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月圆曲》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月圆曲》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月圆曲》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 3 单元《中秋月》
第 1课时 ——《月圆曲》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月圆曲》是一首旋律柔美、温暖的三拍子歌曲,节奏舒展连贯,富有画面感。歌曲采用简洁的结构,旋律线条流畅,通过平缓的起伏营造出月夜的静谧与美好意境。歌词简洁优美,贴合旋律情绪,易于学生理解和演唱。歌曲包含二声部设计,小星星声部以 “啦啦” 为歌词,搭配顿音记号,形成轻巧跳跃的听觉效果,与主旋律的连贯柔美形成鲜明对比,既丰富了音乐层次,又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多声部演唱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和声感知能力与协作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处于低中年级阶段,该年龄段学生对音乐充满兴趣,好奇心强,乐于参与肢体律动、游戏互动等趣味教学活动。他们模仿能力突出,但音乐基础较为薄弱,识谱能力有限,对节拍、强弱规律等音乐要素的认知需通过直观体验逐步建立。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保持学习积极性。同时,该阶段学生乐于参与集体协作,适合通过分组活动、接龙游戏等形式开展学习,对于 “三拍子”“二声部”“顿音记号” 等专业概念,需结合具体动作、情境进行通俗化讲解,帮助其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柔美、温暖的情绪特点,体会三拍子 “强弱弱” 的节奏规律,建立对三拍子音乐的审美认知。
辨别歌曲主旋律与二声部的音色差异,感受多声部合作带来的丰富音乐层次,体验月夜的美好意境。
艺术表现
能以连贯、柔和的情绪演唱歌曲主旋律,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稳定,准确把握长音的延长与渐弱处理。
能掌握三拍子 “强弱弱” 的律动特点,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节拍韵律。
能在教师引导下演唱二声部 “星星旋律”,做到轻巧跳跃,与主旋律和谐配合,完成二声部合唱。
创意实践
能通过肢体律动、画旋律线等方式,创意表现歌曲的旋律起伏与节拍特点。
能参与分组接龙、角色扮演(月亮、星星)等活动,结合场景进行表演唱,展现对歌曲的理解。
文化理解
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月夜美景,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能力。
在多声部演唱与集体协作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体验音乐合作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柔美、温暖的情绪,以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主旋律,准确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完成表演唱。
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二声部,做到主旋律与小星星声部的和谐配合,准确把握顿音记号带来的轻巧跳跃的演唱效果。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 师生互动暖场: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学生分为四组,随教师摇摆脚踩恒拍,活跃课堂气氛。
2. 创设月夜情境:教师边唱词边律动恒拍,提问:“月亮小姐的歌声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基调,板书课题《月圆曲》。 1. 跟随教师参与恒拍律动,放松身心,快速融入课堂。
2. 闭上眼睛聆听教师演唱,感受歌声特点,举手回答问题,初步感知歌曲情绪。 通过肢体律动快速拉近师生距离,创设月夜情境,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初步感受歌曲的柔美氛围与恒拍,为后续学习铺垫基础。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感受节拍,初识意境 1. 示范引导:邀请一位学生合作,手牵手左右摇晃,演示三拍子基本律动,引导其他学生观察。
2. 强化感知:再次演示并加入弱拍上下摇手的动作,提问:“老师在什么时候摇手?摇了几下?” 引出三拍子 “强弱弱” 的规律,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律动。
3. 节奏巩固:教师数节拍 “123123”,引导学生规范律动,邀请表现优秀的学生上台带领练习。 1. 仔细观察教师与同学的示范动作,明确律动要求。
2. 跟随教师参与律动,在提问与练习中理解并掌握三拍子 “强弱弱” 的规律。
3. 跟随示范学生巩固律动,强化节拍感知。 通过直观演示、提问引导、示范带领等方式,让学生在肢体体验中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避免抽象讲解,符合低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学唱旋律,熟悉曲调 1. 哼唱旋律:带领学生齐哼唱旋律,配合柯尔文手势,慢速练习,帮助学生感知音高。
2. 画旋律线:PPT 出示音符音高,带领学生完整画旋律线;开展分组接龙画旋律线游戏,正反向各进行一次,激发学生积极性。
3. 结合简谱:教师唱简谱,带领学生边画旋律线边唱,借助 PPT 出示的旋律线,巩固对旋律起伏的认知。 1. 跟随教师哼唱旋律,配合柯尔文手势,感知音高变化。
2. 伸出右手画旋律线,参与分组接龙游戏,在互动中熟悉旋律走向。
3. 跟随教师唱简谱,边唱边画旋律线,强化旋律记忆。 通过柯尔文手势、画旋律线、分组接龙等多样化形式,降低旋律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熟悉曲调,感知旋律的优美起伏。
四、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3)—— 学唱歌词,深化情绪 1. 朗诵歌词:教师逐句朗诵歌词,引导学生以平静、放松、悠闲的情绪复诵,熟悉歌词内容。
2. 唱念结合:教师唱旋律,学生念歌词,帮助学生熟悉歌词与旋律的搭配。
3. 接龙演唱:①教师先唱,学生接唱长音部分,配合柯尔文手势提示;②单独练习最后一句,引导学生感受声音 “越来越轻、越来越弱” 的变化,强化情绪表达;③学生唱长音与最后一句,教师唱其他部分,完成完整接龙。
4. 完整跟唱:播放伴奏,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学生保持柔美、温暖的情绪。 1. 跟随教师朗诵歌词,调整情绪与语气。
2. 参与唱念结合练习,熟悉歌词与旋律的契合度。
3. 参与多轮接龙演唱,重点练习长音与最后一句的情绪处理,配合柯尔文手势辅助演唱。
4. 跟随伴奏完整演唱,深化对歌曲情绪的表达。 循序渐进开展歌词学习,通过朗诵、唱念、接龙等形式逐步巩固,重点突破长音与结尾渐弱的演唱难点,确保学生准确把握歌曲情绪。
五、精彩演绎 多声部合作 1. 引入二声部:学生完整演唱主旋律,教师在学生耳边轻声演唱星星旋律,提问:“是谁加入了我们?唱了什么?”
2. 学唱星星旋律:带领学生学唱 “啦啦”“啦啦啦啦啦” 对应的旋律(5656 5 5656 5),讲解顿音记号的形状与作用,引导学生唱得轻巧活泼。
3. 合作演唱:①教师唱主旋律,学生唱二声部,感受多声部效果;②学生分组扮演 “月亮”(唱主旋律,手搭手左右摇摆)和 “星星”(唱二声部,做星星眨眼动作),完整表演唱,教师用手势提示。 1. 聆听教师加入的二声部,回答问题,初步感知星星旋律的特点。
2. 跟随教师学唱星星旋律,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调整演唱方式。
3. 参与分组角色扮演,完成二声部合作演唱,在表演中深化对音乐层次的感知。 通过情境引入二声部,降低学习难度,结合顿音记号的讲解帮助学生把握演唱风格,分组表演唱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完成多声部合作,培养协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月圆曲》,感受到了月夜的美好,还学会了三拍子律动和二声部演唱,大家有什么感受?”
2. 教师总结:“《月圆曲》就像一幅优美的月夜画卷,希望大家永远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在音乐中收获快乐,学会合作。”
3. 播放《月圆曲》伴奏,引导学生伴随着歌曲自由漫步走出音乐教室。 1. 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与收获。
2. 聆听教师总结,再次感受歌曲的美好意境。
3. 伴随歌曲旋律,以放松的状态走出教室,延续课堂氛围。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体验,以沉浸式的结尾方式,让学生持续感受歌曲的柔美意境,深化学习体验。
课堂达标
歌曲《月圆曲》的节拍是__________,强弱规律是__________。
歌曲中小星星声部的歌词是__________,演唱时因为有__________记号,所以声音要表现得轻巧活泼。
答案:1. 三拍子;强弱弱 2. 啦啦(啦啦啦啦啦);顿音
板书设计
《月圆曲》
柔美、温暖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