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5.3 《应对自然灾害》—— 不屈的抗灾精神01教学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练习05课堂小结06板书设计01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增强对国家和民族在抗灾中展现的团结力量的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道德素养:培养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树立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意识。健全人格: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人格特质,提升抗灾精神的认知和情感共鸣。责任意识:增强传承抗灾精神、参与公益互助的责任意识,主动践行团结互助行为。2025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核心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视频中的画面给你什么感受?这些画面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02新知导入这些画面满是震撼与温暖,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格外动人。解放军逆行冲锋、志愿者驰援一线、群众彼此扶持,生动诠释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的精神。这是不畏艰险、共克时艰的民族品格,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力量,更是灾难中凝聚的人间大爱与责任担当。环节一:抗灾画面悟精神03新知讲解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命。官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组成一条生命通道,轮流托举着被固定在简易担架上的幸存者,直至其平安脱险。小组讨论 “这些画面分别体现了哪些抗灾精神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些画面体现了无畏逆行的担当、守望相助的温情、坚韧不拔的毅力等品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救援人员徒手挖掘废墟的画面。他们不顾疲惫与危险,争分夺秒搜救生命,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这画面直击人心,既展现了对生命的敬畏,更彰显了危难中绝不放弃的信念,让我真切感受到抗灾精神中最动人的责任与坚守。救援人员以执着的信念和令人感动的爱,拯救生命,创造出一个个超越生理极限的人间奇迹。环节二:抗灾故事传力量这些抗灾故事中,哪些情节最打动你?它们体现了怎样的抗灾精神?最打动我的是救援人员 “舍己为人” 的情节:战士们徒手刨挖废墟数小时,指甲磨破仍不放弃;志愿者徒步穿越危险路段,为灾区运送急需物资;普通群众自发组队,冒雨搭建临时安置点。这些情节体现了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展现了危难中人性的光辉,也彰显了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捐款、一袋袋血液,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年官兵逆行救灾的画面:“00 后” 战士穿越泥石流塌方区转运受伤老人,武警官兵跳入湍急洪水搜救群众,年轻官兵连续奋战 17 小时装填十万余个沙袋加固堤坝。还有他们满脸淤泥却笑着说 “该干就干” 的模样,用稚嫩肩膀扛起使命,既显无畏担当,又藏着温暖力量,让人动容。《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 000万人。让我们来讲讲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吧。汶川地震时,唐山13名志愿者来到灾区,用最简单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双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在灾情最严重的北川县,有一名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15个亲人,他强忍着悲痛,坚持救人,从废墟里救出10名幸存者。一天中午,一个募捐点来了一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在宣传牌前看了一会儿,双手颤抖地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捐出了100元。“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成了整钱。你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人物?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我身边有位社区网格员阿姨,暴雨导致小区积水时,她整夜坚守楼栋口,蹚水排查隐患、搀扶老人转移,还组织居民互帮互助,共享物资。收集故事可关注邻里救灾、志愿者驰援等真实案例,交流时可围绕 “面对灾害不退缩”“主动伸出援手” 展开。抗灾精神正是危难中不屈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坚守与善意共渡难关的信念与行动。环节三:抗灾精神我践行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04课堂练习选择题抗灾精神的核心内涵不包括( )A. 不屈不挠 B. 自私自利 C. 团结互助汶川地震后,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体现了( )A. 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B. 个人主义精神 C. 享乐主义精神下列行为能体现抗灾精神的是( )A. 参与爱心捐赠 B. 漠视他人困难 C. 只顾自己利益BAA04课堂练习抗灾精神只在重大灾害发生时体现。(×)我们小学生无法践行抗灾精神。(×)团结互助是抗灾精神的重要体现。(√)06课堂小结同学们,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传承它,从身边小事做起,团结互助、勇于担当,做有责任、有温度的中国人。08板书设计5.不屈的抗灾精神一、精神内涵不屈不挠、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二、故事力量唐山志愿者、北川幸存者、捐款老人三、践行行动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帮助他人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围绕 “不屈的抗灾精神” 展开,通过抗灾救援的感人画面、救灾故事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在与自然灾害斗争中形成的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感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一定认知,但对抗灾精神的内涵、价值理解较浅,且缺乏对集体抗灾行动的深层感悟。学生具备故事分享和小组合作能力,需通过典型案例、情感体验深化认知,激发其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和责任意识。核心素养分析政治认同:增强对国家和民族在抗灾中展现的团结力量的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道德素养:培养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树立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意识。 健全人格: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人格特质,提升抗灾精神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责任意识:增强传承抗灾精神、参与公益互助的责任意识,主动践行团结互助行为。教学重点理解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内涵,感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集体力量。教学难点将抗灾精神的认知转化为情感认同和实际行动,从内心认同并践行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行为。教具准备希沃课件、抗灾故事卡片、抗灾精神关键词卡片、《抗灾精神感人瞬间》视频剪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5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抗灾救援感人瞬间集锦》(时长 3 分钟),呈现解放军救援、志愿者支援、群众互助等画面,提问:“视频中的画面给你什么感受?这些画面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后自由发言,分享对画面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视频画面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出 “不屈的抗灾精神” 话题,激发探究兴趣,奠定情感基调。二、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 环节一:抗灾画面悟精神(10 分钟)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中解放军救援、救援人员救人、群众捐赠等抗灾画面及文字说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这些画面分别体现了哪些抗灾精神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分析画面背后的精神内涵并分享个人感悟。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提炼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无私奉献” 等抗灾精神关键词。随后发起希沃游戏 “抗灾精神关键词匹配”,将画面卡片与精神关键词展示在希沃白板上,学生分组完成匹配并说明理由,用时最短且匹配准确的小组获胜。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游戏,深化对抗灾精神内涵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分析和游戏,让学生直观感受抗灾精神的具体表现,建立初步的精神认知体系。 视频素材:《抗灾精神内涵解析》短片 环节二:抗灾故事传力量(10 分钟) 教师活动:分发抗灾故事卡片(如唐山志愿者救援、北川幸存者救人、老人捐款等),提问:“这些抗灾故事中,哪些情节最打动你?它们体现了怎样的抗灾精神?” 组织学生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情景模拟或故事讲述。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故事演绎或讲述,展示后分享对故事中抗灾精神的理解。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表现,强调故事中体现的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精神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演绎,让学生深入感受抗灾精神的力量,实现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 环节三:抗灾精神我践行(10 分钟) 教师活动:提问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践行抗灾精神?比如参与公益、帮助他人等。” 组织学生小组完成 “抗灾精神践行计划”,并在希沃白板上展示分享。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制定践行计划,如班级开展爱心捐赠、社区志愿服务等。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规划,让学生将抗灾精神的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抗灾精神的核心内涵不包括( ) A. 不屈不挠 B. 自私自利 C. 团结互助 答案:B 汶川地震后,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体现了( ) A. 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B. 个人主义精神 C. 享乐主义精神 答案:A 下列行为能体现抗灾精神的是( ) A. 参与爱心捐赠 B. 漠视他人困难 C. 只顾自己利益 答案:A 判断题 抗灾精神只在重大灾害发生时体现。(×) 我们小学生无法践行抗灾精神。(×) 团结互助是抗灾精神的重要体现。(√) 实施方式:利用希沃游戏功能,将选择题和判断题设计成 “抗灾精神知识大闯关” 游戏,学生分组竞赛,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四、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3 分钟) 同学们,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传承它,从身边小事做起,团结互助、勇于担当,做有责任、有温度的中国人。板书设计不屈的抗灾精神 一、精神内涵 不屈不挠、团结互助、无私奉献 二、故事力量 唐山志愿者、北川幸存者、捐款老人 三、践行行动 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帮助他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故事、游戏等形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对抗灾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有了较深理解。但在引导学生制定践行计划时,部分学生的计划不够具体可行,后续可提供更多生活化的践行案例,帮助学生明确行动方向。同时,可结合时事,引入最新的抗灾互助案例,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感染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让教学更有效www.21cnjy.com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5.3 《应对自然灾害》—— 不屈的抗灾精神让教学更有效Contents目录01教学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练习05课堂小结06板书设计01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增强对国家和民族在抗灾中展现的团结力量的认同,厚植家国情怀。道德素养:培养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树立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意识。健全人格: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人格特质,提升抗灾精神的认知和情感共鸣。责任意识:增强传承抗灾精神、参与公益互助的责任意识,主动践行团结互助行为。2025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核心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视频中的画面给你什么感受?这些画面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02新知导入这些画面满是震撼与温暖,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格外动人。解放军逆行冲锋、志愿者驰援一线、群众彼此扶持,生动诠释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的精神。这是不畏艰险、共克时艰的民族品格,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力量,更是灾难中凝聚的人间大爱与责任担当。环节一:抗灾画面悟精神03新知讲解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奋力拼搏,营救生命。官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组成一条生命通道,轮流托举着被固定在简易担架上的幸存者,直至其平安脱险。小组讨论 “这些画面分别体现了哪些抗灾精神品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些画面体现了无畏逆行的担当、守望相助的温情、坚韧不拔的毅力等品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救援人员徒手挖掘废墟的画面。他们不顾疲惫与危险,争分夺秒搜救生命,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这画面直击人心,既展现了对生命的敬畏,更彰显了危难中绝不放弃的信念,让我真切感受到抗灾精神中最动人的责任与坚守。智能体救援人员以执着的信念和令人感动的爱,拯救生命,创造出一个个超越生理极限的人间奇迹。环节二:抗灾故事传力量这些抗灾故事中,哪些情节最打动你?它们体现了怎样的抗灾精神?最打动我的是救援人员 “舍己为人” 的情节:战士们徒手刨挖废墟数小时,指甲磨破仍不放弃;志愿者徒步穿越危险路段,为灾区运送急需物资;普通群众自发组队,冒雨搭建临时安置点。这些情节体现了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展现了危难中人性的光辉,也彰显了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捐款、一袋袋血液,凝聚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年官兵逆行救灾的画面:“00 后” 战士穿越泥石流塌方区转运受伤老人,武警官兵跳入湍急洪水搜救群众,年轻官兵连续奋战 17 小时装填十万余个沙袋加固堤坝。还有他们满脸淤泥却笑着说 “该干就干” 的模样,用稚嫩肩膀扛起使命,既显无畏担当,又藏着温暖力量,让人动容。《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 000万人。让我们来讲讲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吧。汶川地震时,唐山13名志愿者来到灾区,用最简单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双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具遇难者遗体。在灾情最严重的北川县,有一名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15个亲人,他强忍着悲痛,坚持救人,从废墟里救出10名幸存者。一天中午,一个募捐点来了一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人。他在宣传牌前看了一会儿,双手颤抖地从口袋里掏出五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捐出了100元。“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原来,他中午到银行把零钱兑换成了整钱。你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人物?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我身边有位社区网格员阿姨,暴雨导致小区积水时,她整夜坚守楼栋口,蹚水排查隐患、搀扶老人转移,还组织居民互帮互助,共享物资。收集故事可关注邻里救灾、志愿者驰援等真实案例,交流时可围绕 “面对灾害不退缩”“主动伸出援手” 展开。抗灾精神正是危难中不屈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坚守与善意共渡难关的信念与行动。环节三:抗灾精神我践行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04课堂练习选择题抗灾精神的核心内涵不包括( )A. 不屈不挠 B. 自私自利 C. 团结互助汶川地震后,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体现了( )A. 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B. 个人主义精神 C. 享乐主义精神下列行为能体现抗灾精神的是( )A. 参与爱心捐赠 B. 漠视他人困难 C. 只顾自己利益BAA04课堂练习抗灾精神只在重大灾害发生时体现。(×)我们小学生无法践行抗灾精神。(×)团结互助是抗灾精神的重要体现。(√)06课堂小结同学们,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传承它,从身边小事做起,团结互助、勇于担当,做有责任、有温度的中国人。08板书设计5.不屈的抗灾精神一、精神内涵不屈不挠、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二、故事力量唐山志愿者、北川幸存者、捐款老人三、践行行动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帮助他人让教学更有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下节课,再见!www.21cnjy.com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应对自然灾害——不屈的抗灾精神》教学课件1.pptx 5.3《应对自然灾害——不屈的抗灾精神》教案设计.docx 【核心素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3课时 不屈的抗灾精神 课件.pptx 视频素材:伟大的抗灾精神.mp4 视频素材:抗灾救援感人瞬间.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