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百家争鸣 2025-2026学年七上历史统编版2024期中复习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7 百家争鸣 2025-2026学年七上历史统编版2024期中复习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七课百家争鸣
知识点一老子和《道德经》
1.老子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学识渊博。
2.思想主张
(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2)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老子在处事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4)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3.相关著作: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
◎巧学妙记
道家学,老子建,《道德经》里思想全。
凡事物,皆两面,条件具备皆互转。
想问题,从正反,“无为而治”天下安。
知识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简介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没落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孔子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不久便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却不为各国采纳。孔子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成就
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政治思想 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 ②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民众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 ①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②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成就 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评价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巧学妙记
孔仲尼,创儒家,“仁”的主张播华夏。
反苛政,惜民力,提倡德政体民意。
办私学,无贵贱,广收门徒在民间。
因材教,学要谦,启思温故《论语》言。
知识点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2.主要学派
(1)儒家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孟子 ①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民众。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思想主张保存在《荀子》一书中。 ③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墨家
创始人 思想主张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②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3)道家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庄子 ①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②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4)法家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韩非 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5)兵家
时期 代表人物
春秋时期 孙武,兵家创始人,著有《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 吴起、孙膑。
3.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核心概念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兼并战争,文化上私学兴起,诸子蜂起,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流派。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就各自的思想政治观点展开激烈讨论,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4.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2024秋 无棣县期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
A.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B.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C.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答案】B
【解答】战国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反对一切战争,提出以“仁政”治国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就是我们的追求,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B项正确;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和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与“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CD项。
故选:B。
2.(2024秋 封开县校级期中)“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些材料都体现了(  )
A.法家学派的法治思想 B.儒家学派的仁政思想
C.道家学派的无为思想 D.墨家学派的非攻思想
【答案】B
【解答】根据材料“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知这些材料都体现了对“德”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仁政思想。儒家主张仁政和为政以德。
故选:B。
3.(2024秋 建湖县期中)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主席参观安徽桐城六尺巷,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与其思想如出一辙的学派是(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兵家学派
【答案】C
【解答】根据习近平主席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讲话精神,强调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这与儒家学派的思想高度一致。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倡“礼让”和“和为贵”,《论语》中多有论述,如“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学而》),并注重民生问题,主张“仁政”和“德治”,以实现社会和谐。六尺巷的故事本身也体现了儒家倡导的宽容、礼让精神,C项正确;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虽涉及和谐,但不强调主动礼让或解决民生问题,排除A项;法家学派强调法治、刑罚和集权,不注重礼让或和谐,排除B项;兵家学派:专注于军事战略和战争,与社会和谐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4.(2024秋 南通期中)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社会现实,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以下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D
【解答】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属于儒家思想。故D正确;“治民无常,唯以法治”属于法家思想,排除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属于墨家观点,排除B;“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属于道家思想,排除C。
故选:D。
5.(2024秋 固始县校级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B
【解答】战国时期、社会剧变、各门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自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就称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故选:B。
6.(2024秋 兴城市期中)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下面体现孔子是教育家的选项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D.克己复礼为仁
【答案】A
【解答】据题干“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直接体现了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理念,他主张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并且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展示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特点,故A项正确;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释义为智慧的人以水为乐,仁义的人以山为乐,是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的体现,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无关,B.故B项错误;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指孔子主张德和礼来统治百姓,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
“克己复礼为仁”即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这就是仁,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7.(2024秋 南宁校级期中)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的创意惊艳世界。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古人对时间的理解,又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中国智慧。下列观点与这一思想相似的是(  )
A.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答案】D
【解答】A.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这句话出自《孙膑兵法》,强调通过战争的胜利来巩固国家的强大地位,从而使得天下归服,排除A项。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儒家的思想,与“顺应自然”无关,排除B项。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是孔子的“仁”的思想的体现,属于儒家的思想,排除C项。
D.据题干“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古人对时间的理解,又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中国智慧。”和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智慧,D项正确。
故选:D。
8.(2024秋 新沂市期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下列选项与题干观点相吻合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兼爱非攻”
D.“法者,大同之道也”
【答案】B
【解答】根据“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可知,这是老子的观点,反映了他朴素的辩证思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福祸相依,互相转化的辩证观点,故B符合题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孔子的思想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法者,大同之道也”是法家学派的思想观点,排除D。
故选:B。
9.(2024秋 防城区期中)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为政以德”
【答案】B
【解答】根据“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是孔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与题干要求“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不符,排除C、D项。
故选:B。
10.(2024秋 吴江区期中)孔子认为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道之以政 D.有教无类
【答案】A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他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故题干材料体现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故A符合题意;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题干反映的是“仁者爱人”,排除BD;道之以政是孔子的政治观点,与题干材料反映的思想主张不符,排除C。
故选:A。
11.(2024秋 龙岗区期中)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扬孔子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C.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D.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答案】A
【解答】根据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可知,孟子这些言论强调努力完善个人品德,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品德,不是人本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个人品德,与专制暴政无关,排除C项;孟子发扬孔子的儒学,突破传统观念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选:A。
12.(2024秋 河西区期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上述思想学说的主张者是(  )
A.荀子 B.孟子 C.老子 D.孔子
【答案】B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提倡仁政,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民本思想,B项正确;结合所学,荀子、老子、孔子都不是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高尚道德观念的人物,排除ACD项。
故选:B。
13.(2024秋 宁津县期中)在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后,小明感叹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民贵君轻”的思想,小明所指的是下列谁的思想(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C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学学者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C项正确;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排除D项。
故选:C。
14.(2024秋 余庆县期中)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取于民有制”“薄其税敛”,以优惠的商业税制开放国内市场,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往来,然后“民可使富也”。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
A.实行重商抑农政策 B.关注民生实施仁政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反对战争促进交流
【答案】B
【解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强调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等。材料中孟子提到统治者应“取于民有制”(对百姓征收赋税有节制)、“薄其税敛”(减轻百姓的赋税),通过优惠的商业税制开放国内市场,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交流来使百姓富足。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关注民生、施行仁政的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正确。
A.“重商抑农政策”不符合孟子思想,孟子更强调的是合理的赋税和发展经济使民富,并非重商抑农。不符合题意,排除。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不是孟子的儒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D.材料主要围绕经济政策、民生与仁政,没有体现“反对战争促进交流”。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5.(2024秋 长春期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
A.天人合一 B.崇德尚贤 C.以民为本 D.兼爱非攻
【答案】C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百姓心为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都体现了人民的重要性,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C项正确;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崇德尚贤强调崇尚道德和尊敬有才能的人,并不是题干材料所强调的共同思想,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C。
16.(2024秋 金坛区期中)有学者在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法刑和霸道;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良善。”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是(  )
A.墨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答案】B
【解答】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礼法并施,治国需要通过道德的约束和礼法的规范来使人向善。他的思想中既有王道的仁政思想,又强调法刑的作用,还认识到人性需要约束,这与题目中“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法刑和霸道;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自化”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强调人们要互爱互利,反对战争和侵略,他的思想中没有明显涉及王道、法刑和霸道,排除A项;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刑峻法,主要侧重于霸道和法刑,很少涉及王道和道德的约束,排除C项;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反对礼法和拘束,与题目中的描述差异较大,排除D项。
故选:B。
17.(2024秋 五华区期中)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一生。以下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荀子——《道德经》记录其言行
B.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C.孟子——倡导“民贵君轻”
D.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答案】A
【解答】老子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A搭配错误,符合题意;BC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2024秋 濉溪县校级期中)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B
【解答】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排除C;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D。
故选:B。
19.(2024秋 苏州期中)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下列历史人物中最有可能生活在此时期的是(  )
A.周武王 B.楚庄王 C.老子 D.荀子
【答案】D
【解答】根据图片中的诸侯国“韩、赵、魏、楚、燕、齐、秦”可以判断题干图片是战国时期的形势图。韩赵魏三家分晋,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排除A;楚庄王是著名的春秋五霸,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题干图片是战国时期,故排除BC;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24秋 大庆期中)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荀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解答】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荀子也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可以掌握其规律而利用它。荀子主张礼法并济,即通过道德和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
故选:B。
21.(2024秋 五华县期中)2024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阐述了中国“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的(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A
【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与材料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符合,正确;
B.法家强调法治,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C.儒家倡导伦理道德,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D.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选:A。
22.(2018秋 黔东南州期中)主张“无为而治”的学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C
【解答】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提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故选:C。
23.(2024秋 湘潭县校级期中)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C
【解答】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排除A项;
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B项;
根据题干材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故C项正确;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
故选:C。
24.(2024秋 顺平县期中)万物运行都有自己的法则,应该顺其自然。主张“无为而治”这是哪家学派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B
【解答】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换。B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为政以德”,排除A项;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
故选:B。
25.(2024秋 昔阳县期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据此推断,他引用的诸子百家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A
【解答】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为自己想要有所成就,就应当帮助别人也有所成就;自己想要实现目标,也应当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这两句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都出自《论语》,故A项正确;
B.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C.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D.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26.(2024秋 榆树市校级期中)下列属于庄子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仁者爱人”
C.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答案】D
【解答】A.“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思想,排除A项。
B.“仁者爱人”是孔子提出来的,排除B项。
C.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是法家韩非的主张,排除C项。
D.根据所学可知,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故D项正确。
故选:D。
27.(2024秋 振兴区校级期中)下表是某位思想家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应是(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答案】A
【解答】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项正确;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排除B项;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他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排除C项;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排除D项。
故选:A。
28.(2024秋 新宾县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战国时期提出与此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 D.庄子
【答案】D
【解答】A.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故A项错误;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C.韩非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D.依据所学可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主张,庄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加以分割和破坏,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材料中的观点相似,故D项正确。
故选:D。
29.(2024秋 六盘水期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据此可知庄子(  )
庄周梦蝶 《庄子》记载,某日,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飞舞的蝴蝶,快乐得忘记了自己是谁,醒来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了庄周。梦中化为蝴蝶的庄子有着一种逍遥的心态和“与万物为一”的境界。
A.追求精神自由 B.提倡勤俭节约
C.强调顺应自然 D.反对空谈主义
【答案】A
【解答】A.根据材料“梦中化为蝴蝶的庄子有着一种逍遥的心态和‘与万物为一’的境界”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A项正确。
B.材料中没有体现提倡勤俭节约,排除B项。
C.材料体现的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没有涉及强调顺应自然,排除C项。
D.材料体现的是庄子追求精神自由,没有体现反对空谈主义,排除D项。
故选:A。
30.(2024秋 沛县期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顺其自然”理念与此有相同之处,主张这一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答案】B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顺应自然”主张的思想家是老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并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老子和庄子属于道家。
故选:B。
31.(2024秋 迁安市期中)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中学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C
【解答】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同时倡导“节俭”、“节用”。
故选:C。
32.(2024秋 六盘水期中)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是弗里热,弗里热是法国传统的弗里吉亚帽的拟人化形象,象征着奥运精神中的团结与和平理念。下列思想最契合巴黎奥运会精神的是(  )
A.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
B.儒家思想的“克己复礼”
C.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
D.法家思想的“以法治国”
【答案】C
【解答】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
儒家思想的“克己复礼”指的是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
据材料“弗里热是法国传统的弗里吉亚帽的拟人化形象,象征着奥运精神中的团结与和平理念”和所学知识可知,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也就是材料中的团结与和平理念,故C项正确;
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33.(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追溯历史,提倡节俭和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的主张相同,这个学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A
【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提倡节俭”“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A项正确;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排除B项;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C项;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排除D项。
故选:A。
34.(2024秋 碑林区校级期中)下列属于战国时期墨家学派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残害生命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答案】B
【解答】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反对非正义的战争,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孟子 尽心章句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的地位最重要,国家排在百姓后面,国君最轻。它表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意思是每次打仗都不失败,形容善于作战,屡战屡胜,该言论出自《孙子兵法》,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B。
35.(2024秋 汉中期中)下列选项中和其他选项不属于同一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
C.“民为贵、君为轻”
D.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答案】B
【解答】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是儒家的思想内容,与其他选项属于同一学派,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
B.根据题干“下列选项中和其他选项不属于同一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是”并结合所学可知,“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墨家的思想,与其他选项儒家思想不属于同一学派,B项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
C.“民为贵、君为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儒家的思想内容,与其他选项属于同一学派,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
D.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是儒家的思想内容,与其他选项属于同一学派,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故选:B。
36.(2024秋 罗庄区期中)《墨子》一书包含许多科学理论。其中《经上》《经下》等篇目被合称为《墨经》,论述了数学、力学、光学等相关的许多基本要素,记载了杠杆、小孔成像等方面的研究。由此可知墨子是一位(  )
A.科学家 B.思想家 C.军事家 D.教育家
【答案】A
【解答】据材料“论述了数学、力学、光学等相关的许多基本要素,记载了杠杆、小孔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可知,墨子是一位科学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故A项正确;
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但在题干中未体现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
墨子是一位军事家,但题干没有体现军事方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
墨子是教育家,但题干没有体现教育方面的内容,故D项错误。
故选:A。
37.(2024秋 南安市期中)“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据此可知墨子主张(  )
A.兼爱 B.尚俭 C.非攻 D.尚贤
【答案】D
【解答】A.兼爱,即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尚俭,即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非攻,即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材料“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的大致意思为即使是在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在市场工作的人,只要他们有能力,就应该被选拔出来,并授予较高的爵位。该思想是墨家尚贤的思想,故D项正确。
故选:D。
38.(2024秋 高州市期中)墨子指出:“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据此可知,墨子主张(  )
A.社会成员间要相互救济
B.建立大同的和谐社会
C.政府要赈济贫困的人口
D.社会财富为人民共有
【答案】A
【解答】A.根据材料“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可知,墨子认为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优势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安定、和谐,这体现了社会成员间要相互救济,故A项正确;
B.孔子主张建立大同的和谐社会,故B项错误;
C.材料强调社会成员互相帮助,并未涉及政府,故C项错误;
D.社会财富为人民共有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故选:A。
39.(2024秋 东营区校级期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答】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故选:B。
40.(2024秋 汝阳县期中)战国时期,孟子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由此可见,墨子和孟子(  )
A.都能解决当时社会问题
B.都具有关注民生的情怀
C.都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
D.都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答案】B
【解答】A.“都能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说法夸大了孟子和墨子思想的作用,故A项错误;
B.根据材料“孟子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和“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可知,孟子和墨子都关心百姓,都具有关注民生的情怀,故B项正确;
C.法家的韩非子主张树立君主权威,故C项错误;
D.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人物,故D项错误。
故选:B。
41.(2024秋 郴州期中)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若生活在此时期,作为诸侯王,下列最容易被接受的思想是(  )
A.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法家:依法治国,强化集权,锐意变法
D.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
【答案】C
【解答】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旧的奴隶制逐渐瓦解,新的封建制逐步形成,各种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严酷刑罚,建立专制主义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得到了各国重用。
故选:C。
42.(2024秋 陈仓区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其中,主张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来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B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长期争霸和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导致国家分裂。法家的代表韩非子认为分封制已经不能用来治理当时的老百姓,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任命官吏代替世袭的贵族,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个人手里,主张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来加强统治。
故选:B。
43.(2024秋 阜宁县期中)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该材料体现了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C
【解答】儒家主张“仁政”,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依据题干信息“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记载反映秦朝统治的法律严苛,法家主张实行法治,说明材料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44.(2024秋 扶风县期中)他们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而不是哲学家;他们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使诸侯们能进行战争,用武力统一国家。“他们”代表的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D
【解答】根据材料“他们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使诸侯们能进行战争,用武力统一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变法改革,提倡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儒家主张“仁”“礼”“为政以德”等,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等,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三者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C三项。
故选:D。
45.(2024秋 宿州校级期中)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最适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方案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D
【解答】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最适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方案是法家。故D符合题意;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最适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方案是法家,不是儒家、墨家、道家,排除ABC。
故选:D。
46.(2024秋 碑林区校级期中)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该思想属于哪一学派(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C
【解答】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C项正确;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不是儒家、墨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排除ABD项。
故选:C。
47.(2024秋 广州期中)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答案】A
【解答】A.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A项正确;
B.“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提出的道家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
C.“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而来,故C项错误;
D.“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故D项错误。
故选:A。
48.(2024秋 昆明期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D
【解答】A.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排除A项。
B.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制,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排除B项。
C.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排除C项。
D.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正确。
故选:D。
49.(2024秋 安康期中)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这体现出韩非子思想主张中的(  )
A.无为而治 B.“仁者无敌”
C.为政以德 D.以法治国
【答案】D
【解答】A.“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主张,强调顺应自然、减少干预,与题干“以法为教”无关,排除A;
B.“仁者无敌”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以仁政赢得民心,与题干强调法律无关,排除B;
C.“为政以德”是儒家孔子的核心治国理念,主张以道德教化治理国家,与题干“以法为教”相悖,排除C;
D.题干中“以法为教”直接体现了韩非子主张以法律为治国根本,强调通过严密的法令规范社会行为,D项正确。
故选:D。
50.(2024秋 新沂市期中)下列诸子百家人物与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有(  )
①孟子主张实行“兼爱”“非攻”
②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③荀子提倡“礼治”
④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主张实行“兼爱”“非攻”,②③④对应正确,B项正确;排除包含①的ACD项。
故选:B。
51.(2024秋 兴城市期中)兵家是诸子百家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思想,并写下军事名著《孙子兵法》。这位创始人是(  )
A.孙膑 B.孙权 C.孙武 D.吴起
【答案】C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C项正确;孙膑、吴起都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并非兵家创始人,排除AD项;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
故选:C。
52.(2024秋 兰山区期中)2024年10月25日,奠定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基础的兵书原简在公安部门等各方力量的保驾护航下,安全到家,陈列在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汉墓遗址厅。该兵书的作者和名称是(  )
A.庄子《庄子》 B.老子《道德经》
C.孔子《论语》 D.孙子《孙子兵法》
【答案】D
【解答】A.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属于道家著作,排除A项。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排除B项。
C.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排除C项。
D.根据材料“奠定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基础的兵书原简”结合所学可知,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孙武,他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D项正确。
故选:D。
53.(2024秋 榆树市期中)春秋末期兵家的创始人是(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庞涓
【答案】A
【解答】兵家鼻祖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孙武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A符合题意;孙膑、吴起和庞涓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54.(2024秋 江川区期中)被誉为“兵家鼻祖”著有《孙子兵法》的军事家是(  )
A.孙膑 B.孙武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答】据所学知,兵家鼻祖是战国时期的孙武,而不是孙膑,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故选:B。
55.(2024秋 隆阳区校级期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反映了春秋时期哪个军事家的思想(  )
A.孙武 B.孙膑 C.孟子 D.孔子
【答案】A
【解答】据所学知,孙武是百家争鸣时期兵家的创始人,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所以材料中的这个人指的是孙武。
故选:A。
56.(2024秋 莱州市期中)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答案】D
【解答】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选项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观点。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57.(2024秋 景洪市期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此观点认为百家争鸣(  )
A.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
D.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答案】B
【解答】据材料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可以看出,百家争鸣对中国后世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B选项正确;材料中百家争鸣并非只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同时也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武器,A项排除;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策略,此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C项排除;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58.(2024秋 伊犁州期中)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反映了百家争鸣的(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答案】D
【解答】A.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排除A。
B.材料与百家争鸣的过程无关,排除B。
C.材料没有涉及百家争鸣的内容,排除C。
D.百家争鸣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9.(2024秋 林州市期中)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既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这一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它的影响是(  )
A.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导致思想的混乱
C.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D.导致诸侯之间的混战
【答案】C
【解答】A.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与经济关联不大,故A项错误;
B.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与“导致思想的混乱”不符,故B项错误;
C.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C项正确;
D.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没有导致诸侯之间的混战,故D项错误。
故选:C。
60.(2024秋 佛山期中)稷下的百家先生们在义利之辩、人性善恶之辩、世界本原之辩等争鸣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使秦以后的思想、学术、文化,几乎均可以在其中找到源头。材料表明百家争鸣(  )
A.提高了秦国综合国力
B.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变革
C.奠定了文化发展基础
D.增强了地主阶级的势力
【答案】C
【解答】据材料“稷下的百家先生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使秦以后的思想、学术、文化,几乎均可以在其找到源头”及所学知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与秦国综合国力无关,排除A项;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反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铁犁牛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变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而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文化的发展并不能增强地主阶级的势力,排除D项。
故选:C。第二单元第七课百家争鸣
知识点一老子和《道德经》
1.老子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学识渊博。
2.思想主张
(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2)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老子在处事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4)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3.相关著作: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
◎巧学妙记
道家学,老子建,《道德经》里思想全。
凡事物,皆两面,条件具备皆互转。
想问题,从正反,“无为而治”天下安。
知识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简介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没落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孔子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不久便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却不为各国采纳。孔子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成就
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政治思想 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 ②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民众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 ①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②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成就 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评价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巧学妙记
孔仲尼,创儒家,“仁”的主张播华夏。
反苛政,惜民力,提倡德政体民意。
办私学,无贵贱,广收门徒在民间。
因材教,学要谦,启思温故《论语》言。
知识点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2.主要学派
(1)儒家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孟子 ①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民众。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思想主张保存在《荀子》一书中。 ③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墨家
创始人 思想主张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②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3)道家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庄子 ①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②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4)法家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韩非 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5)兵家
时期 代表人物
春秋时期 孙武,兵家创始人,著有《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 吴起、孙膑。
3.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核心概念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兼并战争,文化上私学兴起,诸子蜂起,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流派。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就各自的思想政治观点展开激烈讨论,相互抨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4.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2024秋 无棣县期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
A.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B.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C.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2.(2024秋 封开县校级期中)“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些材料都体现了(  )
A.法家学派的法治思想 B.儒家学派的仁政思想
C.道家学派的无为思想 D.墨家学派的非攻思想
3.(2024秋 建湖县期中)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主席参观安徽桐城六尺巷,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与其思想如出一辙的学派是(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兵家学派
4.(2024秋 南通期中)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社会现实,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以下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2024秋 固始县校级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6.(2024秋 兴城市期中)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下面体现孔子是教育家的选项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D.克己复礼为仁
7.(2024秋 南宁校级期中)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的创意惊艳世界。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古人对时间的理解,又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中国智慧。下列观点与这一思想相似的是(  )
A.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2024秋 新沂市期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下列选项与题干观点相吻合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兼爱非攻”
D.“法者,大同之道也”
9.(2024秋 防城区期中)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A.“无为而治”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D.“为政以德”
10.(2024秋 吴江区期中)孔子认为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道之以政 D.有教无类
11.(2024秋 龙岗区期中)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扬孔子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C.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D.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12.(2024秋 河西区期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上述思想学说的主张者是(  )
A.荀子 B.孟子 C.老子 D.孔子
13.(2024秋 宁津县期中)在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后,小明感叹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民贵君轻”的思想,小明所指的是下列谁的思想(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14.(2024秋 余庆县期中)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取于民有制”“薄其税敛”,以优惠的商业税制开放国内市场,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往来,然后“民可使富也”。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
A.实行重商抑农政策 B.关注民生实施仁政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D.反对战争促进交流
15.(2024秋 长春期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
A.天人合一 B.崇德尚贤 C.以民为本 D.兼爱非攻
16.(2024秋 金坛区期中)有学者在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法刑和霸道;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良善。”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是(  )
A.墨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17.(2024秋 五华区期中)每个历史名人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一生。以下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荀子——《道德经》记录其言行
B.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C.孟子——倡导“民贵君轻”
D.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18.(2024秋 濉溪县校级期中)战国时期,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19.(2024秋 苏州期中)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下列历史人物中最有可能生活在此时期的是(  )
A.周武王 B.楚庄王 C.老子 D.荀子
20.(2024秋 大庆期中)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墨子 ④荀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2024秋 五华县期中)2024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阐述了中国“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的(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2.(2018秋 黔东南州期中)主张“无为而治”的学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23.(2024秋 湘潭县校级期中)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4.(2024秋 顺平县期中)万物运行都有自己的法则,应该顺其自然。主张“无为而治”这是哪家学派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5.(2024秋 昔阳县期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据此推断,他引用的诸子百家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6.(2024秋 榆树市校级期中)下列属于庄子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仁者爱人”
C.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27.(2024秋 振兴区校级期中)下表是某位思想家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应是(  )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28.(2024秋 新宾县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战国时期提出与此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 D.庄子
29.(2024秋 六盘水期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据此可知庄子(  )
庄周梦蝶 《庄子》记载,某日,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飞舞的蝴蝶,快乐得忘记了自己是谁,醒来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为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了庄周。梦中化为蝴蝶的庄子有着一种逍遥的心态和“与万物为一”的境界。
A.追求精神自由 B.提倡勤俭节约
C.强调顺应自然 D.反对空谈主义
30.(2024秋 沛县期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顺其自然”理念与此有相同之处,主张这一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31.(2024秋 迁安市期中)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中学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32.(2024秋 六盘水期中)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是弗里热,弗里热是法国传统的弗里吉亚帽的拟人化形象,象征着奥运精神中的团结与和平理念。下列思想最契合巴黎奥运会精神的是(  )
A.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
B.儒家思想的“克己复礼”
C.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
D.法家思想的“以法治国”
33.(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中)“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追溯历史,提倡节俭和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的主张相同,这个学派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34.(2024秋 碑林区校级期中)下列属于战国时期墨家学派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人们互爱互利,反对残害生命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5.(2024秋 汉中期中)下列选项中和其他选项不属于同一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
C.“民为贵、君为轻”
D.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36.(2024秋 罗庄区期中)《墨子》一书包含许多科学理论。其中《经上》《经下》等篇目被合称为《墨经》,论述了数学、力学、光学等相关的许多基本要素,记载了杠杆、小孔成像等方面的研究。由此可知墨子是一位(  )
A.科学家 B.思想家 C.军事家 D.教育家
37.(2024秋 南安市期中)“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据此可知墨子主张(  )
A.兼爱 B.尚俭 C.非攻 D.尚贤
38.(2024秋 高州市期中)墨子指出:“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据此可知,墨子主张(  )
A.社会成员间要相互救济
B.建立大同的和谐社会
C.政府要赈济贫困的人口
D.社会财富为人民共有
39.(2024秋 东营区校级期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40.(2024秋 汝阳县期中)战国时期,孟子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墨子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由此可见,墨子和孟子(  )
A.都能解决当时社会问题
B.都具有关注民生的情怀
C.都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
D.都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41.(2024秋 郴州期中)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若生活在此时期,作为诸侯王,下列最容易被接受的思想是(  )
A.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法家:依法治国,强化集权,锐意变法
D.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
42.(2024秋 陈仓区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其中,主张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来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3.(2024秋 阜宁县期中)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该材料体现了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44.(2024秋 扶风县期中)他们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而不是哲学家;他们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使诸侯们能进行战争,用武力统一国家。“他们”代表的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5.(2024秋 宿州校级期中)面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最适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方案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46.(2024秋 碑林区校级期中)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该思想属于哪一学派(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47.(2024秋 广州期中)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48.(2024秋 昆明期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49.(2024秋 安康期中)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这体现出韩非子思想主张中的(  )
A.无为而治 B.“仁者无敌”
C.为政以德 D.以法治国
50.(2024秋 新沂市期中)下列诸子百家人物与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有(  )
①孟子主张实行“兼爱”“非攻”
②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③荀子提倡“礼治”
④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1.(2024秋 兴城市期中)兵家是诸子百家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思想,并写下军事名著《孙子兵法》。这位创始人是(  )
A.孙膑 B.孙权 C.孙武 D.吴起
52.(2024秋 兰山区期中)2024年10月25日,奠定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基础的兵书原简在公安部门等各方力量的保驾护航下,安全到家,陈列在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汉墓遗址厅。该兵书的作者和名称是(  )
A.庄子《庄子》 B.老子《道德经》
C.孔子《论语》 D.孙子《孙子兵法》
53.(2024秋 榆树市期中)春秋末期兵家的创始人是(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庞涓
54.(2024秋 江川区期中)被誉为“兵家鼻祖”著有《孙子兵法》的军事家是(  )
A.孙膑 B.孙武 C.孟子 D.韩非子
55.(2024秋 隆阳区校级期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反映了春秋时期哪个军事家的思想(  )
A.孙武 B.孙膑 C.孟子 D.孔子
56.(2024秋 莱州市期中)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时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答案】D
57.(2024秋 景洪市期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此观点认为百家争鸣(  )
A.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
D.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58.(2024秋 伊犁州期中)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反映了百家争鸣的(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59.(2024秋 林州市期中)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既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这一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它的影响是(  )
A.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导致思想的混乱
C.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D.导致诸侯之间的混战
60.(2024秋 佛山期中)稷下的百家先生们在义利之辩、人性善恶之辩、世界本原之辩等争鸣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使秦以后的思想、学术、文化,几乎均可以在其中找到源头。材料表明百家争鸣(  )
A.提高了秦国综合国力
B.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变革
C.奠定了文化发展基础
D.增强了地主阶级的势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