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体育与健康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饮食与健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体育与健康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饮食与健康

资源简介

高二体育与健康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衡膳食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性,掌握高中生每日营养标准,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餐,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
2.能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制订个性化营养健康食谱并制作营养餐,灵活运用食品安全知识关注食品安全,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3.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节约意识,体验分享和感恩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衡膳食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设计营养餐食谱,进行科学饮食。
设计特色:
1.创设情境:将知识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饮食问题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热爱生活。
2.科技赋能:利用AI技术和营养成分速算表实现个性化营养食谱设计和诊断。
3.思政渗透:在教会学生平衡膳食、科学饮食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节约粮食、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责任担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多元的学习方式: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学科融合:健康知识与营养学、生物学知识相融合,提升学生的营养科学素养;设计营养午餐食谱,使学生在健康知识、生活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课的结构:
饮食与健康 学 平衡膳食、高中生每日营养标准、平面膳食内涵、学科素养
练 午餐盲盒:加深食物种类理解、分享亲情 模拟情景: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健康饮食行为。 设计、诊断家庭营养餐:关注食品安全、感恩父母,守护健康。
赛 设计营养午餐食谱:热爱生活、落实学生营养科学素养。
评 家庭营养午餐评价:科字饮食、节约粮食。 不同人营养餐:跨学科延伸责任担当、爱国主义。
教学过程:
专题一:关注时政引新知,平衡膳食我知道。
视频导入:播放首期“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宣传视频,结合2025年中国学生营养日“吃动平衡、身心健康”主题,引导学生整合已学营养知识,进入本课的学习。
1.学生回顾体育健康课、生物课、化学课中学到的相关知识,抢答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素 列举这些营养素在哪些食物中含量较为丰富
教学提示:老师将小组命名为糖类、蛋白质、脂肪组和维生素四个小组,发放小组名片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和操作员。
2.平衡膳食我知道。
教师提问:“在大家列举的食物中,我们每天食用最多的是哪一类食物 引导学生回答谷、薯、面、水,随后将“膳食宝塔”第一层贴在黑板上。
学生取出“膳食宝塔”碎片并在黑板上迅速拼出完整结构。位于塔顶的同学给大家简单讲解平衡“膳食宝塔”,每一类列举1~2种食物。
教师小结:刚刚这位同学详细介绍了“膳食宝塔”,它可成为我们合理膳食选择的指南。什么是平衡膳食呢 它指膳食中的营养素要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营养素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同时我们应遵循平衡膳食八准则。
教学提示:准备“膳食宝塔”拼图。
【设计意图】整合已学饮食营养知识,进一步认识食物,理解平衡膳食的科学内涵,提高学科素养。
专题二:食物种类我清楚——午餐盲盒。
1.老师请同学们观看有代表性的家庭餐照片,要求学生从菜品名称、食材种类对比“膳食宝塔”,快速分析、评估其营养价值。
2.学生从菜品名称、食材种类分析家庭餐膳食结构,回答能否满足膳食需求。
3.跨学科延伸:教师展示北方同学家庭餐照片,评一评南北方家庭餐的差异。
教学提示:提前收集学生家庭餐典型样本,再让学生从食物种类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食物种类的理解,使其了解南北方饮食文化。
专题三:营养需求我明确——高中生每日营养标准。
通过讨论、教师讲解、AI评价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学生知道高中生每日营养标准,能评价家庭餐营养情况,关注食品安全,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
1.小组长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高中生每日能量需求,操作员将小组答案进行展示。
2.教师用PPT解读高中生每天所需能量和营养素标准,评出优秀组。
3.小组家庭营养午餐评价。
学生打开腾讯元宝,添加本组营养餐图片,输入“根据高中生每日营养标准,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分析图片营养膳食情况并评分”,本组讨论营养餐分析结果能否满足高中生生长发育需求,得分最高组从食物的多样性、三大产能营养素比例等进行介绍。
教师小结:在家的每一餐都是父母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也许他们在为下一餐吃什么而发愁。我们要享受爸爸妈妈的味道,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感恩父母,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参与餐食的准备和烹饪,关注食品安全。外出就餐要按需购买餐食、践行光盘行动。
教学提示:教师准备并发放袋装食物。小组寻找SC标志并简单介绍。
4.模拟情景:在刚刚结束的第一节体育课中,同学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高强度体能训练,随后班上的小王同学开始感觉头晕、心慌,身体逐渐虚弱,面色苍白,额头直冒冷汗。老师塞给了一颗巧克力,学生吃完后症状逐渐消失。学生对该情景进行简单分析。
教师小结: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25%~30%、35%~40%、30%~35%,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不少同学不吃早餐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最好保证一个鸡蛋。
【设计意图】:了解食物和营养知识,知道高中生每日营养标准,利用AI技术分析家庭营养餐膳食情况,感恩父母,关注食品安全,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
专题四:膳食文化我知道——不同人的营养餐。
1.教师视频展示个人营养餐名称、制作过程。
2.跨学科延伸:中国航天员的太空餐。
3.学生观看视频内容,回答学习体会。
教师小结:营养餐的制作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杜绝不健康食品,节约粮食,餐食制作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4.文化延伸:天津煎饼果子营养分析。
学生使用腾讯元宝对煎饼果子的营养进行分析,在了解地域饮食文化的同时,从配方优化、科学搭配、食用场景方面提出健康改良建议。
教师小结:作为天津非遗小吃,煎饼果子承载着地域文化,其杂粮的加入契合了现代健康饮食趋势。
【设计意图】:本课与劳动教育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衡膳食的内涵,了解营养餐的制作过程,树立安全饮食意识,杜绝外卖和不健康食品;与国防教育相结合,进行爱国主义、责任担当意识、节约粮食教育;牢筑科技强国、强国有我之梦,增强文化理解与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专题五:营养餐我实践——设计营养午餐食谱。
通过学习平衡膳食宝塔、高中生每日营养需求等知识后,各小组讨论、设计、介绍、评价一份营养午餐食谱,要求食物种类尽量丰富。
1.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并制订营养午餐,记录员记录。
2.小组代表介绍本组营养午餐,包含主要食材、设计理由等。
3.学生“营养学家”进行专业点评。
4.赛一赛:教师根据餐营养成分量表评价小组营养午餐比一比,哪一组营养餐符合平衡膳食原则且有创意;小组成员根据结果对比高中生每日营养标准,从原材料种类、食用量进行讨论、优化和改进。
教学提示:准备学生餐营养成分表:准备量化图片,达到重量可视化;填写评价表;引导学生思考超重、肥胖、营养过剩等该如何设计营养餐
5.拓展不同健身者营养需求。
【设计意图】制订、诊断、优化营养午餐食谱,用活动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主动性,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健康意识。
专题六:家庭作业。
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根据家人BMI值,与家人一起制订科学合理、个性化的“一周食谱”、并根据食谱为家人准备一份营养餐,感恩父母;记录改变饮食习惯的尝试及效果。
【设计意图】加强亲子关系建设;培养家庭责任心,感恩父母思政教育;学会学习,热爱生活、提高生活劳动实践能力。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平衡膳食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如何设计营养食谱,希望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诊断家庭食谱,让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家庭健康的守护者。
板书设计:
饮食与健康
一、平衡膳食 二、午餐盲盒
三、高中生每日营养标准 四、不同人的营养餐
五、设计营养午餐食谱 六、作业
课后反思: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一些重要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讲解和讨论。例如,在“设计营养午餐食谱”这一部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较短,有些小组未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学生参与度不均衡。虽然采用了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小组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提到了利用AI和营养成分速算表等工具,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设备限制,没有实现人人参与,这些资源的利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降低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改进措施。
(1)优化时间安排。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时间的合理分配,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提前作好时间规划,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例如,在讲解重点知识时,适当延长讲解和讨论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而在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上,则可以采用快速讲解和提问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会完善教学资源,在分组讨论之前,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加强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学点评:
从张三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本课指导思想明确,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课在组织教学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设计科学新颖,逻辑链条完整清晰。本课将知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午餐盲盒”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家庭餐入手,分析其营养价值;同时,利用AI和营养成分速算表等手段,实现了个性化营养食谱的设计和诊断,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明确。本课遵循新课程标准合理预设教学目标,并且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空间。
3.教学组织严谨。各环节活动安排合理,环环相扣,灵活多样,整个教学过程活而不乱,自然顺畅,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4.教师基本功扎实,素养良好。教师知识讲解自然生动,语言表达流畅,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5.注重思政教育渗透。本课通过食品安全、节约粮食、感恩父母等话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教学建议:
本节课通过情境化教学和AI技术,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衡膳食核心概念。然而,在时间管理、技术工具使用和个体差异关注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建议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增加互动和开放讨论,以推动学生从知识学习到行为养成的全面转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