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六 崇尚法治精神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十六 崇尚法治精神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考点解读

资源简介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法治教育 :理解平等的含义和意义,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新增) 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
学业要求 1.理解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内涵及其价值 2.理解法治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障作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努力践行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要体现在对法治基本概念的理解上,例如要求学生“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
核心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该单元通过宪法视角剖析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理解法律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政治认同:单元内容强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感。 责任意识:通过践行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实践要求,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担当精神,体现课标“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无具体相关内容
具体表现
题型分布 主要涉及 选择题 和 非选择题 (如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其中,选择题是考查该单元知识点的常见形式,非选择题则更侧重于对核心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考查形式 选择题 :通常以案例或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对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通过具体事件(如高铁“霸座”、遛狗不牵绳等)考查法律对自由和权利的规范作用。 非选择题 :可能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维护公平正义,或从个人、制度、司法等角度阐述法治精神的重要性。例如,讨论“中学生如何维护公平正义”或分析司法案例中正义的实现
考查重点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平等的内涵与实践、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司法维护正义
1.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2.我们如何珍视自由?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3.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4.人们为什么向往公平?
(1)对个人: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5.如何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
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
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
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
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6.正义的价值是什么?
(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3)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4)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7.如何守护正义?
(1)个人守护正义。
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
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2025·湖南长沙·中考真题)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内容体现这一规定的是(  )
A.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B.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历史文化名城岳阳举行
C.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来自不同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2.(2025·福建·中考真题)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选项直接体现平等的是( )
①乘公交车时先下后上②在食堂就餐时按需点餐
③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④实行男女职工同工同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江苏苏州·中考真题)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公共利益、侵害个人合法权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民要按法定程序维权
B.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C.规则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D.公民政治权利不受侵犯
4.(2025·贵州贵阳·中考真题)图中“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发放表明( )
①公民享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②只要你有困难就可以获得特权
③特定人群权利受国家特殊保护
④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体现了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5·广东·中考真题)王某家里漏水,查看时发现楼上住户将本是厨房的部分面积改造成卫生间并安放了马桶。因协商未果,王某将楼上住户诉至法院,法院判令楼上住户恢复原状。法院的判决体现了( )
A.司法守护公平正义 B.制度保障自由平等
C.严格执法惩恶扬善 D.法律规范权力运行
6.(2025·四川遂宁·中考真题)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初中生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展开讨论,大家纷纷表达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小颖:在参加比赛时,为了获胜可以不遵守规则
②小岩: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要有勇气、敢斗争
③小凯:在学校问卷评议老师时,我们要客观公道
④小玲:维护正义要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5·江西·中考真题)下边漫画体现了( )
A.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司法部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国家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8.(2025·山东东营·中考真题)“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小华的妈妈开超市,每月主动交税,这是公民的自由权
②小梁在公交车站按“先来后到”顺序排队,这体现了社会公平
③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厂家给予应有的处罚,这维护了社会正义
④小丽在某公司上班,薪酬待遇低于同样工作的男职工,这是不平等的表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2025·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下列能体现这一目标的有( )
①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免费开放
②某商家为牟取利益,掺假造假、以次充好
③在学校餐厅打饭时,让自己好朋友插队站在自己前面
④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组建专门法庭进行了“东京审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5·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如图漫画体现了( )
A.法治与自由共生
B.权利与责任同在
C.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D.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属于科技成就,与公民平等权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属于地方文化活动,未直接体现法律平等,故B不符合题意;澳门回归后的变化反映“一国两制”实践成果,未直接涉及公民平等权,故C不符合题意;不同行业人大代表共商国是,体现公民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D
【解析】乘公交车时先下后上是公共秩序的体现,与平等无直接关联,故①不符合题意;在食堂按需点餐主要体现节约资源,未直接涉及平等原则,故②不符合题意;设置盲道是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体现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平等关怀,属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③符合题意;男女同工同酬直接体现性别平等,保障劳动权利平等,属于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故④符合题意;故选D。
3.B
【解析】题干强调法律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规范,未直接涉及公民维权程序,故A不符合题意;管理办法通过法治明确技术应用的边界,防止滥用自由危害他人权益,体现“法治标定自由界限”,故B符合题意;规则需要调整通常指动态适应社会变化,但题干强调新增规则而非调整现有规则,“随时”表述绝对化,故C不符合题意;人脸识别可能侵犯隐私权(属人身权利),而政治权利如选举权等未被直接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
【解析】民政部门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说明公民享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保护特定人群的权利。从平等的角度看,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也体现了平等。故①③④说法正确;依据教材知识,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特权是指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国家对困难人群予以物质帮助,并非赋予困难人群特权。同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不是“只要有困难就可以获得特权”。故②说法错误;故选C。
5.A
【解析】法院作为司法机关,通过判决解决纠纷,维护了王某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司法对公平正义的守护,故A符合题意;题目未涉及制度对自由平等的保障,且纠纷解决与自由平等无直接关联,故B不符合题意;严格执法主体是行政机关,而题干中的法院属于司法机关,故C不符合题意;法律规范权力运行强调约束公权力,而本案涉及公民间的民事纠纷,与规范权力运行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D
【解析】在比赛中不遵守规则会破坏公平竞争,违背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故①说法错误;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是维护正义的体现,但需注意方式方法,故②符合题意;客观公正地评议老师是公平正义原则在校园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故③符合题意;强调“见义智为”符合青少年维护正义时应讲究策略的要求,故④符合题意;故选D。
7.D
【解析】分析漫画,漫画描述了我国司法部门做好农民工法律救援工作,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说明国家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故D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故A不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C说法错误;故选D。
8.D
【解析】按“先来后到”排队体现规则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故②说法正确;处罚违法行为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必要手段,故③说法正确;同工不同酬违反平等原则,属于性别歧视,故④说法正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非自由权,故①说法错误;故选D。
9.B
【解析】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免费开放,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有公共文化资源,体现了机会公平,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故①符合题意;二战后国际社会组建专门法庭进行 “东京审判”,是对战争罪行的追责,维护了国际正义和人类尊严,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故④符合题意。某商家掺假造假、以次充好,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背了诚信原则和公平交易原则,不符合公平正义,故②不符合题意;在学校餐厅打饭时让好朋友插队,破坏了排队秩序,对其他遵守规则的同学不公平,违背了公平正义,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解析】漫画中没有涉及法治与自由,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故AB不符合题意;漫画中说明同类事项同标办理,体现出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故C符合题意;漫画中的同要素、无差别、同标准都体现出是同等情况,而不是对不同情况的差别处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