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5 单元《我们的小乐队》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5 单元《我们的小乐队》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我们的小乐队》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5 单元《前进,前进》
第 2 课时 ——《我们的小乐队》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我们的小乐队》是一首专为儿童创作的进行曲风格歌曲,作为 “前进,前进” 单元的核心唱歌课,其创作灵感源于儿童对音乐合作的美好向往,生动展现了孩子们组建小乐队时的欢乐氛围与团结精神。歌曲采用 1=C 调、4/4 拍,进行曲速度,情绪欢乐活泼、自豪昂扬,曲式结构为一段体(上下两个乐句 a+b),结构简洁规整,符合低龄儿童的认知与记忆规律。旋律以级进为主,穿插少量跳进(含八度跳进),朗朗上口且富有律动感;第一乐句旋律明朗欢快,以 “我们来演奏,乐器多快乐” 引出主题,节奏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规整有力;第二乐句融入附点节奏与力度变化,旋律略有起伏,通过 “嘭嘭嘭”“哒哒哒” 模拟乐器发声,增强歌曲的趣味性与画面感。核心节奏型为 “×× × | × - |”“× × ×× | × - |”,歌词口语化、充满童真,巧妙融入钹、小军鼓、大低音鼓等乐器元素,传递出 “团结协作、共享音乐” 的积极态度,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团队协作与乐器认知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 “组建乐队” 的主题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能准确分辨欢快昂扬的进行曲情绪,可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在演唱方面,他们能自然发声并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但气息控制较弱,对八度跳进的音准把握存在困难,附点节奏的演唱易出现时值不准的情况。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对 4/4 拍 “强弱次强弱” 的韵律感需进一步强化。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乐器演奏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对 “乐队合作” 的概念认知不足,在多声部伴奏中易出现节奏混乱、配合不默契的问题。需借助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 “玩中学、演中学” 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我们的小乐队》4/4 拍进行曲速度、欢乐昂扬的情绪特点,辨别歌曲上下乐句的旋律差异与附点节奏带来的韵律变化,体会进行曲风格的规整有力与乐队合作的和谐美感。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团结协作、共享音乐的快乐情感,提升对音乐节奏、力度变化的感知能力,培养对儿童合作类歌曲的审美兴趣。
艺术表现
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重点突破八度跳进)、节奏稳定,熟练掌握附点节奏与核心节奏型,把握歌曲欢乐自豪的情绪基调。
能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结合乐器演奏模仿动作(敲鼓、击钹)配合演唱,做到 “唱 - 演” 同步,展现小乐队的活力氛围。
能借助钹、小军鼓、大低音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参与小组 “乐队” 合作表演,做到节奏协调、配合默契,增强艺术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以《我们的小乐队》为基础进行简单创编,如加入新的乐器名称(如木鱼、沙锤)及对应的拟声词(“咚咚咚”“沙沙沙”),保持歌曲的节奏与旋律风格。
能设计 “乐队表演” 的队形与动作(如指挥、齐奏、轮流演奏),或编配多声部节奏伴奏,创意表达对 “小乐队” 主题的理解与感受。
文化理解
了解小乐队的组成要素(乐器、指挥、队员),知晓合作类歌曲传递的团队协作精神,感受儿童音乐文化中 “共享、互助” 的核心内涵。
通过学唱与实践活动,体会音乐合作带来的快乐,理解 “团结就是力量” 的道理,增进对集体活动的热爱与参与意识,培养互助协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准确演唱附点节奏和核心节奏型,突破八度跳进的音准难点,感受 4/4 拍进行曲的韵律感。
理解 “乐队合作” 的意义,能在演唱中配合乐器伴奏,做到节奏协调、情绪饱满,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难点
精准把握八度跳进的音准与附点节奏的时值,避免音高偏差或节奏拖沓;在多声部伴奏中,做到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和谐统一。
创编活动中,既能保持歌曲原有的进行曲风格与节奏韵律,又能合理融入新元素;在 “乐队” 合作中,培养倾听与配合的意识,实现默契表演。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1. 播放儿童乐队演奏视频(片段),展示迷你乐器模型与乐队徽章,提问:“同学们,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组成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乐器?”
2. 邀请学生自由模仿视频中乐器演奏的动作(敲鼓、击钹),用乐器音色音频互动:“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我们一起模仿它的节奏吧!”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也来组建自己的‘小乐队’,学习这首欢乐的歌曲 ——《我们的小乐队》,一起感受合作音乐的快乐吧”,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观看视频、观察道具,积极分享看到的场景与乐器。
2. 模仿乐器演奏动作,聆听音频辨识乐器音色,激发参与兴趣。
3. 齐读课题,产生组建 “小乐队” 的期待感。 通过视频、道具创设 “小乐队” 情境,结合动作模仿与音色辨识,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对乐器与合作的已有认知,自然引出教学主题,为后续合作表演铺垫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我们的小乐队》完整音频,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歌里提到了哪些乐器?”
2.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进行曲速度、欢乐自豪” 的特点,讲解歌曲背景:“这是一首专为小朋友创作的合作类歌曲,描绘了大家一起组建小乐队、开心演奏的场景,传递出团结协作的快乐”,带领学生用拍手的方式随节拍打基础节奏,再次聆听歌曲。
3. 歌词与节奏感知:出示歌词与节奏谱,标注附点节奏与核心节奏型,带领学生逐句朗诵歌词,重点练习 “嘭嘭嘭,大低音鼓”“哒哒哒,小军鼓” 等乐句的节奏律动,强调附点节奏的 “长 - 短” 对比。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分享听到的乐器名称。
2. 跟随教师了解歌曲背景,拍手打节奏,再次聆听歌曲,加深对节奏的感知。
3. 逐句朗诵歌词,配合拍手练习核心节奏型与附点节奏,熟悉歌词与节奏关联。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整体认知,节奏律动与歌词朗诵相结合,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核心节奏与文本内容,重点突破附点节奏难点,为后续分句学唱奠定基础。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特点,分句学唱 1. 旋律与结构讲解:结合钢琴弹奏,说明歌曲为 4/4 拍(“强弱次强弱”),一段体结构(a+b 上下两个乐句);重点讲解附点节奏(“点在前,音要长,点在后,音要抢”)与八度跳进(“像小火箭跳跃,先找低音再跳高音”)的演唱技巧,用节奏口诀辅助记忆;出示 C 大调音符卡片,带领学生模唱八度音程(如 1-ⅰ),突破音准难点。
2. 分句学唱: (1)第一乐句(a):播放乐句音频,带领学生跟琴演唱简谱,重点纠正节奏,再进行填词演唱,强调声音活泼有力。 (2)第二乐句(b):引导学生对比第一乐句,发现附点节奏与力度变化,跟随教师逐句模唱简谱与歌词,重点练习八度跳进与 “嘭嘭嘭”“哒哒哒” 的拟声词演唱,提醒情绪更饱满。
3.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配合乐器模仿动作,提醒学生注意音准、节奏与情绪递进。 1. 聆听教师讲解,理解 4/4 拍韵律、结构特点与演唱技巧,记忆节奏口诀,练习八度音程模唱。
2. 跟随教师逐乐句学唱简谱与歌词,攻克附点节奏、八度跳进等难点,认真纠正演唱问题。
3. 参与整体演唱,配合乐器动作,熟悉歌曲整体表现。 按 “特点讲解→难点突破→分句学唱→整体整合” 的逻辑教学,用通俗语言与口诀化解音准、节奏难点,针对重点乐句设计专项练习,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演唱技巧,突破教学难点。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组建‘小乐队’,进行创意表演,可选方式:①创编新歌词(加入木鱼、沙锤等乐器,如‘沙沙沙,小沙锤’);②用钹、小军鼓、大低音鼓等乐器为歌曲伴奏(分配不同乐器对应不同乐句);③设计乐队队形与动作(如指挥引领、轮流演奏、齐奏亮相),佩戴乐队徽章表演。”
2. 给予 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各小组,提供指导(如提醒乐器节奏配合、帮助调整音准、指导队形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3. 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 “乐队” 表演,播放歌曲音频配合,给予具体表扬(如 “八度跳进唱得真准”“乐器配合太默契了”“队形设计很有创意”),组织台下学生为表演者打分、鼓掌。 1. 小组讨论确定 “乐队” 分工(主唱、伴奏、指挥、表演),合作进行创编与练习,确保节奏协调。
2. 上台展示 “乐队” 作品,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与创意,借助道具增强表演效果。
3. 欣赏同学表演,主动鼓掌鼓励,学习他人优点。 通过 “组建小乐队” 的情境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团队协作意识,结合乐器伴奏与队形设计,深化对 “合作音乐” 的理解;在表演中巩固演唱技巧,落实 “艺术表现” 与 “创意实践” 目标。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不同风格的乐队合作音乐片段(如儿童民乐小合奏、西洋乐器小合奏),展示各类小乐队演出图片,提问:“这些小乐队和我们的‘小乐队’有什么不同?它们的乐器有什么特点?”
2.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小乐队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不同的乐器组合能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效果,但都需要队员们团结协作、互相倾听才能演奏出好听的音乐”。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想加入的乐器,鼓励课后与同学合作,尝试用身边的物品(如文具盒、水杯)制作 “简易乐器”,创编属于自己的乐队歌曲。 1. 聆听并对比不同乐队音乐,分享自己的听觉感受与发现。
2. 观看图片,理解小乐队的多样性与合作的核心意义,深化文化认知。
3. 分享想加入的乐器,激发课后实践与探索兴趣。 通过拓展欣赏与实践引导,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建立 “合作音乐多样性” 的认知,强化 “文化理解” 目标,培养对集体合作的热爱,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后生活。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组建了自己的小乐队,学会了什么?在合作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我们的小乐队》,突破了八度跳进和附点节奏的难点,还体验了乐队合作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协作才能成功’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在集体生活中也能像小乐队队员一样,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创造美好!”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情感体验(如 “学会了八度跳进的演唱”“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
2. 认真倾听教师总结,牢记合作的重要性与音乐学习的乐趣。 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巩固音乐知识与合作实践成果,升华 “团结协作” 的主题,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深化认知,落实 “审美感知” 与 “文化理解” 的情感目标。
课堂达标
填空题:《我们的小乐队》是__________调、拍的歌曲,曲式结构为,包含__________个乐句;歌曲中提到的乐器有__________、、。
判断题:
《我们的小乐队》的情绪是舒缓忧伤的。( )
歌曲中出现了附点节奏和八度跳进的音乐元素。( )
简答题:请创编一句包含 “木鱼” 的歌词(需符合歌曲节奏与风格)。
答案:
C;4/4;一段体;两;大低音鼓;小军鼓;钹
(1)×(解析:歌曲情绪是欢乐昂扬、活泼自豪的,属于进行曲风格);(2)√(解析:歌曲第二乐句包含附点节奏,且存在八度跳进的音程变化)
示例:咚咚咚,小木鱼,我们一起奏起来(答案符合节奏与风格即可)
板书设计
《我们的小乐队》
1=C 4/4 进行曲速度、欢乐自豪地 儿童合作类歌曲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