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雁群》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雁群》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雁群》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一年级下册第 5 单元《幸福的一家》
第 4 课时 ——《雁群》(唱歌课型)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雁群》是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幸福的一家》单元的收尾唱歌课,采用 bE 大调、2/4 拍、中速,情绪愉悦活泼。全曲为一段体结构,由六个乐句组成,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规整,同音高连音线的运用赋予歌曲连贯舒展的韵律,易于低年级学生学唱。歌词以大雁迁徙为核心题材,生动描绘了雁群 “排成一字、排成三角” 的有序飞行场景,蕴含着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遵守纪律” 的深刻寓意,既贴近自然现象,又与单元 “幸福的一家” 所倡导的互助精神相呼应,是落实 “节奏把控” 与 “品德渗透” 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偏爱节奏明快、贴近自然的歌曲,尤其对 “大雁” 这类具有群体特性的动物兴趣浓厚。经过前序单元学习,他们已初步掌握基础节奏与简单演唱技巧,但对 “同音高连音线” 的演唱技巧仍不熟练,音乐基础较为薄弱。该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受外界干扰,需通过 “情境创设 + 游戏化教学” 保持兴趣;模仿能力强、喜欢集体参与,适合通过 “听 - 仿 - 唱 - 演” 一体化形式深化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在具象场景中理解 “团队协作” 的内涵。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中速、愉悦活泼的风格特点,体会旋律的连贯美与节奏的明快美,理解歌词描绘的大雁迁徙的生动场景。
辨识歌曲中 “同音高连音线” 的韵律特点,理解其对表现 “雁群平稳飞行” 的表现力。
艺术表现
能以轻快、饱满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做到吐字清晰、节奏稳定,准确把握中速的演唱速度。
初步掌握 “同音高连音线” 的演唱技巧,做到 “音高不变、气息连贯”,准确把控歌曲旋律的连贯性。
能通过肢体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方式配合演唱,生动表现雁群飞行的有序与团结。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用肢体动作模拟雁群飞行(如排成 “一” 字、“人” 字队形),配合歌曲节奏与情境进行表演。
能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设计简单伴奏(如沙锤轻摇模拟风声,铃鼓强拍敲击模拟大雁振翅)。
文化理解
理解歌曲蕴含的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的内涵,体会雁群的团队精神与单元 “幸福的一家” 的情感关联。
通过学唱与实践,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培养遵守纪律、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轻快、愉悦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旋律与节奏。
认识并掌握 “同音高连音线” 的演唱技巧,理解其音乐含义。
教学难点
精准把握 “同音高连音线” 的连贯性,避免出现断音或换气不当的问题。
用演唱与肢体动作生动表现雁群的团结协作,实现音乐表现与情感内涵的融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唤醒兴趣 1.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大雁吗?大雁飞行时会排成什么队形呀?它们为什么要一起飞行呢?”
2. 播放大雁迁徙实景图片 / 动画,引导观察:“看!雁群飞行时多整齐,有的排成‘一’字,有的排成‘人’字,它们互相帮助、一起飞向远方,多团结呀!”
3. 出示大雁头饰 / 手偶,互动:“今天我们就来扮演可爱的大雁,学习一首赞美雁群的歌曲 ——《雁群》”,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积极回答问题,分享对大雁的认知。
2. 观看图片 / 动画,感受雁群的团结有序,产生好奇心。
3. 佩戴头饰 / 手偶,齐读课题,建立对歌曲的情境期待。 通过自然现象提问与直观素材展示,激发学习兴趣,用 “团结飞行” 的场景铺垫主题,自然引出教学内容,为歌曲情感表达与律动表现铺垫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歌词里唱到了雁群的什么动作?”
2.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中速、愉悦活泼” 的特点,带领学生用 “轻拍翅膀”(双手轻拍身体两侧)的动作感受节奏,再次聆听歌曲,提问:“歌曲里哪些地方的旋律感觉‘连贯不断’,像大雁平稳飞行?”
3. 出示歌词,标注 “同音高连音线” 关键词(如 “一字”“三角”“飞翔”),带领学生逐句朗诵,强调 “连贯流畅、语气轻快”,体会歌词描绘的有序场景。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回答问题。
2. 随教师做 “拍翅膀” 律动,再次聆听并关注旋律连贯性。
3. 跟随教师朗诵歌词,调整语气与停顿,熟悉文本与旋律关联。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初步认知,律动动作帮助感知整体节奏,歌词朗诵(含连音线标注)熟悉文本,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连音线特点,自然引入教学重点。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突破难点,分句学唱 1. 技巧铺垫:讲解 “同音高连音线” 的含义(“一条弧线把相同高度的音符连起来,演唱时要保持气息连贯,不能断音”),用 “a——a” 示范演唱,带领学生通过 “吹纸条” 游戏练习气息连贯(嘴巴含纸条,持续吹气让纸条保持飘动),巩固气息控制。
2. 分句学唱:播放各乐句音频,逐句带领学生学唱,重点突破:(1)第一、二乐句(“雁群飞,雁群飞”“排成一字向前追”):强调声音轻快,“一字” 处连音线演唱连贯,配合 “伸手臂排一字” 动作。(2)第三、四乐句(“雁群飞,雁群飞”“排成三角多么美”):保持情绪与节奏一致,“三角” 处连音线演唱平稳,配合 “双手比三角” 动作。(3)第五、六乐句:重点练习同音高连音线,“飞翔”“相随” 处气息连贯,演唱时可配合 “缓慢挥动手臂” 动作,表现雁群持续飞行的场景。
3.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连音线的连贯性、乐句衔接与愉悦情绪,保持歌曲的流畅感。 1. 学习 “同音高连音线” 知识,通过 “吹纸条” 游戏练习气息控制。
2. 逐句学唱歌词,专注纠正音准、节奏问题,重点练习连音线的连贯演唱。
3. 跟随音频完整演唱,融入动作与情感,表现歌曲情境。 用通俗讲解与趣味游戏帮助理解连音线技巧,按乐句拆分教学降低难度,针对性突破气息连贯的难点,逐句练习确保演唱基础扎实,整体跟唱形成完整感知。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扮演雁群进行创意表演,突出团结协作: - 肢体律动组:佩戴大雁头饰,按歌词‘一字’‘三角’排成队形,配合歌曲节奏挥动手臂模拟飞行,连音线处动作连贯舒展; - 乐器伴奏组:用沙锤轻摇模拟风声(贯穿全曲),铃鼓在强拍处轻击模拟大雁振翅,为歌曲伴奏; - 综合表演组:结合演唱、队形表演与乐器伴奏,完整表现雁群迁徙的场景。”
2. 给予 4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意,重点关注连音线演唱的连贯性与队形的整齐度。
3. 邀请小组上台展示,给予肯定与表扬,组织台下学生为表演者鼓掌,点评表演与歌曲情境、团队精神的契合度。 1. 小组合作设计表演形式,分工练习演唱、队形与伴奏。
2. 上台展示小组成果,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与创意。
3. 为上台小组鼓掌,学习他人优秀创意,深化对团队协作的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与情境表演,激发想象力与表现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连音线技巧的运用与团队协作意识,落实唱歌课型的互动要求,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团队协作短片(如小朋友合作完成游戏、蚂蚁搬家等),提问:“视频里的小伙伴 / 小蚂蚁和雁群有什么共同点?生活中我们需要团结协作的事情有哪些?”
2. 引导学生改编歌词,将 “雁群飞” 替换为 “小朋友,齐欢笑”“大家帮,真快乐”,结合生活场景创编简单歌词,尝试演唱改编后的歌曲。
3. 总结:“雁群因为团结才能顺利飞到远方,我们因为互助才能收获快乐,就像幸福的一家人一样,团结就是力量!” 1. 观看短片,分享生活中需要团结协作的场景,激发情感共鸣。
2. 小组合作改编歌词,尝试演唱改编版本,创意表达团队精神。
3. 聆听教师总结,深化对 “团结协作” 主题的认知。 通过短片拓展与歌词改编,让学生将音乐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拓宽创意实践空间,同时强化单元 “幸福的一家” 所倡导的互助精神,落实文化理解与品德教育目标。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歌曲《雁群》,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学会了什么演唱技巧,明白了什么道理?”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首愉悦的歌曲,掌握了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方法,还懂得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以后像雁群一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让我们的集体像幸福的家一样温暖。”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感悟,梳理学习内容。
2. 认真倾听总结,加深对歌曲知识与情感内涵的记忆。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演唱技能与团队协作意识,升华单元 “幸福的一家” 的核心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意义与生活实践方向。
课堂达标
歌曲《雁群》的情绪是__________,速度是__________。
歌曲中用来表示 “相同音高连贯演唱” 的音乐记号是__________。
歌曲《雁群》蕴含的核心道理是__________(填 “团结协作” 或 “独自奋斗”)。
答案:1. 愉悦地、中速(顺序可互换) 2. 同音高连音线 3. 团结协作
板书设计
《雁群》
1=bE 2/4
中速 愉悦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