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及西方列强的入侵;理解倒幕运动的作用;记住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认识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必须建立在政权巩固的基础之上,推翻幕府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必然前提。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可适当联系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3.学习明治维新我们可以体会到孙中山先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深刻含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到改革对于促进历史发展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体会邓小平“改革也能解放生产力”的科学价值。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适当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明治维新的措施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的民族,回忆:
1.日本社会学习外国先进制度并实现其第一次转折是?
(大化改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学习隋唐)。
2. 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封建统治日本长达 600 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第二次转折,由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
1.看下图:幕府为何成为了众矢之的?(提示学生结合楷体字从当时的各个阶级阶层:农民、资产阶级、大名、武士等的处境和与幕府的矛盾上思考)。
2.结合小组回答,老师概述: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内因和外因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幕府的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3.测试。
(1)19世纪中期,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当时掌握实权的是:( )
A.天皇 B.大名 C.武士 D.德川幕府
(2)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后成为主要商业中心的地方,除大阪之外还有:( )
A.下田 B.兵库 C.长州 D.京都
(3)19世纪中期,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是哪一个欧美国家?( )
A.美 B.英 C.俄 D.法
(4)你能否用几句话从两方面概括一下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从内因与外因回答)
(二)倒幕运动
教师提问:倒幕运动产生的原因?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幕府的专制统治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唤起日本的有识之士为振兴国家、维护民族独立而奋起抗争。严重的民族危机激起日本许多有识之士的极大愤慨,各阶层民众痛恨引狼入室的幕府,倒幕运动因此排山倒海而来。
结合教材回答下面的问题:
1、19世纪50年代末,下级武士发动了“_______”的运动,随着形势发展,该运动发展为______。______年,在内战中打败幕府军,统治日本260多年的被推翻。
2、通过第一段楷体字资料及以下阅读材料,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日本,你会怎么样? (可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交流,不定固定答案)
阅读材料: 那时候,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上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新型地主倒幕派的主要政治代表。1867 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待,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辞去将军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1868 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伺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带,倒幕军与幕府军相遇,展开战斗。幕府军虽然拥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优势,但将领腐败,士气低落。倒幕军不过五千人,但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对幕府深恶痛绝,因而士气旺盛,作战勇猛。第二天,幕府军即开始败退。第五天,幕府军已被打得焦头烂额,再无反攻之力。将军见大势已去,便逃回江户。第七天,幕府军彻底清退。鸟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倒幕军乘胜追击,五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 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
(三)明治初年的改革:
教师讲解:明治政府成立后,立即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这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记忆并写出明治维新相关信息:
时间:
性质:
内容:将课本上的5条内容概括为三条:
(1)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全国设三府七十二县,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2)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社会方面,颁布“学制令”,努力发展教育等。
二、小结
这节课要掌握一个主题及其三个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本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
三、综合提升
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
回答:
(1)材料中的“皮毛”是指什么?
(2)概述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3)分析明治维新对亚洲邻国的影响。
四、课后探究
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是被外国的船舰炮弹打开了国门,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怎么失败了?(分别从背景、准备和内容中找寻其成功的因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