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8 单元《我们北京见》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8 单元《我们北京见》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我们北京见》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8 单元《相约北京》
第 3 课时 ——《我们北京见》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我们北京见》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推广歌曲,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并担任制作人,于冬奥会倒计时 100 天活动中首次亮相。创作灵感源于对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追忆与冬奥之约的期盼,歌词 “我们说过会再见” 呼应 2008 年的告别场景,“北京欢迎你,我们北京见” 延续经典旋律,传递重逢喜悦。歌曲由 55 位世界冠军共同演唱,MV 以冰雪覆盖的北京地标为背景,展现双奥之城的荣耀与热情。歌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A'),A 段(主歌)旋律舒缓流畅,节奏平稳,铺垫期待重逢的情感基调;B 段(副歌)旋律明快昂扬,节奏时尚,强化热情邀约的主题;A' 段(再现段)重复主歌核心旋律,加入新歌词升华对冬奥的憧憬,与开篇形成呼应。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他们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但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演唱方面,能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不过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对 “双奥之城”“冬奥会” 等概念有初步认知,但缺乏深入了解,需通过具象化的多媒体资源和趣味活动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明快时尚又温暖深沉的音乐风格,辨析主歌与副歌在旋律起伏、节奏疏密上的差异。
体会歌词中 “昔夜花似雪,今日雪如花” 的诗意美感,建立对冬奥主题音乐的审美认知。
艺术表现
能完整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稳定,掌握副歌部分的情感处理。
演唱时能区分主歌与副歌的情感差异,做到主歌轻柔诉说、副歌热情饱满。
能通过拍手、跺脚等肢体动作配合歌曲节奏,表现音乐的动感。
创意实践
能以 “冬奥祝福” 为主题,分组设计简单的合唱形式(如领唱与齐唱结合)。
能分组绘制北京地标冰雪图景,结合歌曲进行展示解说,创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文化理解
了解北京作为 “双奥之城” 的特殊意义,知晓歌曲的创作背景与承载的文化内涵。
体会歌曲传递的疫情后世界人民渴望欢聚的理念,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国际视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演唱歌曲旋律,把握主歌与副歌的情感对比。
理解歌曲中 “重逢”“邀约” 的核心情感与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副歌部分旋律的音准控制,尤其是与《北京欢迎你》经典旋律衔接处的自然过渡。
演唱时做到情感与旋律、歌词的统一,避免副歌过度用力或主歌情感平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一座城市既是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又是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地吗?它被称为‘双奥之城’哦。”
2. 结合学生回答,补充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 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相关信息,追问:“你们还记得 2008 年有一首特别火的邀约歌曲吗?里面有句歌词是‘北京欢迎你’。”
3. 引出课题:“为了 2022 年冬奥会,当年创作《北京欢迎你》的团队又带来了新歌,55 位世界冠军都参与了演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北京见》”,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聆听 “双奥之城” 相关介绍。
2. 回忆《北京欢迎你》,激发对新歌的期待。
3. 齐读课题,初步建立对歌曲的认知。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铺垫 “双奥” 背景知识,自然衔接歌曲主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速度是稍慢还是较快?情绪是怎样的?”
2.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稍慢、热情、亲切” 的特点,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打基础节奏,再次聆听,提问:“歌曲里的‘约定’是什么呀?”
3. 介绍歌曲背景:详细讲解歌曲的创作灵感、演唱阵容及 MV 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速度与情绪,举手回答问题。
2. 跟随音乐打节奏,再次聆听并关注歌词核心内容。
3. 认真聆听歌曲背景介绍,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初步认知,节奏练习帮助感受音乐律动,背景介绍为理解歌曲文化内涵做铺垫。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结构,分句学唱 1. 分析 A 段(主歌):播放主歌音频,提问:“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 “旋律舒缓流畅、节奏平稳” 的特点,带领学生跟琴哼唱,纠正音准问题。
2. 分析 B 段(副歌):播放副歌音频,提问:“这段旋律和主歌有什么不一样?情绪更怎样?” 总结 “旋律明快昂扬、节奏时尚” 的特点,重点指导与《北京欢迎你》衔接处的演唱,带领学生跟唱,强调情感饱满。
3. 分析 A' 段(再现段):播放再现段音频,提问:“这段旋律你熟悉吗?和哪个乐段相同?” 总结 “重复主歌核心旋律、升华情感” 的特点,带领学生跟唱,注意新歌词的衔接。
4.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主歌与副歌的情感转换。 1. 聆听各乐段音频,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感受段落差异。
2. 跟琴哼唱、跟唱各乐段,专注纠正音准与节奏问题。
3. 跟随音频完整演唱,尝试转换不同段落的情感表达。 分段分析降低学唱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结构与情感关联,重点突破副歌音准难点,整体跟唱形成完整认知。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以‘冬奥祝福’为主题分组活动,可选两种形式:一是设计简单合唱形式(如领唱与齐唱结合);二是绘制北京地标冰雪图景并准备展示解说。”
2. 给予 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意。
3. 邀请各组上台展示,给予肯定与表扬,组织台下学生认真观看并鼓掌。 1. 分组选择活动形式,积极讨论并进行准备。
2. 上台展示合唱设计或冰雪图景解说,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3. 观看同伴展示,给予掌声鼓励。 通过创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力与表现力,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歌曲 MV 片段或北京冬奥会精彩瞬间视频,提问:“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北京作为‘双奥之城’让你觉得自豪吗?”
2.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这首歌不仅传递了冬奥邀约,更展现了中国的热情与担当,以及世界人民渴望欢聚的心愿。” 1. 观看视频,感受冬奥氛围与双奥之城的荣耀。
2. 分享自身感受,深化对歌曲文化内涵的理解。 通过视频直观呈现冬奥场景与双奥之城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拓宽国际视野。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学习了《我们北京见》,大家有什么收获或感受想分享?”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演唱这首歌,了解了北京‘双奥之城’的特殊意义,感受到了重逢与邀约的美好情感。希望大家牢记这份热情与自豪,珍惜友谊,向往美好未来。”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 认真倾听总结,深化对歌曲的情感与文化认知。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体验,升华主题,落实文化理解与情感培养目标。
课堂达标
歌曲《我们北京见》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推广歌曲,由( )作词、( )作曲。
歌曲副歌部分的核心句 “北京欢迎你,( )” 延续了《北京欢迎你》的经典旋律。
歌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其中( )段旋律舒缓流畅,( )段旋律明快昂扬。
答案:1. 王平久;常石磊 2. 我们北京见 3. 主歌(A);副歌(B)
板书设计
《我们北京见》
1=#C 2/4 拍 稍慢、热情、亲切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