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42讲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42讲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讲义

资源简介

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42讲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讲义
课标解读:
1.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关系;
2.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等史实,认识到野蛮的殖民压迫和掠夺是亚非拉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
【时空观念】结合《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等图片,知道亚非拉人民争的时代背景表现、程和结果、影响。
【史料实证】结合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提拉克和孙中山拉比赫和孟尼利克二世等领导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史实和结果,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
【历史解释】辩证认识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领导民族独立运动过中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探究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实现民族独立的正确途径。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亚非拉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历史,感悟亚非拉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和崇高品质;学习他们爱国、坚毅、果敢、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考情考向:
年份 试卷 考点
2025 北京卷 非洲抗争
江苏卷 亚洲的觉醒(印度)
2024 江苏卷 埃塞俄比亚的反殖民的斗争
广东卷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重庆卷 英国对尼日利亚的统治
全国新课标卷 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2023 北京卷 墨西哥民族意识深化
山东卷 温布利博览会(主观题)
辽宁卷 亚洲觉醒的背景
广东卷 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主观题)
考向分析:
1.考查方向:
本讲知识在高考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重点是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性质及意义。
2.考查方式:
命题形式主、客均涉及,多以客观题为主,注意联系与本讲内容相关的前后单元的知识。
复习备考:
1.亚、非、拉的独立运动是新教材增加的知识点,在高考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2.重点关注:亚非拉反殖民斗争的特点和结果。并结合启蒙思想、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及世界市场等知识点进行考察。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一)民族独立运动概念:
又称民族解放运动,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进程:
第一阶段:民族独立运动(18 世纪末19世纪初)
问题思考: 概括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
①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大;
②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和资产阶级革命;
③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并不是本地区的资产阶级。
重点探讨: 为什么北美独立战争后,建立了统一的美国,而拉美独立运动后,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提示:
(1)拉美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彼此贸易往来很少,没有形成统一市场,缺乏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经济基础;
(2)拉美地域过于广阔,彼此间交通又非常不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大封建主据地自雄,阻碍统一;
(3)人民群众根据几百年来深受压迫的经验,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有所疑惧;
(4)语言,习俗,心理差异很大
第二阶段:民族民主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概念:
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
2.概况:
知识拓展: 概括墨西哥宪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性质及意义。
史料阅读:
第一条,在墨西哥合众国,任何个人均享有本宪法富裕的权力保障……
第二条,墨西哥合众国禁止奴隶贸易……
第十九条,联邦最高权力在行使权力时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第二十七条 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快或矿床中构成矿物质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第三十九条 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创立,人民在任何时候均享有改变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赋权利……
——1917年墨西哥宪法
提示:
(1)内容:废除奴隶制,保障人权;实行土地、河流、矿藏的国家所有,拆散大地产;实行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2)性质:资产阶级宪法。
(3)意义: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重点探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况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材料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是继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又一场更为宏大的革命运动。它在拉丁美洲的辽阔土地上摧毁了殖民制度,使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获得了独立。……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进一步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的观念。……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很快废除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取消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商业专卖制度,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时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也对各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军事独裁者长期保持政权,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罗主义。另一方面,大地产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仍然处于经济阶梯的最底层,这就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摆在各国人民面前。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提示:
(1)积极:
①结束了西、葡等的殖民统治,建立多个民族独立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美的政治布局;
②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③奠定了拉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
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之后的进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笔。
高考真题:
1.(2024·广东卷)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
A.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
B.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C.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
D.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正确答案:B
2.(2023·北京卷)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后,以阿兹特克帝国的继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将阿兹特克人视为祖先,将阿兹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视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这些做法意在(  )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深化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C.推动墨西哥的民族独立运动
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正确答案:B
变式训练:
1.从1790年海地革命到1826年,拉美独立运动基本上结束,除古巴、牙买加等地外绝大多数国家都脱离了殖民统治。但是拉美独立之后不但在经济、贸易方面依附于欧洲和北美,而且各国政治上都很不稳定,独裁专制的“考迪罗主义”盛行,许多考迪罗独裁者充当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拉美获取利益的代理人。据此可知,该时期拉美国家 ( )
A.深受殖民体制残余影响
B.追求建立民主共和国家
C.难以摆脱殖民地的命运
D.资本主义普遍尚未起步
正确答案:A
2.玻利瓦尔在1819年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中说:“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他力图( )
A.实现美洲各国的独立
B.实现美洲国家的联合
C.传播欧洲的启蒙思想
D.强调拉美的民族认同
正确答案:D
考点二:亚洲的觉醒
(一)概念:
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
(二)概况:
问题思考: 归纳亚洲觉醒的特点。
(1)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领导作用。
(2)斗争力量:某些国家工人阶级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他们是亚洲社会新生的革命力量。
(3)斗争形式:采用了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形式。
(4)斗争结果:表现出亚洲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对敌的斗争特点。
重点探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洲觉醒的性质、特点和意义。
材料一 学思之窗: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 [苏]列宁《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二卷面
材料二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体;……伊朗革命保住了其重要成果宪法;印度人民则迫使英国当局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亚洲觉醒时期各国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开辟了斗争的新阶段。……亚洲民族运动在客观上成了西方工人运动的同盟军。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提示:
(1)性质: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特点:
旧式农民战争向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过渡。具体表现:
①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革命纲领;
②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汇合到一起;
③各国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3)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②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
③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
④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⑤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高考真题:
1.(2025·江苏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人经营的棉纺织工厂由61家增至156家。民众希望进一步开拓国货市场。1896年,加尔各答举办了国货博览会。1906年,提拉克向人民呼吁:“你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明天起你们就自由了。”这表明印度( )
A.传统棉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民族资产阶级获得广泛支持
D.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意识增强
正确答案:D
2.(2024·广东卷)19世纪20年代,英国棉布涌入伊朗。随后几十年间,物美价廉的英国棉制品比伊朗的丝绸更受欢迎。1890年,伊斯法罕的丝绸织机数量仅为1830年的1/10。伊朗停止出口丝绸和棉布,转而出口生丝和原棉。这反映伊朗( )
A.沦为英国独占的殖民地
B.封建统治得到巩固
C.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加强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正确答案:C
变式训练:
1.20世纪初,印度民族资本在纺织、钢铁领域快速扩张,钢铁厂的钢铁产量翻倍。资产阶级通过支持国大党将经济诉求政治化,要求获得关税自主和立法权。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英国的殖民体系已趋于瓦解
B.印度民族解放的目标发生变化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
D.国际形势影响了民族民主运动
正确答案:A
2.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中国棉布,每匹价银0.34两,价格之低廉在世界上无出其右,且质量也居世界前列,西方人说它“在色泽上和质地上仍优于英国制品”。从18世纪80年代起,英国商人企图开辟英国棉布在中国的市场,但因其棉布价高而难以卖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原有经济结构开始走向解体
B.对英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C.海外贸易成为政府主要收入
D.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正确答案:D
考点三:非洲的抗争
(一)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了非洲的民族独立。
2.经济: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资源掠夺等)导致劳动力缺乏、经济发展受阻。
3.思想:非洲人民反抗思想不断增加,一直进行武装反抗斗争。
(二)概况:
问题思考: 非洲大规模的武装反殖斗争集中在东北非的原因。
①历史上是古埃及和阿克苏姆王国,较大的王国容易组织起规模化的武装力量;
②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东北非的战略地位凸显,成为英、法、意等国争夺焦点。
重点探讨: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材料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其范围和水平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自发的部落起义或地区斗争而是发展成有组织的、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有的发展成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几乎都是由封建统治阶级或传统社会的统治者领导的。……非洲人统治阶级最早是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巩固其统治,但在客观上伊斯兰教却起了团结非洲人、推动他们进行反帝斗争的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提示:
(1)特点:
①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
②动员广大人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领导力量多样,封建统治阶级起主要领导作用;
④宗教色彩浓厚,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⑤范围较广,几乎遍及整个非洲地区;持续时间长,组织性强;
⑥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
(2)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延缓了其沦为殖民地的进程;
②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激励着非洲人民继续战斗。
归纳综合: 比较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并归纳其共同的特点。
(1)比较:
(2)共同特点:
①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双重革命任务;
②斗争形式:新旧民族运动并存;
③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④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失败。
能力提升: 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
1.差异:
(1)亚洲: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并呈现一下三个特点。
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
②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
③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 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
(2)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
(3)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认识:
①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
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重点探讨: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为目标的民族主义,是针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弱小民族而产生的防御性民族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内部,人们虽分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奴役下,受压迫和奴役的共同命运使他们联合起来,内部的阶级斗争退居于民族斗争之下,这时的民族主义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全民族的意志,成为全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争民族解放、建立民族主权国家的一面旗帜,其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郑信哲《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其关系问题》
提示:
①尽管多以失败告终,但它们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为这些地区获得最终独立奠定了基础。
②在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推动争取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民族英雄,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成为亚非拉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考真题:
1.(2025·北京卷)1822年,研究古埃及语言文字、历史、艺术等内容的埃及学诞生于法国。1869年,埃及本土学者倡议创办了古埃及语学校。几年后,因时任埃及文物局局长的法国人马里耶特打压,学校被迫关闭。1910年,埃及本土学者推动教育部在高校设立了埃及学部,后来又受到法国把持的文物局打压而撤销。由此可见,埃及学
①促进欧洲文化的重构 ②客观上利于埃及民族意识觉醒
③在本土发展举步维艰 ④导致西方主导的殖民体系崩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正确答案:D
2.(2024·新课标卷)1897年,西非黄金海岸成立“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主要成员是地方首领和受过西式教育的上层人士。他们成功抵制了殖民者将大片土地宣布为“无人居住土地”的企图。20世纪初,类似团体在非洲其他殖民地也相继成立。这些团体的存在(  )
A.促使和平抗争成为主要斗争形式
B.推动了非洲首个政党的诞生
C.帮助大多数地区免于沦为殖民地
D.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正确答案:D
变式训练:
1.埃及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主张“自治、自产、抵制英货和实行民族教育。”这反映了近代亚非国家( )
A.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B.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C.殖民体系日益崩溃
D.革命理念广泛传播
正确答案:B
2.长期以来,非洲的历史往往是由欧洲人以殖民者的视角进行书写和解读,充满了偏见与误解。19世纪,非洲史学家哈·阿尔-塔希尔撰写了《塔里赫·法塔什》《好奇研究者的编年史》等著作,展现了西非地区的真实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促使西非史学家以自身视角记录非洲历史。这说明( )
A.西非自主意识的加强
B.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C.欧洲调整了殖民政策
D.非洲排外主义的盛行
正确答案:A
思维导图:
202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2讲 讲义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