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之歌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贝壳之歌 素材

资源简介

涨潮和落潮
到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海水的涨落发生在白天叫潮,发生在夜间叫汐,所以也叫潮汐。我国古书上说“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在涨潮和落潮之间有一段时间水位处于不涨不落的状态,叫做平潮。
涨潮落潮,即所谓潮汐,所月亮有关。一般地说,地球上月亮对着的一侧因为受到月球的引力,所以水会涌起,背着月亮的一侧因为月球对它向地心的引力最小,所以水也会涌起,这就是涨潮了;而与月亮-地心连线垂直的地方,水位最低,这就是退潮了。另外太阳对其也有一定影响。当太阳,月球,地球近似直线时作用力最大,这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或十五,有的地方称大潮;而它们成直角时潮水涨落幅度最小,就是小潮了。
这是万有引力的原因。地球的涨潮落潮是海水在月亮和太阳的引力的合力作用下的结果。当着两个引力的合力朝向地球的表面时,该地区海水呈现为涨潮,同时,在地球的另一面则为落潮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像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它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贝壳为什么会有声音
首先我们要知道,把贝壳放近耳边,从贝壳传出来的声音,其实不是海浪声,而是空气在贝壳内振动后被放大的声音。
那为什么我们可以从贝壳中听到空气振动后被放大的声音呢?其实这可以用一种波动物理特性来解释,这种特性称为共振现象。波动是什么呢?例如当我们把石子投进水中,水面泛起不断向外扩散的水波,就是一种波动。其实波动无处不在,光和声也是波动的一种。量度波动有两个标准,分别是频率(即是每秒振动的次数)和振幅(振动的大小)。当波动的频率与物体固有的共振频率一样时,就会产生共振。
声波共振会产生比普通振动更大的声音。例如吉他、小提琴等弦乐器,弦线被放在一个共振箱上,当弦线被振动,乐器便会发出声音。其实,这些声音是弦线发出的声音和共振箱内的空气共振而发出的。如果弦线没有了共振箱,被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便较细小了。
而贝壳放在耳边所听到的声音,则是由于贝壳内的空气被外来的声音,例如风声、海浪声等声源所振动,而发出来的共振声音。由于这种共振声音碰巧和海浪声相似,所以我们便以为那些是海浪声了。
物件的大小、形状和密度都会影响共振频率,通常从较大的螺壳中,发出的共振声音是人耳所能听到的。有时,杯子、瓶子也有同样的效果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