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德奥音乐之旅一、课标解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音乐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素养。本单元“德奥音乐之旅”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德奥经典音乐作品,了解德奥音乐文化的历史与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能力。同时,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演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教材分析单元主题: 德奥音乐之旅主题意义 1. 通过欣赏德奥经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2. 了解德奥音乐文化的历史与特点,增强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能力。3. 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一)单元教材板块分析1. 欣赏课《德奥之声》 1. 介绍德奥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 欣赏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如《小夜曲》、《命运交响曲》等。3. 通过音乐片段的聆听,感受德奥音乐的风格特点。4.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5. 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6.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欣赏课《森林剧场》 1. 欣赏舒伯特的《魔王》和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作品。2. 通过音乐描绘自然景象,如森林、河流、风声等。3. 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4. 讨论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感受音乐中的自然之美。5. 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6. 了解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来源,感受音乐与文学的结合。3. 欣赏课《莱比锡双星》 1. 介绍巴赫和门德尔松两位作曲家及其在莱比锡的音乐贡献。2. 欣赏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和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等作品。3. 通过对比两人的作品,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差异。4. 讨论巴赫和门德尔松对后世音乐的影响。5. 了解莱比锡这座城市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6.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作曲家的创作过程。4. 乐理课《你进我出花样多》 1. 学习音符、休止符、拍号等基本乐理知识。2. 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巩固对乐理知识的理解。3. 学习简单的节奏组合,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4. 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感受节奏的变化和组合。5. 创作简单的节奏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6.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游戏。5. 唱歌课《乘着歌声的翅膀》 1. 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歌曲中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2. 通过歌词分析,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内涵。3. 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提高歌唱能力。4. 通过合唱和独唱的形式,体验不同的演唱方式。5. 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增强歌曲的表现力。6.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故事。6. 演奏课《献给爱丽丝》 1. 学习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的基本弹奏技巧。2. 通过分段练习,逐步掌握全曲的弹奏。3. 了解钢琴的基本构造和演奏原理。4. 通过合奏和独奏的形式,体验不同的演奏方式。5. 通过音乐片段的聆听,感受钢琴曲的优美旋律。6. 了解贝多芬的创作背景和这首曲子的由来。(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德奥音乐之旅”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六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德奥音乐的历史、文化和代表作品。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音乐作品欣赏,也有乐理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演奏。通过欣赏课,学生可以感受到德奥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通过乐理课,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为后续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唱歌课和演奏课,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每个课时都设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演唱能力,能够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活动。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专注度。此外,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演唱或演奏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四、单元教学目标1.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德奥经典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2. 艺术表现:通过唱歌和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增强自信心。3. 创意实践: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4. 文化理解:了解德奥音乐文化的历史与特点,增强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能力。五、教学重点1. 欣赏德奥经典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2. 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掌握音符、休止符、拍号等概念。3. 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4. 学习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的基本弹奏技巧,感受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六、教学难点1. 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2. 掌握复杂的节奏组合和音符组合,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3. 在演唱和演奏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确保声音和演奏的质量。4. 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七、单元评价1. 能够准确说出德奥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 能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3. 能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符、休止符、拍号等。4. 能够正确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表现出歌曲的情感。5. 能够熟练弹奏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并感受到钢琴曲的优美旋律。6. 能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八、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聆听和观看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2. 讲授法:讲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生平和创作灵感。3.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巩固学生的乐理知识。4.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任务。5. 实践法:通过唱歌和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6.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作曲家的创作过程,增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九、教学资源1. 音频和视频资料:德奥经典音乐作品的音频和视频资料。2. 乐谱和歌词: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和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的乐谱和歌词。3. 打击乐器:用于节奏练习的打击乐器。4. 钢琴:用于演奏课的教学。5. 绘画工具:用于学生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十、课时规划表课时 课型 课时目标 课时学习任务 学科实践 嵌入评价及作业第1课时 欣赏课《德奥之声》 1. 了解德奥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2. 感受德奥经典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任务1:德奥音乐的历史背景-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德奥音乐的发展历程。任务2:欣赏经典作品- 欣赏莫扎特的《小夜曲》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任务3:讨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分组讨论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 1. 观看德奥音乐纪录片。2. 欣赏音乐片段,感受音乐风格。3. 分组讨论,分享感受。 1. 评价对象:学生对德奥音乐的理解和感受。2. 评价指标:能否准确说出德奥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能否感受到音乐的风格特点。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作业:写下自己对德奥音乐的初步印象。第2课时 欣赏课《森林剧场》 1. 感受音乐中的自然之美。2. 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任务1:欣赏音乐描绘自然景象- 欣赏舒伯特的《魔王》和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任务2: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任务3:讨论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分组讨论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感受音乐中的自然之美。 1. 欣赏音乐片段,感受自然景象。2. 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3. 分组讨论,分享感受。 1. 评价对象: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2. 评价指标:能否感受到音乐中的自然之美;能否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作业:绘制一幅音乐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图。第3课时 欣赏课《莱比锡双星》 1. 了解巴赫和门德尔松的音乐贡献。2. 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差异。 任务1:介绍巴赫和门德尔松-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两位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任务2:欣赏代表作品- 欣赏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和门德尔松的《春之歌》。任务3:讨论音乐风格差异- 分组讨论两位作曲家的作品,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差异。 1. 观看巴赫和门德尔松的纪录片。2. 欣赏音乐片段,感受音乐风格。3. 分组讨论,分享感受。 1. 评价对象:学生对巴赫和门德尔松的理解。2. 评价指标:能否了解两位作曲家的音乐贡献;能否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差异。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作业:写下自己对巴赫和门德尔松作品的感受。第4课时 乐理课《你进我出花样多》 1. 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2. 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 任务1:学习音符和休止符- 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巩固对音符和休止符的理解。任务2:学习节奏组合- 学习简单的节奏组合,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任务3:创作简单节奏型-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游戏。 1. 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巩固乐理知识。2. 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感受节奏的变化。3.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游戏。 1. 评价对象: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2. 评价指标:能否准确识别音符和休止符;能否掌握简单的节奏组合。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作业:完成一份简单的节奏练习题。第5课时 唱歌课《乘着歌声的翅膀》 1. 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2. 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现力。 任务1:学习歌曲- 学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任务2:分析歌词- 通过歌词分析,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内涵。任务3:演唱歌曲- 通过合唱和独唱的形式,体验不同的演唱方式。 1. 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技巧。2. 通过合唱和独唱,体验不同的演唱方式。3. 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1. 评价对象: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现力。2. 评价指标:能否正确演唱歌曲;能否表现出歌曲的情感。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作业:录制一段自己演唱的歌曲视频。第6课时 演奏课《献给爱丽丝》 1. 学习钢琴曲《献给爱丽丝》。2. 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任务1:学习弹奏技巧- 学习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的基本弹奏技巧。任务2:分段练习- 通过分段练习,逐步掌握全曲的弹奏。任务3:演奏歌曲- 通过合奏和独奏的形式,体验不同的演奏方式。 1. 学习钢琴的基本构造和演奏原理。2. 通过分段练习,逐步掌握全曲的弹奏。3. 通过合奏和独奏,体验不同的演奏方式。 1. 评价对象: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2. 评价指标:能否正确弹奏钢琴曲;能否表现出钢琴曲的优美旋律。3. 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作业:录制一段自己演奏的钢琴曲视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