鉴定还原糖是因为其还原糖含量太少10.水稻、大豆、花生等干种子中有丰富的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稻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用于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鉴定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组织液中存在的淀粉时会呈现蓝色D.检验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不需要用显微镜11.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检测成熟梨汁中是否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__ __,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__ __色沉淀,该试剂极不稳定,使用时需__ __,检测还原糖时还需要进行的处理方法是__ __。(2)一般选用苹果、梨等作为还原糖检测的生物材料,原因是①__ __;②__ __。(3)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__ __。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冲洗,目的是__ __。(4)检测黄豆组织中存在的蛋白质时,首先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中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不能超过__ __,这是因为 __。12.某植物种子的胚乳组织中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3种有机物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__ 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2)据图甲分析,脂肪含量下降,蔗糖、葡萄糖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 __,这种变化的意义是 __。(3)据图乙可知,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 __(填“C”“N”或“O”),向萌发第10 d的种子匀浆中滴加__ __,在实验条件下,匀浆会发生紫色反应。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A C B C B A D B1.B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2.A3.A 解析: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都是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而来,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体所特有的,A正确,B错误;由题意可知,微量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过高会引起中毒,但在细胞中也不是含量越低越好,C错误;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化合态)的形式存在,D错误。4.C 解析:Mg属于大量元素。5.B6.C 解析:Fe是微量元素,而N是大量元素,C错误;镉、铅属于重金属元素,不能被人体分解,含量过高的这种水果不宜多吃,D正确。7.B8.A 解析:还原糖鉴定的原理是颜色反应,提取液②本身虽具有浅黄色,但颜色较浅且澄清,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A正确;提取液①由于颜色为浅红色且浑浊,因此相比较而言,②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B错误;淀粉和蔗糖是非还原糖,C错误;检测还原糖可使用斐林试剂,而双缩脲试剂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D错误。9.D 解析:一般不选用新鲜的番茄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主要是因为新鲜的番茄汁呈红色,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D错误。10.B 解析:向水稻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再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鉴定,需将乙液(0.05 g·mL-1的CuSO4溶液)稀释成0.01 g·mL-1才可用于鉴定蛋白质,B正确;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组织液中存在的蛋白质时会呈现紫色,C错误;检验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需要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11.(1)斐林试剂 砖红 现配现用 水浴加热(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2)①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 ②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 (3)橘黄色 洗去浮色 (4)4滴 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A液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12.(1)相同 (2)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进而转化为蔗糖、葡萄糖 可促进种子的萌发(或为种子萌发提供可利用的原料) (3)O 双缩脲试剂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目标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元素上的统一性和差异性2.组成细胞的元素阅读教材P16“思考·讨论”中表格,讨论:(1)不同生物体的组成元素在种类上__ __,在含量上__ __。(2)微量元素虽然在生物体中含量很__ __,但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同__ __一样,都属于生命所必需的元素。(3)种类:组成细胞的常见的化学元素有__ __种。(4)[连线][记忆口诀] 微量元素:铁(Fe)桶(Cu)猛(Mn)碰(B)新(Zn)木(Mo)桶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以下实例,不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是()A.动物血液缺钙——肌肉抽搐B.油菜缺硼——花而不实C.人体缺铁——贫血D.植物缺锌——小叶病关于生物体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且各种元素含量差异不大B.人体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因此说,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C.生物细胞内微量元素有Fe、Mn、Cu、Zn、B、Mo等,是作用不太重要的一类元素D.烘干的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目标二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实验原理鉴定物质 实验试剂 实验现象还原糖 斐林试剂 __ __沉淀脂肪 苏丹Ⅲ染液 __ __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__ __色二、方法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规律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甲液 乙液 A液 B液成分 质量浓度为0.1 g·mL-1 的NaOH溶液 质量浓度为0.05 g·mL-1 的CuSO4溶液 质量浓度为0.1 g·mL-1 的NaOH溶液 质量浓度为0.01 g·mL-1 的CuSO4溶液鉴定物质 还原糖 蛋白质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合后立即使用 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反应条件 50~65 ℃温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反应现象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浅蓝色→紫色原理 新配制的Cu(OH)2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O沉淀(砖红色) 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2)实验材料的选择①选择富含被检测有机物的材料,易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②材料本身应为白色或近于白色,不干扰实验结果。(3)三组实验在操作步骤上的“三个唯一”①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中需水浴加热。②唯一需要显微镜——切片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③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检测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2025·深圳宝安区期末)下列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是()A.利用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和蒸馏水也能鉴定蛋白质B.CuSO4在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时的浓度相同C.若样液与斐林试剂混合后立即产生砖红色沉淀,则含还原糖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检测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社会责任、理性思维下表有关化合物检测的探究实验设计,各选项的探究主题、试剂运用、预期结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结论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 染液 被检测液出现了橘红色 含有 脂肪B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 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含有 蛋白质C 某“无糖”无色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斐林 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紫色 含有 葡萄糖D 某“奶片中”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 淀粉一、知识构建评价二、概念诊断评价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的种类和含量上都相同。 ()2.生物体内含量很少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3.不同生物组织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基本相同。 ()4.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滴加清水以洗去浮色。()三、学情随堂评价1.组成细胞的元素来自无机自然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B.Fe、Mn、Zn、Cu、B、Mo等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C.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D.微量元素因含量少,所以对生命活动影响不大2.(2024·茂名电海中学)生活在沙漠地带的仙人掌叶肉细胞中,占干重和鲜重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A.蛋白质、核酸 B.蛋白质、脂类C.蛋白质、水 D.核酸、水3.(2025·广州期末)下列关于物质鉴定的试剂选择和反应颜色的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双缩脲试剂—紫色B.淀粉—碘液—绿色C.葡萄糖—斐林试剂—砖红色D.蛋白质—苏丹Ⅲ染液—橘黄色4.(2024·湛江开学考)鱼香肉丝是一道特色名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鱼香肉丝中含有Ca、Fe、K等大量元素B.鱼香肉丝中的胡萝卜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C.鱼香肉丝中的肉类和蔬菜(原材料)的细胞中,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D.鱼香肉丝已经煮熟,则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其是否含蛋白质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新知导学目标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一、 1.元素种类 元素含量2.(1)相似 差异大 (2)少 大量元素 (3)20多 (4)①—Ⅱ②—Ⅰ ③—Ⅲ二、 水 无机盐 糖类和核酸 脂质 蛋白质例1 A 解析:钙是大量元素。例2 D目标二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 砖红色 橘黄 紫二、 1.白色 近于白色 蓝 砖红色沉淀2.苏丹Ⅲ染液 酒精溶液 橘黄3.双缩脲试剂A液 双缩脲试剂B液 紫例3 A 解析:斐林试剂可以用于检验还原糖。还原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都需用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斐林试剂的硫酸铜溶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1,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中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 g·mL-1硫酸铜溶液,鉴定还原糖时用到的硫酸铜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可用于鉴定蛋白质,A正确、B错误;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但须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出现砖红色沉淀,C错误;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D错误。素养养成 D 解析: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因为其他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某“奶片”用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D正确。随堂内化一、①差异 ②微量元素 ③无机盐 ④脂质 ⑤核酸二、 1.? 提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上相同,体现了统一性;但含量上有差异,体现了差异性。2.? 3.?4.? 提示:检验脂肪的苏丹Ⅲ染液不溶于水,溶于酒精,故可以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三、 1.D 解析:细胞中微量元素虽含量微小,但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2.C3.C 解析: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B错误;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D错误。4.C 解析:Fe是微量元素,不是大量元素,A错误;胡萝卜有颜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错误;高温导致的蛋白质变性,改变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性后的蛋白质中肽键并没有断裂,因而还可以通过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D错误。(共50张PPT)第2章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目标 素养目标1.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重点); 2.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说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方法(重难点) 生命观念:①组成生物体的元素都是从无机环境中获取的,但在含量上存在差异,初步形成生命的物质观;②认识组成生命的物质具有统一性和特殊性;科学探究:尝试设计实验,探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明确物质检测的思路和方法新知导学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元素上的统一性和差异性阅读教材P16“问题探讨”表格,讨论:(1)细胞中所含的元素是否都能从地壳找到?地壳中所含的元素细胞中是否都有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细胞和无机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含量,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在____________上具有统一性,____________上具有差异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含量上和地壳存在差异元素种类元素含量目标一2.组成细胞的元素阅读教材P16“思考·讨论”中表格,讨论:(1)比较组成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不同生物体的组成元素在种类上________,在含量上__________。(2)此表中没有列出Fe在人体细胞中的含量,是不是意味着Fe对人体细胞不重要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差异大不是,微量元素的量虽然少,但是非常重要。【资料】 儿童缺锌会影响身体、大脑发育和性成熟,而缺铁会导致贫血。有一个牧场的大片牧草长势很弱,即使使用了大量的N、P、K肥也无济于事,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牧场内的一小片牧草长得十分茂盛。原来,附近有一座钼矿,工人鞋底的钼偶尔踩在这小片牧草上。以上现象说明什么?微量元素虽然在生物体中含量很_______,但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同_______ _______一样,都属于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少大量元素(3)种类:组成细胞的常见的化学元素有________种。(4)[连线]①大量元素 Ⅰ.Fe、Mn、B、Zn、Cu、Mo等②微量元素 Ⅱ.C、H、O、N、P、S、K、Ca、Mg等③基本元素 Ⅲ.C、H、O、N[记忆口诀] 微量元素:铁(Fe)桶(Cu)猛(Mn)碰(B)新(Zn)木(Mo)桶20多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1%~1.5%________:1%~2%__________:7%~10%(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______:70%~90%(含量最多)__________:1%~1.5%有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和核酸脂质蛋白质 以下实例,不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是 ( )A.动物血液缺钙——肌肉抽搐B.油菜缺硼——花而不实C.人体缺铁——贫血D.植物缺锌——小叶病1A解析:钙是大量元素。 关于生物体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且各种元素含量差异不大B.人体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因此说,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C.生物细胞内微量元素有Fe、Mn、Cu、Zn、B、Mo等,是作用不太重要的一类元素D.烘干的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2D一、实验原理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物质 实验试剂 实验现象还原糖 斐林试剂 __________沉淀脂肪 苏丹Ⅲ染液 ________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______色砖红色橘黄紫目标二二、方法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白色近于白色蓝砖红色沉淀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苏丹Ⅲ染液酒精溶液橘黄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紫 方法规律 (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液 B液成分 质量浓度为0.1 g·mL-1的NaOH溶液 质量浓度为0.05 g·mL-1的CuSO4溶液 质量浓度为0.1 g·mL-1的NaOH溶液 质量浓度为0.01 g·mL-1的CuSO4溶液鉴定物质 还原糖 蛋白质 试剂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液 B液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合后立即使用 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反应条件 50~65 ℃温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反应现象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浅蓝色→紫色 原理 新配制的Cu(OH)2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O沉淀(砖红色) 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 方法规律 (2)实验材料的选择①选择富含被检测有机物的材料,易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②材料本身应为白色或近于白色,不干扰实验结果。(3)三组实验在操作步骤上的“三个唯一”①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中需水浴加热。②唯一需要显微镜——切片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③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检测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2025·深圳宝安区期末)下列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A.利用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和蒸馏水也能鉴定蛋白质B.CuSO4在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时的浓度相同C.若样液与斐林试剂混合后立即产生砖红色沉淀,则含还原糖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检测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3A下表有关化合物检测的探究实验设计,各选项的探究主题、试剂运用、预期结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D 社会责任、理性思维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结论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染液 被检测液出现了橘红色 含有脂肪B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含有蛋白质C 某“无糖”无色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斐林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紫色 含有葡萄糖D 某“奶片中”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淀粉解析: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因为其他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C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某“奶片”用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D正确。随堂内化一、知识构建评价差异微量元素无机盐脂质核酸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的种类和含量上都相同。 ( )提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上相同,体现了统一性;但含量上有差异,体现了差异性。2.生物体内含量很少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 ( )3.不同生物组织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基本相同。 ( )4.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滴加清水以洗去浮色。 ( )提示:检验脂肪的苏丹Ⅲ染液不溶于水,溶于酒精,故可以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三、学情随堂评价1.组成细胞的元素来自无机自然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B.Fe、Mn、Zn、Cu、B、Mo等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C.碳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D.微量元素因含量少,所以对生命活动影响不大D解析:细胞中微量元素虽含量微小,但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2.(2024·茂名电海中学)生活在沙漠地带的仙人掌叶肉细胞中,占干重和鲜重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 ( )A.蛋白质、核酸 B.蛋白质、脂类C.蛋白质、水 D.核酸、水C3.(2025·广州期末)下列关于物质鉴定的试剂选择和反应颜色的对应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双缩脲试剂—紫色B.淀粉—碘液—绿色C.葡萄糖—斐林试剂—砖红色D.蛋白质—苏丹Ⅲ染液—橘黄色C解析: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B错误;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D错误。4.(2024·湛江开学考)鱼香肉丝是一道特色名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香肉丝中含有Ca、Fe、K等大量元素B.鱼香肉丝中的胡萝卜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C.鱼香肉丝中的肉类和蔬菜(原材料)的细胞中,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D.鱼香肉丝已经煮熟,则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其是否含蛋白质C解析:Fe是微量元素,不是大量元素,A错误;胡萝卜有颜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错误;高温导致的蛋白质变性,改变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性后的蛋白质中肽键并没有断裂,因而还可以通过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D错误。教材参考答案及详解问题探讨(P16)示例:为什么组成地壳和细胞的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差异很大?思考·讨论(P16)1.在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是一样的,都是C、H、O、N。这是因为玉米和人都是生物,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水、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含有C、H、O,蛋白质中还含有N。2.细胞中有些元素含量很少,但是却有重要作用,如在玉米细胞中,S只有0.17%,Mg只有0.18%,但很多蛋白质都含有S,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子就含有Mg,如果缺少S或Mg,细胞就不能合成这些蛋白质或叶绿素。3.玉米细胞中氧元素的含量明显要高于人体细胞,而氮元素的含量明显又低于人体细胞,这说明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不同有机物的含量有差别,如玉米细胞中的糖类要多一些,而人体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要多一些;Ca的含量也有区别,这与玉米和人体的物质和结构组成有关。旁栏思考题(P17)梨的果实细胞中糖类和水等物质多,不含叶绿素。探究·实践(P19)1.根据实际回答。2.略。3.不同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有差异,因此在日常膳食中要遵循“多样、均衡”的原则,满足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练习与应用(P18~19)一、概念检测1.(1)√ (2)× (3)√2.如图所示:3.C4.B二、拓展应用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虽然组成细胞的元素来自无机环境,但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的含量与无机环境差异很大,这与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有关。2.不能。因为生命系统内部是一个严谨有序的结构,不是由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课时作业1.当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之后,兔子体内的部分营养物质就进入狼体内,那么兔子和狼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和含量均差异不大B.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C.种类和含量均差异较大D.种类不同,含量差异不大B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2.下列对于细胞元素组成及含量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B.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大小C.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元素的相对含量相差不大D.细胞中含量很少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A3.经过检测,人体细胞内的元素有80多种,其中70种左右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过高会引起中毒。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细胞能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元素B.从生物体中可提取到外界环境中不存在的元素C.Fe、Mn、Zn等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越低越好D.为保持稳定,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游离态形式存在A解析: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都是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而来,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体所特有的,A正确,B错误;由题意可知,微量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过高会引起中毒,但在细胞中也不是含量越低越好,C错误;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化合态)的形式存在,D错误。4.(2024·中山期末)白沙茶叶历史源远流长。调查组调研发现,黎族人民自古便会采摘五指山脉的野生大叶茶治病,如果从此算起,海南茶事已有近千年历史。下列关于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B.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C.Mg、Fe、Zn等都属于组成茶叶细胞的微量元素D.燃烧茶籽得到的灰白色灰烬是无机盐C解析:Mg属于大量元素。5.图甲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图乙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H、CB.若乙表示细胞干重中的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是蛋白质B甲乙C.若乙表示细胞鲜重中的化合物含量,则A、B化合物依次是蛋白质和水D.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6.分析某种水果的营养价值时,通常会测定水果的有机营养和无机元素的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鲜水果中含水量较多B.水果中糖类的含量可能明显高于蛋白质、脂质的含量C.果肉细胞中Fe占干重百分比可能大于ND.若检测到某果肉中的镉、铅元素含量过高,则该水果不宜多吃C解析:Fe是微量元素,而N是大量元素,C错误;镉、铅属于重金属元素,不能被人体分解,含量过高的这种水果不宜多吃,D正确。7.(2024·四川期末)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的检测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可用清水洗去浮色B.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时,A、B液需先后加入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需水浴加热,可看到试管中液体由无色变为砖红色D.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B8.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制备了某苹果的两种提取液:①浅红色浑浊的匀浆;②浅黄色澄清的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取液②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B.与提取液②相比,①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C.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麦芽糖和蔗糖等还原糖D.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A解析:还原糖鉴定的原理是颜色反应,提取液②本身虽具有浅黄色,但颜色较浅且澄清,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A正确;提取液①由于颜色为浅红色且浑浊,因此相比较而言,②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B错误;淀粉和蔗糖是非还原糖,C错误;检测还原糖可使用斐林试剂,而双缩脲试剂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D错误。9.番茄又叫西红柿,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因此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中西医对其营养价值认可度都颇高。下列关于番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摘的新鲜番茄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B.新鲜番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C.番茄的一个细胞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一般不用新鲜的番茄来鉴定还原糖是因为其还原糖含量太少D解析:一般不选用新鲜的番茄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主要是因为新鲜的番茄汁呈红色,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D错误。10.水稻、大豆、花生等干种子中有丰富的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稻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用于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鉴定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组织液中存在的淀粉时会呈现蓝色D.检验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不需要用显微镜B解析:向水稻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再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鉴定,需将乙液(0.05 g·mL-1的CuSO4溶液)稀释成0.01 g·mL-1才可用于鉴定蛋白质,B正确;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组织液中存在的蛋白质时会呈现紫色,C错误;检验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需要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11.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检测成熟梨汁中是否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________色沉淀,该试剂极不稳定,使用时需____________,检测还原糖时还需要进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一般选用苹果、梨等作为还原糖检测的生物材料,原因是①_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斐林试剂砖红现配现用水浴加热(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3)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__________。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冲洗,目的是____________。(4)检测黄豆组织中存在的蛋白质时,首先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中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不能超过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橘黄色洗去浮色4滴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A液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12.某植物种子的胚乳组织中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3种有机物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2)据图甲分析,脂肪含量下降,蔗糖、葡萄糖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进而转化为蔗糖、葡萄糖可促进种子的萌发(或为种子萌发提供可利用的原料)甲乙(3)据图乙可知,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填“C” “N”或“O”),向萌发第10 d的种子匀浆中滴加______________,在实验条件下,匀浆会发生紫色反应。O双缩脲试剂甲乙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docx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pptx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