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 日本、俄罗斯 2026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考点解读(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十 日本、俄罗斯 2026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考点解读(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5修订)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学业要求 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描述并简要分析某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能够结合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物和现象,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简要分析这些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国家地理背景,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探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建议:就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分别扮演地理学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从各自角度提出见解。
教学目标 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探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无具体相关内容
维度 具体表现
题型分布 传统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基础知识(日本、俄罗斯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侧重考查信息获取、知识迁移和综合阐述能力
考查形式 结合时事热点(夜间灯光遥感图、日本地震等)设题;通过日本、俄罗斯的地形地势特征分布图、气候特征分布图,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考查 人地协调观:结合日本、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状况,考查学生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
综合思维:综合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来分析日本、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旅游业资源。
区域认知:认识日本、俄罗斯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地理实践力:结合事实热点和特色生产活动,考察考生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一、日本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3.领土组成: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及其周边的一些小岛组成。
(二)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河流:河流短促湍急,径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由于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自然资源: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森林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
火山、地震频发:
(1)成因: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影响:①有利影响:火山分布区温泉众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地热能资源丰富;火山灰会形成肥沃的土壤。
②不利影响: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会影响交通;地震导致房屋倒塌,道路破坏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3)防御措施:
①加强防震知识的宣传,多进行防震演习。
②设计防震建筑,用轻便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抗震性。
③加强对地震的监测预报。
④遇到地震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带。
(三)人文地理特征
经济发展条件:
(1)有利条件:①发达的科技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③高素质的人才④高效率的管理
(2)不利条件:①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②日本国土狭小,国内市场小,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工业特点:现代化程度高,经济以进口加工贸易为主,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进口—加工一出口”型经济。
(2)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城市:首都东京,位于本州岛的关东平原上。
(2)文化:日本地狭人稠,民族主要为大和民族,属于黄色人种,官方语言为日语,传统服饰是和服;受古代中国文化和近代欧美文化影响,日本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国家。
二、俄罗斯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1.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跨东西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
2.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50°N—80°N之间,纬度较高,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东西跨经度约170度(20°E—180°—170°W),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国家。
3.海陆位置:横跨亚欧大陆的北部,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西南临黑海和里海,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二)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特征: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其中平原和丘陵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主要山脉有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等,以及西伯利亚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山脉。
气候特征: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河流:
(1)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欧洲第一长河,有“母亲伏尔加”之称,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
(2)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水资源丰富,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航运价值低。
(3)贝加尔湖:亚欧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三)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自给程度高。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金、铜、铅、锌、镍、钴、钾盐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俄罗斯森林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又称为泰加林);俄罗斯水资源丰富,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工业:
(1)特点:工业基础雄厚,部门较齐全,重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
(2)分布: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集中分布在欧洲部分。
(3)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交通:
(1)铁路运输:欧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亚洲部分稀疏,且主要分布在国土欧洲地区(南部气温较高;资源丰富;人口城市集中;邻国多,利于开展对外贸易)。
(2)水路运输:亚洲部分河流所处纬度较高,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期短;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是主要的内河航道,航运价值高。
(3)管道运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人口与城市
(1)人口分布: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亚洲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2)原因:欧洲部分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邻近西欧发达国家,便于经济往来。
日本、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这类题目常结合日本、俄罗斯地形地势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河流湖泊分布图,考查考生对日本、俄罗斯自然地理环境的掌握情况。
日本、俄罗斯的人文地理环境:通常给出一段关于日本、俄罗斯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情况、旅游业的材料,要求分析日本、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条件、现状、影响以及对策。
一、单选题
[2025年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夜间灯光的稠密程度与人口、城市、工业等分布有关。下图为卫星拍摄的日本四岛及周边区域夜间灯光遥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日本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日本海沿岸 C.中部山地 D.北海道岛
2.九州岛南部夜间灯光较暗,但有多个机场,环境也相对较好,更适合布局的工业是( )
A.纺织工业 B.化学工业 C.钢铁工业 D.高科技工业
[2025年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北极航道是由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构成。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北极航道上的白令海峡是( )
A.俄罗斯和美国的分界线 B.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C.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D.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
4.东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的北冰洋海域。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跨亚欧两大洲,经济重心在亚洲部分
B.大部分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温暖多雨
C.自然资源丰富,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D.亚洲地区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2025春·八年级·陕西西安·期末联考]日本旅游业发达,是世界闻名的赏枫之国。绿山红遍,层林尽染,每年秋季正是日本的赏枫旺季。下图为日本观赏枫叶的时期表和日本国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日本不同地区的赏枫期不同,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6.小明想在12月份前往日本赏枫,他的目的地可能是( )
A.北海道 B.东北 C.四国 D.九州
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岛发生7.6级强震,大量建筑物倒塌、毁损,公路开裂。强震后,雨雪天气导致灾区建筑物再度发生坍塌。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及日本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能登半岛遭遇强震,是由于日本地处( )
A.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B.太平洋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8.本次地震救援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
①交通受阻②天气恶劣③地形复杂④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此时能登半岛多雨雪天气是由于当地位于( )
A.冬季风迎风坡 B.太平洋沿岸 C.夏季风迎风坡 D.濑户内海沿岸
二、材料分析题
[2025届·山东青岛·一模校考]10.探究河流水文特征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比如:河流的水文特征深受其它四个要素的影响,水文特征中隐藏着其它要素的烙印,根据材料,完成各题。
探究一 我国河流的特征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读图1可知,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白云间”是指黄河发源地 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图1中的信息,推断黄河中游突出的水文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黄河干流水电站主要集中在河流的 _________ (上/中下)游,运用资料说明这里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
(4)请选择代表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方框中完成“黄河忧患”形成的知识结构图(每框限选一个字母)。
A.泥沙沉积 B.植被破坏严重 C.夏季多暴雨
D.河道弯曲 E.坡度变缓 F.加高加固大堤
① 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二 迁移应用,推测河流水文特征
(5)根据图2中的信息,比较勒拿河和鄂毕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 。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从卫星夜间灯光遥感图看,日本太平洋沿岸灯光亮且密集。夜间灯光稠密程度与人口、城市分布相关,亮且密集区域人口、城市集中,故日本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A正确;日本海沿岸灯光相对暗,不是人口、城市集中区,B错误;中部山地地形崎岖,不利于城市、人口集中,灯光暗,C错误;北海道岛灯光不如太平洋沿岸密集,不是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区,D错误。故选A。
2.答案: D
解析: 高科技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需便捷交通(多个机场满足),九州岛南部夜间灯光暗说明人口、传统工业少,环境好,适合布局高科技工业,D正确;纺织工业是传统劳动密集型,需大量劳动力,当地灯光暗说明人口少,不适合,A错误;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污染大,会破坏当地较好环境,不适合,BC错误。故选D。
3.答案: A
解析: 白令海峡是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A正确,C、D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并非白令海峡,B错误。故选A。
4.答案: D
解析: 俄罗斯横跨亚欧两大洲,但经济重心在欧洲部分,A错误。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B错误。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相对薄弱,C错误。俄罗斯亚洲地区(西伯利亚)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因为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和,且城市、人口相对集中,D正确。故选D。
5.答案: A
解析: 日本南北跨纬度较广,纬度位置不同导致各地热量条件有差异。热量条件影响枫叶变色和掉落的时间,进而使不同地区赏枫期不同。读图可知,北海道纬度高,气温低,赏枫期早;九州纬度低,气温相对较高,赏枫期晚,A正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不是导致赏枫期不同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6.答案: D
解析: 根据日本观赏枫叶的时期表,九州地区在12月仍处于赏枫期。北海道赏枫期主要在9-11月;东北地区赏枫期也主要在9-11月;四国地区赏枫期主要在10-11。小明想在12月份前往日本赏枫,目的地可能是九州,D正确,排除ABC。故选D。
7.答案: D
解析: 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能登半岛强震源于此,D正确;板块内部比较稳定,AB错误;与美洲板块无关,C错误,故选D。
8.答案: A
解析: 强震致建筑倒塌、公路开裂,导致交通受阻;雨雪天气,天气恶劣;日本地形多山地,地形复杂,加大救援难度,A①②③正确;日本是发达国家,科技先进,④错误,排除BCD。故选A。
9.答案: A
解析: 1月是冬季,能登半岛的降雪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当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时,受海洋水汽的影响,在迎风坡产生抬升作用,冷空气在抬升过程中遇到水汽,凝结形成降雪,A正确;能登半岛位于日本海沿岸,BD错误;1月是冬季,C错误。故选A。
10.答案:
(1)巴颜喀拉山
(2)含沙量大
(3)上;落差大,水流急
(4)C; B; E; A; F
(5)相同点: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河流有结冰期;不同点: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水流平缓;勒拿河流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湍急
解析:
(1)读图可知,根据所学知识,“白云间”指的是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黄河向东注入渤海。
(2)读图1可知,黄河中游突出的特点是河流含沙量大,中游输沙量占全河的90%以上。
(3)读图可知,黄河干流水电站主要集中在河流的上游。读材料可知,上游水量占全河的54%,河流水量较大;上游阶梯交界处水流落差大,落差约3800米,水能资源丰富。
(4)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B植被破坏严重,同时C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当黄河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时,因河床E坡度变缓,水面展宽,流速减慢,大量A泥沙沉积,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易发水患,为了应对水患灾害,沿岸F加高加固大堤。
(5)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和汛期等。读图可知,勒拿河和鄂毕河水文特征的相同点是: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两河纬度均比较高冬季有结冰期且长,因流向是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流经植被覆盖较多的地区,含沙量较小。有春汛和夏汛,汛期长短大致相同。不同点是:鄂毕河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水流平缓,速度较慢;勒拿河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交界地带,地势落差大,水流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