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3.3中国的矿产资源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新教材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3.3中国的矿产资源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新教材八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三节 中国的矿产资源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矿产资源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八年级上(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八年级上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课标分解 1.运用地图及资料,描述矿产等自然资源主要特征,结合实例说明其与生产生活的关联。2.提升地图解读和资料分析能力,掌握自然资源相关地理信息提取与应用方法。3.树立科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明确保护资源的重要意义,增强人地协调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地理自然资源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土地、水资源的学习逻辑,又为后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内容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以 “分布 — 利用 — 保护” 为核心脉络,先通过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直观感知 “分布不均、区域集中” 的核心特征,重点标注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的分布区域,呼应 “北煤南运”“西气东输” 等实际工程。内容编排注重联系生产生活,通过工业布局与矿产分布的关联案例,让学生理解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结合过度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自然过渡到合理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渗透人地协调观。教材突出地图工具的运用,设计读图分析、案例探究等活动,符合初中生 “直观认知 — 逻辑推导” 的认知规律,既强化地理实践力培养,又落实 “认识自然资源开发保护意义” 的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已学过中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关内容,掌握了 “自然资源” 的基本概念、分类及 “分布不均” 的共性特征,初步学会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为本节矿产资源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方法基础。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从认知特点来看,初中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对矿产资源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资源缺乏直观认知,对其种类、用途的了解多局限于煤炭、石油等常见类型,对有色金属等矿产的认知较为模糊。他们好奇心强,对 “西气东输” 等国家工程、矿产与日常用品的关联等实际案例兴趣浓厚,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难以自主将矿产分布规律与工业布局、经济发展建立联系,对 “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理解存在困难。学习习惯上,学生已适应地理课堂的读图分析、案例探究等活动形式,但部分学生读图细致度不足,提取矿产分布区域、数量等关键信息时易出错;同时,对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缺乏深刻体会,环保意识和人地协调理念需进一步强化。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矿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2.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矿产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空间分布等主要特征。3.通过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认识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识矿产资源的种类,了解矿产资源的特征及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说出节约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对策,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活动,提高地理实践和探究能力。4.人地协调观理解矿产资源的有限性,树立合理开发、节约利用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矿山环境的意识。
评价任务 1.读图检测:让学生运用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描述煤、铁、石油等主要矿产的分布特征,评估地图解读与信息提取能力。2.案例分析:结合工业布局实例,评价学生阐述矿产资源与生产生活关联的准确性。3.观点表达:通过矿产开发与环境问题案例,评价学生对资源合理开发保护意义的认知及人地协调观的树立情况。
重点 1.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2.矿产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 1.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理解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
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中国的矿产资源 让学生看完宣传片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中国的矿产资源 设计意图:视频让学生轻松进入到本节课中。
任务一:矿产资源与我们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1.什么是矿产资源?2.说说矿产资源的分类【探究活动一】认识矿产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矿产资源是地球给予人类的珍贵馈赠,是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资源基础,是人们过上现代生活的物质保障。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1)结合自身体验,说明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矿产资源的关系。(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矿产资源与生产活动的关系。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能源矿产:为人类提供能量或动力的矿产,是工业和生活的“能量源泉”金属矿产:可提取出金属元素的矿产,是制造金属材料的核心原料。非金属矿产:除能源、金属矿产外,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矿产,多用作建材或工业辅料。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1)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穿衣用的化纤面料来自石油矿产,吃饭用的铁锅由铁矿制成,住的房屋建材含石灰石、铁矿等,出行依赖的汽车、高铁需铁矿、铝矿,行驶用的燃油也来自石油。矿产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支撑着生活各方面。(2)矿产资源是生产活动的核心基础,贯穿多行业生产环节。钢铁厂用铁矿冶炼钢材,支撑机械制造与建筑施工;水泥厂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水泥,保障基建工程;电子厂依赖稀土矿制造芯片、元器件;化工厂利用石油、煤炭矿产,生产塑料、化肥等工业原料,无矿产则多数生产活动难以开展。 考查矿产资源与我们(区域认知)(满分20分)1.什么是矿产资源?(5分)2.说说矿产资源的分类(5分)3.认识矿产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10分)
任务二: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说出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并归纳分布特点?2.说出我国矿产的种类和数量有何特点?3.说出我国矿产的分布有何特点?【拓展阅读】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我国将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炭、煤层气、铀、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领域。 学生按要求回答:煤炭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石油分布:陆地上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铁矿分布: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等省级行政区铜矿分布: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江西和云南等省级行政区。稀土分布: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江西和福建等省级行政区。学生按要求回答:★矿种齐全★总量丰富★品位较低,富矿少,共生、伴生矿多★人均占有量少学生按要求回答:★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衡。北方多能源矿产和铁矿,南方多有色金属矿产。学生自主阅读 考查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30分)1.说出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并归纳分布特点?(10分)2.说出我国矿产的种类和数量有何特点?(10分)3.说出我国矿产的分布有何特点?(10分)
任务三: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新授课 【合作探究】1.说说中国矿产资源的节约与利用2.说说中国矿产资源的治理【探究活动二】了解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等。煤矸石综合利用就是其中的典型。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剔除出来的固体废物,占我国煤炭生产总量的15%~20%。露天堆放的煤矸石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是煤矿区最主要的污染源。目前,我国已探索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综合利用煤矸石的新途径(图3.27),将煤矸石变废为宝,实现矿区生态环境逐渐恢复,再造绿水青山生态景观。(1)联系我国矿产资源特点,举例说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2)结合煤矸石的综合利用,说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防治矿山污染的意义。【拓展阅读】我国首个利用二氧化碳助力石油采集项目 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中国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 共享的发展理念;着重提高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大力研发研发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机械化 、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等。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中国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的理念,在重要流域和区域开展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修复、人工辅助 、自然恢复、转型利用等模式。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1)我国矿产多共生伴生、贫矿多,综合利用意义重大。如攀枝花铁矿伴生钒钛,综合回收后,既产出钢铁主产品,又提取钒钛制成高端合金,延伸产业链;煤矸石用于发电、制建材,变废为宝。这能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收益。(2)煤矸石长期堆存易引发扬尘、水污染和土壤占用污染。综合利用煤矸石发电、制建材或回填采空区,可大幅减少堆存量,从源头降低污染排放。这既避免了矸石自燃、淋溶带来的环境破坏,又减少污染治理成本,实现 “变废为宝”,推动矿山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生自主阅读 考查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区域认知)(满分50分)1.说说中国矿产资源的节约与利用(10分)2.说说中国矿产资源的治理(10分)3.了解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30分)
课堂拓展 我国稀土资源 我国是全球稀土资源与产业的核心国家,素有 “稀土王国” 之称。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 “维生素”,战略价值举足轻重。 我国稀土储量约占全球 30%,虽非绝对占比第一,但品种完备,涵盖轻、重稀土全系列,其中重稀土因稀缺性和高性能,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关键材料。资源主要集中于内蒙古白云鄂博(全球最大稀土矿)、江西赣州(南方离子型稀土主产区)、四川凉山等区域,形成 “北轻南重” 的分布格局。 依托丰富资源,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完整的稀土开采、分离、加工产业链,产量与出口量长期位居世界前列。稀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电子芯片、导弹制导等高端领域,对保障国家高端制造业升级和国防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资源支撑。
课堂小结 说出中国的矿产资源 学生口头中国的矿产资源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太阳能 B.石油 C.天然气 D.煤2.我国陆地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A.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B. 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C. 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 D. 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3.以下关于中国矿产资源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矿种比较齐全B. 矿产资源总量比较丰富C. 大部分矿产资源品位较高,富矿多D. 地区分布不均衡答案: A A C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中国矿产资源特色: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煤、铁、石油等关键矿种储量大,但分布不均 —— 北方多能源矿(煤、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矿。技术手段:通过地质勘探精准找矿,合理规划开采避免浪费,推进矿产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搭配新能源开发,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借助矿产分布图、开采案例,梳理了 “种类全、储量丰、分布不均” 的核心特征。但学生对南北矿种差异记忆零散,对 “可持续开采” 理解较浅。后续需设计 “矿种分布配对游戏” 强化记忆,加入本土矿产开发案例,通过小组讨论矿产保护措施,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认知,落实人地协调观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