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呈并列关系安排了三课内容,勾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彰显传统文化、古代文化和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旨在让学生于感性学习与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实现国家认同,增强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由传统节日、民俗、礼仪等内容,扩展到了文字、科技、美德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上来。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而自豪。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的复杂性不断提升。学生已具备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能力;同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问题分析与判断能力,可以在思辨与讨论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但社会认知和经验有限,将学习内容与自身生活实际进行链接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处;道德判断和价值辨析能力仍需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创设具体情境增强学习内容的带入感;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故事、创编、演绎等学习方式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体验中深化学习内容。三、课时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等古代科学家的核心科技成就,清晰梳理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对应联系,理解古代科技精神在现代的传承与升级。2.通过制作“科技名人名片”“古今科技名人堂”策划等活动,提升自主阅读、信息整理、小组合作、分析归纳以及联系古今的思维能力,借助“跨越时空对话”锻炼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3感悟古代科技巨人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树立传承意识,激发探索现代科技热情。四、教学重难点1.观察学生在“制作科技名人名片”时信息整理是否准确全面;“跨时空对话”中对科技巨人精神挖掘是否深入;“策划名人堂”时古今联系、创意表现如何,及时给予“信息整理星”“深度对话星”“传承创新星”等评价。2.依据作业(古代科技成就模型、跨时空明信片),评价学生对古代科技的理解、精神传承及创意表达,判断是否达成课时目标。五、学习活动(一)情境导入引入“穿越时空的国潮游园嘉年华”大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过渡:“咱们的‘穿越时空·国潮游园’之旅,已经感受了汉字魅力,现在换乘‘时光列车’,驶入探索科技园!顺势引出为古代科技筹建国潮“名人堂”,鼓励学生争做“科技推介官”。关联课标:以大情境导入,契合课标“开展议题式、体验式等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任务活动活动一:制作“科技名人名片”,初识巨人成就1.自主探究:引导:“结合课本阅读角、‘活动园’成就简表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为古代科学家设计‘科技名人名片’,突出贡献可以简洁概括,同时融入‘相关链接’里世界对他们的认可。学生自主阅读、整理信息,设计名片,教师巡视,提醒专注、把握关键信息。2.成果分享与即时评价:邀请学生展示名片,依据分享情况,评价并板贴“人物成就”,发放“信息整理星”。教师呈现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智慧树,直观体现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成就及影响。课标关联:落实课标“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活动二:跨越时空对话,感悟探索精神1.对话筹备:跨‘时空对话’!选一位巨人,设计最想问的问题,如研究时遇的困难,用问题展现他们的精神!教师准备‘时空对话灵感卡’,(含困难示例、提问方向 )提供支架!”学生思考、设计对话问题,教师巡视,给予思路启发。2.对话展示与精神提炼:展示 AI 对话,引导学生分析古代科学家精神,板贴精神关键词,评价并发放“深度对话星”。组织学生分享从对话中感悟到的精神,强化精神与现实联系。3.古今对话拓展:播放“古今对话”视频,呈现古代科技智慧在现代的延续,引发学生对“传承”的思考,简单互动,为下一任务铺垫。课标关联:践行课标“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对话感悟、联系生活,传承精神,提升自我。活动三:策划“古今科技名人堂”,传承创新使命1.承接“古今对话”环节,借先贤智慧传承视频,抛出“打造‘古今科技名人堂’,让传承可视化”任务,快速激活学生参与热情,明确探究方向。2.呈现“选古代科技→对应现代科技→梳理传承逻辑(智慧 + 升级)”支架,以“地动仪→现代地震预警”为例示范,清晰任务路径,降低探究门槛。3.分组围绕“地动仪与地震预警”“圆周率与数学计算”等组合探究,教师巡视,聚焦“精神传承”追问(如“祖冲之的坚持,现代数学家怎么体现?” ),推动深入挖掘。4.小组代表结合“成就简表”汇报,讲清“古人智慧、现代传承、创新升级”;其他组互动补充,教师总结提炼,颁发“传承创新星”,强化核心认知。 衔接“科技推介官”情境,发起传承倡议。课标关联:呼应课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通过策划、倡议,让学生主动传承创新,践行公共参与。(三)课堂总结回顾“探索科技园”之旅(名片初识、对话悟精神、名人堂思传承 ),强调古代科技巨人的探索、创新、奉献精神,鼓励学生当好“推介官”,让中华古代科技文化在新时代更耀眼,升华情感,回扣目标。六、作业设计基础作业(实物传承):用卡纸、太空泥等制作古代科技成就模型(如地动仪、活字印刷版 ),巩固对古代科技成就的认知,锻炼动手与空间思维。拓展作业(精神传承):创作“跨时空明信片”,正面画科技巨人,背面写现代“回信”,深化对科技精神传承理解,激发创意与情感共鸣,契合课标“鼓励学生创意表达”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