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践行平等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上 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践行平等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上 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新课导入
视频:《女子嫌农民工太脏》
女中学生说的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如果是你,会有同样的举动吗?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第7课 追求自由平等
7.2践行平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认同平等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修养: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的道德品质,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原则,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法治观念: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平等权利。
健全人格:通过学习平等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包容差异的生活态度。
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敢于并善于抵制生活中的不平等行为,为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贡献力量。
自学导航-问题指引
1.平等的内涵?
2.平等的价值/作用?
3.如何践行平等?
平等的内涵、表现及价值
01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平等)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注意:平等不是完全(绝对)的平等,平等是承认合理的差别存在,类似“平等就是平均主义”“绝对平等”的表述是错误的。(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问题1、什么是平等?(表现?)
2025年4月17日北京地铁5号线,一名61岁男子因嫌弃邻座农民工衣服沾灰,多次辱骂对方,称其“跟要饭的似的”“脏兮兮的”。尽管农民工已尽量不影响他人,男子仍不依不饶,甚至试图动手。随后,一名女乘客挺身而出,制止了男子的行为,并表示“我愿意跟他挨着”,其他乘客也纷纷指责男子。事件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北京警方依法对男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思考:结合视频,该男子“辱骂”的行为是否正确?违反了什么原则?
不正确,违反了②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
生活中,人们虽然有贫富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是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农民工因穿着问题被辱骂
欣赏视频
思考:男女厕位比例1:2是平等吗?
厕位比例1:2,让女性需求从被看见到被解决
今年8月1日施行的《甘肃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时,应当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城市公共厕所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比例应当提高到3:2,人流集中的场所比例应当提高到2:1。”
“平等”就是“一模一样”吗?
生活中你注意到过这种场景吗?
国庆中秋假期,各地旅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女厕门口排长队的情形再度引发关注。在甘肃省敦煌市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当地通过调整、新增厕位等措施使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2,缓解了高峰时段女性的“如厕焦虑”,赢得游客赞誉。
③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p62
生活中,人们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严都受到法律平等保护,不容亵渎和侵犯。
探究与分享(P62)
④权利义务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思考:结合上述规定,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我国宪法和法律都有关于平等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 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小结)1.平等的表现。/内容
①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②平等还意味着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如“爱心座椅”、“军人优先”等。
③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 每个人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④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每个人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观察图片
平等在政治层面的价值:
平等让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参与选举、表达意见,保障民主权利。
观察图片
平等在经济层面的价值:
平等的竞争环境,能让劳动者凭能力获得收益,助力共同富裕。
观察图片
平等在文化层面的价值:
不同群体都能平等享受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生活观察:谈谈你对男女平等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解放取得了旧中国不可比拟的成就和进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妇女的各项权利得到了很好保障。
今天,妇女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中性别差距基本消除;妇女在各类社会保险中平等参保、平等享受待遇,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我国妇女权益保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每一位妇女获得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p62
(2)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有助于人们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p63
【笔记】2.平等的价值/作用? P62-63(1)(2)
如何践行平等?
02
杭州图书馆平等接纳拾荒者
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仅要求他们洗手后进入。当有读者投诉时,馆长回应:“我无权拒绝他们,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一做法体现了公共服务对弱势群体的平等尊重,打破了“身份歧视”的偏见。
杭州图书馆行为给我们践行平等带来什么启发?
新闻一:杭州图书馆
原因: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做法: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
(1)平等对待他人。P63
【笔记】3.如何践行平等? P63-64①-④
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公司筛选求职者时,不应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最终,人民法院支持了小丽的诉讼请求,判决公司赔偿小丽精神损害赔偿金3000元。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是其人格独立和意志自由的表现,侵害平等就业权在民法领域侵害的是一般人格权的核心内容——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平等对待。
原因: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这损害了公民的平等权利,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做法: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用合法的方式捍卫平等。
(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P64
【笔记】3.如何践行平等? P63-64①-④
针对本组选定的新闻热点发表短评。
提示:上述事件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危害?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建春受贿案:2025年9月16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张建春受贿案,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百万元。经审理查明:2004年至2024年,被告人张建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业务承揽、工作安排、职务调整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5506万余元。
新闻热点透视
防城港“亮证逼迫让路”事件:2025年7月22日,李某驾车经过防城区某一狭窄村道时,与侯某因会车问题发生争议。在李某拒绝要求其退行的不合理让道要求后,侯某拿出一本印有“行政执法”字样的证件,向李某某亮证。8月5日,事件女司机侯某某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任何人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践行平等就要坚决反对特权。
特权的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等等。
追求特权后果: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反对特权的要求: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践行平等要坚决反对特权。P64相关链接
【笔记】3.如何践行平等? P63-64①-④
特权≠对特定人群权利的特殊保护(老幼病残)
关注“社会热点”,自觉践行平等
社 会
家 庭
学 校
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践行平等呢?
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遵守校纪校规,勇敢抵制不平等行为。
尊重父母和长辈,主动做家务,为父母分忧。
尊老爱幼,关爱弱势群体。
(4)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共同建设平等有序的社会。P64
【笔记】3.如何践行平等? P63-64①-④
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如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的实践意义。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要相互促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短期突击更重要。利用记忆宫殿法记忆重要法律条文,包括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法律基础。面对中考的道德与法治科目备考,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成绩的关键在于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核心要点需要如知识产权和网络安全相关法规。通过写作练习表达法律观点。面对道德与法治这门重要学科,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内容。
(小结)3.▲我们应如何践行平等
(1)平等对待他人。→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
(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用合法的方式捍卫平等。
(3)坚决反对特权。→任何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
本课课堂小结
践行平等
①平等对待他人。
②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③要坚决反对特权。
④增强平等意识,落实平等原则。
内涵
A.平等意味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平等表现为人格平等。
C.平等意味着权利义务平等。
践行
价值
人类的崇高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课堂训练
1.上古时期,禅让制倡导选贤与能,蕴含着平等的精髓;隋朝时期,科举制的确立为广大学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
①我国已经实现了人人平等 
②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 
③平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④平等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2.国歌不仅属于每一位中国公民,也属于每一个追寻光明与力量的生命。2025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规定了国歌的国家通用盲文标准,助力视力残疾人规范、统一、严肃的奏唱国歌。这一举措体现了( )
①残疾人士享有特权 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④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3. 下图漫画告诉我们( )
A.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B.这是不同情况的差别对待
C.践行平等,要平等对待他人合法权利
D.诉讼是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佳途径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