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安塞地处陕北,相传古时候戍边守塞士卒,打仗时用腰鼓助威,胜利后用它来欢庆。随着岁月流逝,腰鼓又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活动,特别是节日期间,人民用打腰鼓欢庆丰收,增添节日气氛。安塞腰鼓参加者一般为男性。分两种形式。一种为路鼓,即边走边打,另一种为地鼓,在广场、舞台及指定地点表演安塞腰鼓。打鼓者多头系羊毛巾,腰结红绸带,鼓系腰间,两手执槌,在大鼓、大锣、铜铙及唢呐的伴奏下,左蹦右跳,生龙活虎,显示黄土高原的挚热情感,是力量的凝聚和爆发。安塞腰鼓源于战争或者祭祀,后来演变为汉族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安塞腰鼓可有几人到几千人一起演奏非常壮观。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腰鼓简介腰鼓属打击乐器。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业余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安塞腰鼓.rmvb 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doc 腰鼓简介.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