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七 认识大洲 2026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考点解读(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七 认识大洲 2026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考点解读(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5修订)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学业要求 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描述并简要分析某大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能够结合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物和现象,简要分析这些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区域地理背景。 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予以展示
教学目标 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探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无具体相关内容
维度 具体表现
题型分布 传统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基础知识(亚洲、美洲、非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侧重考查信息获取、知识迁移和综合阐述能力
考查形式 结合国际合作状况(中非合作)、时事热点(亚东会、在非洲的投资建设)设题;通过亚洲、非洲、美洲的地形地势特征分布图、气候特征分布图,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考查 人地协调观:结合各大洲的自然资源状况,考查学生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
综合思维:综合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来分析各大洲地理实际情况和面临问题
区域认知:认识各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地理实践力:结合实际热点和特色生产活动,考察考生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一、亚洲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1、半球位置:跨东、西、南、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温带。
3、海陆位置:位于亚欧(欧亚)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接欧洲,西南与非洲相邻,
4、范围:包括亚欧(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及其周边的岛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5、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分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亚洲地形地势特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亚洲的河流水系特点: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内流区面积广阔,距海洋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流量小,蒸发量大,多内流河。
亚洲的气候:
(1)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广布,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成因:
①纬度位置:跨纬度广,地跨寒、温、热三带,南北温差大;
②海陆位置:亚洲三面临海,中西部深居亚欧(欧亚)大陆腹地,
③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干湿差异大,同一热量带的气候差异大;
④地形因素:亚洲地势高的地形区,形成了分布较广的高原山地气候。
(3)大陆性气候广布的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小,导致气候干燥。
(4)季风气候显著的成因: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三)人文地理特征(课标新增)
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东部和南部是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西部和北部人口较少。
人种:以黄种人为主,主要居住在东亚、东南亚和北亚的东部;白种人主要分布在南亚和西亚地区。
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日本和韩国为发达国家,其余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二、北美洲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西半球。
海陆位置: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与亚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二)自然地理特征
北美洲的地形地势:大致呈南北三大纵列带分布,即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和高原,地势起伏大,东、西部高,中部低。
北美洲的气候: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三)人文地理特征(课标新增)
人种:主要为白种人。
经济: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中是发展中国家。
三、南美洲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西半球、主要位于南半球。
海陆位置: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西北与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二)自然地理特征
南美洲的地形地势: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山地和高原为主,西部为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主要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南美洲的气候:热带面积广大,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三)人文地理特征(课标新增)
人种:混血人种占比大,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经济:均为发展中国家。
四、非洲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半球位置:地跨南、北半球,位于东半球西部。
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隔红海、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临
纬度位置:跨越赤道,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二)自然地理特征
南美洲的地形地势: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世界上巨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南美洲的气候:
(1)气温特征:约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普遍炎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2)降水特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降水非常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北回归线两侧大多干旱少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三)人文地理特征(课标新增)
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各大洲首位,人口数量众多。
人种:黑种人占总人口90%以上,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资源状况: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2)热带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是咖啡树和油棕的原产地;大型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居世界各大洲之首,其中以非洲象、狮子、斑马、长颈鹿等最为显著。
经济: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经济增长缓慢,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各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这类题目常结合大洲地形地势、气候类型分布图、河流湖泊分布图,考查考生对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掌握情况。
各大洲的人文地理环境:通常给出一段关于大洲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要求分析该大洲经济发展的条件、现状、影响。
一、单选题
[2025年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亚冬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冰雪运动会。2025年2月,我国哈尔滨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冬会。第十届亚冬会将在沙特阿拉伯特鲁吉纳举行。下图为历届亚冬会举办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届亚冬会举办地均( )
A.在发达国家 B.位于东南亚 C.位于北温带 D.属季风气候
2.与特鲁吉纳相比,哈尔滨举办亚冬会的有利条件是( )
A.旅游资源丰富 B.濒临海洋,交通便利
C.农业基础较好 D.纬度较高,积雪期长
[2025年北京朝阳区中考真题]歌词是歌曲情感传递的载体。作为中国承办的亚洲运动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和《同爱同在》的歌词均展现了亚洲山水相连、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下图为亚洲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同爱同在》中“同一片大海和天空,同迎着黎明和繁星”展现了亚洲辽阔的地域,亚洲( )
A.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B.东临太平洋,南临大西洋
C.东隔苏伊士运河与欧洲相望 D.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4.“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亚洲雄风》为我们展现了壮丽的山河画卷,关于亚洲的“山”与“河”描述正确的是( )
A.山脉众多,多位于河流中下游 B.地势起伏大,中间低南北高
C.河流纵横,其南部多为内流河 D.河流向四周呈辐射状入海
5.两首歌曲都展现了亚洲文明友爱、合作共赢的精神,这种精神有利于( )
①孕育丰富的民俗风情②塑造复杂的气候特征③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④增加亚洲各地的人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年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我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设了太阳能发电站项目。在项目建设中,常会看到广袤的大草原上奔跑着成群的大象、狮子等野生动物的场景。下图为我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的太阳能发电站位置及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加里萨太阳能发电站位于( )
A.热带 B.寒带 C.南温带 D.北温带
7.我国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粮食短缺②野兽侵袭③酷热难耐④干旱缺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025年云南中考真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图左)是非洲主要农业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巨大。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区域有的地区单纯耕作,不养家畜;而有的地区单纯放牧,不事耕作;两种农业类型相对独立,彼此分离。
材料二:近年,非洲不少国家倡导和支持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发展,发展模式如图右。
(1)简述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答三点)
(2)据图2分析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发展带来的益处。(答三点)
[2025年山东菏泽中考真题]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以北美洲为例,开展“地形、气候、河流间相互影响”主题探究活动。下图为北美洲简图,下表为圣路易斯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表:圣路易斯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0.8 2.7 8.2 14.2 19.8 24.8 26.9 26.0 21.7 15.1 8.1 2.5
降水量(毫米) 50 56 84 102 114 136 127 107 89 84 71 56
探究一 地形与气候
北美洲中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其显著特征是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1)从地形角度分析北美洲中部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
探究二 地形、气候与河流
密西西比河流经北美洲中部,是北美洲流程最长的河流。其航运价值大,沿岸城市圣路易斯是著名的内河航运中心。
(2)描述北美洲中部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
(3)说明密西西比河航运价值大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及所学知识可知,历届亚冬会举办地,像哈尔滨、特鲁吉纳等,都位于北温带(北温带的范围是北纬23.5°-北纬66.5°之间),C正确;举办地所在国家并非都是发达国家,比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A错误;举办地不都位于东南亚,B错误;特鲁吉纳等地区气候并非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亚冬会是综合性冰雪运动会,对积雪条件要求高。哈尔滨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积雪期长,更有利于开展冰雪运动,D正确;旅游资源丰富不是举办亚冬会的最主要有利条件,A错误;哈尔滨并不濒临海洋,B错误;农业基础好与举办亚冬会关联不大,C错误。故选D。
3.答案:D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跨经度最广是南极洲,亚洲是世界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A错误。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B错误。亚洲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C错误。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主要位于北温带,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山脉众多,山脉是河流的发源地,主要分布在上游而非中下游,A错误。亚洲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B错误。亚洲河流纵横,其南部多为外流河,C错误。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向四周呈辐射状入海,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读题干可知,《亚洲雄风》和《同爱同在》的歌词均展现了亚洲山水相连、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两首歌曲都展现了亚洲文明友爱、合作共赢的精神,文明间的友爱合作有助于文化交流,可能促进民俗风情的丰富性;合作共赢可直接推动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①③正确。气候主要由自然因素决定,与人文精神无关,排除②。人口增长涉及自然、政策、经济等多重因素,合作精神不会直接导致人口增加,排除④。根据题意,故选B。
6.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加里萨太阳能发电站临近赤道,属热带地区。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气温高,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加上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多大型野生动物,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野兽侵袭、酷热难耐、干旱缺水。
8.答案:
(1)气候与降水条件适宜牧草生长: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阴雨天气多)为牧草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同时天然牧草资源丰富,且当地种植牧草经验成熟,能够保障畜牧业饲料供应。地形与土地资源优势:该区域多平坦开阔的草原,土地面积广阔且地价低廉,适合大规模经营畜牧业。同时,草原多临近粮食产区,便于饲料的就地供应。交通与市场条件便利:部分草原地区临近海港,海运条件优越,便于畜产品出口。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可以实现多种作物的轮作和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土地的光、热、水、肥等资源,减少土地闲置时间,提高土地产出效率。饲料供应稳定:通过种植饲料作物,满足畜牧业的饲料需求,减少对商品饲料的依赖,同时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促进作物生长。生态效益显著增强,土壤肥力提升:养殖动物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生物多样性增加: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结合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吸引更多动植物栖息,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效益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种养结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养殖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显著。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结合可以拓展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解析:
(1)气候条件: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热量充足,可满足农作物生长对热量的需求;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较多,可为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提供水分;干季时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牧草晾晒存储。地形条件: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和缓;草原面积广阔,可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牧场:有一定可开垦的土地,适宜发展种植业。水源条件:有河流等水源分布,在干季时能为种植业灌溉和牲畜饮用水提供保障,故既适宜发展种植业,也适宜发展畜牧业。
(2)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可提高经济效益。农产品和畜产品同时输出,多样化的产品增加了食物和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抗风险能力,减少饥荒。同时,避免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发生。
9.答案:
(1)北美洲中部以平原为主,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极地寒冷气流长驱南下使气温降低,夏季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北上使气温升高,导致气温年较差大。
(2)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判断依据是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流。
(3)地形平坦,水流平缓;降水较丰富、支流多,水量大且稳定;水系庞大,通航里程长。
解析:
(1)读图可知,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山系,东部是低缓山地和高原,中部是广阔平原。冬季时,中部平原贯通南北,极地寒冷气流能长驱南下,使中部地区气温大幅降低;夏季时,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可自由北上,使中部地区气温明显升高。所以中部平原地形,对气流阻挡作用小,导致气温年较差大。
(2)读图可知,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流,河流流向能反映地势高低,水往低处流,所以可依据密西西比河的流向判断中部地势北高南低。
(3)密西西比河航运价值大的自然条件:①密西西比河流经北美洲中部平原,地形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航运;②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等为主,结合圣路易斯降水资料,降水较丰富且季节分配相对均匀,加上有众多支流汇入,河流水量大且稳定,为航运提供充足水源和较大通航能力;③密西西比河流程长,支流众多,形成庞大水系,通航里程长,能连接众多地区,航运价值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