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我驾飞船上蓝天》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我驾飞船上蓝天》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我驾飞船上蓝天》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 4 单元《元月宫遐想》
第 1 课时 ——《我驾飞船上蓝天》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我驾飞船上蓝天》创作于 1978 年,由词作家李幼容与作曲家合作完成,彼时中国处于科技发展关键时期,歌曲旨在激励青少年重视学习、热爱科学,激发对太空的好奇与向往。歌词以第一人称讲述 “我” 在梦中驾飞船遨游太空的经历,充满童趣与想象力,具有深刻教育意义。
歌曲采用 D 大调、3/8 拍、稍快速度,为多段体结构(a+b+a1+c),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主歌部分旋律灵动活泼,以中高音区为主,节奏明快,易于传唱;副歌部分是情感升华,旋律起伏更大,第一乐句顿音运用让音乐更轻快跳跃,后面密集音型需连贯一气呵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向下模进,强化了歌曲主题,生动展现出对太空探索的热情,整体营造出轻快、飞翔般的独特感觉。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喜欢通过直接体验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热情较高。但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教学手段维持学习兴趣。学生间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识谱、音准和节奏把控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对附点节奏、顿音、密集节奏型等音乐元素的把握需要重点引导。
该阶段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太空等未知领域充满好奇,适合通过情境创设、趣味互动等方式开展教学。他们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参与小组创意实践活动,但对歌曲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较浅,需结合相关资料帮助其深化认知。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 3/8 拍轻快、飞翔般的节奏特点和稍快的速度,辨别主副歌部分的旋律差异与情绪变化。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精神,建立对积极向上、富有想象力的音乐作品的审美认知。
艺术表现
能以自然、轻快且热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做到音准基本正确、节奏稳定,准确把握 3/8 拍的节拍韵律。
能清晰表达歌曲中的附点节奏、顿音记号,精准演绎密集节奏型,展现歌曲欢快的风格。
能结合主副歌特点调整演唱状态,主歌部分灵动活泼,副歌部分热情饱满。
创意实践
能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添加合适的乐器伴奏,表现歌曲的节奏与情感。
能上台展示创意成果,通过肢体动作、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综合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知道其激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太空的创作初衷。
体会科学探索精神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意义,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掌握 3/8 拍的节拍韵律,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特别是附点节奏、顿音和密集节奏型的演唱。
体会歌曲表达的对太空探索的向往之情,用自然、轻快且热情饱满的声音生动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精准演绎歌曲中密集节奏型,唱出轻快、活泼的感觉,同时保证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文化内涵,将情感融入演唱中,避免单纯的技巧性演唱。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问题导入 1. 播放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视频,提问:“同学们,看到火箭冲破云霄飞向宇宙,你们是不是特别激动?你们有没有幻想过自己也能像航天员一样,驾驶飞船在太空中翱翔呢?”
2.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首歌曲,去感受奇妙的太空之旅,一起学习《我驾飞船上蓝天》”,板书课题并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安静聆听。 1.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激发对太空的向往之情。
2. 齐读课题,安静聆听歌曲音频,初步感受歌曲氛围。 通过震撼的视频和贴近学生兴趣的提问导入,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自然引出新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
二、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1)—— 聆听感受,初识歌曲 1. 首次聆听后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快是慢?” 结合学生回答,明确歌曲 “稍快、轻快、飞翔般” 的特点。
2. 再次播放歌曲,提问:“这首歌曲的拍子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感知 3/8 拍,讲解 3/8 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强弱规律。
3.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和歌词内涵,带领学生带着节奏朗诵歌词,强调吐字清晰,体会歌词的童趣与想象力。 1. 聆听音频,感受歌曲情绪与速度,举手回答问题。
2. 跟随教师学习 3/8 拍强弱规律,边听音乐边做节奏动作。
3. 聆听歌曲背景介绍,跟随教师朗诵歌词,熟悉文本内容。 通过多次聆听建立对歌曲的初步认知,节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3/8 拍特点,歌词朗诵熟悉文本,为后续学唱奠定基础。
三、师生互动 走进音乐(2)—— 分析结构,分句学唱 1. 分析主歌部分:播放主歌音频,提问:“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 总结 “灵动活泼、节奏明快” 的特点,带领学生逐乐句学唱简谱,重点纠正附点音符、弱音记号、渐强等音乐元素的演唱,再进行填词演唱,最后整体演唱主歌部分。
2. 分析副歌部分:播放副歌音频,提问:“这段旋律和主歌有什么不一样?情绪更怎样?” 总结 “旋律起伏大、轻快跳跃、热情饱满” 的特点,强调顿音、空拍、密集音型的演唱技巧,带领学生逐乐句学唱简谱和歌词,重点练习连贯演绎密集音型,最后整体演唱副歌部分。
3. 学习结尾句:强调结尾句中空拍、保持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带领学生填词演唱。
4. 整体跟唱:播放完整歌曲音频,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提醒学生注意主副歌的情绪转换。 1. 聆听主副歌音频,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感受两段旋律的差异。
2. 逐乐句学唱简谱和歌词,专注纠正音准、节奏问题,重点练习难点部分。
3. 跟随音频完整演唱歌曲,尝试转换主副歌情绪。 分段分析降低学唱难度,逐乐句练习帮助学生精准掌握演唱技巧,重点突破难点,整体跟唱形成对歌曲的完整认知。
四、精彩演绎 自由发挥 1.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或添加合适的乐器伴奏,充分展现歌曲轻快、飞翔的感觉和对太空的向往之情。”
2. 给予 5 分钟准备时间,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邀请各小组上台展示,给予肯定与表扬,组织台下学生为表演者鼓掌。 1. 小组合作创编动作或准备乐器伴奏,结合歌曲特点进行练习。
2. 主动上台展示小组成果,自信表现对歌曲的理解与诠释。
3. 欣赏同伴表演,给予掌声鼓励。 通过小组创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台展示锻炼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五、拓展思路 开阔视野 1. 播放航天相关视频(如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生活、太空科普片段等),提问:“看完视频,你们对太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歌曲传达的探索精神和我们今天的航天事业有什么联系?”
2.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从歌曲创作的年代到今天,我们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科学探索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希望同学们也能保持这份好奇与热爱,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1. 观看视频,感受航天事业的发展,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
2. 聆听教师总结,深化对歌曲内涵和科学探索精神的理解。 通过航天相关视频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将歌曲与现实航天事业联系起来,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索精神的意义,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六、结语与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驾飞船上蓝天》,大家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这首轻快动听的歌曲,掌握了 3/8 拍的节奏特点,还感受到了对太空的向往和科学探索精神。希望大家带着这份热爱与好奇,努力学习,未来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1. 主动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 认真倾听总结,牢记歌曲传递的精神与内涵。 梳理学习内容,巩固知识与情感体验,升华主题,落实文化理解与情感培养目标。
课堂达标
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的节拍是__________。
3/8 拍的强弱规律是__________。
答案:1. 3/8 拍 2. 强弱弱
板书设计
《我驾飞船上蓝天》
1=D 3/8 拍
稍快、轻快、飞翔般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