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四单元第8课《避险逃生的方法》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四单元第8课《避险逃生的方法》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八课《避险逃生的方法》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 8 课《避险逃生的方法》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认识突发灾难事件的危害,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命安全意识,契合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课标方向。2. 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灾难(如地震、踩踏、火灾、海啸)的避险与逃生方法,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落实健康行为与安全应急能力养成的课标要求。 3. 通过学习避险逃生技能,培养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互助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突发事件中沉着应对的心理素质,契合体育品德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的第 8 课,是“疾病预防与安全应急”主题下的重要内容。教材首先明确了突发灾难事件的定义与类型,强调培养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性,然后系统讲解了地震、踩踏、火灾、海啸等常见灾难的关键避险逃生技能。内容结构清晰,实践性与应用性强,旨在引导学生将安全知识内化为应急能力,为保护生命安全和促进社会公共安全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各类灾难事件有一定程度的听闻,但缺乏系统、科学的应对知识,实战经验几乎为零。他们面对突发事件容易产生恐慌,且对预警信号、应急物资储备等预防措施认识不足。他们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对实操演练兴趣浓厚。教学中需通过真实案例警示、结构化知识讲解和模拟实操训练,增强其防灾意识,提升其冷静判断和正确应对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能说出常见突发灾难事件的类型;掌握地震、踩踏、火灾、海啸的基本避险与逃生方法。2. 在模拟演练中表现出冷静、互助、遵守纪律的品格,树立生命至上、责任共担的意识。3. 理解防灾减灾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掌握地震、踩踏、火灾、海啸的避险与逃生关键技能。
教学难点 在模拟情境中冷静判断、正确执行逃生动作,并具备初步互救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片段。2. 提出问题:“你听说过哪些灾难事件?它们带来了哪些影响?”3. 揭示课题:总结学生发言,强调学习避险逃生技能的重要性,引出课题《避险逃生的方法》。 1. 观看视频,进入情境。2. 结合自身见闻思考并简要分享。3.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通过真实案例引发共鸣,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避险逃生知识的强烈兴趣和内在需求。
探究新知 (一)突发灾难事件有哪些 (5分钟)1. 讲解突发灾难事件的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举例说明常见类型: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暴雨、洪涝、台风、海啸、交通事故、踩踏事故、火灾和恐怖袭击等。2. 讲解自然灾害对我国的严重影响,结合知识链接介绍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危害,强调突发灾难事件的严重后果。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听说过的踩踏、火灾、地震、洪涝或海啸事件及其危害。(二)培养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10分钟)1. 居安思危,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讲解主动学习突发事件特点、掌握应对方法的重要性。知识链接:学习地震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方法。2. 识别危险因素,制订避险预案:讲解在大型集会、陌生环境时要预判危险,了解应急出口,关注预警信息。组织探究思考:引导学生讨论生活环境中的可能灾难因素及针对性准备。组织探究思考:展示台风、暴雨、大风、高温预警信号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预警的含义,交流其他预警信号及应对方法。3. 提高避险能力,按需储备应急物资:讲解通过体育锻炼、学习救生器材使用、储备应急物资来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组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家庭救生包应包含的物品,并设计适合自己的清单。(三)如何避险逃生 (10分钟)1. 总体原则:强调灾难发生时保持镇定、冷静判断、积极应对、求助等待。2. 地震逃生关键技能:- 在室内:讲解并图示“伏地、遮挡、抓牢”原则,利用桌子、紧贴承重墙等。- 在室外:讲解远离危险物,选择开阔地蹲下或卧倒。- 如果被困:讲解保持呼吸畅通、止血、支撑空间、保存体力、发出信号等方法。3. 踩踏逃生关键技能:- 拥挤混乱时:讲解侧身站稳、抓牢物件。- 人群异常拥挤时:讲解并示范“护胸姿势”(右手握拳,左手握住右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 自己摔倒时:讲解并示范“蜷成球状”自我保护姿势。- 他人摔倒时:讲解停止前行、呼救、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救助。4. 火灾逃生关键技能:- 在室内:讲解保持镇静、不乘电梯、低姿捂口鼻、有序疏散。- 在室外:讲解呼救、报警、扑救初起火灾或逃生。- 如果被困:讲解封门、塞缝、发信号、等待救援。5. 海啸逃生关键技能:- 船只行驶中:讲解驶向深海区。- 落水:讲解抓住漂浮物、保持体力、发出求救信号。6. 总结升华:强调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理解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的重要意义。 1. 认真听讲,识记突发灾难事件的定义、分类及实例。2. 通过汶川地震案例感受灾难的严重性。3. 参与互动交流,分享所知事件,加深认识。4. 学习并理解增强防灾意识的具体要求。5. 参与探究思考,识别身边隐患,思考应对准备。6. 学习认识预警信号及其应对方法。7. 理解应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8. 参与互动交流,设计家庭救生包清单。9. 学习并记忆不同灾难的关键避险逃生技能,模仿关键动作。10.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遵循知识逻辑顺序,系统构建“认识灾难-树立意识-掌握技能”的知识体系。通过案例、互动、图示和动作示范,突出重点(关键逃生技能),突破难点(情境判断与动作执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课堂练习 单选题:1.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教室中上课,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 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生 B. 立即跑到教室门口拥挤逃生C. 躲在课桌下,抓牢桌腿,保护头部 D. 站在原地大声呼救2.在人群拥挤的场合发生踩踏事件时,下列哪种自我保护姿势是正确的?( )A. 双手抱头,蹲在原地不动B. 右手握拳,左手握住右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C. 趴在地上,用手护住后脑D. 尽力向前挤,争取尽快离开现场 通过练习巩固理论知识,检验对核心逃生要领的掌握情况。
总结提升 1. 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核心内容:常见灾难类型、防灾意识、关键避险逃生技能。2. 强化核心理念:“居安思危,科学应对,生命至上” 。
作业布置 【续航生命安全】根据家庭和校园(教学楼)环境,绘制简易示意图,在图中标记地震发生时可用于避险逃生的安全点、应急出口和逃生路线。【模拟演练】 组织学生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将在家、在教室、在操场应如何应对写在横线上。
板书设计 第8课 避险逃生的方法一、认识灾难事件定义与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二、培养防灾意识居安思危,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识别危险,制订避险预案提高避险能力,按需储备应急物资三、掌握逃生技能地震:伏地、遮挡、抓牢(室内/室外/被困)踩踏:护胸、蜷身、护头(拥挤/摔倒/救助)火灾:低姿、湿巾、不电梯(室内/室外/被困)海啸:深海、漂浮、求救(船只/落水)四、核心理念:居安思危,科学应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和系统讲解,有效地将避险逃生的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关键逃生技能的讲解与模仿是课堂重点,学生参与积极。但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对复杂情境下的判断与反应训练深度有待加强。示意图绘制和书面模拟为实际演练打下了基础,但后续需争取机会进行更真实的场景模拟。作业设计注重家校联动,有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整体上,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安全素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