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洒热血写春秋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洒热血写春秋 素材

资源简介

京剧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11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及“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嘉庆初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锣鼓、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昆腔、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2010年11月17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伴奏乐器
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到从1810年至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楚腔来京,与徽班合作,形成皮黄戏(后称京腔),京剧真正形成了。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京剧在不断发展着,它的伴奏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民乐,到大型管弦乐伴奏,一直到钢琴伴奏,由中到西,洋为中用,慢慢发展着。?   音乐是戏曲必不可少的,它包括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文武场面的伴奏和过场音乐等。京剧伴奏是全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自始至终联系剧情的纽带,在剧中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掌握节奏的作用。?
传统京剧中,伴奏的乐队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
文场即?“管弦乐”。京剧最初形成时伴奏乐器很简单,仅有京胡、月琴等三大件。随着艺术日趋完美,才逐渐丰富起来。乐器有:?   京胡:这是京剧文场中的主要乐器,从西域传入中原,音色清脆,表现力极强。?   京二胡:用二胡为京剧伴奏,始自梅兰芳排演《西施》的?1923年,丰富了低音区。?   月?琴:这是为老生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节奏明快,补充了中音区。?   三弦:在未突出月琴之前,三弦很重要,是文场的三大件之一。?笛子:是管乐中的主要乐器。有些昆曲剧目专用笛子伴奏。?   唢呐、海笛?:?由于二者的音质和音色不同,唢呐一般用于伴唱,海笛一般用于乐曲。京剧中的鸡鸣、鸟叫、马嘶之声都用这二种乐器摹仿。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改革,乐队中加进大阮、中阮等,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武场的乐器主要是?“打击乐”,不仅武戏用,文戏也用。乐器有:?
单皮?:是单面蒙皮的鼓,打鼓人称鼓佬,是整个场面指挥,快慢节奏全由他掌握。?
大锣:根据音色、音调分为?“三光(虎音锣)”“二光(奉锣)”和“大光(苏锣)”。还有低音雄厚的大筛锣。?
小锣:与大锣的音调对比极为鲜明。大、小锣交替打击可得出较强的节奏效果。小锣单打则有安闲、恬静之感。?   铙钹:是夹在锣之间的乐器,与大小锣配合起来表现各种情绪和气氛的作用。?   大铙:音低沉,衬托大将的威风气度。?   唐鼓:也叫堂鼓,两军交锋时使用,加强战斗气氛,也是军队和人马的象征。?   其他还有声如沉雷的大鼓、表现欢乐的堂锣、齐钹、云锣、及特殊环境时用的木鱼、碰钟等等。上述打击乐器的演奏程式,有一套锣鼓经,常用的固定打法约?60多种,如急急风、四击头、冲头、丝边?……?以及配合唱腔板式的倒板头、哭头、反长锤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