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人说山西风光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人说山西风光好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人说山西风光好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音乐课程内容由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构成。围绕这些要素,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创编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其中,感受与欣赏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音乐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情境和体验;表现是学生表达情感、展现个性的重要途径;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与相关文化则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本单元以“人说山西风光好”为主题,旨在通过欣赏、演唱、演奏、创编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了解山西丰富的音乐文化,感受山西民歌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 人说山西风光好
主题意义 1. 通过欣赏和演唱山西民歌,学生能够感受到山西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创编和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 通过了解埙的历史和演奏方法,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传统乐器的兴趣。
(一)单元教材板块分析
1. 欣赏课《山西音乐汇》 1. 通过欣赏山西民歌《走西口》《绣荷包》等经典曲目,感受山西民歌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2. 了解山西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学习山西民歌的基本节奏和音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唱歌课《交城山》 1. 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通过歌唱活动,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学习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技巧,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3. 创编课《加花》 1. 通过学习山西民歌中的“加花”技巧,了解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旋律进行简单的创编,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段带有“加花”的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演奏课《滚核桃》 1. 学习山西民间打击乐《滚核桃》,掌握基本的打击乐节奏和演奏技巧。
2. 通过合奏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了解山西民间打击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5. 欣赏课《埙的故事》 1. 通过欣赏埙的演奏,了解埙的历史和制作工艺。
2. 学习埙的基本演奏方法,感受其悠远深邃的音色。
3. 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埙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围绕“人说山西风光好”这一主题展开,涉及五节课,包括两节欣赏课、一节唱歌课、一节创编课和一节演奏课。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全面了解山西音乐文化的不同方面。 欣赏课《山西音乐汇》通过欣赏多首山西民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山西音乐的风格特点和文化背景。唱歌课《交城山》则让学生亲自演唱一首经典的山西民歌,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创编课《加花》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山西民歌中的“加花”技巧,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演奏课《滚核桃》让学生接触山西民间打击乐,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最后,欣赏课《埙的故事》通过介绍埙的历史和演奏方法,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对传统乐器的兴趣。 整个单元的设计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既能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中感受音乐的美好,又能在创编和演奏中锻炼他们的音乐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标。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和创编活动。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尤其是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音乐内容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然而,对于山西音乐文化,大多数学生可能缺乏深入了解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媒体资源、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山西音乐的魅力。此外,部分学生在创编和演奏方面的自信心可能不足,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总体来说,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尝试新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这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和演唱山西民歌,学生能够感受山西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创编和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3. 通过了解埙的历史和演奏方法,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传统乐器的兴趣。
4. 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力,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教学重点
1. 欣赏山西民歌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掌握《交城山》的旋律和歌词,能够准确演唱并表达歌曲的情感。
3. 学习山西民歌中的“加花”技巧,并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4. 掌握山西民间打击乐《滚核桃》的基本节奏和演奏技巧。
5. 了解埙的历史和演奏方法,感受其悠远深邃的音色。
六、教学难点
1. 理解山西民歌中的装饰音和滑音技巧,并能在演唱中准确运用。
2. 在创编活动中,如何根据已有旋律进行合理的“加花”,并在保持原曲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3. 掌握山西民间打击乐《滚核桃》的复杂节奏,确保合奏时的协调性。
4. 了解埙的发音原理和演奏技巧,能够在实践中正确操作。
七、单元评价
1. 能够准确演唱《交城山》,并表达出歌曲中的思乡之情。
2. 能够根据已有旋律进行简单的“加花”创编,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一段音乐作品。
3. 能够熟练掌握《滚核桃》的基本节奏和演奏技巧,参与合奏活动。
4. 能够讲述埙的历史和演奏方法,并能简单演奏埙。
5. 通过对山西音乐的欣赏和学习,能够表达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八、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资源和实物展示,创设生动的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山西音乐的魅力。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音乐创编和演奏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法:设置具体的音乐任务,如演唱、创编、演奏等,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音乐技能。
4. 实践体验法:通过实际的演唱、演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乐趣,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5.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山西音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九、教学资源
1. 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资源:山西民歌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埙的演奏视频,山西民间打击乐的演奏视频。
3. 实物展示:埙、打击乐器等传统乐器。
4. 教学辅助工具:钢琴、录音设备、投影仪等。
5. 网络资源:有关山西音乐文化的网站和在线课程。
十、课时规划表
课时 课型 课时目标 课时学习任务 学科实践 嵌入评价及作业
第1课时 欣赏课《山西音乐汇》 1. 通过欣赏山西民歌,感受其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2. 了解山西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任务1:聆听《走西口》
- 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
任务2:聆听《绣荷包》
-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
任务3:总结山西民歌的共同特点
- 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归纳 1. 观看山西民歌的视频资料,感受其演唱场景。
2. 分组讨论山西民歌的特点,分享各自的感受。
3.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了解山西民歌的文化背景。 1. 评价对象:学生对山西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价指标:能否准确描述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4. 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山西民歌,写下听后感。
第2课时 唱歌课《交城山》 1. 学唱《交城山》,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通过歌唱活动,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思乡之情。 任务1:学习歌曲的旋律
- 跟随钢琴伴奏学唱
- 重点练习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
任务2:理解歌词的含义
- 分析歌词中表达的情感
- 体会歌曲中的思乡之情
任务3:完整演唱歌曲
- 小组合作演唱
- 个人展示演唱 1. 通过钢琴伴奏,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
2. 组织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点评。
3.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歌曲中的情景,增强情感表达。 1. 评价对象: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 评价指标:能否准确演唱歌曲,是否能表达出思乡之情
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4. 作业:录制自己演唱《交城山》的音频,上传到班级群。
第3课时 创编课《加花》 1. 学习山西民歌中的“加花”技巧。
2. 根据已有旋律进行简单的创编。 任务1:学习“加花”技巧
- 了解“加花”的定义和作用
- 练习简单的“加花”技巧
任务2:创编旋律片段
- 选择一段已有的旋律进行“加花”创编
- 分享创编成果
任务3:小组合作完成创编作品
- 将各组的创编成果组合成一段完整的音乐作品 1. 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加花”的具体操作方法。
2.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互相交流创意。
3. 通过合奏,检验创编作品的效果。 1. 评价对象:学生的创编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评价指标:创编作品是否符合山西民歌的风格,是否有创新
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4. 作业:将小组创编的作品录制成音频或视频,上传到班级群。
第4课时 演奏课《滚核桃》 1. 学习山西民间打击乐《滚核桃》的基本节奏和演奏技巧。
2. 通过合奏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任务1:学习基本节奏
- 了解《滚核桃》的节奏特点
- 练习基本的打击乐节奏
任务2:学习演奏技巧
- 了解打击乐器的操作方法
- 练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任务3:合奏《滚核桃》
- 小组合作完成合奏
- 个人展示演奏 1. 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滚核桃》的演奏方法。
2.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奏练习,互相配合。
3. 通过录音回放,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 1. 评价对象: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评价指标:能否准确演奏《滚核桃》的节奏,合奏时是否协调
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4. 作业:录制自己演奏《滚核桃》的音频,上传到班级群。
第5课时 欣赏课《埙的故事》 1. 通过欣赏埙的演奏,了解埙的历史和制作工艺。
2. 学习埙的基本演奏方法,感受其悠远深邃的音色。 任务1:了解埙的历史
- 观看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视频
- 讨论埙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任务2:学习埙的演奏方法
- 了解埙的构造和发音原理
- 练习简单的演奏技巧
任务3:欣赏埙的演奏
- 感受埙的音色特点
- 体会埙所传达的情感 1. 通过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埙的构造和历史。
2.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埙的演奏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3. 通过欣赏埙的演奏视频,感受其独特的音色。 1. 评价对象:学生对埙的了解程度和演奏技巧
2. 评价指标:能否准确描述埙的历史和演奏方法,是否能简单演奏埙
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4. 作业:写一篇关于埙的短文,介绍其历史和演奏方法。
第6课时 单元总结与展示 1. 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任务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 总结山西音乐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 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山西音乐作品
任务2:展示学习成果
- 小组演唱《交城山》
- 展示创编的音乐作品
- 演奏《滚核桃》
- 演奏埙
任务3:评选优秀作品
- 评选出最佳演唱、最佳创编、最佳演奏作品 1. 通过小组合作,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分享各自的收获。
2.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互相点评。
3. 通过投票评选出优秀作品,颁发奖状。 1. 评价对象:学生的综合表现
2. 评价指标:演唱、创编、演奏的表现是否出色,是否有创新
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
4. 作业:写一篇关于本单元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