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1 单元《小朋友爱祖国》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1 单元《小朋友爱祖国》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小朋友爱祖国》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1 单元《小朋友爱祖国》
第 2 课时 ——《小朋友爱祖国》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小朋友爱祖国》是一首充满童趣与爱国情怀的经典儿歌,专为低年龄段儿童设计。歌曲采用一段体结构,F 宫调式、4/4 拍,中速热情,旋律流畅自然,音域跨度控制在一个八度左右,易于二年级学生演唱。节奏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简洁明快,在表现 “小蜜蜂爱花朵” 等小动物场景时,旋律灵动跳跃,贴合动物的活泼特质;而 “小朋友爱祖国” 段落旋律庄重稳定,突出爱国主题。歌词以小动物对栖息地的热爱为切入点,通过 “小蜜蜂爱花朵,小鱼儿爱江河,小鸟儿爱树林” 的类比,让孩子从熟悉事物中理解爱国情感,搭配 “喂啰啰喂啰啰喂啰喂” 的衬词,既增添了歌曲的趣味性和民族风格,又降低了情感理解的难度,极具感染力与教育意义,契合低龄儿童的认知特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可跟随简单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律动。在演唱方面,他们能自然发声并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但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对附点音符、切分节奏等复杂节奏型的把握不够精准。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学生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和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中速热情、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辨别旋律在小动物场景与爱国主题段落的差异。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童真与爱国情感,提升对音乐节奏、音高、音色等要素的感知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
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稳定,重点把握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及衬词 “喂啰啰” 的发音与韵味。
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结合歌曲内容调整演唱状态,小动物段落灵动活泼,爱国主题段落庄重深情。
能通过恰当的表情、肢体动作配合演唱,或借助乐器伴奏,生动展现歌曲情感,增强舞台表现力。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以《小朋友爱祖国》为基础进行简单创作,如创编新的小动物及对应热爱事物的歌词(如 “小蝴蝶爱花园”“小树苗爱土壤”)。
能设计独特的演唱形式(如领唱与合唱结合),或用木鱼、沙锤等打击乐器编配节奏,创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以类比方式传递爱国情感的创作思路,明白祖国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唱与实践活动,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初步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悉并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风格与节奏特点。
体会歌曲通过小动物类比传递的爱国情感,理解爱国的基本含义。
教学难点
精准把握附点音符、切分节奏的演唱,以及衬词 “喂啰啰” 的准确发音和韵味表达。
引导学生将童真与爱国情感自然融入演唱,避免机械学唱,做到情感真挚自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1. 播放包含蜜蜂采蜜、鱼儿游水、小鸟歌唱的短视频,提问:“同学们,视频里的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它们看起来喜欢自己的生活环境吗?”
2. 引导学生逐一分析:“小蜜蜂离不开花朵,小鱼儿离不开江河,小鸟儿离不开树林,那我们小朋友最离不开、最热爱的是什么呢?”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好听的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一起学习《小朋友爱祖国》”,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教师问题,分享对小动物的观察。
2. 跟随教师引导思考,主动回应 “热爱祖国” 的答案。
3. 齐读课题,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 通过直观的视频素材创设童趣情境,契合低龄学生认知特点,以小动物的生存依赖类比人类与祖国的关系,自然铺垫爱国情感,顺利引出教学主题。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中速热情、活泼欢快” 的特点,带领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随节拍打节奏,再次聆听歌曲。
3. 出示歌词,标注衬词 “喂啰啰”,带领学生逐句朗诵,强调吐字清晰、语气活泼,重点指导衬词的朗诵节奏与韵味。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的画面。
2. 跟随教师拍打节奏,再次聆听歌曲,加深对节奏的感知。
3. 跟随教师朗诵歌词,重点练习衬词,熟悉歌词内容与情感基调。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整体认知,节奏律动帮助学生把握歌曲节奏特点,歌词朗诵(尤其是衬词重点指导)让学生熟悉文本,为后续分句学唱奠定基础。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结构,分句学唱 1. 结构与调式讲解:说明歌曲为一段体结构,4/4 拍、F 宫调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流畅、音域适中,适合传唱。
2. 逐乐句学唱: (1)第一乐句:播放乐句音频,带领学生跟琴演唱简谱,强调旋律的灵动跳跃,再进行填词演唱(“小蜜蜂爱花朵,喂啰啰喂啰啰”)。 (2)第二乐句:跟琴演唱简谱,引导学生保持活泼情绪,填词演唱(“小鱼儿爱江河,喂啰啰喂啰啰”)。 (3)第三乐句:播放乐句音频,指出其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用 “da da da”“da da 空 da” 的节奏口诀辅助练习,再跟琴唱简谱,重点纠正节奏问题,最后填词演唱(“小鸟儿爱树林,喂啰喂”)。 (4)第四乐句:跟琴演唱简谱,强调旋律的庄重稳定,填词演唱(“小朋友爱祖国”)。
3. 结尾句学唱:单独指导结尾句的衬词演唱,确保与前面乐句衔接自然。
4.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各乐句情绪的连贯与节奏的准确。 1. 聆听教师对歌曲结构的讲解,建立对歌曲的理性认知。
2. 跟随教师逐乐句学唱简谱和歌词,重点攻克第三乐句的复杂节奏,认真纠正演唱问题。
3. 学习结尾句,参与整体演唱,尝试保持情绪连贯与节奏稳定。 按乐句拆分教学,降低学唱难度,针对重点节奏型设计专项练习,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演唱技巧,整体跟唱形成对歌曲的完整认知,突破 “复杂节奏与衬词演唱” 的教学难点。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创意表现形式,可选方式:①创编新歌词(如加入‘小蝴蝶爱花园’);②设计领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③用木鱼、沙锤等乐器编配节奏伴奏;④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2. 给予 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各小组,提供指导与鼓励,帮助学生完善创意。
3. 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给予具体表扬(如 “创编的歌词很有童趣”“节奏伴奏很精准”),组织台下学生为表演者鼓掌。 1. 小组讨论确定创意形式,分工合作进行准备,积极参与创编与练习。
2. 上台展示小组作品,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与创意。
3. 欣赏同学表演,主动鼓掌鼓励,学习他人优点。 通过多元创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上台展示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与表达能力,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深化对歌曲情感与内容的理解,落实 “创意实践” 目标。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短视频(如桂林山水、黄山、草原等),提问:“看完视频,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么样?除了歌曲里的小动物,还有哪些事物能体现对祖国的热爱?”
2.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热爱祖国可以是爱护花草树木、珍惜粮食,也可以是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 1. 观看视频,感受祖国的壮美,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聆听教师总结,进一步理解爱国的具体含义,强化爱国情感。 通过祖国风光视频直观呈现祖国之美,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感与生活实际结合,深化对 “文化理解” 目标的落实,让爱国情怀更具体、更贴近儿童生活。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朋友爱祖国》,大家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分享?”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歌曲,还创编了新的歌词和表演形式,更明白了爱国的意义。希望大家永远保持这份对祖国的热爱,从身边小事做起,做爱国好少年。”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情感体验(如 “学会了唱歌曲”“知道了要爱护祖国的花草”)。
2. 认真倾听教师总结,牢记爱国情怀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体验,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引,升华主题,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深化爱国认知,落实 “文化理解” 与 “审美感知” 的情感目标。
课堂达标
填空题:《小朋友爱祖国》中 “小蜜蜂爱花朵,小鱼儿爱江河,小鸟儿爱树林” 是为了类比出__________,歌曲的拍号是__________。
判断题:《小朋友爱祖国》的衬词 “喂啰啰” 增添了歌曲的趣味性和民族风格。( )
判断题:歌曲第三乐句中没有复杂节奏,演唱时可以随意处理。( )
答案:
小朋友爱祖国;4/4 拍

×(第三乐句包含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需精准演唱)
板书设计
《小朋友爱祖国》
1=F 4/4 中速 热情地、活泼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