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8 单元 《我和你》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8 单元 《我和你》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我和你》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8 单元《相约北京》
第 1 课时 ——《我和你》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我和你》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由陈其钢作词作曲,刘欢与莎拉 布莱曼共同演唱。歌曲创作以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为核心理念,摒弃传统奥运主题曲的激昂曲风,采用简约、空灵的创作风格。歌曲为 bE 大调、4/4 拍、中速深情,曲式为二段体结构(A+B),属于五声性调式,旋律线条简洁流畅,无复杂装饰音,人声与钢琴伴奏结合呈现出纯净通透的音色。歌词以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等直白质朴的语言,打破语言与国界的隔阂,传递出全人类共属一个地球、渴望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景,成为奥运史上极具辨识度与人文关怀的经典曲目,是中国向世界传递友好信号的重要音乐载体。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天然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集体互动活动。他们已具备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的基础,但气息控制能力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升,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不够精准,识谱能力仅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识别简单音符。该阶段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需通过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游戏化教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认知层面,他们对 “奥运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抽象概念理解较浅,需借助具体场景、视频素材和通俗讲解,将抽象理念转化为直观情感体验,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 4/4 拍的平稳韵律与简约旋律中的空灵意境,辨别二段体结构(A+B)的旋律特点与情绪差异。
体会人声与钢琴伴奏结合的纯净音色,感知歌曲 “宁静、深情、温暖” 的情感基调,建立对简约风格音乐作品的审美认知。
艺术表现
能以轻柔、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平稳,准确把控歌曲缓慢的速度。
能重点唱准 A、B 段旋律的衔接处,通过气息控制保持长音的音色统一,避免音量过大破坏歌曲氛围。
能尝试二声部合唱(模仿原曲男女声对唱),结合简单肢体动作(如双手交叠轻晃)配合演唱,传递歌曲的宁静感与温暖感。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根据歌曲 “和平共融” 的主题,创编贴合歌词含义的肢体动作或简单舞台情景。
能尝试利用钢琴、古筝等乐器编配简易伴奏,或用绘画形式表现 “地球村” 的画面,展现对歌曲的个性化理解。
文化理解
了解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背景与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的奥运理念,知晓歌曲成为跨越国界音乐符号的原因。
通过学唱与拓展活动,增强对中国举办国际赛事的自豪感,树立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意识,尊重不同文化的共通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平稳舒缓的演唱风格,准确把控节奏与音准,尤其注意 A、B 段旋律的自然过渡,用真挚情感传递 “心连心” 的核心思想。
理解歌曲与北京奥运会的关联,感受 “和平、共融” 的人文内涵,体会其音乐价值与文化意义。
教学难点
克服演唱中因速度缓慢导致的气息不稳、音准偏差问题,在长音延长处保持音色统一与稳定。
理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抽象概念,并将其与歌曲情感深度结合,建立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项国际赛事会让全世界的运动员都聚集在一起,互相竞争、友好交流吗?”
2. 结合学生回答,展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五环升起的图片,补充:“这就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当时有一首主题曲传遍了全世界,歌词里唱到‘我和你,心连心’,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 ——《我和你》”,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对国际赛事的了解。
2. 观察图片,齐读课题,初步建立对歌曲的认知与期待。 通过趣味提问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标志性图片唤醒对北京奥运会的记忆,自然引出教学主题,铺垫情感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速度是快是慢?情绪是怎样的?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2.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中速、深情、舒缓” 的特点,带领学生随节拍轻晃身体,再次聆听歌曲,提问:“歌词里说‘同住地球村’,你觉得‘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3. 出示歌词,带领学生逐句朗诵,强调吐字轻柔、语气真挚,体会歌词传递的温暖情感。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速度与情绪,举手分享自身感受。
2. 随节拍轻晃身体,再次聆听并思考 “地球村” 的含义,大胆表达想法。
3. 跟随教师朗诵歌词,调整语气与情感表达,熟悉文本内容。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初步认知,肢体律动帮助感受平稳节奏,歌词朗诵熟悉文本,为后续学唱奠定基础,同时初步渗透 “地球村” 理念。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结构,分句学唱 1. 分析 A 段:播放 A 段音频,提问:“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 “平稳舒缓、温暖平和” 的特点,带领学生跟琴哼唱简谱,再填词演唱,纠正音准问题。
2. 分析 B 段:播放 B 段音频,提问:“这段旋律和 A 段有什么不一样?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总结 “旋律上扬、情感稍显饱满” 的特点,带领学生跟唱简谱与歌词,重点练习 A、B 段衔接处,强调自然过渡。
3.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保持轻柔真挚的声音,注意气息平稳。 1. 聆听乐段音频,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感受两段旋律的差异与情感变化。
2. 跟琴哼唱、跟唱各乐段,专注纠正音准与衔接问题。
3. 跟随音频完整演唱,尝试保持歌曲的整体氛围与情感。 分段分析降低学唱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结构与情感关联,逐句练习确保演唱基础扎实,整体跟唱形成对歌曲的完整认知与把握。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A 段用轻柔舒展的动作,B 段用稍显饱满的动作,可单独设计或和小组合作,还可以尝试用简单乐器编配伴奏或画出‘地球村’的画面。”
2. 给予 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意,对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演唱 + 动作 / 乐器伴奏 / 绘画作品),给予肯定与表扬(如 “你的动作特别贴合歌曲的温暖感觉!”“伴奏编得真好听!”),组织台下学生为表演者鼓掌。
4. 开展集体表演,带领全班学生边唱边做统一动作,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1. 小组合作或独立设计动作、编配伴奏或创作绘画,结合歌曲段落特点进行练习。
2. 主动上台展示作品与表演,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3. 参与集体表演,边唱边做动作,深化情感体验与表达。 通过多元创意活动激发想象力与表现力,上台展示锻炼心理素质与自信心,集体活动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强化对歌曲情感的共鸣与表达。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演唱视频片段,提问:“视频里是谁在演唱这首歌?现场的氛围是怎样的?你觉得这首歌为什么能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
2. 结合学生回答,补充讲解歌曲创作背景与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的奥运理念,总结:“这首歌用简约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传递了和平、共融的美好愿望,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所以能跨越国界打动大家。” 1. 观看视频,感受现场庄严温馨的氛围,举手分享观后感与想法。
2. 聆听教师讲解,理解歌曲创作背景与奥运理念,加深对歌曲文化内涵的认识。 通过视频场景直观感受歌曲的国际影响力,结合讲解深化对歌曲文化意义的理解,进一步落实 “文化理解” 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学习了《我和你》,大家有什么收获或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演唱《我和你》,了解了它背后的奥运故事和‘和平共融’的理念。希望大家以后听到这首歌,能想起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要永远怀揣着友好、和平的心愿,尊重不同的文化,热爱我们的世界。”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
2. 认真倾听总结,牢记歌曲的精神内涵与美好愿景。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体验,升华主题,落实文化理解与情感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课堂达标
歌曲《我和你》是__________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主题曲,采用__________拍。
歌曲《我和你》的曲式结构为__________,核心创作理念与__________的奥运口号相契合。
答案:1. 2008;4/4
2. 二段体(A+B);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板书设计
《我和你》
1=bE 4/4
中速、深情、舒缓地
段:平稳舒缓 → 温暖平和 → 对话式基调
段:旋律上扬 → 情感饱满 → 温和对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