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爷爷为我打月饼》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爷爷为我打月饼》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爷爷为我打月饼》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 3 单元《中秋月》
第 2 课时《爷爷为我打月饼》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爷爷为我打月饼》是电影《啊,摇篮》的经典插曲,创作于 20 世纪 60 年代,现编入花城版三年级上册中秋主题单元。歌曲以解放战争时期为背景,通过童谣体歌词描绘老红军为保育院孩子打月饼的温暖场景,既展现了革命年代的军民温情,又传递了乐观向上的红色精神,是融合中秋文化与红色教育的优质素材。歌曲为 1=C 调、4/4 拍、中速稍快,情绪欢快活泼且饱含深情,采用单一部曲式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前三句以同音重复为主,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第三乐句运用切分节奏增添抒情感,最后一句旋律上扬后回落,让情感得到自然升华。整首歌曲采用民族五声徵调式,歌词简单直白,“月饼圆圆甜又香 一块月饼一片情” 等词句,生动传递出亲情与感恩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中秋习俗、革命故事类主题抱有浓厚兴趣,喜欢通过演唱、表演等互动形式参与音乐活动,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借助趣味化、情境化教学维持学习热情。在音乐基础方面,学生已初步掌握 4/4 拍基本节奏,但对附点音符、切分音、休止符等特殊节奏的精准把握存在难度,音准和节奏稳定性有待提升。在情感认知上,学生熟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对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了解较少,对歌曲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军民情谊理解较浅,需通过直观素材和通俗讲解深化认知。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又饱含深情的情绪基调,体会 4/4 拍强弱次强弱的韵律美感,建立对红色童谣类歌曲的审美认知。
感知歌曲节奏明快、旋律质朴的特点,区分不同乐句的情感差异,体会从场景描绘到情感抒发的递进过程。
艺术表现
能准确把握附点音符、切分音、休止符等特殊节奏,做到音准到位、咬字清晰,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能为歌曲设计简单的声势动作或配合打击乐器伴奏,通过歌声与动作结合,传递对红军爷爷的敬爱之情。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创编与歌词场景相符的肢体动作,或尝试改编部分歌词,展现对歌曲的个性化理解。
能主动参与舞台展示,大胆运用演唱、动作等形式,生动表现歌曲中的温暖场景与情感。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电影故事,知晓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与革命年代的特殊情感关联。
体会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与乐观态度,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识,培养感恩之情与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准掌握附点音符、切分音、休止符等特殊节奏,用欢快且饱含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感受歌曲中红军爷爷与孩子间的深厚情感,通过演唱和表演传递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歌曲的红色文化内涵,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自然融入演唱,避免情感表达流于表面。
准确把控特殊节奏的韵律,在创意实践中做到动作与歌曲节奏、情感协调统一。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中秋忆暖 1. 出示月饼图片,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中秋佳节我们吃月饼寓意着什么?”
2.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话题:“中秋吃月饼是团圆的象征,那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孩子们能吃上月饼吗?”
3. 播放电影《啊,摇篮》中红军爷爷为孩子打月饼的片段,讲解背景:“解放战争时期 红军爷爷在战火中依然想着给孩子们过中秋 用简单的工具打月饼 这份温暖被写进了歌曲里”,板书课题并带领学生齐读。 1. 观察图片,回答关于月饼和中秋习俗的问题。
2. 观看电影片段,倾听背景讲解,初步感受革命年代的温暖场景。
3. 齐读课题,激发对歌曲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共鸣。 通过中秋习俗导入 结合电影片段创设情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铺垫情感基调,自然引出教学主题。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播放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
2. 再次聆听:带领学生用拍手拍腿拍肩拍腿的方式打 4/4 拍节奏,讲解 “强弱次强弱” 的节拍规律,提问:“歌曲里唱了哪些场景?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3. 出示歌词,带领学生逐句朗诵,强调语气欢快且饱含深情,结合节奏规律读出韵律感,体会 “月饼圆圆甜又香” 的温暖意境。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回答问题。
2. 跟随教师练习 4/4 拍节奏,理解节拍规律,感知歌曲场景与情感。
3. 逐句朗诵歌词,深化对歌词意境的理解,为演唱铺垫。 通过多次聆听、节奏练习和歌词朗诵,帮助学生从情绪 节奏 歌词三个维度初步认知歌曲,建立对歌曲的整体感知。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结构,分句学唱 1. 介绍歌曲结构:“这首歌是单一部曲式 由四个乐句组成 每个乐句都有独特的节奏特点 我们分句来学习”
2. 分句教唱:第一乐句:播放乐句音频,带领学生跟琴哼唱简谱,重点指导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再进行填词演唱,提醒学生保持欢快情绪。第二乐句:播放乐句音频,引导学生发现其与第一乐句的节奏相似性,带领学生跟琴学唱,强化附点节奏的把控,进行填词演唱。第三乐句:播放乐句音频,讲解切分节奏的特点,用 “da da da” 的口诀辅助练习,带领学生跟琴哼唱,纠正节奏问题后填词演唱。第四乐句:播放乐句音频,强调旋律上扬后回落的情感变化,带领学生跟琴学唱,用饱满的情绪完成填词演唱。
3.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稳定 情感连贯。 1. 了解歌曲结构特点,明确学习思路。
2. 跟随教师分句学唱简谱和歌词,专注攻克特殊节奏难点,体会各乐句情感特点。
3. 跟随音频完整演唱,逐步熟练歌曲,强化情感表达。 分段教学降低学习难度,针对性指导特殊节奏难点,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歌曲细节,确保演唱质量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四、精彩演绎 创意绽放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小组合作 为歌曲设计简单的肢体动作 动作要贴合打月饼 吃月饼等歌词场景 也可以用身边的物品模拟打月饼的工具 配合歌曲节奏表演”
2. 给予 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重点关注节奏与动作的协调性。
3. 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组织台下学生欣赏 鼓掌,教师对每组的演唱表现 创意设计给予肯定与针对性点评。 1. 小组合作创编动作,结合歌词场景和节奏规律进行练习。
2. 上台展示表演唱,自信表达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
3. 欣赏同伴表演,学习优秀创意,深化情感体验。 通过小组创编和舞台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锻炼协作能力与自信心。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革命年代军民团结的短视频(如红军帮助群众 群众支援红军的片段),提问:“看完视频 你对革命年代的情感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革命先辈的付出有什么关系?”
2.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革命年代 红军不仅为国家奋斗 还用心呵护孩子 这份温暖与乐观值得我们铭记 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的奉献 我们要珍惜当下 传承红色精神”。 1. 观看视频,分享对革命年代情感的新认知,交流幸福生活与革命先辈的关联。
2. 聆听教师总结,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树立珍惜生活 传承精神的意识。 通过拓展视频,将歌曲学习与革命历史关联,拓宽学生视野,强化红色文化传承的情感目标,实现音乐教学与德育的融合。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学习了《爷爷为我打月饼》,大家在演唱 节奏把控 创意实践和情感认知方面有什么收获?”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温暖的红色童谣 掌握了特殊节奏的演唱技巧 更读懂了革命年代的温情与乐观 希望大家牢记革命先辈的奉献 珍惜幸福生活 传承红色文化 做有爱有担当的好少年”。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情感体验。
2. 认真倾听总结,将情感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牢记红色文化传承的责任。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目标,升华主题,让学生在掌握音乐技能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与品德修养。
课堂达标
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情绪是__________,速度是__________。
4/4 拍的强弱规律是__________。
歌曲中 “×.×” 是__________,演唱时要注意__________。
答案:1. 欢快活泼且饱含深情 中速稍快 2. 强弱次强弱 3. 附点音符 延长前面音符一半的时值
板书设计
《爷爷为我打月饼》
1=C 4/4 拍 中速稍快 欢快深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