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 珍爱我们的生命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三 珍爱我们的生命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

资源简介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2.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学会调控情绪,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 3.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 4.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5.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悦纳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协调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学业要求 能觉察自己的生命状态,认识生命的独特性、有限性和接续性,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能以积极心态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 能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会调节情绪,主动维护自身身心健康,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能敬畏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主动关怀身边的人,践行友善的道德规范;能遵循自然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将传统道德理念融入日常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能认识到规则和法律是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自觉遵守维护生命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共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能初步掌握自我保护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在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危险时,能运用恰当方式维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能认识到个人生命与家庭、社会密切相关,自觉承担维护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责任,主动参与维护公共生命安全的相关事务。 能在公共生活中主动规避危险行为,发现危害生命安全的隐患时,具备初步的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践行社会责任。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 能力目标: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领会法律的意义,初步学会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维护合法权益。 知识目标: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1. 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2. 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 法治观念:1. 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了解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2. 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健全人格:1. 自尊: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2. 积极向上: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责任意识:1. 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2. 担当精神: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无具体相关内容
具体表现
题型分布 ①单项选择题:是该单元中考高频题型。常以单选形式,通过文字材料、生活案例等设置情境,考查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 ②分析说明题:分值多在 6 - 10 分,属于主观题中的核心题型。材料多为具体事件、人物事迹或社会现象,要求学生分析材料内涵、说明道理并给出对应做法
③实践探究题:出现频率较低,分值一般 8 - 12 分。多结合研学活动、主题班会等实践场景设问
考查重点 ①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特点
②敬畏生命的原因;敬畏生命的实践要求;关爱他人生命的具体做法 ③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的途径;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意义;提高防护能力的具体方式;拥挤踩踏、火灾等场景下的自护方法。 ④保持身心健康的意义;爱护身体的具体举措;滋养心灵的意义;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磨炼意志与增强生命韧性的途径;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一、生命可贵
(一)认识生命
1.生命重要性
①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
②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③生命的存在和生长给世界以生机和希冀,让一切变得有意义。
2.人的生命特点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⑤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3.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原因?
①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
②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4.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表现和要求?
表现: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要求: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5.生命都是有限的原因和要求?(课标新增)
原因: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要求: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
6.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表现
①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7.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表现
①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
②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在不断积淀和丰富。
(二)敬畏生命
1.要敬畏生命原因?
①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②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③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敬畏生命如何做?
①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②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③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3.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原因?
①“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的生长和生命的延续是宇宙天地间的重大法则。
②我们的生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是对我们的生命最好的珍视和善待。
4.关爱他人生命如何做?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我们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
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因和要求?(课标新增)
原因:生命重于泰山,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身外之物更为重要。
要求: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的生命,这是我们对“生命最宝贵”的生动诠释和切实践行。
二、守护生命安全
(一)增强安全意识(课标新增)
1.增强安全意识原因?
①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②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2.如何增强安全意识?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护好我们的生命。(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
②树立规则意识。(生活中的诸多“禁令”看似是对我们的限制,其实是对我们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③增强风险意识。(我们要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 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远离危险,方能平安生活。)
3.树立规则意识的原因和要求?
原因:生活中的诸多“禁令”看似是对我们的限制,其实是对我们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要求:我们要自 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4.增强风险意识的要求?
我们要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远离危险,方能平安生活。
5.增强安全意识的意义?
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
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二)提高防护能力(课标新增)
1.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2.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3.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原因和要求?
原因: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
要求: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4.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①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
②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
③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5.学习防护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 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6.拥挤踩踏事件的预防与自护方法
①上下楼梯、台阶时抓牢扶手;不凑热闹,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停留;不随意喊叫,不搞恶作剧,不制造恐慌气氛。
②发现人群蜂拥而来时,不要盲目奔跑或逆流前进,应马上避让到一旁,靠墙或抓住牢固的物体,等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
③若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要展开自我救助:先稳住双脚,保持平衡,用一只手紧握另一只手的手腕,手肘撑 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 通畅。
④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被绊倒,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 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一旦摔倒无法站起,应尽量使身体蜷缩成 球状,双手护颈,手臂护头,双膝蜷缩至胸前,护住胸腔和
三、保持身心健康
(一)爱护身体
1.保持身心健康的意义
①保持身心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②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蓬勃的朝气;
③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
2.爱护身体的原因?
①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②身体健康既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国家的人口素质
和社会的发展。
③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3.爱护身体如何做?
①爱护身体,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②爱护身体,应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爱护身体,应当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4.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的要求?
①我们要关注并记录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合理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健康;
②积极主动获取健康信息,知道生理健康的基 本标准,能够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③如有不适,应及时科学就医。
5.健康生活方式:我们要自觉自律,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杜绝不良嗜好。
6.爱护身体,应当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具体做法?
①我们要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选择合理的运动负荷,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并减少疾病的发生。
②在享受科学健身乐趣的同时,我们磨炼意志,健全人格。
7.科学健身有方法?
多元化运动、适度运动、科学热身合理饮食、健康心态
(二)滋养心灵
1.滋养心灵的原因?
①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②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2.滋养心灵如何做?(课标新增)
①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②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心理健康的表现和要求?
表现: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
要求:①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
②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成长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路,也会有一些坎坷和泥泞。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4.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课标新增)
①说服自己接纳挫折;②培养幽默感
③积极寻求帮助;④培养兴趣爱好
⑤眼光放长远:⑥关心帮助他人
5.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做?(课标新增)
①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②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
③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1.【2025·山东潍坊·中考真题】某学校一名学生在课间跑操时发生心搏骤停,关键时刻,7名同学挺身而出,有的负责判断生命特征,进行心肺复苏;有的组织疏散围观人群,保持空气流通;有的飞奔去报告老师和校医,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急救。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 )
①要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②应学会见义智为,传递社会正能量
③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主动救人救急
④守护生命,首先要养护自己的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5·陕西·中考真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有效控制肥胖率。为此,小秦开出了"健康处方"。你认为科学合理的是( )
①每天要运动,方式可多样
②少食又多餐,零食当正餐
③作息有规律,睡眠应充足
④常吃减肥药,多做健身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25·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九岁女孩发现家中起火,立即拿盆泼水,但因火势较大未能扑灭。她便切断家中电源,然后带弟弟从楼梯间跑至室外安全区域并拨打119报警求助。这场“教科书式”的自救彰显出( )
A.守护生命有方法 B.要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C.生命是不可逆的 D.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2025·宁夏·中考真题】下面这首小诗启示我们( )
我是一个生命 我是一个生命,我要好好活着。 我害怕伤害和痛苦,渴望关怀与快乐。 我的周围有与我同样的生命, 他们对生命的愿望跟我是一样的。 我必须以同样的敬畏心来尊重他人的生命。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自立自强
B.“未知生,焉知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C.“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生命是短暂的
D.“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守住内心的真善美
5.【2025·西藏·中考真题】清晨,伴随着熟悉而有节奏的跑操广播声,某校又开始了新一天井然有序、活力满满的“晨练跑”活动。学校开展“晨练跑”活动是因为( )
A.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精神
B.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C.锻炼身体就能实现生命的接续
D.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磨砺意志
6.【2025·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在某班“提高防护能力”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分享了以下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户外遇到雷雨天气,赶紧躲到大树下
②上下楼梯人流量大时,不贸然弯腰系鞋带
③遇到江边有人溺水,立即跳入江中施救
④遭遇泥石流,沿着泥石流流向的垂直方向逃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5·广东·中考真题】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英文缩写为MDMA),俗称“摇头丸”,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它属于中枢神经( )
A.麻醉剂 B.兴奋剂 C.抑制剂 D.安慰剂
8.【2025·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江苏省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即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课间,同学们相伴打球、跳绳等,共同快乐成长。实施“2·15专项行动”有利于学生( )
①主动掩盖自己的缺点
②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共同建设美好班集体
④不受负面情绪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2025·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徐州市开展阅读推广、图书展销等阅读活动。这样做有利于青少年( )
A.发扬实干精神,开创美好未来
B.积极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
C.投身祖国建设,参加社会实践
D.滋养精神家园,培养读书习惯
10.【2025·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解决学生体能下降、近视率攀升等现实问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要求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综合体育活动时间累计不低于2小时。这一要求有助于学生( )
①培养运动习惯,锤炼意志品质 ②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全面发展
③迅速提升体能,避免近视问题 ④增强身体素质,服务强国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题干中学生的行为是救助他人,而非自身避险或逃生,故①不符合题意;学生分工合作、科学施救,体现了“见义智为”和传递正能量的行为,故②符合题意;学生运用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说明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主动救人救急,故③符合题意;守护生命应首先关注身体健康,故④说法错误;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每天运动且方式多样有助于增强体质,符合健康理念,故①符合题意;“零食当正餐”易导致营养失衡,可能增加肥胖风险,故②说法错误;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对代谢和健康至关重要,故③符合题意;常吃减肥药可能危害健康,不符合科学理念,故④说法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守护生命的相关知识。材料中女孩采取切断电源、带弟弟逃生并报警等正确方法应对火灾,体现了守护生命的有效方法,故A符合题意;充盈精神世界强调丰富内心生活,与火灾自救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生命不可逆强调生命只有一次,但材料侧重自救方法而非生命特性,故C不符合题意;健康生活方式指日常习惯,与紧急自救无直接关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敬畏生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自立自强,与诗中“尊重他人生命”的核心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未知生,焉知死?”强调珍爱和善待生命,与诗中“好好活着”“关怀与快乐”“敬畏他人生命”直接呼应,故B符合题意;“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强调生命短暂,但诗中未提及时间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强调道德判断中的羞耻心,与诗中“尊重生命”的主题关联较弱,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爱护身体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学校开展“晨练跑”活动(体育活动)目的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体现对生命的守护,故B说法正确;虽然养护精神是守护生命的一部分,但晨练跑直接作用于身体锻炼,与精神养护无直接关联,故A说法错误;“锻炼身体就能实现生命的接续”表述绝对化,生命接续包含身体、精神、社会关系等多维度,锻炼仅是身体层面,故C说法错误;“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磨砺意志”的说法过于绝对,意志磨砺还可通过劳动、学习等途径实现,体育锻炼并非唯一方式,故D说法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提高防护能力的相关知识。雷雨天气躲在大树下易遭雷击,存在安全隐患,故①说法错误;人流量大时弯腰系鞋带易引发踩踏,正确做法是避开人群处理,故②符合题意;直接跳入江中施救可能危及自身,应优先呼救或使用工具,故③说法错误;垂直方向逃离泥石流可最快脱离危险区域,故④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珍爱生命。麻醉剂主要用于镇痛或镇静,如吗啡,摇头丸无此作用,故A错误;摇头丸(MDMA)属苯丙胺类衍生物,刺激中枢神经导致兴奋,故B正确;抑制剂会减缓神经活动,而摇头丸使人亢奋,故C错误;安慰剂无药理作用,摇头丸有明显效果,故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建美好集体。主动掩盖缺点与体育活动无关,且掩盖缺点不利于成长,故①说法错误;保证体育活动时间有助于培养运动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故②说法正确;集体活动可增强同学交流合作,推动班集体建设,故③说法正确;“不受负面情绪影响”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故④说法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滋养心灵。题干描述徐州市开展阅读推广、图书展销等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有利于青少年滋养精神家园,培养读书习惯,故D符合题意;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每天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运动习惯,长期坚持能锤炼意志品质,故①符合题意;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助力全面发展,故②符合题意;“迅速提升体能”不现实,“避免近视”过于绝对,近视受多因素影响,故③说法错误;增强体质能为国家建设提供健康人才支撑,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