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爱老师》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爱老师》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我们爱老师》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我的学校我的家》
第 2 课时 ——《我们爱老师》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我们爱老师》是花城版三年级上册 “我的学校我的家” 单元的核心唱歌课,诞生于校园场景,专为抒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感激之情而创作。歌曲以 “鲜花” 比喻学生、“雨露” 比喻老师,歌词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温暖,适合在教师节前后开展教学,助力学生深化尊师感恩意识。歌曲为 1=E 调、3/4 拍、稍快速度,情绪优美轻柔,采用单一部曲式结构,由 4 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旋律相近,奠定温柔抒情的基调;第三、四乐句在节奏和音高上有所变化发展,推动情感层层递进,整首歌曲旋律流畅、节奏平稳,完全契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演唱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建立的关键阶段,部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部分则易缺乏自信,需要教师针对性引导与鼓励。该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对与自身生活相关的主题(如师生情)抱有天然亲切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通过情感共鸣和趣味化教学维持学习热情。在音乐基础方面,学生已初步接触过不同节拍歌曲,但对 3/4 拍 “强弱弱” 的韵律美感把握仍需强化,对同音高连音线等演唱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音准和情感表达能力有待提升。在情感认知上,学生能直观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但对 “尊师重道” 的传统美德内涵理解较浅,需通过歌曲学习深化认知。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情绪基调,体会 3/4 拍 “强弱弱” 的韵律美感,建立对抒情风格歌曲的审美认知。
感知歌曲旋律的流畅性和节奏的平稳性,体会情感随乐句发展的递进变化。
艺术表现
能准确把握 3/4 拍节奏和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技巧,做到音准到位、咬字清晰,用优美轻柔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能为歌曲编配简单的声势动作,通过歌声与动作结合,真挚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创编与歌词意境相符的简单动作或节奏型,展现对歌曲的个性化理解。
能主动参与舞台展示,大胆运用歌声、动作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文化理解
理解歌曲蕴含的师生情内涵,知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体会老师的付出与关爱,增强感恩意识,树立尊重师长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 3/4 拍 “强弱弱” 的节奏特点,用优美轻柔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通过演唱和动作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传递歌曲真挚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精准把握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技巧,做到节奏稳定、音准无误。
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内涵,将对老师的真情实感自然融入演唱中,避免情感表达流于表面。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感导入 致敬恩师 1. 播放老师授课、辅导学生、陪伴活动的日常视频,提问:“同学们,视频里记录了老师的哪些瞬间?你们想到了自己老师的哪些付出?”
2. 邀请学生分享与老师的温暖故事,引导学生抒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提问:“我们该如何表达对老师的爱呢?今天,就让我们用一首歌来致敬亲爱的老师 ——《我们爱老师》”,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认真观看视频,回忆与老师的相处点滴,积极分享自身经历,抒发对老师的情感。
2. 齐读课题,激发情感共鸣,建立对歌曲的学习兴趣。 通过贴近生活的视频素材和情感提问,快速引发学生的师生情共鸣,铺垫温暖的教学基调,自然引出教学主题。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速度是快是慢?”
2. 再次聆听:带领学生用 “拍手 - 拍肩 - 拍肩” 的方式打 3/4 拍节奏,讲解 “强弱弱” 的节拍规律,提问:“歌曲是几几拍的?你从歌词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3. 出示歌词,带领学生逐句朗诵,强调语气温柔真挚,结合节拍规律读出韵律感,体会 “鲜花” 与 “雨露” 的比喻意境。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回答问题。
2. 跟随教师练习 3/4 拍节奏,理解 “强弱弱” 规律,感知歌曲情感。
3. 逐句朗诵歌词,深化对歌词意境和情感的体会,为演唱铺垫。 通过多次聆听、节拍练习和歌词朗诵,帮助学生从情绪、节奏、歌词三个维度初步认知歌曲,为后续学唱奠定基础。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结构,分句学唱 1. 介绍歌曲结构:“这首歌是单一部曲式,由 4 个乐句组成,前两句旋律相近,后两句情感更饱满,我们分句来学习。”
2. 分句教唱: - 第一、二乐句:播放乐句音频,带领学生跟琴哼唱简谱,重点指导同音高连音线的连贯演唱,再进行填词演唱,提醒学生保持声音轻柔。 - 第三、四乐句:播放乐句音频,引导学生发现其与前两乐句的情感差异(更舒展真挚),带领学生跟琴学唱,强调情感的递进表达,纠正音准问题。
3.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节拍稳定、情感连贯。 1. 了解歌曲结构特点,明确学习思路。
2. 跟随教师分句学唱简谱和歌词,专注攻克同音高连音线等难点,体会情感递进。
3. 跟随音频完整演唱,逐步熟练歌曲,强化情感表达。 分段教学降低学唱难度,针对性指导技术难点,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歌曲细节,确保演唱质量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四、精彩演绎 创意绽放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为歌曲编配简单的声势动作,动作要贴合歌词意境和 3/4 拍节奏,比如用手比作‘鲜花’,用轻柔的动作表现‘雨露’”。
2. 给予 3-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鼓励缺乏自信的学生积极参与,提醒动作与歌声协调配合。
3. 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组织台下学生欣赏、鼓掌,教师对每组表现给予肯定与表扬,重点鼓励创意和情感表达。 1. 小组合作创编动作,结合歌词意境和节拍规律进行练习。
2. 上台展示表演唱,自信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3. 欣赏同伴表演,学习优秀创意,深化情感体验。 通过小组创编和舞台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同时锻炼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尊师重道相关短视频(如古代尊师故事、现代师生温情瞬间),提问:“看完视频,你对‘尊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我们平时还可以用哪些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
2.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唱歌,认真听讲、主动问好、努力学习都是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 1. 观看视频,思考并分享对 “尊师” 的新认知,交流表达感恩的多样方式。
2. 聆听教师总结,深化对尊师重道传统美德的理解。 通过拓展视频,将歌曲学习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关联,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尊师感恩的情感目标,实现知识与品德的融合。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学习了《我们爱老师》,大家在演唱、创意实践和情感认知方面有什么收获?”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温暖的歌曲,掌握了 3/4 拍的演唱技巧,更深化了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希望大家牢记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感恩老师的付出,做尊敬师长、懂得感恩的好少年。”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情感体验。
2. 认真倾听总结,牢记尊师感恩的责任,将情感转化为行动自觉。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目标,升华主题,让学生在歌曲学习中不仅掌握音乐技能,更提升品德修养。
课堂达标
歌曲《我们爱老师》的情绪是__________,速度是__________。
歌曲《我们爱老师》的节拍是__________,强弱规律是__________。
答案:1. 优美、轻柔地 稍快 2. 3/4 拍 强弱弱
板书设计
《我们爱老师》
1=E 3/4 拍 稍快 优美 轻柔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