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你笑起来真好看》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你笑起来真好看》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你笑起来真好看》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 5 单元《幸福的一家》
第 3 课时 ——《你笑起来真好看》(律动课型)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你笑起来真好看》是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幸福的一家》单元的核心律动课,由周兵作词、李凯稠作曲。歌曲采用 bE 大调、4/4 拍、中速,情绪欢快活泼、充满正能量。全曲分为两个乐段,共 16 句歌词:第一乐段 8 小节,后 4 小节是前 4 小节的变化重复,旋律在中低音区平稳进行,节奏规整;第二乐段为弱起节奏,运用八度下行大跳突出 “笑” 字,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节奏对比,给人清新灵动的感觉。歌词以 “赞美笑容” 为核心,前 8 句勾勒和蔼可亲的人物形象,后 8 句用 “像春天的花”“像夏天的阳光” 两个比喻凸显笑容的美好,既贴近儿童生活情感,又适合通过律动表现,是落实 “节奏感知” 与 “情感表达” 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偏爱节奏明快、互动性强的律动类活动,尤其对 “笑容”“快乐” 这类积极主题兴趣浓厚。经过前序单元学习,他们已初步掌握基础节奏与简单肢体律动,但对 “弱起节奏” 的感知与把控仍不熟练,音乐基础较为薄弱。该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受外界干扰,需通过 “趣味情境 + 游戏化教学” 保持兴趣;模仿能力强、喜欢集体参与,适合通过 “听 - 感 - 动 - 演” 一体化形式深化节奏感知与律动表现,在欢乐氛围中理解音乐内涵。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中速、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体会两个乐段的节奏差异与旋律美,理解歌词描绘的美好意境。
辨识歌曲中弱起节奏的韵律感,理解其对突出 “笑” 字、强化欢快情绪的表现力。
艺术表现
能以轻快、饱满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做到吐字清晰、节奏稳定,准确把握中速的演唱速度。
初步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与律动配合技巧,做到 “弱起衔接自然、节奏精准”。
能通过创意肢体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方式配合演唱,生动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与节奏特点。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肢体律动(如模拟 “花开”“阳光”“大海”“山川” 等场景)。
能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伴奏,突出两个乐段的节奏差异,丰富表现形式。
文化理解
理解歌曲传递的 “赞美他人、传递快乐” 的内涵,体会 “幸福的一家” 中温暖互动的情感内核。
通过律动与演唱,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集体协作意识,感受分享快乐、赞美他人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旋律与节奏。
认识弱起节奏,理解其音乐含义,能配合律动表现。
教学难点
精准把控弱起节奏的衔接,避免出现 “抢拍” 或 “拖拍” 问题。
创编的肢体律动能贴合歌词意境与节奏特点,实现 “唱 - 动 - 奏” 三者协调统一。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趣味导入 唤醒快乐 1. 提问:“同学们,你们今天开心吗?开心的时候会怎样表达呀?(如微笑、拍手、蹦跳)”
2. 播放笑脸合集图片 / 动画,引导互动:“看这些灿烂的笑容,是不是很有感染力?谁愿意上台展示自己最可爱的笑容?”
3. 引出课题:“有一首歌曲专门赞美美好的笑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欢快的律动歌曲 ——《你笑起来真好看》”,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积极分享表达快乐的方式,上台展示笑容。
2. 观看图片 / 动画,感受笑容的感染力,产生情感共鸣。
3. 齐读课题,建立对歌曲的初步认知与期待。 通过生活化提问与直观素材,激发学生快乐情绪,自然引出教学主题,为歌曲的欢快氛围与律动表现铺垫情感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歌词里唱到了哪些美好的事物?”
2.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中速、欢快活泼” 的特点,带领学生用 “拍手 - 拍腿” 的基本律动感受节奏,再次聆听歌曲,提问:“歌曲前后两部分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哪里感觉‘轻轻开始、突然跳进’?”
3. 出示歌词,标注弱起节奏关键词(如 “笑”“像”),带领学生逐句朗诵,强调 “弱起处轻声起、重拍处稍用力”,体会歌词的美好意境。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回答问题。
2. 随教师做基本律动,再次聆听并关注节奏差异。
3. 跟随教师朗诵歌词,调整语气与停顿,熟悉文本与节奏关联。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初步认知,基本律动帮助感知整体节奏,歌词朗诵(含节奏标注)熟悉文本,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弱起节奏特点,自然引入教学重点。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突破难点,分句学唱 + 律动铺垫 1. 节奏铺垫:讲解弱起节奏的含义(“歌曲从弱拍开始,像悄悄敲门一样轻轻进入”),用 “da(轻)-da da da(重)” 示范朗读,带领学生通过拍手、拍肩等动作练习,如 “笑(轻)起来真好看(重)”,巩固弱起节奏感知。
2. 分句学唱:播放各乐句音频,逐句带领学生学唱,重点突破:(1)第一乐段(前 8 句):强调旋律平稳、节奏规整,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配合简单拍手律动。(2)第二乐段(后 8 句):重点练习弱起节奏,“笑” 字轻声起,八度下行处声音自然连贯,“像春天的花”“像夏天的阳光” 处可配合抬手、微笑动作。
3. 律动配合:带领学生为两个乐段设计基础律动: - 第一乐段:双手自然摆动,强拍拍手、弱拍拍腿; - 第二乐段:弱起处双手轻合,“笑” 字张开双手比 “笑脸”,“花” 字双手比 “开花”,“阳光” 字双手上举晃动手腕。
4. 整体跟唱 + 律动: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基础律动,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衔接与乐段差异,保持欢快情绪。 1. 学习弱起节奏知识,通过动作练习巩固节奏技能。
2. 逐句学唱歌词,专注纠正音准、节奏问题,重点练习弱起节奏。
3. 跟随教师学习基础律动,配合歌曲分段练习。
4. 边唱边做律动,整合演唱与动作,表现歌曲情绪。 用通俗比喻帮助理解弱起节奏,按乐段拆分教学降低难度,针对性突破节奏难点,基础律动铺垫为后续创意实践打基础,整体整合形成完整感知。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创意表现歌曲: - 律动创编组:根据歌词‘大海’‘山川’‘花’‘阳光’等内容,创编独特肢体动作,突出两个乐段的节奏差异; - 乐器伴奏组:用沙锤轻摇表现第一乐段的平稳节奏,响板 / 铃鼓在第二乐段弱起处轻击、强拍处重击,为歌曲伴奏; - 综合表演组:结合演唱、创编律动与乐器伴奏,完整表现歌曲。”
2. 给予 4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意,重点关注弱起节奏与律动的契合度。
3. 邀请小组上台展示,给予肯定与表扬,组织台下学生为表演者鼓掌,点评表演的创意性与节奏准确性。 1. 小组合作选择表现形式,分工设计与练习。
2. 上台展示小组成果,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与创意。
3. 为上台小组鼓掌,学习他人优秀创意,深化对歌曲的理解。 通过多元创意实践,激发想象力与表现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化节奏感知与律动设计能力,落实律动课型的互动要求,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幸福家庭互动视频(如家人间微笑问候、一起游戏),提问:“视频里的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会让你忍不住微笑?”
2. 引导学生改编歌词,将 “你笑起来真好看” 替换为 “妈妈笑起来真好看”“爸爸笑起来真好看”,结合家庭场景创编简单律动。
3. 总结:“笑容能传递快乐,赞美能温暖人心,希望大家以后多微笑、多赞美身边的人,让快乐传递下去。” 1. 观看视频,分享生活中让人微笑的场景,激发情感共鸣。
2. 小组合作改编歌词与律动,创意表达对家人的赞美。
3. 聆听教师总结,深化 “传递快乐、赞美他人” 的主题认知。 通过歌词改编与情感延伸,让学生将音乐学习与家庭生活结合,拓宽创意实践空间,同时强化文化理解目标,传递正能量。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律动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学会了什么节奏技巧,创编了什么有趣的动作?”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欢快的歌曲,掌握了弱起节奏的演唱与律动技巧,还体会了笑容与赞美的力量。希望大家以后带着灿烂的笑容,积极面对生活,用歌声和行动传递快乐,让家庭更幸福、身边更温暖。”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创意,梳理学习内容。
2. 认真倾听总结,加深对歌曲知识、技能与情感内涵的记忆。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节奏技能与创意实践能力,升华 “传递快乐、赞美他人” 的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意义与生活实践方向。
课堂达标
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的情绪是__________,速度是__________。
歌曲第二乐段的特殊节奏是__________,突出了核心字 “__________”。
答案:1. 欢快活泼地、中速(顺序可互换) 2. 弱起节奏、笑
板书设计
《你笑起来真好看》
1=bE 4/4
中速 欢快活泼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