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第一框《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一、教材解析 本课隶属于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主题单元,是在学生理解 “生命的独特性”“生命意义在于奉献” 等基础上的延伸教学。它聚焦 “劳动” 这一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载体,搭建起 “个人劳动 — 社会价值 — 国家发展” 的逻辑链条,既是对 “生命价值” 的具象化解读,也为后续 “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等内容奠定认知基础,是连接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课。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 “生命有价值”“要奉献社会” 等基础观点,但对 “人生价值的具体内涵”“实现价值的途径” 认知模糊,缺乏系统梳理。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语言表达和案例分析能力,熟悉短视频、表情包等传播形式,对 “鸡排哥” 这类网红案例有天然的探究兴趣,易产生情感共鸣。已能识别 “诚信”“善良”“坚持” 等道德品质,但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意识较弱,对 “劳动” 的认知多停留在 “谋生手段” 层面。
三、教学目标 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摒弃 “职业高低” 的偏见,认同 “诚实劳动光荣” 的价值观(道德修养)。 以鸡排哥为榜样,传承诚信经营、坚守初心、乐于奉献的品质,在利益诱惑面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健全人格)。 树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的信念,主动承担对家庭、班级、社会的劳动责任,愿意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本途径;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教学难点:理解 “平凡岗位能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破除 “职业高低贵贱” 的认知偏见。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多媒体展示课件中 “我必须炸透”“做你的鸡排”“拿好你的塑料袋” 等鸡排哥热门表情包,提问:“同学们最近刷短视频时,有没有见过这些搞笑表情包?知道这个‘鸡排主理人’是谁吗?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炸鸡排摊主,为什么能火遍全网?” 简要介绍鸡排哥的核心标签:“街头单口相声艺术家”“20 天粉丝破百万”“6 元鸡排炸出大流量”,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其 “幽默 + 真诚” 的人格魅力。 呈现学习主题,展示学习目标。 1.自由发言,分享对表情包或鸡排哥的已知信息(如 “他说话很搞笑”“听说他的鸡排又便宜又好吃”“很多人专门去景德镇打卡”)。 2.观看视频,了解人物,带着 “普通摊主为何走红” 的疑问,进入课堂探究。
任务一:破解 “微光” 创造术
教学内容: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
预设过程(8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呈现鸡排哥的 “奋斗历程”:“从陶瓷厂下岗工人到街头摊主,他先在小学门口卖了 7 年饼,又用 9 年时间打磨鸡排生意;每天凌晨 4 点起床备料,深夜 10 点才收摊,手臂上被热油烫满伤疤,却只轻描淡写地说‘很难避免’。” 2.组织 “活动一:小组讨论”,明确讨论问题:①结合李俊永的故事,谈谈人生价值的内涵是什么?②他是通过什么途径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给予 3 分钟讨论时间,要求每组记录核心观点)。 3.邀请 2-3 组代表发言,针对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4.针对问题①:引导学生从 “对自己”(下岗后坚守生计,实现自我成长)、“对他人”(提供美味鸡排,带来快乐)、“对社会”(传递坚持精神)三个维度总结。 5.教师全过程评价学生表现,并小结核心知识点:人生价值的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1.认真阅读素材,深入了解人物故事。 2.小组讨论:围绕两个问题,结合鸡排哥的经历分工梳理观点,如 “对自己:他没有因为下岗而消沉,靠劳动养活自己和家庭;对他人:他的鸡排好吃又便宜,还能让顾客听了笑话开心”。 3.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倾听其他小组的补充观点。 4.记录笔记,明确 “人生价值的内涵” 和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途径”。
任务二:发掘 “六元” 财富矿
教学内容:明确劳动的重要性。
预设过程(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分层次呈现鸡排哥的 “劳动细节”: 品质坚守:“别人追逐流量时,他认准‘现腌现炸’,食用油每天换新,进货渠道直接贴在摊位后,接受顾客监督”; 价格初心:“走红后热度爆棚,仍坚持 6 元定价,下午四点半专门为学生留档降价,还会叮嘱忘买的宝妈‘不能亏待自己’”; 社会责任:“免费教下岗亲戚炸鸡排技术,带出‘鸡排家族’9 个摊位,让姐夫从装修工变成日入千元的摊主;面对广告商的重金邀约,他以‘代表景德镇形象’婉拒,参会穿的还是那件旧夹克”; 社会影响:“吸引近 4 亿流量,# 景德镇烟火气 #登上抖音热榜,带动‘景德镇陶瓷’搜索量激增 400%,国庆期间酒店入住量同比增长 30%,文旅预订量上涨 10%”。 2.布置 “活动二:分组找‘财富密码’”:将学生分为 3 组,1-2 组为 “物质财富组”,3-4 组为 “精神财富组”,5-6 组为 “社会价值组”,要求每组结合上述细节,分析鸡排哥的劳动创造了哪些对应财富,列出 3 个具体要点(3 分钟讨论时间)。 3.依次邀请三组代表发言,逐一点评并补充课件中的标准结论: 物质财富:①为自己与家庭创造稳定收入,保障生活来源;②为顾客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③6 元低价让学生消费得起,促进社会消费流动。 精神财富:①幽默金句(如 “你可以拒绝我,但别拒绝美味”)展现乐观人格,感染他人;②热情服务、关爱学生与宝妈,让顾客获得尊重与温暖;③故事在网络传播,激发大众对 “认真生活、诚信经营” 的共鸣,传递积极社会风气。 社会价值:①免费传技术,创造 9 个就业岗位,助力共同富裕;②坚守诚信、拒绝快钱,树立诚实劳动的榜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成为景德镇 “新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文旅经济发展。 4.教师全过程评价学生表现,并小结核心知识点:为什么要劳动? 1.精读素材,并认真观看视频。 2.分组讨论:聚焦本组任务,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如 “精神财富组” 记录 “鸡排哥的幽默让顾客开心,他的真诚让人信任”;“社会价值组” 梳理 “带动就业、文旅增长” 等要点。 3.代表发言:每组派 1 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补充其他小组未提到的细节。 4.认真记录笔记,纠正 “劳动只创造金钱” 的片面认知,理解劳动的多重价值。
任务三:校准 “平凡” 价值尺
教学内容:掌握人生价值的衡量尺度。
预设过程(12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出争议观点:“有人说(观点 A):鸡排哥只是个卖鸡排的,干的是小生意,对社会的贡献有限;也有人说(观点 B):鸡排哥虽然岗位平凡,但创造了很大的社会价值。” 2.组织辩论交流:先请支持观点 A 的学生发言(不超过 2 人),再请支持观点 B 的学生反驳并阐述理由(不超过 3 人),引导学生紧扣 “贡献大小” 而非 “职业类型” 展开讨论。 3.总结辩论:强调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生价值的大小不在于岗位是否光鲜,而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多少”, 4.呈现鸡排哥的两大 “价值抉择情景”: 情景 A:“不会赚钱的傻子?”—— 鸡排哥坚持 6 元定价多年不涨价,周围有人嘲笑他:“现在物价都涨成什么样了,你还卖 6 块?真是个不会赚钱的傻子!活该你受累穷忙!” 情景 B:“百万合约的诱惑?”—— 网红公司找到鸡排哥,拿出百万合约,承诺包装他直播带货 “轻松赚大钱”,但要求他离开现在的摊位,不再亲自炸鸡排。 5.明确角色与规则:①角色分配:A1(鸡排哥内心声音,支持不涨价)、A2(质疑声音,劝涨价)、B1(鸡排哥内心声音,拒绝合约)、B2(网红公司,劝签约);②规则:2 分钟准备,可与同桌讨论台词;先进行 A1 与 A2 的观点交锋,再进行 B1 与 B2 的交锋,每组角色发言不超过 1 分钟。 6.组织情景演绎后,开展 “活动复盘”: 提问 1:劝鸡排哥涨价和签约的理由,大多集中在什么方面?(引导学生总结:金钱、名利、个人享受) 提问 2:鸡排哥选择坚持原价、拒绝合约,是在守护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学生的信任、街坊的情谊、诚信的底线、对景德镇的责任) 提问 3:鸡排哥走红后仍坚守初心,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回答:无论是否成功,都要坚守诚信、关爱他人、优先考虑社会价值)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鸡排哥用一份 6 元的鸡排,通过 16 年的坚持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作为中学生,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一样摆摊创业,但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劳动为家庭、班级、社会创造价值。”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表现,并总结知识点:怎样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9.发放 “劳动创造计划卡”,要求学生填写:①家庭中(如 “每天帮父母洗碗 1 次”“周末打扫自己的房间”);②班级中(如 “主动承担值日任务”“帮同学补习薄弱科目”);③社会中(如 “每周六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帮小区老人取快递”),强调 “计划要具体、可行,劳动不分大小,用心就有价值”。 10.邀请 1-2 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计划,给予鼓励点评:“帮父母洗碗能减轻家庭负担,这是对家庭的价值;主动值日能让班级更整洁,这是对班级的价值;参与社区服务能帮助他人,这是对社会的价值,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劳动创造!” 11.教师寄语:鸡排哥在油烟中闪烁的微光, 恰恰是普通人最滚烫的光芒。 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更点亮精神之光。 无论将来我们从事什么职业, 只要通过诚实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1.自由辩论:支持观点 A 的学生可能说 “卖鸡排只是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不如科学家发明创造、医生救死扶伤的贡献大”;支持观点 B 的学生反驳 “他带动 9 人就业,让景德镇旅游业发展,还传递了诚信精神,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贡献”。 2.倾听总结,记录笔记,破除 “职业高低” 的认知偏见。 3.角色准备:与同桌讨论台词,如 A1:“6 元能让学生们吃得起,我不能因为物价涨就涨价,丢了大家的信任”;A2:“涨价能多赚钱,不用这么辛苦,赚钱才是硬道理”;B1:“离开摊位就不能给顾客现炸的鸡排了,也对不起景德镇对我的信任,钱再多也不能忘本”;B2:“百万合约能让你彻底摆脱辛苦的摆摊生活,轻松名利双收,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4.上台演绎:在角色交锋中感受 “金钱诱惑” 与 “初心坚守” 的冲突,深化对价值选择的理解。 5.参与复盘:思考并回答复盘问题,明确 “初心就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6.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并填写 “劳动创造计划卡”,避免空泛目标(如不写 “做公益”,而写 “每月去社区养老院陪老人聊天 1 次”)。 7.分享自己的计划,倾听他人想法,调整和完善自身计划。 8.跟随教师梳理知识点,聆听教师寄语,回顾本节课的核心观点和自身收获。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八、作业设计 1. 被业界誉为“管道医生”“焊接状元”的污水管道维修工丁卫松,从拿起焊枪到成为浙江首位获评正高级职称的一线工人。他一干就是30余年,生动演绎了奉献的初心。丁卫松的事迹告诉我们(C) ①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②人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 ③要通过劳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④要发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生活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继续努力工作,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这句话启示我们(B) A. 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奋勇向前 B. 要在劳动中感受幸福,创造美好生活 C. 要考上好大学,为幸福生活而奋斗 D. 人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 3. 突破极限精度为火箭铸“心脏”的焊工高凤林;行走在特高压线上,守护万家灯火的电力工人王进;环卫工人黄忠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每天早出晚归……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用行动证明了(B) ①美好生活需要不同劳动者共同创造 ②人们通过劳动改变了社会关系 ③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 ④成就的取得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用辛勤劳动换来的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 “深夜,总有她目送列车离开的身影”“她上班时,天都未亮”“一根缆绳就是保障他的全部”“城市因你而璀璨”“你的背影与城市一样伟岸”……一个个“她”“他”“你”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干创造着未来。这让我们感受到(C) A.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 B. 体力劳动者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C. 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D. 我国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难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