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2024 )二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会跳舞的洋娃娃 星光圆舞曲》教案+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2024 )二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会跳舞的洋娃娃 星光圆舞曲》教案+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小音乐家》第4课时《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
【教材分析】
《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是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小音乐家》第4课时欣赏课。《会跳舞的洋娃娃》原是一首由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创作的钢琴练习曲,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后来,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将其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使这首曲子焕发出新的生机。由于曲调活泼、生动,它赢得了小提琴演奏家的广泛赞赏,并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之一。《星光圆舞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也有说法为布雷德纳)创作的一首古老且流行的小圆舞曲。这首乐曲最初被用作教材,是变奏曲的经典谱例。《星光圆舞曲》为变奏曲形式,结构为“主题旋律+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主题旋律”。乐曲为G大调,3/8拍,具有进行曲速度。主题旋律出现时,钢琴右手弹奏出弱起、以级进为主、间或小三度进行的流畅平滑的旋律。钢琴左手伴奏,始终以半分解和弦的形式衬托着。变奏部分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第一次变奏在主题旋律的下方加入了一个三度的平行旋律,音响显得丰满,力度有所加强。第二次变奏改弱起为强起,旋律在高八度进行,情绪激动。第三次变奏是旋律加花的乐段,将音乐推向高潮。第四次变奏综合了第二、第三变奏的元素,情绪更加热烈、激动。最后,乐曲重复了主题旋律作为结束,情绪恢复平静和安宁。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展现出浓厚兴趣,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能跟随节奏歌唱,对简单旋律有良好的感知能力。女生在音准和节奏感上表现更佳,而男生则需更多引导。在欣赏音乐时,学生能够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但想象力与创造力尚待开发。识谱能力处于起步阶段,需加强基础训练。总体而言,二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具备良好基础,但需在个性化教学和音乐素养提升方面加大力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挑战。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到音乐所塑造的会跳舞的洋娃娃形象,提升对音乐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利用乐曲中的三拍子节奏和弹跳弓法技巧,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通过模仿和学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能。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乐曲,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模仿游戏,增强学生对乐曲节奏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整体速度、情绪以及旋律的大致走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洋娃娃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的洋娃娃都长的什么样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只洋娃娃,她还会舞弄身姿,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走进音乐《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书写板书《会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圆舞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听听这首作品表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洋娃娃正在干什么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作品生动地描绘出洋娃娃跳舞时的俏皮、可爱形象。你们知道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会跳舞的洋娃娃》原是一首由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创作的钢琴练习曲,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后来,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将其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你们见过小提琴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欣赏一下
预设:欣赏
教师:小提琴(violin),俗称“乐器之后”,源于阿拉伯,后传至意大利,是一种古代东方弦乐器传入欧洲长期演变而成的弓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和演奏姿势
乐曲的基调定在D大调上,采用3/8拍子,具有鲜明的圆舞曲风格。你们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乐曲采用三部曲式结构,即A-B-A'的形式。乐曲开头由钢琴演奏一个短小的引子,以圆舞曲的节拍形式,引入了预备开始舞蹈的气氛。小提琴从弱拍进入,采用轻快的弹跳弓法演奏,每个音符都加有顿音记号,取得了跳跃的效果,生动地描绘出洋娃娃跳舞时的俏皮、可爱形象。
接下来我们分段聆听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首先聆听A乐段,听听这个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A段为乐曲的主题部分,旋律轻快活泼。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预设:做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聆听B乐段,听听B乐段的音乐和A乐段有什么不同?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B段为乐曲的对比部分,旋律优美婉转,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面边听音乐边模拟洋娃娃跳舞
预设:模拟
教师:下面聆听第三乐段,听听这部分音乐和前面的哪个乐段相同?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A'段为A段的再现,最后以轻快地结束全曲。下面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
预设:乐器伴奏
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星光圆舞曲》,聆听音乐,听听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作品是一手钢琴独奏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一首古老且流行的小圆舞曲。下面再次聆听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应该用下列的哪种方式拍击?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星光圆舞曲》为G大调,3/8拍,具有进行曲速度。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第一种三拍子的拍击方式表现音乐。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律动
预设:律动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乐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感氛围能够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欣赏和表演中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通过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乐曲,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会跳舞的洋娃娃》和《星光圆舞曲》是一首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技能培养、情感表达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聆听、模仿、表演和创编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七、课堂达标
1.乐曲《会跳舞的洋娃娃》是一首 独奏曲。
2.3/8 强弱规律是 。
3.乐曲《星光圆舞曲》是一首 独奏曲。
答案:1.小提琴
2.强弱弱
3.钢琴
【板书设计】
《星光圆舞曲》
小提琴独奏曲
三部曲式结构,即A-B-A'
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
3/8 强弱规律:强弱弱
《会跳舞的洋娃娃》
钢琴独奏曲
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
变奏曲形式 “主题旋律+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主题旋律”(共24张PPT)
会跳舞的洋娃娃
星光圆舞曲
第四单元 小小音乐家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到音乐所塑造的会跳舞的洋娃娃形象,提升对音乐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利用乐曲中的三拍子节奏和弹跳弓法技巧,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通过模仿和学习乐曲中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能。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乐曲,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洋娃娃吗?
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只洋娃娃,
她还会舞弄身姿,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今天我们走进音乐
《会跳舞的洋娃娃》
《星光圆舞曲》
聆听音乐
1.听听这首作品表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2.洋娃娃正在干什么呢?
作品生动地描绘出洋娃娃跳舞时的俏皮、可爱形象。
你们知道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会跳舞的洋娃娃》原是一首由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创作的钢琴练习曲,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后来,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将其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
你们见过小提琴吗?
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欣赏一下
小提琴(violin),俗称“乐器之后”,源于阿拉伯,后传至意大利,是一种古代东方弦乐器传入欧洲长期演变而成的弓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和演奏姿势
乐曲的基调定在D大调上,采用3/8拍子,
具有鲜明的圆舞曲风格。
你们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吗?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结构,即A-B-A'的形式。乐曲开头由钢琴演奏一个短小的引子,以圆舞曲的节拍形式,引入了预备开始舞蹈的气氛。小提琴从弱拍进入,采用轻快的弹跳弓法演奏,每个音符都加有顿音记号,取得了跳跃的效果,生动地描绘出洋娃娃跳舞时的俏皮、可爱形象。
接下来我们分段聆听
首先聆听A乐段,听听这个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段为乐曲的主题部分,旋律轻快活泼。
下面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下面聆听B乐段,听听B乐段的音乐和A乐段有什么不同?
B段为乐曲的对比部分,旋律优美婉转,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面边听音乐边模拟洋娃娃跳舞
下面聆听第三乐段
听听这部分音乐和前面的哪个乐段相同?
接下来我们欣赏《星光圆舞曲》
聆听音乐,听听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A'段为A段的再现,最后以轻快地结束全曲。
下面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
这首作品是一首钢琴独奏曲,是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创作的一首古老且流行的小圆舞曲。
下面再次聆听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应该用下列的哪种方式拍击?
《星光圆舞曲》为G大调,3/8拍,具有进行曲速度。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第一种三拍子的拍击方式表现音乐。
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律动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课堂达标
1.乐曲《会跳舞的洋娃娃》是一首 独奏曲。
2.3/8 强弱规律是 。
3.乐曲《星光圆舞曲》是一首 独奏曲。
答案:1.小提琴
2.强弱弱
3.钢琴
课堂总结
《会跳舞的洋娃娃》
小提琴独奏曲 三部曲式结构,即A-B-A'
匈牙利作曲家波尔蒂尼
3/8 强弱规律:强弱弱
《星光圆舞曲》
钢琴独奏曲 美国作曲家布雷纳德
变奏曲形式 “主题旋律+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主题旋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