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好妈妈》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好妈妈》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好妈妈》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 5 单元《幸福的一家》
第 1 课时 ——《好妈妈》(唱歌课型)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好妈妈》是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幸福的一家》单元的开篇唱歌课,歌曲采用 F 大调、2/4 拍、稍慢速度,情绪深情温暖。全曲由四个不规整乐句组成(前两乐句各 4 小节,后两乐句为 4 小节 + 补充乐句),旋律优美流畅、节奏简洁规整,附点节奏的运用赋予歌曲抒情韵味,易于低年级学生学唱。歌词以儿童视角展开,生动描绘了妈妈辛勤劳动的场景,直白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与感激之情,既贴近儿童生活情感,又蕴含感恩教育内涵,是落实 “情感表达” 与 “节奏把控” 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偏爱情感真挚、贴近生活的歌曲,尤其对 “妈妈” 这一熟悉的情感载体兴趣浓厚。经过前序单元学习,他们已初步掌握基础节奏与简单演唱技巧,但对 “附点节奏” 的把控仍不熟练,音乐基础较为薄弱。该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受外界干扰,需通过 “情感情境 + 游戏化教学” 激发共鸣、保持兴趣;模仿能力强、喜欢集体参与,适合通过 “听 - 感 - 唱 - 演” 一体化形式深化情感体验与节奏练习,在具象情感中理解音乐内涵。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稍慢、深情温暖的风格特点,体会旋律的抒情美与歌词的情感真挚美。
辨识歌曲中附点节奏的韵律感,理解其对表达 “感恩妈妈” 深情的表现力。
艺术表现
能以亲切、柔和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做到吐字清晰、情绪饱满,准确把握稍慢的速度。
初步掌握附点节奏的演唱技巧,做到 “长音稍延、短音利落”,准确把控歌曲节奏。
能通过肢体律动、声势动作等方式配合演唱,传递对妈妈的爱与感激之情。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妈妈劳动的场景(如做饭、洗衣、梳头),配合歌曲情感进行表演。
能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简单伴奏(如沙锤轻摇表现温柔氛围,响板辅助附点节奏)。
文化理解
理解歌曲蕴含的感恩母爱、珍惜劳动成果的内涵,体会 “幸福的一家” 的情感内核。
通过学唱与实践,激发对妈妈的爱与感恩之情,培养家庭责任感与亲情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深情温暖的情绪。
认识并掌握附点节奏,准确演唱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教学难点
精准把握附点节奏的韵律感,避免出现 “拖腔” 或 “抢拍” 问题。
用演唱与肢体动作真挚传递对妈妈的爱,实现情感与音乐的融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感导入 唤醒共鸣 1. 提问:“同学们,你们的妈妈每天都会为你们做什么呀?(如做饭、洗衣、辅导作业)”
2. 播放妈妈日常劳动场景图片 / 短片,引导感受:“妈妈每天都在为我们辛勤付出,是不是很辛苦?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妈妈、表达爱意的歌曲 ——《好妈妈》”,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积极分享妈妈的日常付出,主动表达对妈妈的情感。
2. 观看图片 / 短片,感受妈妈的辛劳,产生情感共鸣。
3. 齐读课题,建立对歌曲的情感期待。 通过生活化提问与直观素材,唤醒学生对妈妈的情感记忆,激发感恩之心,自然引出教学主题,为歌曲情感表达铺垫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歌词里唱到了妈妈的什么行为?”
2.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稍慢、深情温暖” 的特点,带领学生用 “轻拍腿 - 稍停” 的动作感受附点节奏,再次聆听歌曲,提问:“歌曲里哪些地方的节奏感觉‘长一点、短一点’?”
3. 出示歌词,标注附点节奏关键词(如 “妈妈”“劳动”“感激”),带领学生逐句朗诵,强调 “附点处稍延长,后一音要轻快”,体会歌词的深情。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回答问题。
2. 随教师做声势动作,感受附点节奏的韵律,再次聆听并关注节奏变化。
3. 跟随教师朗诵歌词,调整语气与停顿,熟悉文本与节奏关联。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初步认知,声势动作帮助感知附点节奏,歌词朗诵(含节奏标注)熟悉文本,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节奏特点,自然引入教学重点。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突破难点,分句学唱 1. 节奏铺垫:讲解附点节奏的含义(“点” 在音符后,延长该音一半时长),用 “da da(附点)” 示范朗读,带领学生通过拍手、拍腿等动作练习,如 “妈妈(da da)”“劳动(da da)”,巩固节奏感知。
2. 分句学唱:播放各乐句音频,逐句带领学生学唱,重点突破:(1)第一乐句(“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强调声音亲切柔和,附点节奏 “妈妈” 演唱准确,传递对妈妈的问候。(2)第二乐句(“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旋律下行,指导学生声音稍沉,表达对妈妈的心疼。(3)第三乐句(“妈妈妈妈快坐下,妈妈妈妈快坐下”):重复句式强化情感,重点练习附点节奏 “妈妈”,演唱时可配合 “请坐” 手势。(4)第四乐句及补充乐句(“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收尾乐句,指导学生声音温柔,“亲亲你吧” 处加入轻拍脸颊的动作,传递爱意。
3.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附点节奏、情绪递进与乐句衔接,保持深情温暖的氛围。 1. 学习附点节奏知识,通过动作练习巩固节奏技能。
2. 逐句学唱歌词,专注纠正音准、节奏问题,重点练习附点节奏与情感表达。
3. 跟随音频完整演唱,融入动作与情感,表现歌曲内涵。 用通俗讲解帮助理解附点节奏,按乐句拆分教学降低难度,针对性突破节奏难点,逐句练习确保演唱基础扎实,整体跟唱形成完整情感表达。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肢体动作或打击乐器表现歌曲,传递对妈妈的爱: - 肢体律动组:用动作模拟妈妈劳动(如炒菜、洗衣)、自己为妈妈端茶、亲亲妈妈等场景,配合歌曲节奏与情感; - 乐器组:用沙锤轻摇表现温柔氛围,响板在附点节奏处轻击,为歌曲伴奏,强化节奏韵律。”
2. 给予 3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意,重点关注情感表达的真挚性。
3. 邀请小组上台展示,给予肯定与表扬,组织台下学生为表演者鼓掌,点评表演与歌曲情感的契合度。 1. 小组合作设计表演形式,结合节奏与情感进行练习。
2. 上台展示小组成果,自信表现对妈妈的爱与歌曲的理解。
3. 为上台小组鼓掌,学习他人优秀创意。 通过小组合作与多元表现形式,激发想象力与表现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情感体验与节奏运用,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落实唱歌课型的互动要求。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亲子互动视频(如孩子为妈妈捶背、送祝福),提问:“看完视频,你想为妈妈做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想做的事编进歌词里,比如‘让我为你捶捶背’”
2.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改编歌词,替换 “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 为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事,尝试演唱改编后的歌曲。
3. 总结:“妈妈的爱很伟大,我们可以用歌声、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 1. 观看视频,分享想为妈妈做的事,激发情感共鸣。
2. 小组合作改编歌词,尝试演唱改编版本,创意表达爱意。
3. 聆听教师总结,深化感恩之情与家庭责任意识。 通过歌词改编与情感延伸,让学生将音乐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拓宽创意实践空间,同时强化感恩教育与文化理解目标。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歌曲《好妈妈》,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学会了什么节奏技巧,想对妈妈说什么?”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深情的歌曲,掌握了附点节奏的演唱方法,还加深了对妈妈的爱与感恩。希望大家以后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的付出,珍惜幸福的家庭时光。”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对妈妈的心里话,梳理学习内容。
2. 认真倾听总结,加深对歌曲知识与情感内涵的记忆。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节奏技能与情感认知,升华感恩母爱、珍惜家庭的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意义与生活实践方向。
课堂达标
歌曲《好妈妈》表现了对__________的爱与感激之情。
歌曲《好妈妈》的速度是__________,情绪是__________。
歌曲中出现的特殊节奏是__________。
答案:1. 妈妈 2. 稍慢、深情地(顺序可互换) 3. 附点节奏
板书设计
《好妈妈》
1=F 2/4
稍慢 深情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