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我们的学校亚克西》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我的学校我的家》
第 1 课时 ——《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儿童歌曲,由贾世骏作词作曲,原属《爱老师,爱学校》主题相关曲目,现编入花城版三年级上册 “我的学校我的家” 单元。“亚克西” 在维吾尔语中意为 “好”,歌曲通过简洁明快的歌词,赞美学校、老师与同学的 “好”,传递出真挚的尊师爱校情感,适合在新学年或教师节开展教学,助力学生树立感恩之心。歌曲为 1=F 调、2/4 拍、中速,采用一段体结构(aba'b'c),共 5 个乐句,旋律以变化重复为主要手法,节奏上大量运用前十六后八节奏型,搭配每句句末的休止符,既赋予歌曲动感活力,又增添了风趣幽默的氛围,契合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传唱度高。其鲜明的新疆音乐风格体现在独特的旋律走向和节奏韵律中,是引导学生感受多元文化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建立的关键阶段,渴望得到认可与赞美,部分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部分则易缺乏自信,需要教师针对性引导与鼓励。该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新疆的异域风情、歌舞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通过趣味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维持学习热情。在音乐基础方面,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节奏感知和演唱能力,但对前十六后八节奏型的精准把握仍有难度,音准控制和情感表达能力有待提升。在文化认知上,学生对新疆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了解较少,需借助直观素材帮助其建立认知,深化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体会 2/4 拍 “强弱” 的韵律特点,把握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基调。
感知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和乐句休止符带来的动感与幽默,建立对民族风格歌曲的审美认知。
艺术表现
能准确把握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和休止符,做到咬字清晰、音准到位,用自然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能学习新疆舞蹈基本动作(如手腕花、垫步),为歌曲编配简单律动,通过歌声与动作结合展现歌曲韵味。
能运用打击乐器(铃鼓、手鼓)为歌曲伴奏,增强演唱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创编节奏型或舞蹈动作,结合新疆文化特点进行个性化表达。
能主动参与舞台展示,大胆运用歌声、动作、乐器伴奏等形式展现对歌曲的理解与创意。
文化理解
了解 “亚克西” 的含义及新疆的风土人情、音乐舞蹈文化,感受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体会歌曲传递的尊师爱校情感,理解尊师爱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准掌握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和休止符,用活泼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感受歌曲的新疆风格与活泼风趣的情绪,通过演唱和动作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前十六后八节奏型的韵律,在演唱中做到节奏稳定、咬字清晰。
深刻理解新疆音乐文化内涵,将异域风情与歌曲情感自然融入演唱和表演中。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邂逅新疆 1. 播放新疆风情视频(包含天池、吐鲁番葡萄沟、维吾尔族载歌载舞场景),出示新疆特色建筑、服饰、美食图片,提问:“同学们,视频和图片展现的是我国哪个美丽的地区?这里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物?”
2.结合学生回答,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新疆是个歌舞之乡,人们热情好客,还有一个特别的词‘亚克西’,大家猜猜是什么意思?”
3. 揭晓 “亚克西” 的含义(维吾尔语 “好”),引出歌曲:“新疆小朋友把对学校、老师、同学的喜爱都唱进了歌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学校亚克西》”,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认真观看视频、欣赏图片,感受新疆的异域风情,积极回答教师问题。
2.猜测 “亚克西” 的含义,齐读课题,激发对歌曲的学习兴趣。 通过直观的音视频、图片素材创设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疆文化,自然引出教学主题,铺垫情感基调。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速度是快是慢?”
2.再次聆听:带领学生边听边打 2/4 拍节奏(拍手:强拍重拍,弱拍轻拍),提问:“歌曲是几几拍的?你发现歌词中反复出现的词是什么?”
3. 出示歌词,带领学生逐句朗诵,重点指导前十六后八节奏型(如 “我们的”“学校里”)的朗诵节奏,强调休止符的停顿感,体会歌词传递的爱校之情。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回答问题。
2.跟随教师打节奏,感知 2/4 拍韵律,找出反复出现的 “亚克西”。
3. 逐句朗诵歌词,攻克节奏难点,体会歌词情感。 通过多次聆听、节奏练习和歌词朗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歌曲的节奏、情绪、歌词内涵的认知,为后续学唱奠定基础。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结构,分句学唱 1. 介绍歌曲结构:“这首歌是一段体结构,共 5 个乐句,结构为 aba'b'c,每句都有休止符,让歌曲更风趣哦!”
2.分句教唱: - 播放第一、二乐句音频,带领学生跟琴哼唱简谱,重点纠正休止符的停顿和前十六后八节奏型的演唱,再进行填词演唱。 - 播放第三、四乐句音频,引导学生发现其与前两乐句的变化重复关系,采用 “师生对唱” 形式练习,强化节奏与音准。 - 播放第五乐句音频,讲解其旋律舒展的特点,带领学生用饱满的情绪演唱,突出 “亚克西” 的赞美之情。
3.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稳定、情绪活泼。 1. 了解歌曲结构特点,明确学习思路。
2.跟随教师分句学唱简谱和歌词,专注攻克节奏、音准难点,参与对唱练习。
3. 跟随音频完整演唱,逐步熟练歌曲,强化情感表达。 分段教学降低学唱难度,针对性指导重难点,通过对唱等趣味形式提升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演唱技巧。
四、精彩演绎 创意绽放 1. 乐器伴奏学习:介绍新疆特色打击乐器(铃鼓、手鼓),示范基本演奏方法,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伴奏节奏(如铃鼓强拍摇奏、弱拍拍击)。
2.舞蹈动作学习: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手腕花、垫步),鼓励学生结合歌曲乐句特点设计动作。
3. 小组创意实践:提出要求:“请小组合作,结合乐器伴奏、舞蹈动作进行创意编排,展现新疆风情和歌曲的活泼情绪”,给予 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
4. 舞台展示: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组织台下学生欣赏、鼓掌,教师进行点评与表扬。 1. 学习打击乐器演奏方法,创编伴奏节奏。
2.学习新疆舞蹈基本动作,尝试设计歌曲律动。
3. 小组合作编排节目,融合演唱、动作、乐器伴奏。
4. 上台展示,自信表达创意,欣赏同伴表演。 通过乐器、舞蹈、小组创编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现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体验音乐表达的乐趣。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新疆经典民歌《娃哈哈》片段或维吾尔族人民节庆歌舞视频,提问:“视频中的音乐和舞蹈与我们今天学的歌曲有什么相似之处?你对新疆文化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结合学生回答,总结:“新疆音乐旋律活泼、舞蹈热情,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开朗性格,各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我们要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
3.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我们的学校也有很多‘亚克西’的地方,说说你心中学校的‘亚克西’之处?” 1. 观看视频,对比分析新疆音乐舞蹈的共同特点,分享对新疆文化的新认知。
2.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学校的喜爱之处,深化爱校情感。 通过拓展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新疆文化的魅力,建立对多元文化的尊重;联系自身生活,强化尊师爱校的情感目标。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的学校亚克西》,大家在演唱、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方面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活泼风趣的新疆歌曲,掌握了新的节奏型,了解了新疆文化,更体会到了尊师爱校的重要性。希望大家珍惜校园生活,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做热爱生活、团结友善的好少年。”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情感体验。
2.认真倾听总结,牢记多元文化传承和尊师爱校的责任。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目标,升华主题,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课堂达标
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情绪是__________,速度是__________。
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的节拍是__________,强弱规律是__________。
“亚克西” 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1. 活泼风趣地 中速 2.2/4 拍 强弱 3. 好
板书设计
《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1=F 2/4 拍 中速 活泼风趣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