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宝贝》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宝贝》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宝贝》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 7 单元《宝贝》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宝贝》源自印度尼西亚民歌,经吴国刘译词、淑芳配歌,采用 G 大调,节奏舒缓流畅,为一段体结构并带有重复乐句的抒情歌曲。歌曲旋律温柔优美,音域适中,歌词以母亲对宝贝的口吻诉说,传递出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以及对正义事业的支持。歌词中 “你爸爸正在过着动荡的生活,他参加游击队打击敌人” 既展现了特殊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又蕴含着温暖的亲情表达。歌曲节奏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穿插少量附点节奏,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通过学唱感受抒情歌曲的韵味,体会亲情与家国情怀的融合。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乐基础,能够辨别简单的旋律情绪,掌握基本的节奏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具备一定的跟唱和模唱能力。他们好奇心强,对异国民歌、抒情类作品有一定的探索兴趣,且情感感知较为细腻,能够初步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内涵。但该阶段学生对附点节奏的把控仍需加强,对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情感深层意义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具象化的教学手段和情境引导逐步深化。同时,三年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适合通过演唱、律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学习。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抒情、温柔的风格,体会旋律的流畅性与节奏的舒缓感,建立对异国抒情民歌的审美认知。
理解歌词中蕴含的亲情牵挂与家国情怀,感受歌曲温暖而坚定的情感基调。
艺术表现
能以温柔、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准确、节奏稳定,吐字清晰。
能把握歌曲中重复乐句的情感递进,恰当处理 “5.3” 等附点节奏和延长音,表现出歌曲的抒情韵味。
能配合歌曲旋律,用轻柔的肢体律动或简易打击乐器伴奏,丰富演唱表现形式。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简单的情景表演或手势动作,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能尝试用轻声、圆润的发声方式演绎歌曲,探索不同的演唱表达形式。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起源(印度尼西亚民歌)及歌词所反映的特殊背景,知道民歌是不同文化情感的载体。
通过学唱歌曲,体会亲情的珍贵与为正义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培养感恩之心与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温柔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抒情的风格与稳定的节奏,尤其是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背后的情感内涵,将亲情牵挂与家国情怀融入演唱中,同时准确处理重复乐句的情感递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 提问:“同学们,当你们想念远方的亲人时,会用什么方式表达牵挂呢?”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2. 播放印度尼西亚风光短片,简要介绍该国文化与民歌特点,引出歌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民歌,它藏着一位母亲对宝贝的牵挂,也藏着一份坚定的信念,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宝贝》。” 板书课题,带领学生齐读。 1. 积极分享自己想念亲人的经历与感受,融入情感氛围。
2. 观看短片,了解印度尼西亚文化,齐读课题,初步感知歌曲主题。 通过情感提问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借助文化短片铺垫背景知识,自然引出歌曲,为情感体验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 引导学生感受抒情、舒缓的特点。
2. 再次聆听:出示歌词,带领学生跟随音频轻声哼唱旋律,提问:“歌词里是谁对谁说话?说了什么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3. 节奏练习:出示节奏卡片(如 “X X X. XX -”),讲解附点节奏的特点,带领学生用 “da da da di da” 进行节奏模打,重点练习 “5.3” 对应的节奏。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回答问题。
2. 跟随音频哼唱,关注歌词内容,理解母亲对宝贝的牵挂。
3. 跟随教师练习节奏,掌握附点节奏的演唱要点。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整体认知,节奏练习针对性突破难点,为后续学唱扫清障碍。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句学唱,细化技巧 1. 分句教唱:用钢琴弹奏旋律,逐句带领学生模唱,重点纠正 “动荡的生活”“参加游击队” 等乐句的音准与节奏,强调延长音的饱满演唱。
2. 情感引导:提问:“母亲唱这首歌时,心里既牵挂爸爸,又为他感到骄傲,我们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情感呢?” 引导学生用温柔、坚定的声音演唱。
3. 整体跟唱:播放歌曲伴奏,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重复乐句的情感递进,越唱越真挚。 1. 跟随教师逐句模唱,专注纠正音准、节奏问题,注意吐字清晰。
2. 思考教师提问,调整演唱声音,融入温柔而坚定的情感。
3. 跟随伴奏完整演唱,尝试表现情感递进。 分句教唱夯实演唱基础,情感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演唱要点,整体跟唱形成完整的歌曲认知。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为歌曲设计简单的动作或情景表演,比如母亲抚摸宝贝、眺望远方等,要贴合歌词情感。”
2. 提供沙锤、三角铁等简易打击乐器,鼓励部分小组为歌曲伴奏,强调节奏轻柔、贴合旋律。
3. 给予 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意。
4. 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给予肯定与表扬,组织台下学生欣赏并鼓掌。 1. 小组合作设计动作、情景表演或乐器伴奏,积极参与创意实践。
2. 上台展示成果,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与诠释。
3. 欣赏同学的表演,互相学习借鉴。 通过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与合作意识,多样化的展示形式丰富歌曲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情感的理解。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提问:“这首歌曲是印度尼西亚的民歌,同学们还听过哪些国家的民歌?它们的风格和《宝贝》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分享已知的异国民歌。
2. 播放另一首简短的印度尼西亚民歌片段(如《梭罗河》选段),提问:“这段旋律和《宝贝》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感觉?” 总结印度尼西亚民歌温柔、抒情的共同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歌词中的爸爸为了打击敌人而远离家人,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1. 分享自己听过的异国民歌,对比风格差异。
2. 聆听另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感受其风格特点,思考并回答问题。
3. 结合歌词思考,体会为正义事业奋斗的精神,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拓展异国民歌知识,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深化歌曲的情感与文化内涵,落实文化理解目标。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印度尼西亚民歌《宝贝》,大家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分享?”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温柔抒情的《宝贝》,还了解了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文化,感受到了歌曲中浓浓的亲情与坚定的信念。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亲情,铭记那些为幸福生活奋斗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心怀家国的好孩子。”
3. 带领全班学生再次完整演唱歌曲,结束课堂。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 认真倾听总结,深化情感体验与认知。
3. 深情演唱歌曲,表达内心的情感。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体验,升华主题,让学生在歌声中延续情感共鸣。
课堂达标
歌曲《宝贝》是来自__________的民歌。
歌曲《宝贝》的情绪是__________(填 “激昂” 或 “抒情”),速度是__________(填 “快速” 或 “舒缓”)。
歌词中 “你爸爸正在过着__________的生活,他参加__________打击敌人”。
答案:1. 印度尼西亚
2. 抒情;舒缓
3. 动荡;游击队
板书设计
《宝贝》
1=G 抒情地
印度尼西亚民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