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年以前》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年以前》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多年以前》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 6 单元《流动的乐音》
第 2 课时 ——《多年以前》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器
教材分析
《多年以前》是一首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托马斯 黑恩 贝理于 1833 年创作,最初名为《The Long Ago》,后经美国编辑鲁弗斯 威尔莫特 格里斯沃尔德整理出版,更名为《Long, Long Ago》,并在 1844 年成为美国最流行的歌曲之一。传入中国后,凭借寄托乡愁、怀念往昔的核心主题,伴随《外国名歌 200 首》等书籍广泛流传,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成为知识青年难忘经历的记忆符号,兼具音乐审美价值与文化传承意义。
歌曲采用 D 大调、4/4 拍、中速,为一段体结构(a+a’+b+a),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乐句旋律线条相似,以级进为主,音域较窄,力度较弱,如 “5 5 6 5 3 -” 等乐句旋律平稳,搭配四分休止符(如 “3 0 3 2 1 - ”),增添宁静柔和的氛围;第三乐句融入双音,力度增强,与其他乐句形成鲜明对比,丰富了歌曲色彩,全曲结构完整、首尾呼应,旋律优美抒情,精准传递出怀旧与思念的情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建立的关键阶段,对他人评价敏感,部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部分学生则需更多鼓励建立自信。他们活泼好动,对情感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抱有兴趣,喜欢通过聆听、哼唱、游戏等互动形式学习,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约 15-20 分钟),需要多样化教学手段维持学习热情。
学生间音乐基础存在差异,对 4/4 拍的节拍韵律有初步认知,但对四分休止符的停顿把握不够精准,容易出现节奏混乱;具备初步的演唱能力,但在通过声音强弱、音色变化表达情感方面缺乏经验;团队协作意识初步形成,能够参与小组创编活动,但创意思路不够开阔,个别学生存在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此外,学生对异国怀旧歌曲的文化背景了解较少,需通过具象化素材帮助建立认知,深化对歌曲情感内涵的理解。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 4/4 拍舒缓的节奏和优美抒情的旋律,体会其宁静柔和的氛围,辨别乐句间的重复与对比关系,感知歌曲蕴含的怀旧情感。
提升对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等要素的敏感度,建立对经典怀旧歌曲的审美认知,体会不同国家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魅力。
艺术表现
能以自然、流畅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稳定,准确把握 4/4 拍 “强弱次强弱” 的节拍韵律。
精准处理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掌握停顿技巧,清晰表现旋律的级进特点,通过力度变化(上行渐强、下行渐弱)表达歌曲情感。
能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配合肢体动作、表情强化情感表达,提升音乐表现力。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和声伴唱(如 “wu”“a” 等柔和音型)、肢体律动(如轻柔摆手、眼神示意等),或改编部分歌词(围绕 “怀念童年” 主题)。
能上台展示创编成果,通过演唱、伴奏、律动等综合形式,生动表现歌曲的怀旧氛围。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流传历程,知道其作为跨国经典歌曲的文化价值,体会歌曲所表达的乡愁与回忆的情感内涵。
感受不同国家音乐文化的魅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培养珍视回忆、感恩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掌握 4/4 拍节拍韵律,准确处理四分休止符的停顿,确保节奏与音准的稳定性。
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和宁静的怀旧氛围,通过演唱和实践活动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精准把握四分休止符的停顿时长,避免因停顿不当导致节奏混乱,保持演唱的流畅性。
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强弱、音色变化细腻表达怀旧情感,避免机械演唱;在创意实践环节,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完成富有创意的音乐创编。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 提问:“同学们,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你们最想回到什么时候?想重温哪些难忘的瞬间?”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回忆(如和小伙伴玩耍、家人团聚等)。
2.结合学生回答,过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珍贵的过去,这些回忆像温柔的旋律,让人忍不住怀念。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经典歌曲,走进对‘多年以前’的思念,一起学习《多年以前》”,板书课题并播放歌曲纯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安静聆听。 1. 积极分享自己的回忆,调动情感共鸣,激发对 “怀旧” 主题的兴趣。
2.齐读课题,安静聆听纯音乐,初步感受歌曲宁静柔和的氛围。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引发情感共鸣,自然引出课题;初次聆听帮助学生建立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为后续情感表达铺垫。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后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快还是慢?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中速、优美地” 的特点。
2.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知 4/4 拍,讲解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带领学生用 “拍手 - 拍腿 - 拍肩 - 拍腿” 动作表现节拍,强化节奏感知。
3.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与流传历程,带领学生带着节奏朗诵歌词,重点强调四分休止符对应的停顿(如 “3 0 3 2 1 - ” 读作 “咪 空 咪 来 多 - ”),提醒吐字清晰、语气柔和,结合歌词体会怀旧情感。 1. 聆听音频,思考并回答问题,明确歌曲情绪、速度与画面感。
2.跟随教师学习 4/4 拍强弱规律,用动作表现节拍,熟悉韵律。
3. 聆听背景介绍,带着节奏朗诵歌词,熟悉文本内容,初步感知四分休止符。 多次聆听与节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特征;歌词朗诵与休止符专项指导突破基础难点,为准确演唱奠定基础。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结构,分句学唱 1. 分析第一、二、四乐句(a、a’、a 乐句): - 播放乐句音频,提问:“这几句旋律有什么特点?听起来像在做什么?” 总结 “旋律级进、平稳柔和” 的特点,强调四分休止符的停顿要 “短而自然”,不能拖沓。 - 带领学生逐乐句学唱简谱,重点指导休止符的停顿技巧,再填词演唱,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表现 “轻声诉说回忆” 的感觉。
2.分析第三乐句(b 乐句): - 播放乐句音频,提问:“这段旋律和其他乐句有什么不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总结 “融入双音、力度增强” 的特点,讲解双音的演唱要 “音色和谐、力度适中”。 - 带领学生学唱简谱,重点练习双音的音准,填词演唱时引导学生适当加强力度,表现情感的递进。
3.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乐句间的情绪连贯,把握 “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的力度变化。 1. 聆听乐句音频,思考并回答问题,感受乐句间的重复与对比。
2.逐乐句学唱简谱和歌词,专注纠正休止符、双音等难点,调整演唱情绪与力度。
3. 整体跟唱歌曲,强化对歌曲结构与情感的完整把握。 分段学唱降低学习难度,针对性突破技术难点;结合乐句特点引导情感与力度表达,让演唱更具层次感与感染力。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形式创意表现歌曲 ——① 创编和声伴唱:为歌曲副歌部分添加 ‘wu’‘a’ 等柔和音型;② 设计肢体律动:用轻柔的手势、缓慢的转身等动作表现怀旧感;③ 改编歌词:围绕‘怀念童年’主题,替换部分歌词(如‘多年以前,我曾记得,和小伙伴在操场奔跑’);④ 乐器伴奏:用三角铁、碰铃表现旋律亮点,沙锤、手鼓打节拍。”
2.给予 5-7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对创意不足的小组提供思路启发,对基础薄弱的小组给予技术支持。
3. 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引导台下学生从 “情感表达”“创意性”“节奏准确性” 三个方面评价,展示后给予肯定与针对性表扬(如 “和声伴唱让歌曲更温柔了”“动作设计特别贴合怀旧主题”)。 1. 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创意形式并积极排练,发挥想象力与协作能力。
2.上台展示创意成果,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与诠释。
3. 参与评价同伴表演,学习他人优点,提升审美能力。 多元创意实践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评价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深化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多年以前》的英文原版片段,提问:“和中文版本相比,英文版本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但传递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体会 “音乐无国界” 的情感共通性。
2.分享中国经典怀旧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片段,提问:“这首歌曲和《多年以前》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无论中外,怀旧主题的歌曲都常用舒缓的旋律、平稳的节奏传递对过去的思念,这是人类情感的共通之处”。
3.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中外怀旧歌曲,感受不同文化下的情感表达。 1. 聆听英文原版和中国怀旧歌曲片段,对比分析差异与共同点,体会情感共通性。
2.聆听教师总结,理解多元文化下音乐的情感价值,激发课后探索兴趣。 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建立对怀旧歌曲的整体认知,通过中外歌曲对比深化文化理解,落实 “文化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多年以前》,大家学会了什么?对怀旧主题的歌曲有了哪些新认识?”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这首优美的经典歌曲,掌握了四分休止符的停顿技巧,还通过创意实践感受了音乐的魅力,了解了中外怀旧歌曲的情感共通性。希望大家以后学会珍惜当下的时光,也能在音乐中感受回忆的温暖,尊重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做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人。”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感受,梳理知识与情感体验。
2.认真倾听总结,牢记歌曲传递的情感内涵与文化价值。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体验;升华主题,将音乐学习与生活感悟结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达标
歌曲《多年以前》的速度是______,情绪是______。
歌曲采用______拍,强弱规律是______,核心难点节奏型是______。
歌曲的结构是______(一段体 / 两段体),第三乐句通过______(音乐要素)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
答案:1. 中速、优美地 2.4/4、强弱次强弱、四分休止符 3. 一段体、双音与力度
板书设计
《多年以前》
1=D 4/4 拍 中速、优美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