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技力量大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科学 爱科学》第4课《科技力量大》。本节课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古今对比、国家科技成就展示,引导学生认识科技改变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作用。教材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兴趣、科技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为后续单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奠定情感基础。教材语言浅显、生动,通过高铁、机器人、北斗卫星等实例让学生感知科技成果,适合通过视频、AI动画、互动问答等方式激发体验和思考。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科技现象感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知。多数学生熟悉手机、网络、智能家居等现代科技,但对“科技与国家”“科技与思想进步”的联系理解不足。因此,教学应以直观感知为主,辅以适当思辨,让学生在亲历、比较、讨论中认识科技的力量。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科技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应用,理解科技改变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2.健全人格: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祖国科技成就,激发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3.道德修养:树立从小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意识,尝试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4.责任意识:形成“科技强国、少年有责”的意识,立志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科技改变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增强国家力量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科技不仅是物质进步,更能促进思想和国家的发展。教学过程(一)导入:科技就在身边教师语言: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上一节非常特别的课,题目叫《科技力量大》。在开始之前,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认真观察,视频里出现了哪些科技产品?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播放短视频)互动问答1:教师: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哪些科技产品?它们有什么用?学生举例:高铁、机器人、手机……教师:对!这些科技让我们的出行更快、生活更方便、工作更高效。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引出“科技改变生活”的主题。(二)探究一:没有科技,生活会怎样?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没有电灯、没有冰箱、没有手机,我们该怎么办?互动问答2:学生甲:要点蜡烛。学生乙:食物会坏掉。学生丙:只能写信联系。教师总结:对,没有科技的生活既麻烦又不方便。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舒适、便捷。设计意图:用假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体会科技的重要性。(三)探究二:古今对比,感受科技的力量教师讲述:让我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看看科技的发展。教师讲述并展示图片:古代织布靠手工 → 现代自动织机;古代腌肉风干 → 现代冰箱冷藏;古代木屋土房 → 现代高楼智能家居;古代马车步行 → 现代高铁飞机。AI生成动画活动:教师:“现在请AI帮我们生成一组动画——画面左边是古代人骑马车赶路,右边是现代人坐高铁飞驰。大家猜猜谁能更快收到信?”(展示AI动画)互动问答3:学生:当然是坐高铁的人!教师:对!科技让时间和距离都变得更短。设计意图:利用AI生成可视化对比,强化学生对“科技进步”的直观体验,提升学习趣味。(四)探究三:科技改变思想教师讲述:古代,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伽利略用望远镜证明了这个真理。科技让人们改变了错误的认识。互动问答4:教师:如果没有科学探索,人们会怎样?学生甲:会一直以为太阳绕地球转。教师:没错!科学让我们更接近真相。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技的价值不仅在“用”,更在“启发思考与探索真理”。(五)探究四:祖国的科技力量教师讲述:你们听说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吗?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导航、救援。(展示北斗应用场景)互动问答5:教师:如果没有北斗系统,我们的出行会怎样?学生:导航不准、容易迷路。教师:所以科技让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也让人民生活更安全。AI互动活动(AI问答)教师:现在请AI回答一个问题——未来10年,科技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AI语音生成回答:智能出行、AI医生、虚拟实验室、绿色能源……)教师:听完AI的回答,你们是不是觉得未来的世界充满想象?学生:是的!教师:那就从今天开始,学习科学、热爱科学。设计意图:通过AI智能参与课堂,让学生感受科技就在身边,并激发未来期待与民族自豪感。(六)拓展升华:科技强国,少年有责教师讲述:科技不仅改变生活,更让国家变强。我们的高铁、5G、人工智能、航天工程都在世界领先。同学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回答:多读科普书、做小实验、参观科技馆。教师总结:没错!从小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在为祖国的科技未来打基础。设计意图:由生活上升到国家层面,强化爱国主义与科学责任感。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2. 拓展作业:查找我国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下节课进行2分钟口头分享。3. 创造性作业:用AI绘画工具设计一幅《未来的科技生活》作品,下次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