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2025-2026学年七上历史统编版2024期中复习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5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2025-2026学年七上历史统编版2024期中复习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五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一王室衰微
1.背景
(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2)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西周时期的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
2.表现
(1)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2)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3)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
(4)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特别提醒
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知识点二诸侯争霸
1.原因:诸侯国之间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经常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
2.概况
(1)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
(2)先后称霸,牵头召集诸侯大会,充当盟主,号令诸侯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迅速崛起,先后北上争霸。
3.结果
(1)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
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知识点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概况: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2.表现
农业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手工业 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 产品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1.(2024秋 阜宁县期中)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在《战国策 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
A.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
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水利工程数量日渐激增
【答案】C
【解答】根据材料“《战国策 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与兼并战争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无关,排除B项;水利工程数量日渐激增与“牛耕”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2.(2024秋 罗庄区期中)下列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出(  )
A.定居生活的结束 B.从种植到采集的转变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从采集到狩猎的转变
【答案】C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出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打制石器—骨耜—铁农具的变化反映了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C项正确;从农耕时期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到现在一直是定居生活,排除A项;使用打制石器时,以采集为主,从使用骨耜时开始,生存的方式以种植为主,排除B项;使用打制石器时,生存的方式主要是采集、狩猎,生产工具的变化不能反映从采集到狩猎的转变,排除D项。
故选:C。
3.(2024秋 北林区校级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答案】D
【解答】生产工具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故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故选:D。
4.(2024秋 金平区期中)《国语,齐语》中记载管仲曾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组、夷、斤,试诸壤土。”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制造农具大量使用青铜
B.铁器制造业十分发达
C.铁农具开始用于生产
D.金属制品买卖频繁
【答案】C
【解答】通过材料“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我们可以看出,春秋出现了金属农具,故C正确;
故选:C。
5.(2024秋 建昌县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较之西周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对农田深耕细作,耕地面积和粮食亩产量大大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耧车等播种工具的出现
B.纺轮的应用
C.采用刀耕火种生产方式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答案】D
【解答】耧车出现于西汉时期,排除A项;
纺轮的应用属于手工业,而材料强调农业,排除B项;
刀耕火种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标志,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
故选:D。
6.(2024秋 余庆县期中)从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践行儒家仁政思想
B.战国时的社会相对和平
C.各国采用郡县制进行管理
D.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答案】D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故选:D。
7.(2024秋 黑龙江校级期中)建构单元知识体系是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以下绘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分封制的瓦解
C.商鞅变法发挥的作用 D.都江堰的修建
【答案】A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有: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并形成;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变法,中央集权初步形成;思想文化方面,各种学说兴起,形成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A项正确;分封制瓦解是政治方面的变化,对应第二框内容,排除B项;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代表事件,属于第二框,排除C项;都江堰的修建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一个结果,排除D项。
故选:A。
8.(2024秋 渝北区校级期中)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耕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人们在立春有“鞭打春牛”的习俗,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表明(  )
A.铁农具的使用推动生产发展
B.战国时期牛耕开始出现
C.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D.生产方式影响社会习俗
【答案】D
【解答】材料中“耕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说明牛耕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鞭打春牛”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生产方式影响社会习俗,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铁农具,A项错误;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时期,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与世界其他地区农耕经济的比较,C项错误。
故选:D。
9.(2024秋 海安市期中)《礼记 王制》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规定要在每年的每个季度对耕牛进行评比,并根据耕牛的健康情况进行奖惩。这侧面反映了当时(  )
A.重视农业生产 B.制定合理财政规划
C.农业技术成熟 D.注重自然环境保护
【答案】A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规定对耕牛进行评比并根据其健康情况奖惩。耕牛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对耕牛如此重视,侧面反映出当时诸侯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因为重视农业生产,才会关注耕牛的状况,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说的是对耕牛的评比和奖惩,重点并非在于制定合理的财政规划,排除B项;仅通过对耕牛的评比和奖惩,不能直接得出农业技术成熟的结论,排除C项;对耕牛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而非侧重于自然环境保护,排除D项
故选:A。
10.(2024秋 仙游县期中)春秋以前,农业上主要采取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协作)的生产形式,春秋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开始形成,促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
C.周天子权威迅速下降 D.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
【答案】B
【解答】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生产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也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春秋后,“千耦其耘”的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农耕所取代,其根本原因是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故B符合题意;春秋后,“千耦其耘”的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农耕所取代,其根本原因是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不是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周天子权威迅速下降、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排除ACD。
故选:B。
11.(2024秋 二道区校级期中)《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答案】D
【解答】A.夏朝使用的工具主要以石器为主 ,辅以骨角器和蚌器,故A项错误;
B.商、西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未出现铁器,故B项错误;
C.商、西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未出现铁器,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春秋后期,故D项正确。
故选:D。
12.(2024秋 江阳区校级期中)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井田制的出现
C.牛耕方式的生产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答案】C
【解答】材料没有体现祖先崇拜的消失,而是贵族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对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视,这与井田制的出现无关,排除B项;
根据材料“盗牛者加(枷刑)”可知,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标志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也意味着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C项正确;
材料与兼并战争的影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故选:C。
13.(2024秋 兴宁市校级期中)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说明了(  )
A.以“牛”“耕”作为名或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
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
【答案】D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扩大。春秋时期,那时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这些现象说明了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
故选:D。
14.(2024秋 山西期中)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七(3)班同学绘制的春秋战国时期单元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写(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青铜器的广泛应用
C.金属货币的大量出现 D.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A
【解答】据题干“思维导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处与经济发展和地主阶级壮大、各国纷纷变法的内容相关。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该处应填写“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故A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广泛使用,并非青铜器,青铜器很珍贵,几乎不应用于农业,故B项错误;
地主阶级壮大和百家争鸣的基础是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并非金属货币的出现,货币的出现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
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
故选:A。
15.(2024秋 农安县期中)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城市的发展 B.生产力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兼并战争不断
【答案】B
【解答】图片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体现生产力进步。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
故选:B。
16.(2024秋 延庆区期中)如图是一位同学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习笔记,其中①处应填(  )
A.原始农业的出现
B.磨制石器的使用
C.制陶业的发展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加强了井田制的瓦解,推动了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发展,D项正确;原始农业的出现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磨制石器的使用是在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制陶业的发展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17.(2024秋 南通期中)如图是出土于河北兴隆县的战国时期双镰铁范,这是一种能够大规模、重复性生产的农具铸造模具,铸件规整成本低。此类模具的出现表明,战国时期(  )
A.青铜铸造业技术发展
B.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C.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
D.铁农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答案】B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镰铁范是一种用于铸造铁农具的模具,这种模具能够大规模、重复性生产,说明铁农具的使用逐渐普及,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故B正确;双镰铁范材质是铁,不是青铜,排除A;双镰铁范是铁农具,不是金属货币,排除C;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排除D。
故选:B。
18.(2024秋 孝义市期中)西周时期,“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到了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耒耜等磨制石器的出现
B.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
C.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答案】D
【解答】据“西周时期,‘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到了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农业比西周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出现并得到广泛的使用,牛耕技术用于农业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原来大规模集体协作的生产方式也不需要了,自耕农经济出现并得到发展,这极大的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故选:D。
19.(2024秋 郾城区期中)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钻孔石斧 D.铁犁铧
【答案】C
【解答】A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与磨制石器相比,打制石器显得粗糙,效率低下。B骨耜和C钻孔石斧相比较,因为钻孔石斧是磨制石器,而骨耜是用兽骨直接制成的,磨制石器的硬度,耐久度和锋利度,都是骨制工具无法比的。D铁犁铧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开始使用。不符题意。
故选:C。
20.(2024秋 凤翔区期中)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下列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铁制农具 D.耧车
【答案】C
【解答】打制石器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春秋战国时期,不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A项;
骨耜主要应用于原始社会的农业生产,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主要农业工具,不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
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工具”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
耧车出现在西汉,时间晚于春秋战国时期,不能作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工具,排除D项。
故选:C。
21.(2024秋 金沙县期中)春秋时期的农业:春秋后期,    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
【答案】铁制农具和牛耕。
【解答】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推动农业发展。
故答案为:
铁制农具和牛耕。
22.(2024秋 兰州期中)    和     的出现和使用,使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答案】铁制农具;牛耕。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使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故答案为:
铁制农具;牛耕。
23.(2024秋 乌当区期中)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答案】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利于深耕细作,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故答案为: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4.(2024秋 福贡县校级期中)春秋战国时期     和     的使用和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答案】铁农具;牛耕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故答案为:铁农具;牛耕.
25.(2024秋 肇源县期中)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错误:    ; 订正:    。
【答案】错误:青铜;订正:铁质
【解答】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广泛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其中,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上的一次革命,而青铜器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在西周时期广泛使用。所以,题干中,“青铜”应改为“铁质”。
故答案为:
错误:青铜;订正:铁质。
26.(2024秋 莘县期中)    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时期,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答案】春秋;战国。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故答案为:
春秋;战国。
27.(2024秋 兴义市校级期中)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     。
【答案】深耕细作。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故答案为:深耕细作。
28.(2024秋 肃州区校级期中)春秋后期,    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答案】铁农具;牛耕。
【解答】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
铁农具;牛耕。
29.(2024秋 麟游县期中)    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    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答案】春秋;牛耕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故答案为:春秋;牛耕.
30.(2024秋 兴义市校级期中)春秋后期,    和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答案】铁制农具;牛耕
【解答】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故答案为:
铁制农具;牛耕。
31.(2024秋 恩施市期中)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开设商品交换市场,越来越广泛地流通的货币是(  )
A.贝壳货币 B.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 D.纸币
【答案】C
【解答】我国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说明冶炼技术比较成熟,故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开设商品交换市场,越来越广泛地流通的货币是金属货币。
故选:C。
32.(2024秋 安仁县校级期中)西周手工业分工较细,建筑物上开始使用    。
【答案】瓦
【解答】西周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故答案为:瓦。
33.(2024秋 恩施市校级期中)战国时期的著名冶铁中心有楚国的 宛、赵国的    、齐国的    。
【答案】邯郸;临淄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春秋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出现了很多冶铁中心,如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等。
故答案为:
邯郸;临淄。
34.(2024秋 海州区期中)春秋齐国兴起之时,戎狄越过太行山向东侵扰,山戎乘机扰乱燕齐边境,中原各国岌岌可危,在此形势下,齐桓公打着旗号进行了征战,其打出的旗号是(  )
A.一匡天下 B.诸夏亲昵 C.尊王攘夷 D.寓兵于农
【答案】C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选:C。
35.(2024秋 西华县期中)“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伟业”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答案】A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选:A。
36.(2024秋 金沙县期中)下列人物中不是春秋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周平王
【答案】D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春秋五霸是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主要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所以选项ABC都是春秋五霸的霸主;D周平王不是春秋五霸的霸主,是东周第一任君主,符合题意。
故选:D。
37.(2024秋 衡山县期中)他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利用尊王攘夷的策略,让自己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这里的“他”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秦穆公
【答案】C
【解答】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所以材料中的人物是齐桓公,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都不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排除ABD项。
故选:C。
38.(2024秋 船营区校级期中)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其中一位诸侯他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改革,对外征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答案】B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故B正确;ACD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第一个霸主,排除。
故选:B。
39.(2024秋 恩平市期中)春秋时期有一位诸侯国国君,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这位诸侯国国君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周武王
【答案】C
【解答】由材料“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可知,材料中的人物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40.(2024秋 宁江区期中)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其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最先成为“诸侯之长”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答案】A
【解答】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取得优势,“尊天子,攘四夷”的名义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中,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从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故A项正确;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是齐桓公以后的霸主,排除BCD项。
故选:A。
41.(2024秋 济阳区期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材料反映的是春秋争霸的(  )
A.目的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答案】D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春秋争霸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争霸的影响,而非目的、过程和性质,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42.(2024秋 商水县期中)为了争夺齐国王位,管仲在一次冲突中射中了公子小白(齐桓公)的衣带,他装死逃过一劫。但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不但没有找管仲报仇,反而重用他。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这说明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  )
A.管理有方,才能出众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C.不计前嫌,重视人才 D.礼贤下士,求才若渴
【答案】C
【解答】A.材料没有体现齐桓公的管理能力,排除A项。
B.材料没有涉及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内容,排除B项。
C.根据材料“为了争夺齐国王位,管仲在一次冲突中射中了公子小白(齐桓公)的衣带,他装死逃过一劫。但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不但没有找管仲报仇,反而重用他。”可知,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人才是他称霸的原因,C项正确。
D.材料未能体现礼贤下士,求才若渴,排除D项。
故选:C。
43.(2024春 荣成市期中)2024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现象级出圈,淄博有齐国故都之称。在这里,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答案】A
【解答】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春秋五霸之首。故A正确;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都是齐桓公之后的春秋霸主,排除BCD。
故选:A。
44.(2024秋 巴州区期中)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燕国 B.齐国 C.吴国 D.秦国
【答案】B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故材料所述的是齐桓公,B符合题意。燕国、吴国、秦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45.(2024秋 恩平市期中)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周武王
【答案】D
【解答】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当时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王室衰微,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故选:D。
46.(2024秋 大同区期中)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答案】D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D。
47.(2024秋 天桥区期中)春秋时期,周王势力衰落,诸侯国崛起,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诸侯中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吴王阖闾
【答案】B
【解答】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B符合题意。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成为霸主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吴王阖闾等排除ACD。
故选:B。
48.(2024秋 济阳区期中)下列关于春秋争霸的成语中搭配错误的是(  )
A.齐桓公——纸上谈兵 B.晋文公——退避三舍
C.楚庄王——问鼎中原 D.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答案】A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纸上谈兵描述的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信息,与齐桓公无关,A符合题意;退避三舍描述了晋文公与楚国作战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问鼎中原反映了楚庄王对周天子权威的挑战,排除C项;卧薪尝胆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排除D项。
故选:A。
49.(2024秋 灯塔市期中)“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吴王夫差 B.越王勾践 C.楚庄王 D.齐桓公
【答案】D
【解答】A.春秋末年,吴国崛起,吴王夫差曾北上争霸,排除A项。
B.春秋末年,越国崛起,越王勾践曾北上争霸,排除B项。
C.楚庄王是齐桓公以后的霸主,不是第一个霸主,排除C项。
D.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D项正确。
故选:D。
50.(2024秋 昂仁县期中)某影视工作室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历史人物应该出现在该剧的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屈原
【答案】B
【解答】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先后北上争霸,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建立西周,不属于“春秋五霸”,排除A;秦始皇是秦朝皇帝,不是“春秋五霸”人物,排除C;屈原是楚国诗人,不是“春秋五霸”人物,排除D。
故选:B。
51.(2024秋 碧江区 校级期中)【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增强国力。
【答案】齐桓公。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增强了国力,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
齐桓公。
52.(2024秋 大方县校级期中)春秋时期,   、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答案】齐桓公。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故答案为:
齐桓公。
53.(2024秋 左贡县校级期中)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答案】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
齐桓公。
54.(2024秋 从江县校级期中)春秋五霸是:    、    、    、吴王阖闾、    。
【答案】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解答】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故答案为: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55.(2024秋 城关区校级期中)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答案】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齐桓公.
故答案为:
齐桓公.
56.(2024秋 宿州期中)春秋五霸中曾“问鼎中原”的国家是晋国。    改正:    。
【答案】“晋国”;改正:“楚国
【解答】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因而留下了“问鼎中原”的成语,后来在邲之战中,楚庄王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所以春秋五霸中曾“问鼎中原”的国家是楚国。
故答案为:
“晋国”;改正:“楚国”。
57.(2024秋 涡阳县校级期中)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雄起,最早称霸的是晋文公。
判断:   
改正:   
【答案】×;晋文公改为齐桓公。
【解答】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其中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通过改革,齐国实现了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
×;晋文公改为齐桓公。
58.(2024秋 谢家集区期中)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错误:   
改正:   
【答案】错误:晋文公;改正: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
错误:晋文公;改正:齐桓公。
59.(2024秋 宣州区校级期中)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判断:   
改正:   
【答案】判断:√。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
判断:√。
60.(2024秋 潜山市期中)“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晋文公。
判断:   
改正:   
【答案】判断:×;改正:把晋文公改为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晋文公改为齐桓公。第二单元第五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一王室衰微
1.背景
(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2)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西周时期的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
2.表现
(1)东迁后,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
(2)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3)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
(4)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大国诸侯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特别提醒
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知识点二诸侯争霸
1.原因:诸侯国之间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经常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
2.概况
(1)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
(2)先后称霸,牵头召集诸侯大会,充当盟主,号令诸侯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迅速崛起,先后北上争霸。
3.结果
(1)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
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知识点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概况: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2.表现
农业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手工业 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 产品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1.(2024秋 阜宁县期中)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在《战国策 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
A.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
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水利工程数量日渐激增
2.(2024秋 罗庄区期中)下列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出(  )
A.定居生活的结束 B.从种植到采集的转变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从采集到狩猎的转变
3.(2024秋 北林区校级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4.(2024秋 金平区期中)《国语,齐语》中记载管仲曾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组、夷、斤,试诸壤土。”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A.制造农具大量使用青铜
B.铁器制造业十分发达
C.铁农具开始用于生产
D.金属制品买卖频繁
5.(2024秋 建昌县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较之西周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对农田深耕细作,耕地面积和粮食亩产量大大增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耧车等播种工具的出现
B.纺轮的应用
C.采用刀耕火种生产方式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6.(2024秋 余庆县期中)从西周时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践行儒家仁政思想
B.战国时的社会相对和平
C.各国采用郡县制进行管理
D.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7.(2024秋 黑龙江校级期中)建构单元知识体系是培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以下绘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分封制的瓦解
C.商鞅变法发挥的作用 D.都江堰的修建
8.(2024秋 渝北区校级期中)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耕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人们在立春有“鞭打春牛”的习俗,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表明(  )
A.铁农具的使用推动生产发展
B.战国时期牛耕开始出现
C.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D.生产方式影响社会习俗
9.(2024秋 海安市期中)《礼记 王制》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规定要在每年的每个季度对耕牛进行评比,并根据耕牛的健康情况进行奖惩。这侧面反映了当时(  )
A.重视农业生产 B.制定合理财政规划
C.农业技术成熟 D.注重自然环境保护
10.(2024秋 仙游县期中)春秋以前,农业上主要采取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协作)的生产形式,春秋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开始形成,促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
C.周天子权威迅速下降 D.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
11.(2024秋 二道区校级期中)《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12.(2024秋 江阳区校级期中)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井田制的出现
C.牛耕方式的生产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13.(2024秋 兴宁市校级期中)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说明了(  )
A.以“牛”“耕”作为名或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
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
14.(2024秋 山西期中)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七(3)班同学绘制的春秋战国时期单元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写(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青铜器的广泛应用
C.金属货币的大量出现 D.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15.(2024秋 农安县期中)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城市的发展 B.生产力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兼并战争不断
16.(2024秋 延庆区期中)如图是一位同学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习笔记,其中①处应填(  )
A.原始农业的出现
B.磨制石器的使用
C.制陶业的发展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17.(2024秋 南通期中)如图是出土于河北兴隆县的战国时期双镰铁范,这是一种能够大规模、重复性生产的农具铸造模具,铸件规整成本低。此类模具的出现表明,战国时期(  )
A.青铜铸造业技术发展
B.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C.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
D.铁农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18.(2024秋 孝义市期中)西周时期,“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到了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耒耜等磨制石器的出现
B.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
C.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9.(2024秋 郾城区期中)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钻孔石斧 D.铁犁铧
20.(2024秋 凤翔区期中)农业工具的革新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下列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工具是(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铁制农具 D.耧车
21.(2024秋 金沙县期中)春秋时期的农业:春秋后期,    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
22.(2024秋 兰州期中)    和     的出现和使用,使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23.(2024秋 乌当区期中)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4.(2024秋 福贡县校级期中)春秋战国时期     和     的使用和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25.(2024秋 肇源县期中)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错误:    ; 订正:    。
26.(2024秋 莘县期中)    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时期,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7.(2024秋 兴义市校级期中)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     。
28.(2024秋 肃州区校级期中)春秋后期,    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9.(2024秋 麟游县期中)    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    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0.(2024秋 兴义市校级期中)春秋后期,    和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1.(2024秋 恩施市期中)春秋时期,很多城市开设商品交换市场,越来越广泛地流通的货币是(  )
A.贝壳货币 B.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 D.纸币
32.(2024秋 安仁县校级期中)西周手工业分工较细,建筑物上开始使用    。
33.(2024秋 恩施市校级期中)战国时期的著名冶铁中心有楚国的 宛、赵国的    、齐国的    。
34.(2024秋 海州区期中)春秋齐国兴起之时,戎狄越过太行山向东侵扰,山戎乘机扰乱燕齐边境,中原各国岌岌可危,在此形势下,齐桓公打着旗号进行了征战,其打出的旗号是(  )
A.一匡天下 B.诸夏亲昵 C.尊王攘夷 D.寓兵于农
35.(2024秋 西华县期中)“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伟业”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36.(2024秋 金沙县期中)下列人物中不是春秋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周平王
37.(2024秋 衡山县期中)他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利用尊王攘夷的策略,让自己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这里的“他”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秦穆公
38.(2024秋 船营区校级期中)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其中一位诸侯他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改革,对外征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39.(2024秋 恩平市期中)春秋时期有一位诸侯国国君,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这位诸侯国国君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周武王
40.(2024秋 宁江区期中)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其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最先成为“诸侯之长”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41.(2024秋 济阳区期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材料反映的是春秋争霸的(  )
A.目的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42.(2024秋 商水县期中)为了争夺齐国王位,管仲在一次冲突中射中了公子小白(齐桓公)的衣带,他装死逃过一劫。但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不但没有找管仲报仇,反而重用他。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这说明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  )
A.管理有方,才能出众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C.不计前嫌,重视人才 D.礼贤下士,求才若渴
43.(2024春 荣成市期中)2024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现象级出圈,淄博有齐国故都之称。在这里,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44.(2024秋 巴州区期中)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燕国 B.齐国 C.吴国 D.秦国
故选:B。
45.(2024秋 恩平市期中)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周武王
46.(2024秋 大同区期中)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47.(2024秋 天桥区期中)春秋时期,周王势力衰落,诸侯国崛起,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诸侯中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吴王阖闾
48.(2024秋 济阳区期中)下列关于春秋争霸的成语中搭配错误的是(  )
A.齐桓公——纸上谈兵 B.晋文公——退避三舍
C.楚庄王——问鼎中原 D.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49.(2024秋 灯塔市期中)“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吴王夫差 B.越王勾践 C.楚庄王 D.齐桓公
B.春秋末年,越国崛起,越王勾践曾北上争霸,排除B项。
C.楚庄王是齐桓公以后的霸主,不是第一个霸主,排除C项。
D.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D项正确。
故选:D。
50.(2024秋 昂仁县期中)某影视工作室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历史人物应该出现在该剧的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屈原
51.(2024秋 碧江区 校级期中)【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增强国力。
52.(2024秋 大方县校级期中)春秋时期,   、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53.(2024秋 左贡县校级期中)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54.(2024秋 从江县校级期中)春秋五霸是:    、    、    、吴王阖闾、    。
55.(2024秋 城关区校级期中)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56.(2024秋 宿州期中)春秋五霸中曾“问鼎中原”的国家是晋国。    改正:    。
57.(2024秋 涡阳县校级期中)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雄起,最早称霸的是晋文公。
判断:   
改正:   
58.(2024秋 谢家集区期中)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错误:   
改正:   
59.(2024秋 宣州区校级期中)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通过征战,提高了齐国的地位,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判断:   
改正:   
60.(2024秋 潜山市期中)“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晋文公。
判断:   
改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