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3 单元《拍手谣》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 3 单元《拍手谣》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拍手谣》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 3 单元《发现身边的音乐:高和低(四)》
第 1 课时 ——《拍手谣》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节奏卡片、拍手游戏道具(彩色手环)
教材分析
《拍手谣》是花城版二年级上册 “高和低(四)” 单元的核心唱歌课内容,源自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北方流传的经典童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时代印记。歌曲采用 2/4 拍(原素材标注 4/2 拍,按通用记谱规范统一为 2/4 拍),中速活泼,结构为 A+B+A+B+C 的五段式(含 9 个乐句),旋律特点鲜明,各乐句均分为上下分句,呈现一问一答的对话感,乐句成对出现,充满逗趣氛围,极易传唱。节奏以 “XX X︱XX X︱XX XX︱XX X‖” 为核心节奏型,简洁明快且富有韵律,贴合拍手游戏的动作节奏;旋律围绕 “高和低” 的单元主题展开,问答式分句中旋律的高低起伏形成自然呼应,既锻炼学生的音高感知能力,又契合低龄儿童的游戏化学习需求。歌词质朴童真,生动还原了北方儿童的生活与游戏场景,无复杂词汇,易于理解与记忆,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知、音准把握与传统文化认同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可跟随简单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律动。在演唱方面,他们能自然发声并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但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对问答式旋律中音高的快速转换把握不够精准。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对 “2/4 拍” 的韵律感认知需进一步强化。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游戏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需借助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在 “玩中学、唱中学” 中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拍手谣》2/4 拍中速活泼的情绪特点,辨别歌曲问答式旋律的高低起伏与核心节奏型的韵律感,体会北方童谣的质朴韵味与游戏乐趣。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童真童趣与生活气息,提升对音乐节奏、音高变化的感知能力,培养对传统童谣的审美兴趣。
艺术表现
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稳定,重点掌握核心节奏型 “XX X︱XX X︱XX XX︱XX X‖”,把握问答式分句的衔接与音高转换。
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结合拍手游戏动作配合演唱,做到 “唱 - 拍” 同步,展现歌曲的活泼氛围。
能参与小组合作表演,通过对唱、合唱等形式丰富表现,增强艺术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以《拍手谣》为基础进行简单歌词创编,结合自身生活场景(如校园游戏、家庭生活)替换原有内容,保持歌曲的节奏与问答式结构。
能设计个性化的拍手动作或声势律动,创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文化理解
了解《拍手谣》作为北方传统童谣的文化背景,知晓童谣在儿童生活中的娱乐与传承价值。
通过学唱与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童谣的文化特色,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喜爱之情,拓宽文化视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核心节奏型,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与歌词,感受 2/4 拍的韵律感,体会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理解北方童谣的文化内涵,在拍手游戏与演唱中体验传统童谣的乐趣。
教学难点
精准把握问答式分句的音高变化与衔接,避免演唱时音准偏移或分句脱节。
创编歌词时,既保持歌曲原有的节奏韵律与问答结构,又融入个性化的生活创意,避免脱离歌曲风格。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1. 开展 “拍手模仿秀” 游戏:教师示范不同节奏的拍手动作(如 “XX X”“XX XX”),提问:“同学们,老师的拍手节奏有什么不一样?谁能跟着模仿出来?”
2. 升级游戏:带领学生玩经典 “你拍一,我拍一” 拍手游戏,提问:“这个游戏大家都玩过吗?有没有听过和拍手游戏相关的好听歌曲?”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充满游戏乐趣的北方童谣 ——《拍手谣》”,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发放彩色手环激发参与兴趣。 1. 积极参与模仿游戏,跟随教师练习不同节奏的拍手动作。
2. 参与经典拍手游戏,回忆童年乐趣,主动回应教师问题。
3. 齐读课题,佩戴手环,激发学习歌曲的期待感。 通过两层拍手游戏创设趣味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节奏感知,自然建立 “拍手游戏与歌曲” 的关联,为后续教学铺垫,同时贴合低龄学生的游戏化学习需求。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拍手谣》完整音频,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歌里唱了什么内容?”
2.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中速活泼、欢快有趣” 的特点,讲解歌曲背景:“这是一首流传于北方的传统童谣,记录了以前小朋友的游戏与生活场景”,带领学生用拍手配合音频打基础节奏,再次聆听歌曲。
3. 歌词与节奏感知:出示歌词与节奏谱,标注核心节奏型,带领学生逐句朗诵歌词,强调语气贴合歌曲欢快氛围,重点练习核心节奏型的拍手律动。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分享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2. 跟随教师了解歌曲背景,拍手打节奏,再次聆听歌曲,加深对节奏的感知。
3. 逐句朗诵歌词,配合拍手练习核心节奏型,熟悉歌词与节奏关联。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整体认知,节奏律动与歌词朗诵相结合,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核心节奏与文本内容,为后续分句学唱奠定基础,同时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结构,分句学唱 1. 结构与拍号讲解:结合钢琴弹奏,说明歌曲为 2/4 拍(“强弱强弱”),结构为 A+B+A+B+C,含 9 个乐句,每个乐句分上下分句,呈现 “一问一答” 的特点,用 “老师问、学生答” 的方式示范分句演唱。
2. 分句学唱: (1)A 段(第 1-2 乐句):播放乐句音频,带领学生跟琴演唱简谱,重点纠正音高,再进行填词演唱,强调问答式的语气互动。 (2)B 段(第 3-4 乐句):采用 “跟琴模唱→填词演唱→师生对唱” 的流程,重点练习分句衔接,提醒学生注意音高变化。 (3)A 段再现(第 5-6 乐句):引导学生对比前 A 段,自主跟琴演唱,保持欢快情绪。 (4)B 段再现(第 7-8 乐句):小组内开展对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C 段(第 9 乐句):讲解该句为总结句,旋律坚定有力,带领学生重点演唱,强化歌曲收尾感。
3.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配合拍手动作,提醒学生注意分句衔接与情绪连贯。 1. 聆听教师结构讲解,理解 2/4 拍韵律与 “问答式” 结构特点。
2. 跟随教师逐乐句学唱简谱与歌词,通过师生对唱、小组对唱等形式,攻克音高与衔接难点。
3. 参与整体演唱,配合拍手动作,熟悉歌曲整体表现。 按 “结构讲解→分句突破→整体整合” 的逻辑教学,采用多样化演唱形式降低学习难度,针对 “问答式分句” 设计专项练习,帮助学生精准把握音高与衔接,突破教学难点。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创意表现,可选方式:①创编新歌词(如‘你拍一,我拍一,校园里有好风景’);②设计个性化拍手动作或声势律动;③开展小组对唱表演。”
2. 给予 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各小组,提供指导(如提醒创编歌词符合节奏、动作与歌曲匹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3. 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佩戴彩色手环表演,给予具体表扬(如 “创编的歌词很贴近校园生活”“拍手动作很有创意”),组织台下学生为表演者鼓掌。 1. 小组讨论确定创意形式,分工合作进行创编与练习。
2. 上台展示小组作品,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与创意,佩戴手环增强表演仪式感。
3. 欣赏同学表演,主动鼓掌鼓励,学习他人优点。 通过多元创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与舞台表现力,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落实 “创意实践” 目标。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不同地域的经典童谣片段(如南方《拍手歌》、陕北《数鸭子》片段),提问:“这些童谣和《拍手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的节奏、歌词有什么特点?”
2.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不同地域的童谣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节奏活泼,有的歌词贴近当地生活,但都能带给我们快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听过的童谣,鼓励课后和家人一起传唱传统童谣。 1. 聆听并对比不同地域童谣,分享自己的听觉感受与发现。
2. 聆听教师总结,理解童谣的地域文化差异与传承价值。
3. 分享自己熟悉的童谣,激发对传统童谣的进一步探索兴趣。 通过拓展欣赏不同地域童谣,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帮助学生理解童谣的多样性与文化内涵,强化 “文化理解” 目标,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后生活。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拍手谣》,大家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分享?”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北方童谣《拍手谣》,掌握了核心节奏型,还创编了新歌词和动作,感受到了传统童谣的乐趣与文化魅力。希望大家以后多关注传统童谣,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情感体验(如 “学会了问答式演唱”“创编歌词很有趣”)。
2. 认真倾听教师总结,牢记传统童谣的文化价值与学习意义。 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创意实践成果,升华主题,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对传统童谣的认知,落实 “审美感知” 与 “文化理解” 的情感目标。
课堂达标
填空题:《拍手谣》是一首__________地区的传统童谣,歌曲的拍号是__________,核心节奏型为__________。
判断题:《拍手谣》的乐句之间没有问答感,旋律平缓无起伏。( )
简答题:请创编一句《拍手谣》的新歌词(需符合歌曲的问答式结构与节奏)。
答案:
北方;2/4 拍;XX X︱XX X︱XX XX︱XX X‖
×(歌曲乐句呈现一问一答的特点,旋律有明显高低起伏)
示例:你拍三,我拍三,小鸟枝头把歌唱(答案符合问答结构与节奏即可)
板书设计
《拍手谣》
1=C 2/4 中速 活泼地、欢快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