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角形 章末复习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三章 三角形 章末复习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十三章 三角形
章末复习
  请你带着下面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复习吧!
  1.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证明这个结论?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怎样的关系?这些结论能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吗?
  
  例 1 在△ABC 中,AB=9,BC=2,AC=x.
  (1)求 x 的取值范围;
  (2)若△ABC 的周长为偶数,则△ABC 的周长为多少?
  解:(1)由题意,知 9-2<x<9+2,即 7<x<11.
  (2)∵7<x<11,且△ABC的周长为偶数,
∴x 的值是 8 或 9 或 10.
  ∴△ABC 的周长为 9+2+8=19(舍去)或 9+2+9=20 或 9+2+10=21(舍去).
  ∴△ABC 的周长为 20.
考点一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跟踪训练 1 已知等腰三角形 ABC 有两边的长度分别为 6 和 12,求它的周长.
  解:∵△ABC为等腰三角形,且有两边的长度分别为 6 和 12,
∴ △ABC 第三边的长度为 6或 12.
若第三边的长度为 6,则 6+6=12,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第三边的长度为 12.
∴它的周长为 6+12+12=30.
考点一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两个应用
  (1)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将两条较短线段之和与最长线段进行比较,若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则能组成三角形;反之不能.
  (2)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构造不等式(组),确定某一字母的取值范围或具体数值.常列不等式组为:两边之差<第三边(未知边)<两边之和.
考点一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 2 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AE 是角平分线,AF 是中线,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BF=CF
B.∠C+∠CAD=90°
  C.∠BAF=∠CAF
D.S△ABC=2S△ABF
C
考点二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与高
D
C
E
F
B
A
  解析:∵AF 是△ABC 的中线,∴BF=CF,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AD 是高,∴∠ADC=90°,
  ∴∠C+∠CAD=90°,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AE 是角平分线,
  ∴∠BAE=∠CAE,选项 C 符合题意;
  ∵BF=CF,
  ∴S△ABC=2S△ABF,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D
C
E
F
B
A
考点二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与高
  跟踪训练 2 如图,在△ABC 中,AM 是中线,AN 是高,如果 BM=3.5 cm,AN=4 cm,求△ABC 的面积.
  解:∵AM 是中线,且 BM=3.5 cm,
  ∴BC=2BM=7 cm.
  ∵AN 是高,且 AN=4 cm,
  ∴S△ABC= ×BC×AN = ×7×4=14( cm2).
B
M
N
C
A
考点二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与高
  跟踪训练 3 如图,在△ABC 中,AD⊥BC,AE 平分∠BAC 交 BC 于点 E.
  (1)若∠B=30°,∠C=70°,求∠EAD 的大小.
  (2)若∠B<∠C,则 2∠EAD 与∠C-∠B 是否相等?若相等,请说明理由.
B
E
D
C
A
考点二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与高
  解:(1)因为∠B=30°,∠C=70°,
  所以∠BAC=180°-∠B-∠C=80°.
  因为 AE 是∠BAC 的平分线,
  所以∠EAC= ∠BAC=40°.
  因为 AD 是高,所以∠ADC=90°.
  又因为∠C=70°,
  所以∠DAC=90°-∠C=20°,
  所以∠EAD=∠EAC-∠DAC=40°-20°=20°.
A
B
E
D
C
考点二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与高
  解:(2)相等.理由如下:由(1),知
  ∠EAD=∠EAC-∠DAC= ∠BAC-(90°-∠C). ①
  把∠BAC=180°-∠B-∠C 代入 ①,
  整理得∠EAD= ∠C- ∠B.
  所以 2∠EAD=∠C-∠B.
A
B
E
D
C
考点二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与高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主要应用
  (1)依据三角形的高可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通常结合三角形的内、外角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考点二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与高
  (1)解:在△ABC 中,∠A=30°,∠B=60°,
  ∴∠ACB=180°-30°-60°=90°.
  ∵CE 平分∠ACB,
  ∴∠ACE= ∠ACB=45°.
  例 3 如图,在△ABC 中,∠A=30°,∠B=60°,CE 平分∠ACB.
  (1)求∠ACE 的度数;
  (2)若 CD⊥AB 于点 D,∠CDF=75°.求证:△CFD 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B
A
C
D
E
F
   (2)证明:∵CD⊥AB,∠B=60°,
  ∴∠BCD=90°-60°=30°.
  ∵∠BCE=∠ACE=45°,
  ∴∠DCF=∠BCE-∠BCD=15°.
  ∵∠CDF=75°,
  ∴∠DCF+∠CDF=15°+75°=90°.
  ∴△CFD 是直角三角形.
B
A
C
D
E
F
考点三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跟踪训练 4 如图,∠ABC 的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P.若∠A=70°,求∠P 的度数.
A
B
C
D
P
考点三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解:∵∠ACD 是△ABC 的外角,
  ∴∠ACD=∠A+∠ABC=70°+∠ABC.
  ∵CP 是∠ACD 的平分线,
  ∴∠DCP= ∠ACD= (70°+∠ABC)=35°+ ∠ABC.
  ∵BP 是∠ABC 的平分线,
  ∴∠CBP= ∠ABC.
  ∵∠DCP 是△BCP 的外角,
  ∴∠DCP=∠CBP+∠P=
   ∠ABC+∠P= ∠ABC+35°,∴∠P=35°.
A
B
C
D
P
考点三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是求解与角有关问题的主要依据,在有关计算或证明中,应注意运用转化思想将相关角转化到三角形内部,明确已知角与所求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三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中线
角平分线
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角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