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富县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历史(统编版)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林则徐这一壮举不仅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还在国际禁毒史上树立了第一块丰碑。这一壮举是( )
A. 虎门销烟 B. 吴淞战役 C. 黄海海战 D. 廊坊大捷
2. 加内特·沃尔斯科在《1860年对华战争纪实》中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 )
A. 英国人和法国人 B. 英国人和美国人 C. 美国人和俄国人 D. 英国人和日本人
3.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下列属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著作《洪秀全传》 B. 洪秀全遗留的手稿
C. 电影《太平天国》 D. 某同学的历史笔记
4. 19世纪60年代以后,美、日、俄、英、法等国觊觎中国边疆地区,加紧对中国东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的侵略。面对严重边疆危机,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刘铭传→保卫新疆 B. 左宗棠→助越抗法
C. 刘永福→率兵入台 D.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5. 右图所示《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
A. 清朝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 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6.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其特点有( )
①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②政府支持,资金雄厚
③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④规模小,技术落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7. 1895年5月10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百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政变 B. 设立总理衙门 C. 公车上书 D. “(苏报)案”
8.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激起了中国人民更大范围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由此兴起。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B. 兴起于经济发达的广东、广西地区
C. 得到清政府全程大力支持
D. 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9. 1894年夏,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冷遇。失望之余,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必于革命之手段以解决”。同年,孙中山( )
A. 创办《民报》 B. 建立光复会 C. 组织国民党 D. 成立兴中会
10.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右图所示英雄人物参与的革命活动是( )
A. 广州起义 B. 安庆起义 C. 萍浏醴起义 D. 东学党起义
11.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这段话描述的是中华民国的( )
A. 建立背景 B. 性质 C. 建立过程 D. 地位
12. 张鸣在《共和中的帝制》中写道:“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A. 军阀割据,百姓获益 B. 丧权辱国,分崩离析
C. 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D. 维护共和,扩张军队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6分)
13.(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A所示与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的《 》有关,该条约还规定割 (地点)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等;1895年初,北洋舰队在图B中①处 (地点)全军覆没,同年4月,中日双方签订《 》,该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4分)
材料二 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割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2)材料二中“京师再陷”与哪一侵华战争直接相关?(1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特点。(2 分)
14.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 70 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企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企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2 分)并概括洋务派创办这些企业的特点。(2 分)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851—1864 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95 年 张謇开始筹建大生纱厂
1898 年 戊戌变法
1900 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2)指出标志着材料二大事年表中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的历史事件。(1 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3 分)
(3)请从下列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用序号表示),并从材料二大事年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对所选观点加以阐述说明。(6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观点:①农民阶级无法挽救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②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
我选择的观点: ____________
选择史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或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亲历者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
及同年七月四川者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迫乃匆促举事。
——摘编自沈云龙等《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四图反映了孙中山为辛亥革命作了哪些准备。(2分)依据文字材料,概括“首义”发生的原因。(2分)
材料二
今袁背弃前盟,暴行帝制……万户涕泪,一人冠冕,
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摘自孙中山《讨袁檄文》
(2)材料二中图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 (1分)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所说的“民贼”是谁。(1分)并写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以拯吾民”所采取的行动。(1分)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革命”的历史意义。(2分)并回答,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2分)
试卷答案
1. A 2. A 3. B 4. A 5. C
6. C 7. C 8. D 9. D 10. B
11. C 12. C
13.(1)《南京条约》 香港岛 威海卫 《马关条约》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为《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列强侵略中国的基本特点是:侵略方式多样,包括军事侵略、经济侵略等;侵略范围不断扩大,从沿海到内地;侵略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益和特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1)目的:与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2)金田起义。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3)示例一:我选择的观点:①农民阶级无法挽救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选择史事:太平天国运动。阐述或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这表明农民阶级无法挽救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示例二:我选择的观点:②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选择史事:戊戌变法。阐述或说明: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这表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
15.(1)准备: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原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危机的加深。
(2)成果:中华民国的成立。“民贼”:袁世凯。行动:发动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
(3)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原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