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二 印度、埃及、法国 2026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考点解读(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十二 印度、埃及、法国 2026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考点解读(人教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对比维度 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5修订)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学业要求 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描述并简要分析某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能够结合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物和现象,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简要分析这些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国家地理背景,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探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建议:就自然环境开发与保护问题,分别扮演地理学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从各自角度提出见解。
教学目标 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探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无具体相关内容
维度 具体表现
题型分布 传统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基础知识(印度、埃及、法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侧重考查信息获取、知识迁移和综合阐述能力
考查形式 通过印度、埃及、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分布图、气候特征分布图,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考查 人地协调观:结合印度、埃及、法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考查学生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认识
综合思维:综合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来分析印度、埃及、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旅游业资源。
区域认知:认识印度、埃及、法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
地理实践力:结合事实热点和特色生产活动,考察考生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一、印度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南亚次大陆核心),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靠喜马拉雅山脉,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相邻。
(二)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特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地形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地势高峻;中部为恒河平原,地势平坦;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和缓
河流: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被称为“圣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恒河平原,注入孟加拉湾,是印度重要的灌溉水源和航运通道;
气候特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6-9月为雨季,受西南季风影响;10月-次年5月为旱季,受东北季风影响)
(三)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特征: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超13亿),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密度大。人口集中分布在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北部山地和南部德干高原内陆人口稀疏。
人种、语言、宗教:居民以白种人为主,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城市:
(1)新德里:印度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2)孟买:最大的商业、金融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3)班加罗尔:印度软件产业中心,被称为印度的“硅谷”。
(4)加尔各答:全国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农业:
①粮食作物:水稻(喜温喜湿,分布在恒河平原、沿海平原,雨季降水丰富)、小麦(耐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气候较干燥);
②经济作物: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黑土肥沃、光照充足)、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丰富)、茶叶(东北部山地,排水良好、气候湿润)。
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大国,软件外包产业(“世界办公室”)、钢铁工业、纺织工业是支柱产业。
①钢铁工业:加尔各答(靠近煤、铁、锰矿产地,恒河平原交通便利)、班加罗尔;
②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孟买,靠近棉花产地,海运便利)、麻纺织工业(加尔各答,靠近黄麻产地);
③软件外包产业:班加罗尔(优势:科技人才集中、英语普及、政府支持、环境优美,主要承接美国、欧洲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务)。
二、埃及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1.半球与经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处于25°E-35°E、北回归线从其南部穿过,属中低纬度热带、北温带区域。
2.领土范围:主体位于非洲东北部,西临利比亚、南临苏丹,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领土跨亚非两大洲,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
(二)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特征:以低矮高原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缓,沙漠面积广大;地势南高北低。
气候特征: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河流:尼罗河是埃及的 “母亲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提供了全国几乎唯一的地表水源;阿斯旺大坝的修建调节了径流,兼具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
(三)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与城市:
①民族与文化:90%以上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②分布特点:全国 90% 以上人口聚居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
③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塔之城”之称。
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长绒棉(被誉为“棉花之国”)、水稻、小麦、甘蔗,集中分布于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
旅游业: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古城、卡纳克神庙等名胜古迹。
三、法国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43°~51°N、5°W~9°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属于中纬度北温带。
2.海陆位置: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北临英吉利海峡。
(二)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特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主要地形区包括北部的巴黎盆地、中南部的中央高原、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
气候特征: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河流:
(1)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水量稳定、河床平坦,利于航运,是法国北部的“母亲河”;
(2)卢瓦尔河:全国最长河流(1010公里),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3)罗讷河:水量最大、水流最急,水利资源丰富,自北向南注入地中海;
(三)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
(1)地位:欧盟最大农业生产国,世界重要农产品出口国,机械化水平高;
(2)农产品:小麦、玉米、甜菜、牛肉产量居世界前列,园艺业和畜牧业发达,甜菜产量世界第一,葡萄酒产量享誉全球。
(3)分布:巴黎盆地是主要农业区,南部地中海沿岸是葡萄种植区。
工业:以汽车、飞机制造、医药、服装、化妆品为支柱产业,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
旅游业:法国有秀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均居世界前列。拥有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罗)浮宫等著名景点。
印度、埃及、法国的自然地理环境:这类题目常结合印度、埃及、法国地形地势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河流湖泊分布图,考查考生对印度、埃及、法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掌握情况。
印度、埃及、法国的人文地理环境:通常给出一段关于印度、埃及、法国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情况、旅游业的材料,要求分析印度、埃及、法国经济发展的条件、现状、影响以及对策。
一、单选题
[2025年山东泰安中考真题]1.读印度和日本相关资料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国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B.印度劳动力成本低是日本制造业向印度迁移的原因之一
C.两国气候都具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涝灾害频繁
D.两国农作物均以水稻为主,寿司是两国的传统美食
[2024年内蒙古中考真题]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以地为源,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受多种因素影响,世界耕地分布不均匀,如图为世界部分区域耕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如图所示区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和北温带 B.北温带和北寒带 C.热带和南温带 D.北温带和南温带
3.影响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耕地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4.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保护耕地资源,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是基于( )
①人口基数大②耕地分布不均③耕地比重小④土地类型多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年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历史上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形成肥沃的土壤,洪水退去后,人们开始进行农业生产。为治理尼罗河泛滥,埃及修建了阿斯旺大坝。大坝的修建给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一些生态问题。下图示意尼罗河流域气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历史上尼罗河沿岸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是( )
A.3~4月 B.5~6月 C.8~9月 D.11~12月
6.埃及尼罗河沿岸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
A.可可 B.枣椰树 C.棉花 D.油橄榄
7.阿斯旺大坝修建后,尼罗河三角洲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草场退化
[2025年浙江中考真题]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局部分布图,图2为某地月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四地降水特征与图2最相似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乙地所在国家畜产品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草场广,牧场规模大②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③畜产品主要用于国内消费④单位产量从业人员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5年吉林中考真题]在人口统计中,0—14岁为青少年人口,15—64岁为劳动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10.1950-2020年,印度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11.图2反映的印度人口问题是( )
A.劳动人口比重小 B.青少年人口比重大
C.老年人口比重大 D.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材料分析题
[2025年山东聊城中考真题]12.美国与印度两国自然环境不同,经济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读下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中信息,描述美国本土与印度地形特征的差异。
(2)两国发展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与美国相比,印度存在粮食产量不稳定的问题,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3)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地区,据图分析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2025年四川资阳中考真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喜光喜热、耐旱怕涝,在前期生长阶段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而后期采摘阶段则要求多晴朗天气。埃及和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棉花生产国,种植历史悠久。如图(a)为埃及棉花主产区和气候资料图,图(b)为印度棉花主产区和气候资料图。
(1)埃及地跨亚洲和 ____________________洲,其洲界线H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运河。
(2)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气候角度对比分析两国棉花主产区种植条件的异同,完成下列表格。
棉花主产区 埃及尼罗河沿岸 印度德干高原
相同点 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不同点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少,晴天多,需靠近①,便于灌溉。 以②气候为主,分旱雨两季。夏季盛行③风(填风向),但降水不稳定,易引发④灾害。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建议在尼罗河沿岸大规模种植棉花,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两条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印度矿产资源较丰富,日本矿产资源匮乏,A错误;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为降低生产成本,日本制造业向印度迁移,B正确;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涝灾害频繁;日本以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四季分明,无明显旱雨两季,C错误;两国均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寿司是日本的传统美食,印度的传统美食是咖喱饭,D错误。故选B。
2.答案: A
解析: 由世界部分区域耕地分布示意图可知,耕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如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附近、几内亚湾沿岸等;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如地中海沿岸、欧洲西部、亚洲东部等,南温带和北寒带分布较少,排除BCD。故选A。
3.答案: C
解析: 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较少;印度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雨季,故影响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耕地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C正确;与地形、植被关系不大,排除AD;都位于热带地区,都全年高温,排除B。故选C。
4.答案: B
解析: 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是基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且在众多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比重小,①③正确;耕地分布不均不是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的主要因素,②错误;土地类型多样是优势,也不是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故选B。
5.答案: D
解析: 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类型干、湿季分明。每年6—10月雨季来临时,由于降水丰富,河流极易泛滥,洪水退去之后,人们开始进行农业生产。故人们在11-12月播种。
6.答案: C
解析: 埃及尼罗河沿岸是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区优越的灌溉条件和充足的光照,非常适合棉花生长。
7.答案: A
解析: 大坝减少了下游洪水泛滥带来的淡水冲刷尼罗河三角洲蒸发旺盛,灌溉农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化。
8.答案: D
解析: 图2中1月、2月、11月、12月降水量较多,7月、8月降水量较少,季节变化明显。甲地位于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且位于北半球,7-9月是湿季,该时间段降水多,与图2不符,A错误;乙地位于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降水稀少,B错误;丙地位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C错误:丁地位于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位于南半球,7-9月为干季,降水特征与图2最相似。故选D。
9.答案: A
解析: 乙地所在国家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有广阔的天然草场,牧场规模大,能够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和饲料来源,这是畜产品商品率高的基础条件之一,①正确:澳大利亚畜牧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产业链完整,有利于提高商品率,②正确;澳大利亚畜产品主要用于出口,而不是国内消费,③错误;④澳大利亚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单位产量从业人员少,④错误。综上,①②正确。故选 A。
10.答案: A
解析: 读图1可知,1950—2020年,印度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持续上升,保持增长态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 D
解析: 读图2可知,印度0—14岁人口占比26%,15—64岁人口占比6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根据材料“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可知,图2反映的印度人口问题是已进入老龄化社会,D正确。图中15—64岁人口占比67%,劳动人口比重大,A错误。0—14岁人口占比26%,青少年人口比重小,B错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7%,老年人口比重小,C错误。故选D。
12.
(1)答案: 美国本土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解析: 从图中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本土地形呈现出明显的三大南北纵列带结构:西部是落基山脉等高大山地,中部是中央大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等低缓的山地和高原。而印度地形分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地、中部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三部分。
(2)答案: 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水旱灾害,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
解析: 美国和印度都有广阔的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时间不稳定,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且风力强盛时,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当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且风力不足时,容易造成旱灾。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
(3)答案: 西部;有众多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
解析: 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旧金山附近的硅谷。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高等院校集中,能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科技力量雄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创新。
13.答案:
(1)非;苏伊士
(2)①水源/河流;②热带季风;③西南;④旱涝/水旱
(3)赞同。尼罗河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灌溉水源丰富,适宜棉花生长;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
不赞同。尼罗河沿岸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棉花种植前期需水量大,易造成水资源短缺,气候更加干旱;易导致生态破坏;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埃及地跨亚洲和非洲,其洲界线H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2)相同点:埃及棉花主产区(尼罗河沿岸)和印度棉花主产区(德干高原),地处热带,热量充足,光照充足,利于棉花生长。不同点:埃及尼罗河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晴天多,需靠近①河流(尼罗河)便于灌溉;印度德干高原以②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分旱雨两季,夏季盛行③西南风,但降水不稳定,易引发④旱涝灾害。
(3)赞同。理由:尼罗河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利于棉花生长;靠近尼罗河,灌溉水源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棉花是重要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可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就业。不赞同。理由:尼罗河沿岸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棉花种植前期需水量大,易造成水资源短缺,气候更加干旱;大规模种植会大量消耗水资源,加剧尼罗河水资源紧张;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生态脆弱,大规模种植易导致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等生态问题,还会引发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